篇四:描写冬天声音的作文
在似水流年的记忆中,乡村里的冬天是那样的彻骨寒冷,屋檐下经久不化、晶莹剔透的冰凌犹如天然的钟乳石,诱惑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他们争先恐后踮着脚把冰凌折断,或放在小嘴中津津有味地吮吸着,或拿在手中挥舞着满巷道乱跑,给清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童趣。
村外的田野上,青翠欲滴的麦苗裹着一层白霜,肃穆的寒气透过萧瑟的田野、荒凉的山峦和篱笆围起的屋舍,在天地间氤氲、升腾。村头小河结了厚厚的冰,光滑的冰面成为孩子们天然的溜冰场,敞开破烂的棉袄,放飞贪玩的天性,奔跑嬉戏,全然忘记了刺骨的严寒。
其实,对于有着多年乡村生活经历的我来说,乡村的冬天并不单调乏味,比如聆听乡村冬日的声音就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因为这些琐碎简单的声音皆是生活的声响,岁月的律动,至今想起来仍恍若昨日,让人怀念。
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乡村的声音伴随着黎明的薄雾四处弥漫开来。
最早把村庄和人们从睡梦中惊醒的是高亢的鸡鸣和响亮的犬吠,一声声接连不断,此起彼伏,打破了夜空的沉寂,唤醒了冰冻的大地。
勤劳的乡亲们睁开惺忪的睡眼穿衣起床,轻轻地拔开门闩,伴随着吱吱呀呀的转动声,沉重的木门缓缓打开,乡亲们开始了辛劳而又充实的一天。由于经常聆听父母“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教诲,勤奋好学的孩子们起得很早,他们钻出被窝胡乱洗一把脸,便捧起课本在院子里大声地朗读,声音拖得很长,像在唱歌,唯恐大人们听不到。在微微的晨曦中,响亮的读书声成为乡村最有质感的一种声响,承载了父辈们太多的希翼和梦想。
早起的乡亲们一看缸里的水不多了,便陆陆续续去村中的老井挑水,由于乡间小路坑洼不平,走起来肩上的水桶与扁担上的铁钩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清脆又悦耳,一声声清晰地传入耳鼓。络绎不绝的挑水的人们让沉睡了一夜的井台开始喧嚣起来,彼此之间的打招呼声,水桶与井壁的碰撞声不绝于耳。水缸里的水满了,该打扫庭院了,扫帚刺啦刺啦扫落叶的声音,枝头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回荡在庭院的上空,声声不息,遥相呼应。
伴随着各家各户灶房上空的炊烟袅袅升起,走村串巷卖豆腐的小贩开始了一天的生意,“卖豆腐哎———”浑厚、悠长的吆喝声在村中回荡不绝,余音袅袅,顽皮的孩子们时常模仿他们的腔调喊上几嗓子,惟妙惟肖的“表演”惹得大人们哄堂大笑。这边卖豆腐的刚走,那边“镪剪子来,磨菜刀”的声音骤然响起,农妇纷纷走出家门,携着剪刀、菜刀之类的,聚拢在磨刀师傅身边。“三个女人一台戏”。趁着师傅磨刀的间隙,这些农妇唠起家长里短,爽朗的笑声传遍了大街小巷。
此时此刻,暖洋洋的阳光照在房前屋后,土墙的影子斜斜的,溜达的小狗懒懒的,觅食的母鸡侧着头仿佛在聆听什么,乡村冬日的一隅演绎着无主题的变奏。
如此琐碎又日复一日的声声息息,在没有乡村经历的人眼中,简直庸俗透顶,无聊到了极端,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这种乡村冬日单纯而又朴素的声音所滋养,因为这种略显散漫但十分充实的乡村生活让我无拘无束,尽情享受了童年的无限乐趣。
此去经年,如今在乡村的冬日里很少听到这些亲切而又生动的声音了,随着农村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冬日充盈于耳的大多是手机的铃声、机器的轰鸣声和汽车、摩托车的汽笛声。是啊,那些曾经发出美妙声音的乡村冬日永远不会来了,只能让我在如梦如幻的记忆中一遍遍地聆听和怀念。
篇五:描写冬天声音的作文
这是许久未曾听到的,冬天的声音,深冬在发出它的呼唤,想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气息。
河水早上就结上冰,连土地都给冻住了。雪下了好多天,地上的还没来的及融化,天上的又掉下来了。
来到野外,只听到北风呼呼的吹,目光所到之处,无论是山野还是田地都是一片孤寂。满天的彤云,像是一个塞满棉花的大盖子,吧大地捂得严严实实,不让它冒出一点生机来。
我慢慢的朝前走,路上的雪已经被踏的结结实实,踩上去不再发出悦儿的“沙沙”声,而是咯吱咯吱直响,像是冬天张大了嘴在嚼着凝固的暖气。听不到小鸟清脆的叫声,甚至连平日里讨厌的小虫子也不见了踪影,大概是龟缩在地底冬眠吧。
远远的树林里,滚动着寒风被树干阻扰了前进的步伐,发出了沉闷的声响,像一个气坏了的老头儿在呼呼的喘气——那就是冬爷爷的声音吧?道路两旁,干枯的树枝上堆满了积雪,那些又细又脆的小树枝吃不住了,一会儿工夫“啪”的一声折断了,四处落下的积雪沙沙作响。那声音干透了,枯透了,可真让人难受啊
大家都在期盼着春天的到来,我却发现其实冬天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看那一枝红梅伸出那低低的围墙,似乎是想让人们感受一下它的芬芳与美丽。这样的冬天多么欢快啊!
其他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