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小学一年级作文18000字:语文专家看高考(2004)

字典 |

2013-12-10 01:47

|

【 liuxue86.com - 作文大全 】

作文标题: 语文专家看高考(2004)
关 键 词: 语文 高考 小学一年级 18000字
字    数: 180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一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86.com)有话说:小编辛苦弄了大量作文让您学习,你得支持我呀,要不然我可冤枉!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18000字的作文,题目为:《语文专家看高考(2004)》,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可分为五个方面,它们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正好由低到高形成一级级台阶,其中,最高一级应用和鉴赏是并列的。因此,我们也称之为五个能力层级。为什么要分五个能力层级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首先,将语文的能力划分为五个能力层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创举。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语文能力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如,听说读写,如,了解、掌握等等。听说读写是一个大的范畴,什么是听的能力?什么是说的能力?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对于使用者来说都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在教学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而了解、掌握这一类要求也是模糊概念,到什么程度才算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同样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高考中能力考查的合理性问题,命题者首先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能力层级的概念。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学科能力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在各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而成。也就是说,一个科目中的学习能力因素是分散的、多方面的,有些能力还互有交叉,这就不便于学习者掌握。高考语文科能力的划分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五个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依次排开,即反映了学科能力的主体,同时又清晰明了,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其次,语文的能力层级明确了各级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五个能力中,识记是最基本的层级,它的主体内容是在语文学习中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字的读音、字形、文学常识以及名句名篇等内容,这些知识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理解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指的是在阅读时能领会文章的内容或文句的含义,并能作出解释。分析综合则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它是指在阅读中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文章的内容。表达应用指的是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包括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驾御能力,它是在前三种能力基础上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以上各能力层级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已明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一级的能力包含了对低级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高级别的能力不是架空的,它是从低级能力发展而来的。举个例子说,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需要识字、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背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来表达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容的认识和情感。有人会问,既然高层次的能力包含了低层次的能力,我们在考试中只考高层次的能力不就可以了吗?这涉及到考试区分和学习过程两方面的原因。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和区分,只考高层次的能力很难反映出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不作层次的区分,这个差异是很难体现出来的;从学习的过程来看也是这样,学习知识,掌握能力都是从低层次开始的,就像盖楼房一样,不可能先从高层盖起,给出不同的层次便于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为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其含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习那些有益的知识,有意识地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着重考查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具体要求如下: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1.识记 A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考查重点。例1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 憧(chōng)憬 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 分泌(bì) 孜(zī)孜不倦C.蹊(qī)跷 省(xǐng)悟 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óu)例2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B. 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C. 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D. 羡余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例1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题: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例2 199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题: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表达应用 D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例 1994年高考语文试卷第6题: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所谓“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它比成语的范围广。例1 1994年高考语文试卷第3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 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例2 2001年试卷中的第4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虚词的使用也属于考查范围。例1 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第3题: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例2 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第7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③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一项内容的考查,可以用客观性试题,也可以用主观性试题。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例1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6题: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C.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D.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例2 199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7题:17.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例1 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7题:27.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例2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6题:2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 , ,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 , 。