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小小的一个方块字,就蕴含了无尽的故事。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作文最美是汉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作文最美是汉语
对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使用新词语渐成时尚,倘若不知PK、VS、粉丝(fans)、秀(show)是啥意思,不仅显得太老土,恐怕连报刊、电视、网络上的一些内容看起来都困难。
今年元旦,《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头条以《2006,萦绕耳际的那些话语》为题,细数2006年文化流行语:“2006年的流行语,不再是网络语言独领风骚,各个文化领域纷纷结出风格各异的“语言之花”,在不同人群中成为彼此迅速达成默契的“接头暗号”,以至于很多时候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时髦话语,就会怀疑自己可能已经被远远抛在了时尚与流行身后。“恶搞”、“网络红人”……每一个词汇,几乎就是2006这一年大众文化时尚的一个亮点。”
新词语已无处不在,每年都在大量涌现。
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是最具活性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变以及网络、电视等传媒的飞速发展,使词汇的快速变化顺理成章。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表象,亦是社会的映像。当今国内流行的新词语,是快节奏的、浮躁的、多元的现实生活在语言上的“成像”。正是因为有了网上花样翻新的“搞怪”,有了“超女”、“超男”的拥趸(dǔn),“恶搞”、“粉丝”之类的新词语才会产生、流传。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崔健在20年前唱出的歌词似乎很适合用来表达一些人对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困惑与忧虑:东西成了“东东”,天才、偶像成了“天生的蠢材”、“呕吐的对象”,这样子成了“酱紫”……词语的这种变异、颠覆甚至不知所云,究竟是汉语的发展还是倒退?大量与汉语原意不同的英语音译词和字母词的使用,会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和词汇的表意效果?
在我看来,对汉语而言,令人忧虑的,不是大量新语汇的产生,而是汉语文化能不能被传承。有人说,汉字之美,在其恒久、高效。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消亡后,沿用了数千年的汉字便成为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可谓源远流长。一部《康熙字典》收集了47035个汉字,1994年版的《中华辞海》中的汉字多达87019个,但目前常用字不过两三千。汉字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索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词语运用的凝练、传神及其表达出的意境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的是,在当今国人的语言表达中,给人以美感的词汇越来越少,经常使用成语、引用美文的人也不多。对此,掌握着话语霸权的电视等媒体以及学校畸形的语文教育难辞其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分雅俗,别善恶,明是非。尽管对语言要雅俗共赏,但如今国人话语表达中俗文化的泛滥与雅文化的退隐态势不能不令人忧虑。如果说,对无处不在、鱼龙混杂的新词语尚可宽容面对的话,对频繁出现在“大雅之堂”的恶俗语汇则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促使新语汇在与传统语汇的“PK”中优胜劣汰,去粗取精,让正在走向世界的汉语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非凡魅力,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对流行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电视等传媒责无旁贷。
篇二:作文最美是汉语
不知道这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种语言能像中文这样产生出如此极具美感的文字来。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浩瀚灿烂的宇宙,便奇迹般的出现了美丽的生命。众神观看这奇妙的世界,无意中发现,人,早已贵为万物之尊,吸收了日月之精华,汲取众神的智慧。众神无语,而他们的沉默则成就了人类的语言。于是,英语、法语、日语……各种语言如音符花雨般缤纷飞扬。而在这些璀璨无比的人类智慧结晶中,最美丽动人的,无疑便是那最奇特最源远流长的汉语了。
汉语之美,是夜空中那一片冰月,清淡而艳丽。当它被古人创造之时起,它便函命中注写要伴随着这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它象天上的月,在一边观看历史的轮回,岁月的变迁。因为汉语之美,才令多少文人墨客写下彪炳千秋的文章名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悲凉,无论翻译成什么语言,也无法达到中的那份沦桑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种闺房幽怨,大概汉语最为得意的妩媚吧?!“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如此宏伟的气势,哪种语言不是望尘莫及?!
