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高考写作素材:林徽因

【 liuxue86.com - 名人故事 】

  才女总是难免被人乐道,何况是像林徽因这样的传奇女子,身为女子都会艳羡的吧,美貌与智慧并存,几乎完美的一个人。下面出国留学网作文素材栏目就为你带来《高考写作素材:林徽因》,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编提示】:林徽因可谓是民国史上的奇女子,可以说的是很多的,比如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个为她痴狂的优秀男人,比如说国徽的设计者,比如说保护古迹,太多了。可运用的话题还是很广泛的:坚持、理想、气节、爱国、独立、自由、才气、人格魅力等等,关键还是看话题,和运用的角度。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人物生平

  林徽因,原名徽音,曾以“徽音”为笔名,英文名Phyllis。闽县(今福州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後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馀,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後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後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应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闽籍女作家。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次年,她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抗战胜利後,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同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了。解放军包围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1949年初,突然两位解放军同志来到她家,摊开北平军用地图,要求他们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万一大军被迫攻城时尽可能予以保护,这使他们十分感动,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他们立即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後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北平解放後,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1950年,她被任命为北京计画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她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的错误主张,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并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这个既能保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新设想。

  1951年,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她关心传统手工业的复兴,为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瓷等传统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图案,亲自参加试制,并为工艺美术学院培养研究生。

  1952年,她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翌年,她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年6月,她当选为北京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林徽因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精力,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工作和教学任务,而且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我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但到了1954年,她的身体已极度衰弱,所承担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几乎一大半是躺在床上讲授的。1955年4月1日,病魔终于夺走了她的生命,享年51岁。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著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徽因。

  人类进入文明史後,女性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黑洞里在妇女解放这条路上,20世纪中国妇女先觉者中相当多的人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著自我的独立品格,从而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激荡著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麼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麼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麼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有《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林徽因》,《林徽因寻真》等。

  【他人眼中的林徽因 真实比想像更风华】

  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著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 ----(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采访札记》)

  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得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与美丽相辅相成的,自然是她过人的才气。文洁若为林徽因的美而惊叹之馀,毫不掩饰对她才华的钦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 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卞之琳慨言:“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後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这一点也可以从林徽因在文学沙龙上的高谈阔论得到印证。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

  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後,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这样的林徽因,也许才是最可纪念并且最应该为後世所记住的。

  【各路品评

  《做女当如林徽因》

  据说上天对人是最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就不再给你倾城的貌;给了你才与貌,就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但对于林徽因这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诗人、作家,美术设计师、建筑学教授来说却是个例外,她不但美貌绝伦、高贵脱俗,而且才情超凡、智慧过人,著名诗人徐志摩对她一生倾情,逻辑学家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建筑学家梁思成因他成就伟业。林徽因可谓才貌情三者兼得,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虽然林徽因已经离去50年了,但她就像一颗不夜的明珠,历经岁月沧桑却更加光芒四射、熠熠生辉,引领我辈仰慕追随:做女当如林徽因。

  说到林徽因罕见的美貌和出众的气质,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来形容显然太俗气,“云想衣裳花想容”则太娇气。她出身于官宦人家,从小学古诗、习英文,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16岁随父亲出访英国,在那里,博学开明的父亲和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英国古典文学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与其说她天生丽质,毋宁说她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熏陶出来的风华闺淑,任何誉美之词用在林徽因身上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在风景如画的康河边,浪漫多情的徐志摩遇见了俏丽优雅的林徽因,丘比特来不及思考,就射出了他那致命的一箭。“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连印度诗哲泰戈尔也忍不住想要当他们的红娘,只是这位外国红娘不了解中国小姐的芳心,她最终选择了家学渊远、稳重内敛的梁思成作为终生伴侣,且这一理性的选择造就了我国一代建筑学泰斗。后来,这对天成佳偶又遇上了金岳霖先生,他为林徽因痴迷,一生“逐林而居”,并与林徽因夫妇结下了超越世俗的伟大情谊,直至晚年被林徽因子女视若尊父。想这人世间除了女神林徽因,还有哪一个女子有福份消受此美此情此爱?

