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一不做,二不休】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一不做,二不休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成语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近义] 破釜沉舟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例句] 到这地步,~,我是打算拼一拼了。(茅盾《子夜》七)
百科解释如下:
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语出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用法:作谓语、状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相近词:破釜沉舟
反义词:犹豫未定
英语翻译:
1 .to carry the thing through, whatever the consequences; to stick it out; to do something by hook or by brook
2.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示例[回目录]
1.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茅盾《子夜》七
2. 他想一不做,二不休,把小龙方丢到厕所里,就象对付私生子一样,把他沉没在粪池里去。
3.他的部将扈辄要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伺机"发兵反"。
4. 我既确信反动派不垮台,天无此理;解放军不胜利,亦无此理;那末我这"超度亡灵"为生的交易,假如不没落,当然更无此理!我为求生存,也应该动动脑筋,再迷恋过去,未免糊涂!我一不做,二不休,便立即脱下袈裟,换起了俗装,经过几次奔走接洽,我开始经销酱油,同时又给另一公司倾销糖果饼干。
成语故事[回目录]
唐代张光晟,京兆周至人,初为骑卒。安禄山叛乱时,朝廷名将哥舒翰兵败潼关,帐下大将王思礼坐骑中流矢倒毙,处境危急。张光晟在骑兵阵中,下鞍把马让给王思礼。
思礼安全脱险,后来官拜河东节度使。他认为自己能有今日,全亏当初张光晟让骑相救,便设法找到张光晟,和他结为兄弟。
还提拔他当“兵马使”,委以心腹,并再三奏请朝廷,任他为“太常少卿”。就这样,张光晟官儿越做越大。
唐德宗健中四年(公元783年),一支从泾原开赴前线的军队在京师长安哗变,德宗仓皇逃出奉天(今陕西乾县)。变兵推立失权居家的太尉朱泚(cǐ)为帝,张光晟又依附朱泚,做了节度使。
朱泚建国号为大秦,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以张光晟为副将。
不料进军并不顺利,遭到唐将浑兼等人的坚决抵抗,围城一个多月,始终未能攻克。
德宗派使者四出告急,一时各路勤王兵马陆续赶赴奉天。朱泚加紧攻城,却被城中暗凿地道通出城外纵火,烧去云梯等攻城用具,人马大受损失。
朱泚探明德宗已召来李晟、尚可孤、李怀光、马燧等军援救奉天,只得连夜收兵,带着张光晟顿回长安。
第二年,朱泚又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委张光晟兼任宰相。此时李晟、浑兼等唐军将领东西并进,已驻兵长安四邻,屡败朱泚叛军。朱泚挑选精兵五千,交由张光晟驻屯在九曲一带。
九曲与张光晟屯兵的东渭桥相距只有十余里。张光晟眼看朱泚大势已去,暗中派心腹与李晟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归降朝廷。
李晟欢迎张光晟投降,同时挥军大举进攻长安,突入白华门。张光晟劝朱泚不要硬拼,趁早西奔泾州。朱泚便率领残部万余人,由张光晟护送出城。
送走朱泚,张光晟回头带领余众向李晟投诚。李晟答应替他上表朝廷,奏请减罪任用。张光晟感激涕零,连连叩谢。
李晟每次举行宴会,都邀张光晟出席,待如上宾。众同僚对此大不高兴,华州节度使路元光甚至当众发作起来,指着张光晟的鼻子骂道:“我不能与反贼同席!”说罢,拂衣返营。
满座不欢而散。李晟没奈何,只得将张光晟软禁起来,听候朝廷发落。
不久德宗颁下诏书,认为张光晟罪不可赦,理应处死。李晟无力挽回,下令将张光晟斩首。
张光晟临死叹口气说:“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是:除非不干,既然干了就索性干到底。成语“一不做,二不休”,就是从“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转化来的。
相关[回目录]
灯谜:闲游;磨洋工;唱工不出力
歇后语:老大懒惰老二勤;扳倒葫芦洒了油
押韵词:七魄悠悠、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载舟覆舟、乐极则忧、月过中秋、万古千秋、缧绁之忧、复餗之忧、败笔成丘、断齑画粥......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45992.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