汉语之美,清淡而艳丽。
汉语之美,是汪洋国那一掬清水,透明而沉重。它里面有一种叫作“历史”的水分子,太重太重了。字里行间,中国人的血泪无时无刻不在浮现。当屈原在汩罗江边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忧虑便化作一粒粒沉重的汉语,被屈原写在《离骚》上;当曹雪芹在悼红轩中阅数十载,“刻”下《红楼梦》时,谁的灵魂不被汉语震撼,谁的心灵不在颤动?我之所以用“刻”,是因为这么沉重的汉语已经令“写”字无所承受了。
当汉语之美,透明而沉重。
汉语之美,是群山中的珠穆朗玛,稳重而脱俗。所有的故事可以胡编乱造,所有的情节可以轻描淡写,所有的图案都可以东拼西凑,唯有汉语,它是真实的,厚重的,完整的,它无法用别的语言代替。它的美,在秦砖汉瓦、唐诗宋词中殷红。它方方正正,成为人们做人的标准。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到至死不屈服的刘胡兰,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一切的一切,如同古老的情歌,被一串汉语轻轻拔动。汉语,稳稳重重地教出一拔又一拔稳稳重重的人。它同时还令迁客骚人们心胸广阔,超凡脱俗,不信?请看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请看那“不与培缕为类”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柳宗元,请看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汉语之美,稳重而脱俗。
汉语的动人旋律、感人的韵味,岂是我一支小小的笔所能描述的?
夜阑人静,独守一隅,指尖轻轻划过泛黄的纸页,洁白的思绪便展开了使般的翅膀,在汉语中方块字里飞翔。此时,仅需一杯清茶,伴着书香流入心田,就可以领略到汉语的无穷魅力。
汉语之美,先把人引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第一境界,尔后,又把人领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境界,最后又把人带入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汉语都给予了人们永恒的美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为它如痴如醉如狂。“汉语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竞折腰”!
汉语之美如夏花之绚烂,如秋叶之静美!
汉语之美,令我无法用汉语形容它的美!
篇三:作文最美是汉语
昨晚,在科大礼堂看了《牡丹亭》中本,沈丰英、俞玖林版。
张一身白衣,隐一点青,冷森森的,凄清慑人。判官言:来者何人?杜丽娘往后一仰,至少280度,露出一张苍苍的脸。真是美极……
科大礼堂舞台差了一点,影响了舞美、音效。若在安徽剧院,可能效果更好。
昨晚至少有两千人。一开始,学生不太懂,随时鼓掌,破坏了氛围……后来,慢慢进入境界,终于知道什么时候喝彩,什么时候缄默。
戏曲的写意美堪比国画。呼啦啦一阵浩歌,便把城攻了把池掠了。锣鼓齐鸣,声震屋瓦,是几千年的风烟尘土。
昆曲的唱腔一旦步入深处,是惹人忧伤的。漆黑的礼堂黑鸦鸦,独见女鬼杜丽娘回到当年庭院,爹娘已然移居扬州,置身断垣残壁,声声断断,是胡琴伴着她,一句句走向深渊凄清。
昆曲的唱腔就是一种深渊之美,往上拔,往上拔,到了高处,不能再高,然后又悠悠地下来,是自己给自己台阶,那么端庄体面。凡人始终够不着的,云朵一般的辗转犹疑,然后迫使一种恨意涌上心头,甚至要抓住满耳丝竹咬一口。我听昆曲,总有一种莫名的东西,在心内翻涌,默默地,是一场接一场的失去,在美好的人间。
一直看沈丰英的云袖和移步,前者也是写意的,这么一搭,那么一抛,一敛一放之间,风云俱过……她的移步,可真见功力,云一样地飘。是小碎步,花一样,一朵赶着一朵地绽,鹿一样快速,小兽一样恬然,绸缎的白裙子纹丝不乱,像一面帆,任凭怎样的碧水荡波,都不会有波折。
用去多少年的汗水、辛苦、寂寞呢?
后来,她出来谢幕——有一个人为她热泪盈眶——多年的生涯终于有了回报,痛彻心肺。那种遇着了知音的感遇,直叫人啸歌抚掌,经久不息。
她云一样欠身,鞠躬,低头……一次次的谢幕之美。
柏桦写过一篇《汉语之美——从胡兰成到杨键》,视角独特。其实,从《牡丹亭》的唱词里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汉语之美,看“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念出来,算中美,以昆腔唱出来,那才是大美——汉语与昆腔的相互成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