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下面,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一】
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却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高尔基曾说过,茨威格是一个倾向于悲剧性的艺术家,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对女人的惊人的慈悲之心描写过爱情。他选择了最艰难的文学主题,可他笔下演绎的爱情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光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刻画一位被遗忘的“陌生”女人临死前向她心目中那个天神发出深沉的爱的宣言。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种悲伤的叹息,这种爱到绝境的无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细腻精确的语言和与人物融为一体的心,在默默诉说着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爱恋和缱绻缠绵的思念。
“我在大门口千百次等待过你,总在楼梯上偷听你的脚步声。”是的,正如她说的,“我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冰冷的门廊前耐心数着他回家的钟点。日复一日,她犹如跌进爱的深渊。不幸的是,母亲的再嫁迫使她与R分离,不能再借邻居之便接近观察R了。而那离别之夜,她奄严寒冰冻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迹,结果换来的却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个女人相拥而归。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创伤,她在离开R后,一心仍全维系在R身上。她拒绝外出,拒任何人于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灵深处与R单独在一起,不愿分心。一个孤独少女以这种爱的痴狂折磨自己,以至是悲惨绝望的狂热。茨威格的自然而近于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行文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却深入骨髓的忧伤里。
她终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于是,她义无反顾地与父母决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邻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头望向窗外,只是单纯地希望能远远地用她的目光搂抱R的脸。下班后,她常常在街上来回走,渴望能有一次与R的重逢,就像真实再现席慕蓉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一样:“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运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垂青了她,让她与R擦肩而过,更惊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夺目所吸引,驻足与她交谈,并用他特有的那种仿佛把对方紧紧拥抱起来的勾魂摄魄、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她。
尽管R早已不记得她就是那个邻家女孩,她仍心甘情愿地为这次相遇奉献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给她几朵白玫瑰,可却是她一生的记忆——每年R的生曰她都会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当然,这次相遇也带给她意料之外的喜悦——她有了R的孩子。她知道R是个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的人,只喜欢轻松愉快地游戏人生,不愿去承担责任或牺牲什么,于是她将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载不了她的爱,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带走,她也不幸染上恶疾。
只有在这个彻底绝望的时候,她才怀着将她燃烧成灰烬般的热烈而无望的爱,向R发出来自肺腑的深情,并低诉着过往。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际的告白,是发自内心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诗“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可她一辈子忍受这种不为R所认出的命运,随着这种命运而死,一直没被认出来。
小说的结尾如晶莹的水晶、琉璃,充盈着轻轻浅浅的蓝色。R在看完那封信后,双手哆嗦。他只隐约感到这一切仿佛是在梦里发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飘忽不定,却热烈奔放,就像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让故事到这里结束,可我却如海子所言“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这份爱情扎根于我的心底,开出花朵,散发出芬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二】
你,和我素未平生的你:
你不认识我,甚至我也不认识你,只是偶然读了“你的一封信”,关于你的爱情,关于你的一生。在我的眼里,你是个为爱情疯狂的女人,我既觉得可怜,又有一种敬意。
我感受到你炽热的情感,在新的开始便读到那种热烈的味道。你的灵魂也害怕孤寂,可是却生出这种孤勇,将所有的情感倾注于一个对你一无所知的男人身上,他无法回应你,因为他完全没有记住你,甚至应该说他完全不认识你,仿佛你是居住在另一个空间和时间的人,不会有任何的交集。所以,你炽热的情感注定只能沸腾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一生。