压缩语段例1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7题:27.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例1 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6题:26.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1) (2) 例2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5题:25.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愿意。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佛 例3.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5题:25.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指能够删掉赘余的语句;消除歧义。语言表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语言表达“得体”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例1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3题:23.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完整连贯。(2分)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答:在 加上 例2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3题23.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②在北坡的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答:­­­­­­ 。例3 199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0题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 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⑦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考查8种,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例1 199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9题:9.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例2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5题:2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是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新增加的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记忆、背诵的要领在于,应根据不同人记忆衰退期的长短,适时地进行反复刺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利用青少年的年龄优势,尽量强化记忆、背诵,以备将来反刍、体味,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学常识的考查仍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为了减少高三学生识记的负担,这三项都没有列入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的内容。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句名篇的考查采用默写的方式,要求考生默写出全篇或部分的内容。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一般是考生背诵过或熟悉的,目的是推动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例1 2002年高考语文第18题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段中的空缺部分。(只选2小题)(4分)(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白居易《琵琶行》)(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例2 2002年高考语文第18题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2)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三、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古诗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是将原来的文言文阅读和文学鉴赏内容合并,合并后原文言文考查内容不变,而诗歌鉴赏的考查只保留了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仍然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例1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1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经过一再简化,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条要求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的限定。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他们的意义与用法。例1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2题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这项内容实际上是对文言语法的考查,由于现代汉语语法已不作为考查范围,而文言语法对考生来说又难于现代汉语,因此在本条目前加了*号,即不作为本年度考试范围。考虑到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掌握文言语法是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因而考试说明中未将此条取消。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在这一个较长的时期中都是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2004年高考试题在这方面将沿袭2002年开始的做法,即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例1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6题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 例2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6题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 2.分析综合 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对信息的筛选的考查,最常见的方式是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例1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3题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与“忠于唐”的一组是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赂,诚合重诛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例1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4题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前一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说明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而不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单罗列,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3.鉴赏评价 E 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当然这些评说、赏析都还是初步的。尽管如此,这些鉴赏评价又都必须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含两个方面。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由于散文、小说、戏剧的篇幅一般都较大,又考虑到鉴赏材料应相对具备完整性,所以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往往都是选用唐、宋诗词,元曲小令等作为测试材料。如1995年高考语文试卷用的是李清照《如梦令》一词,1996年用的是一首元曲,1997年用两首唐诗作比较材料,1998年到2003年又分别用了唐贾岛、唐杜甫、宋赵师秀、唐韦应物、唐李白和唐王维的小诗为材料。当然,这决不是说鉴赏只能选诗词曲,我们认为,只要有合适的、篇幅短小的、浅显易懂的散文,也应该可以作为测试材料的。在鉴赏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时,可以综合在一起加以考查。如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8、9题: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答(C)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C)当然,除了综合测试外,也可对其中的某一项单独加以测试。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评价,必须建立在分析这些诗文的内容及分析概括这些诗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之上。