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身是菩提树

字典 |

2017-02-22 13:43

|

【 liuxue86.com - 心情散文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寺庙似乎总是和神秘、清幽、偏僻、诡异、符咒、神像、菩萨、超度、和尚、晨钟暮鼓和诵经念咒等词汇有关。很多人或出于好奇,或出于迷信、逃避、祈福、还愿或出于对清净的向往等目的或原因,或情愿,或被迫地前往寺庙。

  曾经的曾经,我和众人一样,对寺庙最初的感觉也是如此,总感觉它很神秘,仿佛总被一层冒着青黑烟气的乌纱包裹着,欲遮还露,无不透出诡异的色彩,使人即想走近一探究竟,又怕打扰了神灵的清修,亵渎了佛祖、菩萨、大神或者地仙,怕被这种诡异神秘之气熏染了灵魂,使自己变成一个与俗世格格不入的孤寂灵魂,从此孤独终生。

  但寺庙的清幽、肃穆以及能净化人的灵魂的晨钟暮鼓、诵经声和木鱼声却又深深吸引着在俗世里迷失了方向或心灵被污染而要寻求解脱之法或看破红尘万念俱灰之人,牵引着他们冰凉的心向寺庙走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纷扰俗事的摧残,我对寺庙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

  有好多次从某处路过,恍惚之间,我似乎看见了隐匿在远处缥缈虚幻的寺庙,我总想穿过田野,跨过河沟,脱离随行之人,独自走向寺庙,走进那片神秘之中,用落寞、无奈、伤感、沮丧和固守在心中的念想去仰望寺庙中的雕像,跪在这些面容或狰狞或慈祥或怒或笑或闭眼,或嗔目的终年一动不动的、身上落满尘埃的塑像面前,用一种寄托的妄想和侥幸之心来消除我心中的烦恼与失落,用清幽来平静我内心的浮躁和不安,用虔诚之心去唤觉千年前与我心灵相通,琴瑟和鸣的知音的神识,来温暖我冰凉如水的寒心。

  我不知道是因为工作、生活和学习太过忙碌、不方便,还是因为自己有所顾忌,也或者是因为自己压根就不敢走进寺庙,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并未走进寺庙。

  或许是因为我怕寺庙那静得怕人的寂静会使我孤独的灵魂更加孤独,我怕,我从此一去不复返,终生与青灯为伴,与木鱼同眠;我怕我的这一去,将使与我有关的人平添几分伤悲。也许我是一个还没有了却尘缘的俗人,心中有太多牵绊,有太多的放不下和太多的顾虑。

  当人们的烦恼在现实生活找不到答案或找不到解决之法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或许就是寺庙了,我亦如此吧。

  几年前,勤俭持家,辛苦一辈子的父亲,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母亲和我们兄妹三人的爱与挂念,带着太多的不舍和放不下,在医院的重病监护病房中吸入最后半口气,张着嘴,眼角滑下最后一滴浑浊的泪水后升入了天堂,他没来得及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只留给我们无限的悲伤和对他的无限怀念。

  父亲的离世对我打击太大,我忽然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想法,我觉得,人一辈子太没意思了。

  随后整整一年,我都无法从父亲已经离世的这个事实中走出来。我常常梦见父亲,他依然很瘦,穿着依然很简朴,依然平和地同我们说话,依然偶尔拉拉二胡,依然挑水去房背梁上的菜地上去浇菜,依然一边很剧烈地气喘、咳嗽,一边挥动着锄头在地里劳作着……

  父亲离世后,我的心里始终笼罩着一片乌云,经常烦闷惆怅,总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

  有一天,我遇见了一个法师,我问他:我们究竟为何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目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痛苦?我们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挑着庞杂的的欲望担子,步履蹒跚地赶路,究竟是为了什么?

  法师从斜挎在身侧的褡裢里掏出一本佛学书籍和一些佛学录影碟片说:世间一切迷惑和烦恼均出自人的本心,心若迷乱了,疑惑便开始滋生,烦恼也便接踵而至,心若清明了、空灵了、洁净了,所有的欲望、疑惑和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所谓相由心生,一切都只是你心中的一个幻想而已。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身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此中道理,需要你自己去细细体悟,佛祖会帮助你的。这本彩图本《佛教的起源》和净空法师的说禅影碟就送给你吧,希望你多看看。如果不想看,你不要丢弃,传给其他人看,这也是无量功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法师的话,使我有所悟,但还不能彻悟。也许,我想要的全部答案能在寺庙中找到吧!于是,我忽然有了前往寺庙的强烈想法。

  随后的生活总不如意,纷纷扰扰,吵吵闹闹,时有难以开解的事情扰心扰性。

  也许真应该远离浮华,寻得一片清宁之地,好好梳理梳理自己的心情了!

  我暂居的村子,有一个小寺庙,在我上班必经之路的左侧。每每下班回家,我都想去这个小寺庙看看,但又怕村人笑我痴傻,也怕还未走进庙门,就会被忽然从庙中的某个阴暗角落钻出来的和尚或居士吓一跳:来,快买些香表给菩萨烧一烧,多少是个心意,烧了菩萨会保佑你的!

