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包裹的是甜蜜,彩灯带来的是黑夜的光明,祝福送去的是我对你的关切,祝你元宵节快乐!下面请大家来看看出国留学网小编辛苦为大家准备的《过元宵节日记400字》多篇,如果想要更多相关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过元宵节日记4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尤其让我萦绕于心。元宵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在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大家开心的笑着,多温馨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当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比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流逝得那么快,眨眼间,正月十五就这样过去了。一如既往,时间没有停留在这一刻。孩子们该去上学了,大人们该去工作了。大家都在企盼着下一个元宵节,下一个更热闹的元宵节……
篇二:过元宵节日记400字
正月十五闹花灯,吃过晚饭,我们全家走上街头去观灯。
这时夜幕已经拉开了,广场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彩灯,真是灯的世界,人的海洋,世纪广场人山人海,礼花五颜六色。正是“火树银花闹全城,万头攒动赏花灯。莫怪人称第一景,亿兆星斗灿龙宫。”在人群拥挤下,我们顾不得细看,跟着人群向前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个大公鸡型灯,只见它全身羽毛艳丽,昂首挺胸正对着游人鸣叫,仿佛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我还没有看够,就被闹闹嚷嚷的人群卷到了一盏鲤鱼灯前,只见它是长方体的底座,背景是清河水库管理局办公大楼的模型,前面有两条大鲤鱼,鳞片闪闪发光,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尾巴一摇一摆的,好像正在为游人拜年。真是:“鱼跃碧波锦绣春,闻鸡起舞合家欢。”继续向前走,是清河钢厂的机械灯,长方体底座上两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在鸣叫,出国留学网旁边是一个菱形的机械转盘,一面写着吉字,一面写着钢厂简介,说钢厂2004年产量达到7万吨,利税1898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5%、48%。“真是金鸡报晓滕盛事,钢水银花闹新春。”我无比感慨中,眼前出现了一座大型机械灯,他的底座是长方体的,上面一位童子在打金蟾,让它吐出更多的钱,金蟾的嘴巴一张一合,前面有8个大小不一的铜钱和一个聚宝盆,盆上写着吉祥如意。这是在祝清河人鸡年发大财。人们议论纷纷,这时只听见路上传来阵阵锣鼓声,一群秧歌队走来,这边锣鼓响,那边礼花鸣,地上人头攒动,天上流光四射,真是太美了。
那熠熠发光的彩灯,照得黑夜如同白昼,使人们看到生活的甜蜜,人人脸上漾着笑容!
难忘,正月十五夜……
篇三:过元宵节日记400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转眼大年快过完了,我们将迎来2017年的真正开始,当然在这之前我们要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而且元宵节的习俗写很多,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跷等最着名,的还是猜灯谜。
元宵节,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篇四:过元宵节日记400字
说来也怪,今年的元宵节,妈妈既不为我做元宵,也不带我去观花灯,偏要带我去邻居杨伯伯家做客。我迷惑不解,踏着皎洁的月光,跟着妈妈来到了杨家。
一进门,咦,今日气氛与往日不同。瞧,大人们忙着做元宵,尽管额角沁着汗珠,脸上却挂着微笑。院子里,坐满了左邻右舍的人,洋溢着愉快的笑声。我好奇地问杨伯伯的儿子小思:“你家有啥大喜事?”小思神秘兮兮地说:“嗯,等会你就知道了。”
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院子里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我正仔细打量着这位陌生的爷爷。“这是小思的“台湾爷爷”。快叫杨爷爷。”妈妈推了下我。我急忙别扭地问了生好,大家都笑了。
“吃汤圆咯!”伯伯端着汤圆。杨爷爷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地道的家乡“元宵”。月光轻轻地洒在他的银发上。啊,今晚的月亮真美,一轮玉盘似的月儿高高地挂在幽蓝的夜空,好像有人捧着玉盘在缓缓前行。杨爷爷望着明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讲出了一段揪心的往事:“1948年,我抛下了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到了台湾,饱经苦难。虽然在金门创下了一点家业,但笼罩在心中的阴影却挥之不去。“月是故乡圆”呀,每当我眼望明月,总是思绪万千,彻夜难眠。”杨爷爷颤抖着拿出一个红布袋,告诉大家,这是他当年从家乡带走的泥土,多年来,一直珍藏着。他把袋里的泥土洒在院子里,激动的说:“家乡,你的游子终于回来啦!”
望着杨爷爷眼角上的泪花,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波涛汹涌的海峡,我仿佛听见了海峡两岸尽早实现“大三通”的热切呼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