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冰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该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的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淡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儿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江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光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该为虚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童真,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自由。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优雅,我更愿看到“最喜无欶小儿时,溪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
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梦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