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
——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
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地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
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太原大学遗址到崇善寺,从太原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浮现出海面——博古通今的优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途中,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中,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
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潇洒地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强烈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关于立春的作文【五】
依稀,窗外的阳光依旧如胶似漆。红砖墙,紫藤绕,垂柳摇醒两岸拂晓。
“立春”,还带着寒冬的余寒,但大地复苏,送来了新的气息。
“立春”,毫无疑义是一种转折,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
还可以回忆起小时候,确是立春时,我还在奶奶家,没有上学。那儿有山,茫茫的大山,黛黑色的一片。云朵,以张扬的形式公然暴露在天中,大片大片的梯田已至延伸下去,向我小小的梦,很长很长,却要深许多。一层一层的梯田,倒映出了一整片天,风吹过,吹皱了水的纱裙,带着凉丝丝的感觉,和泥土的芬芳,又无处可寻。
田埂上,因着昨夜或是今晨的雾气,变得湿润了起来,我轻轻脱了鞋,柔柔的踏上阳光吻过的泥土,沁沁的,却莫名地冒出痒痒的感觉。这路上是没有石头的,软得也恰到好处。它没有刚下过雨时令人烦恼的泥浆,也没有夏日骄阳所晒出的龟裂,走在上面,偶尔回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串脚印,但小脚丫子却一点也不脏。小道旁,有立春时才特有的小花,发出阳光的香味,玲玲作响。
沿着这条路可以一直走到山上去,轻柔的暖意,穿过树上层层的叶子,从树梢欲滴落的露珠或是刚跳走的松鼠所留下的那一丁点缝隙,笼罩了我。于是我又起了睡意,索性在那块有大有平坦的石头上小憩了。等到风带来炊烟的味道,我就起身,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奶奶家是传统的中国大灶,当盛夏的枝桠干枯后便被燃烧。白白的炊烟,从高不可攀的烟囱中溢出,与黑色的瓦形成对比,向宽阔又湛蓝的天中飞去。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浅绿,或有一头水牛“明眸璀璨”,慵懒地摇摇尾巴,或长啸一声。水牛身上没有牧童吹着笛,却依旧与春光、春风、春田相照应,和谐又唯美。
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那年立春的景色,与我闲适的心境,已和时光一起远走高飞,留给我满心的惆怅:我呵,在清新的农村与繁华的都市中竟无法取舍了。人生的转折,使我和那年立春,背道而驰。
只记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