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花好月圆,自古以来就有文人墨客、宾朋好友,风流才子赏月抒情、对酒当歌、吟诗言志的传统。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经典绝唱,千古流传。作为农民的儿子,出身卑微,不可能像文人那样富有灵感和诗意,曝出经典名句,但有一年中秋节,我用真情实感吟唱出一曲跌宕起伏而充满韵味的“交响乐”,至今难以忘却。
那是上世纪最后的一个中秋节,在县城工作的我,下班后,登上自行车,风火急了地赶路回家,到了村头,许多家的烟囱已冒出青烟,空中散发出“蒸、炒、炸、煮”的香味。我踏进家门,实指望能把酒菜、月饼、石榴、苹果摆于桌上,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尽享欢乐。却没想到,父亲见到我,紧锁眉头,大发脾气说:“咱家的日子没法过了,全村就咱那块地站着棒子秸,地耕不起来,误了小麦播种,明年就要喝西北风。”看到父亲焦急的样子,顿时明白了一切,我没敢吭声,抄起镢头就下了地。在通往田间的小道上,我想中秋节太不公平了,你给庄稼人一个“忙”字,怎么不改个时间过节。对父亲的着急、训教,我没有半点怨言,反而更激发起对老人家的疼爱之心:父亲的付出太多了,那时俺家是“一头沉”的结构(1人属城镇户口,多人属农村户口),5口人的责任田,全靠着他一个人耕耘;父亲要强又要面子,庄稼活落在人家后头或者庄稼长得不好,他就感觉丢人;父亲老了,相当年他是全村出名的庄稼把势,身体壮,力气大,手脚快,活道精,眼下年过6旬,身体大不如以前,干起活来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要是头几年,刨掉这片玉米秸可谓“小菜一碟”,根本用不着上火着急。
皓月当空,银光下泻,大地犹如白昼,空中弥漫着秋的芳香,蛐蛐在尽情地鸣叫,我右手抡起镢头,左手抓住玉来秸,“啪”一棵,“啪”一棵,那节奏像是大提琴的旋律,铿锵有力,与蛐蛐的鸣唱合为一弦,显示出大自然的纯净柔和,在这种大好时光下,我越干越起劲,虽是汗流浃背,右手磨起血泡,左臂被玉米叶子划出道道血口,在忙碌中,忘记了劳累,忘记了疼痛,忘记了节日的存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干吧,这是中秋节赐给的快乐。”
午夜半晌,当我刨掉最后一棵玉来秸,心里像是打了大胜仗,带着喜悦回到了家中,起初的奢望得以实现,餐桌早已摆上了粉蒸肉、烹山鸡、烧鲤鱼、炝云豆、炸茄盒、煎咸什、苹果、石榴、大枣、脆梨等蔬菜瓜果,还有象征团圆的月饼,孩子们围坐桌旁,等待开席的号令。节日的气氛,将父亲心中的不快一扫而静,他指着空中的月亮说:“今天的月亮圆又圆,咱家吃个团圆饭,月光帮忙干农活,把杯敬酒拜月仙。”孩子们听后,高兴地说:“爷爷真棒,爷爷吟的诗真好。”
正值吃喝尽兴,我又给全家一个惊喜:“咱家的农转非指标下来了,明年中秋再不用刨玉来秸了。”
父亲听后,笑得合不扰嘴。
作文推荐阅读:中秋节作文
中秋推荐阅读:中秋放假安排
祝福语推荐阅读:中秋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