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读后感 流言 初中初一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日记是关于初中初一的日记,题目为:《《流言始于智者》读后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读文:流言始于智者
何熹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荀子·大略》
智者说,要有光,于是世间充满了光明。
智者说,要有万物,于是世间充满了万物。
有人说了,这是上帝说的,不是智者。
哦,对不起,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听智者说的。
原来人间的道理,要靠智者传播。
若干年之前,耶稣本人不也是因为“亵渎神”被钉在十字架上吗?随着他的追随者的增加,人们才把他的话当做“神旨”而不是“流言”。
流言何至于让当时的人如此忌惮呢?因为在这些荒诞不经、被视为异端的句子中包含着的正是生活的真谛,这足以让那些妄图掩盖事实真相的人胆战心惊。
天才在一个由庸人组成的社会中,他洞见的真理常常被称为“流言”,与之对立的,就是 所谓智者们顶礼膜拜的“箴言”,所以我们理解了:苏格拉底因为“腐蚀青年思想”被判喝下毒芹汁;布鲁诺以“异端学说罪”被绑上火刑柱……
真正的智者不会惧怕流言,因为他传递的思想会有无限的生命力。智者的流言,是以平易的方式把真理揭示给大众,并非某一小撮精英圈子独享的话语,而是流传于普通大众的又一种真知。流言是在把思想和语言以最巧妙、最易被人接受的形式结合起来,所以思想的传递,如果不是板着面孔的话,那么从来就不存在精英与草根之分。
流言是流动的智慧,而非僵死的框架。流言从不矫揉造作,也不孤芳自赏。它总是一针见血地戳穿虚假的面具,直达事实真相。
社会要给流言以空间,更要给真正的智者以空间。当一个智者不再自言自语、自圆自画而开始制造流言时,也许社会上又多了一个智者而少了一个傻瓜。
其实智者说的是:上帝要有光,于是世间就有了光明。
上帝是谁?上帝其实也是一位智者。
流言,始于智者。
读后感:
本来不是要读这篇文章,但是它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首先,一个标题,就吸引住了我。真正的好文章就该是如此吧,从感兴趣的标题开始,让人痛快的看完整篇文章。仰望作者,其逻辑分析能力使我敬佩,文章的连贯性让我赞叹,首尾的呼应充满意境……
首先,我对“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是有着深刻的感受的,当然也是十分认同。当然,我认同止于智者的流言并不是看私荒诞的思想,而是那些非智者的人(我不是智者,所以也不能偏颇的否认其他人就是所谓的“愚者”)针对某人某物发表的偏激的言论,甚至是不实的信息。在我的词典中,流言就是这样解释。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对吧?
规矩是人定的。流言的定义范围很广,主要是依据你怎么认为罢了。
流言也可以说是看似荒诞的思想,正因为那是天才的思想,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他们才会认为,那是流言。他们忽略了真正的智者,忽略了智者口中那他们不懂的“流言”,忽略了智者的“流言”才是可以让他们也变为智者的最快捷的途径。他们太把自己当智者了。他们不知道,实际上,智者的“流言”深刻得有如无底洞,能让人无限收益真理。
钻石多吗?不多。除非你是在盛产钻石的非洲,那你也不会因为钻石而富甲一方。智者多吗?不多。除非你是“愚者”,那你会认为身边全是智者。
流言就是流言,智言就是智言。我说过,智者很少。但是,愚者也不多。流言不可能蒙蔽世间大众的双眼,它的虚假始终会被世间大众发现。智言的真谛始终会被大众认同,因为大家的眼睛还没有被流言蒙蔽。
当愚者说出第一句智言时,他就不再是愚者,那句智言也会像流言一般流传。既然是句智言,那总会有人认同的。
总有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