评价与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以往的高考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不仅体现在现代文阅中,在古诗词鉴赏中也有一定的反映。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5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述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答(C)这一题中的C项涉及对上面贾岛一诗思想内容的评价,我们对原诗仔细阅读便可发现,第四联中确实流露出了作者对李凝幽居生活的向往,但首联只是客观地描写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不反映作者的观点,更无所谓“明确写出”“向往”了。因此C项显然是不恰当的。前几年对古代诗文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往往同鉴赏其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在测试题型上,除了客观性的选择题外,还可采用主观题的方式。平心而论,从命题到阅卷全过程考虑,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各有利弊。有人认为我们是在“碰了钉子,犯了学术上的错误”后,才把客观题改为主观题的。这其实是不太了解情况。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第10题,我们已用了主观题的方式。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展开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的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进行了驳斥,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从2002年起,我们将鉴赏评价古诗题挪到了主观性试题的第二卷中,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7题: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由于文学作品的鉴赏问题常有见仁见智的差别,即使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而可以采用开放性较强的主观性试题。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了“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在评分时考虑到应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而如果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但在答题时又能够自圆其说的,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7题继续采用了这一命题方式。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试题用了王维的五律《过香积寺》一诗来赏析,题目的切人点为“诗眼”。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前人对此评解甚多,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汪道昆的话说:“五六即景衬荒凉意,‘咽’字‘冷’字‘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唐诗从绳》中说:“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絸斋诗谈》认为这两句写“泉遇石而咽,松向日而冷,意自互用”。清人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等等。可见,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至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境。对诗的赏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如采用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这样的方法对“咽”“冷”二字进行赏析,或从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鉴赏“咽”“冷”二字的作用,也是完全可以的,只要赏析的得恰当,都可以视具体情况给分。四、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现代文阅读是现代社会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要从事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我们从阅读文章中或学习新知识、或了解社会动态、或欣赏文学作品等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即将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材料包括了“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而文学作品类,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下面就高考阅读测试的要点三项总共九条具体要求逐条加以解说,前两项理解和分析综合的七条具体要求主要结合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考题来说明,后一项鉴赏评价的两条具体要求则结合文学作品的考题来说明。1. 理解 B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要求是B,包括以下两条要求。 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汉语中,一个词有时会具有多种相关的词义。这种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中的词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的认知能力相比较总是有限的。一个词新造出来时往往只有一种意义,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语言中一些修辞手段的运用,就不可避免地用原有的词来表示一些相关的其他事物,而且新旧词义并存。这样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词的多义现象对思想表达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但也会给阅读带来一些不便。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词组合成句才表达某种意思。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并正确理解它的含义。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7题(文略):17.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答(A)本题是对文中词语的考查。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共出现两次,这两个“影响”的含义应该是相同的。由于原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是承接前一句“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来说的,因此这里“影响”一词应该是指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的降低。同时,因为本文一开始就说科学家所做的工作是“降低光速”,所以文中画线处“加强这种影响”应该是指加强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的降低,而不应该指加强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根据同样的理由,可知B项是错误项。此外C项和D项也是错误项,这两项中所涉及的内容都离画线处内容较远,不可能是“影响”一词的意思。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有些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例如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7题(文略):17.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答(B)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B。因为原文第一自然段是说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而B项偷换了概念,改成了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因此错了。A项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假说提出“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所以某些哺乳动物(如美洲松鼠)具备冬眠的功能,确实应视做“ 是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同时,冬眠动物范围的扩大,跟冬眠动物具备冬眠功能之间,确实是一种因果关系,如果冬眠动物进化的范围不扩大,那么它们只能还是非冬眠动物。它们也就不可能具备冬眠的功能。C项的内容也是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一自然段中已经指出“在体温调节上,(冬眠动物)要比非冬眠动物强”,人类属于非冬眠动物,那么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当然“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D项的内容也是正确的。因为从原文“在体温调节上,(冬眠动物)要比非冬眠动物强”,可以推知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都可以自己调节体温,只是冬眠动物的调节能力更强一些罢了,所以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的区别确实“不在于体温可以调节与否” 。2. 分析综合 C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是C,包括以下五条要求。