  除了美貌和气质,更让人赞叹的是林徽因非凡的才情。梁思成先生曾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的兴趣之广、涉猎之博,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因此她就像一个磁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朋友们众星捧月的核心。在她家著名的“太太的客厅”里,时常有洋溢着贵族化气息的“艺术沙龙”茶会,聚集着包括朱光潜、沈从文、巴金、萧乾在内的一批文坛名流巨子,他们谈文学,说艺术,读诗,辩论,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而林徽因总是灵魂人物,“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她的思维兼具哲学家的理性和艺术家的灵性,其犀利敏捷,饶有风趣的谈吐常常语惊四座;她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和中国新诗创作,那由天马行空般的灵感而迸发出的精彩评述赋予沙龙强烈的个人魅力,以至当时许多人以一登“太太的客厅”,一博林徽因的欣赏为幸事,她对青年作家萧乾的一句“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引来许多人对萧乾的艳羡。只可惜林徽因“述而不作”,一生留下的著述太少,但体裁却是多样化的,涉及散文、诗歌、小说、译文、剧本和书信,作品感情真挚,文字清雅,一篇《悼志摩》使人难以释卷,有人形容“再没有看过比《悼志摩》更好的怀人文字了”。她在真情阐释大诗人的独特性情时又何尝不是在彰显自己的本真和品质:“……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志摩的人格里最精华的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优容。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比我们对万物都更有信仰,对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正是林徽因这种对自然、对艺术的虔诚的信仰,成就了她如夏花一样绚烂的人生。

  如果说文学艺术是林徽因身上的经线,那么建筑美学则是她身上的纬线,两条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正如梁丛诫先生所言: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所以,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离开典雅的艺术沙龙,林徽因便是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她曾立誓要以建筑这个"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并说服未来的夫君梁思成学了建筑,从此琴瑟和谐、携手并肩,在美丽而充满艰辛的建筑之路上永不放弃地走着:“我卷起一个包袱走……在早晨最早的一阵风中/我心里没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烦恼/连我的/拢总/像已交给谁去……”他们一起远赴美国求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投身全国各地徒步考察,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在村野僻壤访古勘查、爬梁上柱,进行精确的测量、分析和比较,历尽艰辛挖掘和保存近2000座中国古建筑,留下《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由于战乱奔波、长期辛劳,林徽因多年的结核病在她四十岁以后严重恶化,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表宛如公主般娇弱的林徽因却仍然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诗人林徽因如此说,建筑学家林徽因如此做!她在病魔的威胁中参与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那庄严的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融铸着林徽因永远流动的热血。为保护首都北京的古城墙、古城门等历史文化遗产,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和市领导,陈词呐喊,殚精竭力,其爱之赤诚、痛之深切令人动容。面对即将失传的国宝工艺景泰蓝,林徽因拖着病体带领学生奔走呼号,亲临工厂作坊,使景泰蓝工艺得以发现、设计、制作并发展壮大。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以科学家的顽强拼搏完成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如今,在林徽因洁白的墓碑上镶嵌着石刻的牡丹、荷花和菊花图案,象征着旷世才女林徽因高贵、纯净的气质和美丽的诗意的信仰!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林徽因毕生都在用她的才情、爱情、真情和热情歌唱着她心灵的诗歌。做女当如林徽因,既能像贵族般享受风花雪月、浪漫优雅的情调生活,又能如行者般忍受艰辛、贫苦、疾病的磨砺追求一生不变的信仰。做女当如林徽因,如她温雅时尚,如她知性慧心,如她率真坦诚,如她执着坚韧,如她一样为自己谱写一个多姿多彩的亮丽人生!


  出国留学网刘老师为你在线免费解答作文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联系:

  邮箱:zuowen@liuxue86.com (来信请注明作文问题)。

  QQ:1938909508(加好友验证消息是:出国留学网作文)。

  小刘老师可以免费为你们解答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发过来,老师可以帮你修改指导,帮你学好语文。欢迎同学们来访咨询,小刘老师在这里等着你们哟!


  >>>还有更多作文素材在这里,点进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素材】

  >>>更多作文素材看过来<<<

  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可以点击下方“我要投稿”把作品发给我们,届时将会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您的大作!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想了解更多名人故事网的资讯,请访问: 名人故事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232100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