  我曾经去过某风景名胜区的某道观游玩,也是被有妻儿老小的道士的突然出现的身影和说话声吓了一大跳。所以,到现在,提起这件事我都心有余悸,这也是我不愿去寺庙的原因之一,怕有欺骗和强迫,怕道士或和尚的这种言行会毁掉我对寺庙或道观的美好印象,怕自己从此彻底与寺庙和道观无缘了。

  有一天,因为一些琐事心情十分郁闷烦乱,我想寻得一方净土,一个人走进罕无人迹的大山之中,漫无目的地一路攀缘前行,什么也不去想,就这样慢慢走下去,直到精疲力竭,然后躺在山坡上,闭上眼睛,任由山风掠过我的耳畔,任由阳光沐浴着我的身体;或者钻进林木参天,鸟鸣虫吟的密林之中,背负双手,踩着撒在地面上的点点碎银,慢慢踱着细碎紊乱的步子,随心而走。走累了,便倦卧于苍木之下,沉沉睡去,任午后的暖风悄悄扬起我的发际……

  但嘈杂的现代化农村哪有这等绝妙去处?我正烦乱之际,大脑灵光忽然一闪:村中不是有寺庙么?虽然此庙没在奇山险岭之中,没有大静大幽的环境,但庙内至少比外界要清幽不少。

  我好多次想要去那个小庙去看看了,一直不能下定决心,此时正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借口。

  于是,我关上手机,谁也没告诉,便悄悄向寺庙走去。

  来到庙门口往里一看,大殿之中尽是形态各异的塑像。大殿上空无一人。难道此庙无人住持?正纳闷间,却见一个民工模样的人拿着一把泥刀从大殿旁边的小门穿过大殿走出庙门来。

  我有些疑惑,看穿着打扮,此人并不像和尚或道人,但他在这庙中做什么?难不成他就是本庙的住持不成?

  我急忙问此人道:请问,你是住持师父吗?

  此人一脸不解,上下打量我半天,慢腾腾地道,什么住持?不知道你在说啥。我是给里面那个和尚干活的。

  原来如此!

  我急忙进入大殿向大殿正墙旁边的小门走去。

  穿过小门才发现,这座寺庙竟有个小后院。院子东西两侧均有厢房,正北有一间通殿。通殿里光线较暗,里面的布置设施看不分明,估计也是神像之类的东西吧。

  正对着通殿门口,有一个很高的烟黑色的香炉。

  在通殿对门的墙上,有一块碑文和功德碑,大致讲述了本庙的历史和历年来为重修和增建本庙捐钱捐物,出劳力的村民的名字。

  读着碑文,感受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庙的厚重历史,不由地为它感到可惜。它也曾有过香火旺盛的时代,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座寺庙逐渐变成了断绝香火的小庙,很多次差点遭到被拆除的命运。

  一段历史,或者一个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时间所抛弃。人世间很多曾经的辉煌难以辉煌以后的苍凉,不由得使人感到有些伤感。再英雄的英雄,当他的时代过去后,他或许什么都不是了,他的名字将逐渐被人淡忘,这也许是人世间的悲凉和无奈。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突然,木鱼声起,我心中微微一惊,但忽的又是一喜,在这早已没有香火的村中寺庙竟然有法师的存在?

  我遁声望去,却见通殿内似乎有一个和尚在缓缓敲着木鱼。我静静站在院中,倾听着这木鱼之声,闭上眼,随着木鱼的节奏,感受着夏日午后的难得的一份清宁。

  不知敲了多久,忽然一声大喊生生斩断了连续不断的木鱼之声:“师父,别敲了,来结账!”

  “来了!”随着搭话声,一个四十多岁的黄衣和尚从通殿中走出来,招呼那几个为寺庙刚刚干完修缮活路的民工进西厢房结工钱。

  等民工走后,我走进厢房想与法师聊聊禅道,顺便让他给我开示一下,去除我心中的烦恼和疑惑。

  我问法师道:“佛说: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若一个人的确勤于拂拭,但尘埃常自惹,该当如何?”

  法师迷惑不解地说道:“你说的是文言文吧?不好意思,我听不懂,我没学过这些,我是小学毕业的,小学课本中没这篇课文。”

  我一阵愕然。

  原以为和尚都懂佛,懂禅语,我今天专门来与他学禅说禅,以求解惑,没想到,他比我更不懂佛!

  在后来的闲谈中得知,他是半路出家的人,出家前,有妻儿的。他因为一些原因,进了寺庙,当了和尚,但俗世中的家,他偶尔还是会回去的。

  聊了几句后,法师说,他要去看民工修缮的储物间到底修好了没有,于是便离开了西厢房。

  我站在院中,听着聒噪的蝉声撕破午后的宁静。蝉的聒噪反而使得寺庙更加寂静起来。我很享受寺庙的这种宁静和淡泊的生活。一个人,衣食无忧,一切供养自有居士定期送来,不用自己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不用和无聊的任何事生闷气,不用被人强迫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无求无欲无压力,多好!

  伴着青灯和菩萨,闭眼敲着木鱼,什么也不去想,只一心向佛。从此风花雪月与我无关,工作任务与我无关,功名利禄与我无关。一本破经书,一个破木鱼,一个圆蒲团足矣,多好!

  心情散文推荐阅读:

  一抹嫣红,一丝黛青

  初春的雪与往事

  四月闲思

  又是归来的日子

  一个看不见的世界

  那些隐去的背影

  想了解更多心情散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心情散文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3102861.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