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在阅读中尤其是在学习性阅读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例如, 1984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试题所节选的文章,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进程的,那么读文章第一段时,明确作者所说的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名称,当然具有重要性了。第1道试题正是据此设计的:“按照作者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按顺序应该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一段的原文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有力的证据断言: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是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是野蛮社会一样。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的历程相同。”回答这道题时,要从这段文字中辨别、筛选出“蒙昧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对考生来说是没有学过的“新知识”,再加上它们在这段文字中也不是按顺序出现的,所以还要辨别先后,然后依时序进行筛选和整合,作出回答。有的文章,不仅提出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中对这些知识、概念作出解说。在许多文句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辨别、筛选并整合出对某一概念的准确解释和阐述,同样能反映捕捉信息的阅读能力。例如,1993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26题是有关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式的。吉尔福特1956和1965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样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依据吉尔福特的理论模式,人类共有120种智力构成要素,其中以运作向度的扩散性思维和结果向度的转化两因素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扩散性思维,有些学者把它说成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在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中,与扩散性思维有关的智力有24种。26.“三个向度”是指① ② ③ 。原文对“三个向度”是有解释的,但它是“隐藏”着的,我们要把“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个短语找出来,并加以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答案。有时,文章对主要信息的阐述,呈多方位、多角度的复杂性,要真正掌握一个新信息,把握住文意,必须掌握它的本质特征。例如199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文略):22. 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和装置是基本相同的。B.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阻碍。C.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D.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来传递信息的。 答(B)文中就“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这两个重要概念所传递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试题从不同角度设选项,让考生到原文中去辨别并筛选并提取相应的重要信息, A项是从过程、装置等方面说的;B、C两项是从穿透力方面说的;D项则是关于两种通信所凭借的物质形式。这种从多角度辨别并筛选信息的试题,能有效地检测考生阅读的水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例1 198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5题:25. 下面是从 甲 和 乙 中摘出的语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语句加以排列,这些语句是:①而“诗与哲理”的结合与统一,也就成为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与传统 ②关心大自然 ③便阐发自我价值 ④这样,“说理”就成为初期新诗的“主调之一” ⑤关心人生 ⑥便阐发人道主义 ⑦关心被损害的人 ⑧便阐发泛神论。这是要求考生在一个段落内部排列语句层次。根据上文“他们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考生就应该很快地判断出,属于甲的有六句,其排列次序为⑤③②⑧⑦⑥,属于 乙 的则为④①。这是要求将语句加以整理、排列的一种。有时,考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的试题也可以用简答方式或填写图表、调整顺序、编提纲、加标点等方式。例如,1993年高考语文试卷的24题:24. 第二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 )。这里,考查的是划分语段内部层次的分析能力。10个语句单位,实际上只能分为4个意群,在c、f、h三处要用分号隔开,才能明确显示这个长句构成的语段内部的层次。仔细阅读,不难看出这样四个并列的意思: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②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⑧强调记忆和聚敛性思考练习;④情感因素不足。如果不能理清这个思路,则会将其它阐释性语句当作层次的关键,致使答案出错。③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其核心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它可以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如1992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29题:“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题目还有个“不超过26个字”的要求。我们认真阅读了该自然段,进行分析整理后,可以较容易地归纳出这一段的内容就是:“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又如,1995年试卷的第25题:25.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病,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这也是一道要求归纳的题,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可归纳出旧式教育的弊病是:一、死记硬背古书内容,二、生搬硬套作文程式,三、追求功名利禄。它也可以是要求对整篇材料中心的归纳,如1989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29题: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作者是从几个方面论述的?把每层意思概括成一个句子,每句前用序号标明。从全文看,作者王瑶先生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心意思的,即:①新诗与时代及时代的先进思潮之间有血肉联系,②新诗运动一开始,就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诗,③新诗中的“爱国诗”所表达的国家观念,是一个现代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又如,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27题:27.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这道题要求我们一定先得分析掌握文中提到的这三位伟大音乐家创作上的特点:巴赫只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贝多芬感情突破乐式,然后才能说出他们的变化。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阅读时我们应能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作者对所说的事物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保留,需要读者分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我们只有在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得出正确判断。例1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9题(文略):19. 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A.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冬眠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B.HP是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新发现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HP不能在非冬眠动物体内找到,而它的出现周期又跟冬眠动物的冬眠周期相同。D.在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 答(D) 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作为根据的一项,应该选D。A、B、C三项都可以作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说法的根据。因为要确认HP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须否定心脏细胞在冬眠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科学家提出的“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这一点,即A项正是否定了心脏细胞的作用,而为确认HP的作用打下了基础。