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世外桃源 心灵 初中初一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的作文,题目为:《寻找心灵的世外桃源》,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寻找心灵的世外桃源
无论是渴望世外桃源的陶渊明,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泛舟赤壁,怡然自乐的苏、黄、佛,浑欲不胜簪的杜甫,都拥有自己的理想。陶渊明希望在“淤泥”中开凿出一片净土,刘禹锡希望在无人打扰的陋室修身养性,周敦颐希望通过自己的品性来感染他人,苏黄佛三人希望在尘世中寻找到一块纯洁的土地,杜甫希望通过无情批判的诗句唤醒他人。尽管这些愿望都没有彻底实现,但是这些人的努力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陶渊明,在寻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便种豆南山下,尽管其结果只是“草盛豆苗稀”但是这是他为实现理想而迈出的一小步。桃源不在世外,它就在现实生活中,南山下的豆苗不是结果,而是开始。
刘禹锡,尽力避开了一切可能干扰到他的外界因素,身居陋室,修身养性。远离了人世的喧嚣,在简陋的物质条件上,追求一种不受环境制约的思想境界:有鸿儒,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
周敦颐,为了改变“世人盛爱牡丹的”现状,他向莲花看齐,不仅仅在污泥中做到不染,还要从清涟中出来,散发自己独特的幽香。莲花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菩萨一般的端庄,正直,高贵与朴素。这也是周敦颐希望带给世人的。
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看似放荡不羁,但是他们都在无形之中寻找着陶渊明所向往的那个桃源。(https://zW.liuxue86.com)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正是他们怡然自得的状态。他们的追求像水一样淡泊,他们的内心,像水一样平静。
杜甫的整个人生,几乎都是挫折,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年少轻狂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蹉跎衰老,按说他早该放弃理想,面对现实。但实际上,现实与理想是不会冲突的。正是因为有了令人不满的现实,才会衍生出更高的理想。一句“国破山河在”,颇有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感觉。
无论怎样,青山依旧在,现实也同样存在。理想与现实有时可以相隔很远,但是有时,却是近在咫尺。你的一念之差或是一个不经意的行动,就会改变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是再近的距离也不容忽视,实现理想的途径由每个人自己选择。在刚才这些满心抱负的人中,每一个人都是从自己开始改变;每个人都为即将拥有的东西,放弃了一些已经拥有的东西。比如荣华富贵,名利与金钱。这也是他们与世人最大的区别。他们知道自己该舍弃什么,该追求什么,并付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