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中生一年级说明文600字,大家可以欣赏下他人的作文来取长补短,让自己的作文分数越来越好,更多优秀的作文可以关注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我们这有很多你喜欢的作文。
篇一:母爱无涯
梦像阳光般灿烂,我们就像童话中的主角一样活在母爱的笼罩下,匆匆忙忙,潇潇洒洒,恍惚间,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光阴。老舍曾说过: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母爱就像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伞,是寒冷中的一碗姜汤,是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是皑皑白雪中的一片温暖,母爱是一份牵挂,是一份担心,是,母爱如海,母爱似水。
母爱是永不疲倦的关怀。曾多少次,夜深人静时,你埋头苦读,疲惫之时,一杯牛奶已悄然而至,当回头看时,却只有一抹淡淡的背影。令人不禁又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
我只是想说,那高大的还有母亲给予的温暖的亲情。曾多少次,上学离家,你已走远时,门前依旧伫立着母亲的身影,用她那牵挂的目光注释送行。你挥挥手,在心里说道:妈妈回去吧,我会走好的。母爱就是这样,不怕岁月的磨练,时光的催促,永远给人温馨与温暖的感觉,永不疲倦。
母爱是永不停止的叮嘱。曾多少次,出门游玩时,母亲总是在身边不停地唠叨要注意安全,虽然回应她的是不耐烦的眼神与不屑一顾的言语。曾多少次,临进考场前,母亲总是不停地提醒要仔细认真,虽然当她回头看你时,你已经凛然地抛下她的话头也不回地进了考场。曾多少次,当母亲看到你凌乱的书桌时,总是耐不住地批评要有条有理,虽然当她踏出你的房间时,你又把书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书桌上。母爱就是这样,不怕岁月的磨练,时光的催促,永远在一旁提醒你改正坏毛病,不管你是否领情。
母爱是永不乏味的言语。曾多少次,考试失力时,母亲总是回坐在你身旁,给你分析,为你打气,不会像父亲一样只会指责你。曾多少次,在外面受到欺负时,母亲总是将你轻轻地搂在怀里,温柔地抚慰你,用心底的话语激励你,给你站起来的勇气。曾多少次,当你的心情失落时,母亲总是会把心里话掏给你,给你人生的真谛。
还记的孟子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母爱的付出永远不等同于母爱的回报。世界上母爱不会逆转,只有一代代地奉献给后人,或许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米尔也曾说过“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母亲是大树,我们是小草,为我遮起一片绿荫;母亲是池塘,我们是鱼,给我一片自由的天地。母亲是阳光,我们是童话中的主角,梦会依旧灿烂,因为有阳光的普照,虽然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光阴,但阳光不变,梦亦不变。
只因母亲举起了爱的太阳,照亮了你的全世界。
篇二:学习心态
人从刚出生就开始学习:幼年时学吃饭、学说话、学走路;童年时学做游戏、学唱歌、学跳舞;再后来就到学校学文化知识、科学理论;然后再到社会中学挣钱谋生的技能……所以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由此可见,学习伴随我们的一生。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都知道,人生的道路悠远而漫长,为了能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不断学习。
大家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杯子里的水越多,能注进去的新水就越少。那么相反,要想学得更多,就必须以空杯的心态去学习。
不管做什么事都得用心,学习更是如此。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书是人的精神粮食,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再回顾一下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位有成就的人不是知识渊博、博览群书的。古人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矣。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就是说要想学到东西,必须用心。
曾在书上看到过这句话: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他们是快乐的;一种人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他们是聪明的;还有一种人,他们既不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也不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他们是愚蠢的。再说了,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天都得与人打交道,所以我们都要做快乐的聪明人,每天都得抽点时间来反思自己、总结自我,与此同时,还得要善于与人相处。
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必须谦虚低调。谦虚是人成熟的表现,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他还是有助于我们成功的待人方式。人的潜意识中都是争强好胜的,你有本事,大家会佩服你,但如果表现得太过分,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别人就会告诉你“少了你地球照样转。”“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谦虚才能学习更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钦佩的优点,我们要虚心去发掘别人的优点,并把它学习过来。
但我觉得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我喜欢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的一名话:“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您可否把智慧传授给我?”老师没有立即回答,却顺手拿起旁边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咀嚼了一阵,然后吐在手中,把手伸到学生面前说:“吃下去。”学生面有难色:“这怎么能吃呢?”老师回答:“我吐出来的东西你不能吃,那我的智慧你又如何摄取呢?”的确,我们不能从别人那里摄取智慧,即使看书得来了知识、谈话得来了经验,它们也不能称为你的智慧。只有等它们真正影响了你的行为,变成了你内在的力量,才能转化为智慧。书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是将你领到一桌丰盛的宴席旁,告诉你这个菜如何分吃,如何有营养,但吃不吃还在你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