其次,HP是冬眠动物体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正因为“特殊”,所以有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B项也是根据之一。最后,HP只能在冬眠动物体内找到,并且跟冬眠的出现周期相同,这些当然说明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C项也是根据之一。而D项,“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并不能证明HP发现以后,HP就一定会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D不能作为根据。⑤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是研究性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例1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0题(文略):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冬眠只是冬眠动物的一种机能,但是从人类治疗疾病和宇宙旅行等需要来看,研究人的冬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B.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C.人在睡眠时体温降低、心跳放慢,这虽然不能认为就是冬眠,但是对研究人类实现冬眠具有重要的启示。D.身体硕大的熊跟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熊冬眠的遗传基因一旦得以破译,人的冬眠就有可能实现。 答(B)这道题在设置选项时,对文中的说法变换了叙述角度或表达方式,有些说法是根据文意推断出来的,因此各种说法是否符合文意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而必须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意的前提下,分析和判断各选项作出的推断是否合理。A、C、D项的说法是符合文意的,因其推断是有根据的。文中,科学家们认为传统的关于冬眠奥秘的解释没有触及冬眠的根本原因,由此推测冬眠最终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而在美洲松鼠体内找到HP,是在科学家的认识转变之后,由此不能推断出科学家认识的转变是在找到HP之后。同时,科学家上述认识的转变,也不能表明他们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关于冬眠奥秘的解释,而只能说明他们的认识深化了而已。因此,B项的说法不符合文意,因其推断的根据是不足的。例2 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0题(文略):20.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答(B)本题要求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应该选B。因为原文第三自然段说:“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言下之意就是当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光当然要跟铷原子相互作用,光的传播速度当然也会降低。A、C、D项都是错误项。原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科学家利用冰冷的钠原子降低光速,但是要把原子(也包括钠原子)冷却到接近于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原文第二自然段则说,用热的铷原子来降低光速则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应该要大于利用铷气,A项是错误项。原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说,由两束光相互作用而产生第三束波长很长的光,这第三束光的速度要比原先两束光慢得多。由此可见,波长长的光,传播速度较慢,波长短的光,传播速度较快,紫外线的波长短,其传播的速度应该是比较快才对,C项是错误项。原文第四自然段说慢光的非线性效应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第五自然段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装满铷气的小室能够传送光脉冲信号;原文最后一段说韦尔奇小组“已在考虑”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以上三点都说明,以慢光为基础的实际应用目前尚处在设想阶段,还没有人真正付诸实施。由此可见,D项也是错误项。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在中国的高考中已经实施了十多年,因为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全新的,所以命题的难度也比较大。在这十多年命题所用的材料中,大多数是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信息资料,目前我们已经拓宽测试的领域,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材料也已经应用,这对扩展命题资料的来源以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十分有益的。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试题和往年基本相同,仍然是以主观性测试为主。3.鉴赏评价 E鉴赏评价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属于E级。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可以是就某一个方面的鉴赏单独命题,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题第29题:2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8分)(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答案] (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这道题考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能力层级为E级。“便”字和“领取”一词的分别连用,从修辞手法上讲都是反复,但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却有所不同。“便”字的连用,造成的是一种动感。副词“便”,既可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又可以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文章连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中间连标点符号都省略了,,读起来一气贯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一年级优秀作文 | 一年级看图作文 | 一年级日记 | 一年级周记

  想了解更多作文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作文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1778653.html
延伸阅读
朋友,你可曾关心过生命?就是你所看见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或者每一颗星星和那唯一的太阳和月亮。这些都是生命,都是我们可以去热爱的东西。热爱生命,那是留心生命之后的事情。对
2020-07-18
朋友,我可曾告诉过你,谢谢追梦路上有你,让我一路不曾孤单,也让我更加勤奋努力。还记得当我悄悄告诉你,我的梦想是什么时,你哈哈大笑地对我说:“有志气!我陪你这趟不切实际的旅途!”那一
2020-07-17
如果要问生活中一定不可缺少的是什么,那我一定会说是“爱”。的确,爱是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活着的关键,也正是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当一个人心中有爱时,生活中的一切都可爱。生活是不易
2020-07-17
老师,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亦是哺育我们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如果你问我想为谁点赞,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为老师点赞!赞老师的什么?赞他们的师德师风,也赞他们的爱岗敬业,赞他们
2020-07-16
“啊!大海,我来啦!”对着大海喊这么一声时,我是在确认一件事,确认自己终于见到了大海这件事儿。见到大海是我儿时的梦想,如今美梦成真了。身在大山里的我,是在一个行者的口中知道大海的。
2020-07-15
因为有了雪,冬天才会变得更加完美而有了雪人更加欢乐,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堆雪人的作文一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写堆雪人的作文一年级(一)冬天来了,下雪啦!天上飘着雪
2018-08-27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这是我们的传统,这是我们的节日。在这节日里,我们有许多的活动,也有说不尽的话语。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450字”,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喜欢
2019-02-27
外公背着手站在阳台上感叹着,我端着给外公的茶,不知道是去送给他喝还是等他回屋了再喝。又是一年春来时,外公那文人的思绪,又已经如柳絮般飘散着我家的每个角落了,连我这平日里过于接地气的
2020-02-06
“好香啊!妈妈你在煮什么?”那是我第一次闻到粽子的气味,从客厅跑到厨房里,扒拉着妈妈手里的活问妈妈,妈妈俯身轻声对我说:“是粽子,小时候你可喜欢吃了,你不记得啦?”原来小时候的我,
2020-06-11
一天就这样过完了,你快乐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对于快乐的一天的作文写的怎么样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快乐的一天作文350字四年级”,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快乐的一天作文350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