我看见你神经质的固执,否则你怎么会在还未见过一个人便埋下爱情的种子?否则你怎么会以为一个小小的黄铜窥视孔便是你张望世界的眼睛?否则你怎么会在离开的那两年用意念困顿自己?否则你怎么会不顾一切回到可以凝望他的城市?否则你怎么心甘情愿甚至是以苛求的姿态与他在一起?否则你怎么会出卖肉体只为了让他与你的孩子生活得干净且奢侈?否则你怎么会放弃爱慕者的求婚,只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由等待一份几乎不可能的召唤?否则你怎么会年复一年,将他的生日当做重大的节日来庆祝,献上一束不署名的白玫瑰?我看见,你把自己当做祭品,甘愿将身心、整个一生奉献给他,并且永远都会原谅他对你的所有陌生和遗忘,不愿意给他一丝责任、牵绊和忧虑,只愿意他想起你的时候,怀着爱情和感激。你说:这是爱情。
你其实比谁都敏感,并且心灵剔透。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双重性格,透过窥探来的信息——举手投足、嬉笑谈话、社交圈子等等,分析出一个完整的他。你是一个适合爱情的女人,但却在你的字里行间,感受这份爱情对你的占有。如果我想说,只是这份爱情不适合你,或许你会用那种轻松的、甜美的、满怀感情的声音告诉我:“不,我的爱情适合我。”
爱情,是人情感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此固执地将爱情放大为一生,我却心生恐惧。爱情不是依托,不是圆满,而是自身本就圆满,因为爱情而更加圆满。但也许,执着或者不执著,都是合理的爱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三】
前段时间读了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被里面某些章节(例如《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的复活》还有《南极争夺战》等)所描绘的人类特定时刻所展示出来的光辉无比的信仰和精神所深深感动。看完这本书之后软件对应地推送了茨威格的其他作品,其中就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特别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国内还翻拍过中国版的电影和电视剧,由知名演员拍摄完成播出,口碑和票房都还不错。在我的印象里茨威格的作品应该只有这一部中短篇小说在国内有这种程度的翻拍和演绎,足见这本小说在国内的影响力之大。
我第一次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在差不多快20年前,那时候还是个单纯不懂事的小学生。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十分贫乏的时代,读小说大抵可以算是一种比较高端的精神享受。家里面有个书房,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我每天放学就在里面翻书看。刚开始只是放学了看,后来发展到把书偷偷带去学校,上课的时候也藏在桌子下面看,然后回家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也一边摆一本书在旁边看。
然后有一天发现一本叫做《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当时根据书名还默默地猜测了一下这会不会是本黄色小说(为自己当时的脑洞所折服)?!因为有一次公然在吃饭的时候看《红楼梦》被我妈发现,然后说我小小年纪看这种书不合适(其实我当时根本没看懂里面少儿不宜的部分(摊手),以为我妈是在反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早恋)。所以对于某些我自己界定的含有早恋情节的“黄色小说”,我会采取很多特殊方法躲着看。
我特意挑了一个父母都不在家的周末,把自己一个人锁在书房里,摊开一些课本儿做掩护以防爸妈突然回家,然后躲在课本儿后面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是我孩童记忆里面读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书之一(另外两本一是偷看的我妈摘抄的一个笔记本里面的悬疑小说叫《303号房间的秘密》;另一本是卡夫卡的《变形记》)。我完全没有想到一开始情节就很紧凑,展开得很快(我那个时候最讨厌看有些书前面描写景色介绍人物背景就能扯100多页那种),才刚读了没多少就已经可以很深切地自我代入到那个给作家写信的陌生女人的叙述和感受中。
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一直默默地希望自己可以读慢一点,希望这个可怜女人的际遇可以有好的扭转,希望作家有一天可以认出她来,爱上她,甚至和她一起生活。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我,被小说里面茨威格所描写的那个可怜女人的悲惨遭遇所打动,为她对作家毫无条件的一往情深而叹息。特别是读到她最后一次带着羞愤和耻辱离开作家的家,撞见作家男仆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为她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到最后小说结束的时候,我本来以为作家知道这一切之后大概会痛哭流涕地纪念这个他生命中没有太多存在感的陌生女人。结果结尾处戛然而止,一切都停在了那个空空的蓝色花瓶和突然而起的一阵穿堂风中。我当时觉得心里面简直堵了几个大沙包,恨不能自己给他再补个几万字的大结局来舒缓我心中的悲伤和郁闷。
我小时候读过好多书(很惭愧地发现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大部分的好书都是在一个孩子的时候读到的),受年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很多书都是囫囵吞枣地草草扫过,并没有在当时的头脑中形成特别深刻的印象。
但是这本书就像是用刻刀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所有的情节和当时阅读时的感受,还可以很清晰地回想起来。有此可见茨威格在刻画女性情感和内心的描写方面确实是个伟大的大师,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却可以用这么细腻的笔触写出让女性可以自我代入的故事,震撼人心。
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本小说简直都快颠覆我当时幼小心灵中对爱情的所有认知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女生,一个靠看童话故事里面“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小姑娘,终于知道了原来成人世界里面的感情这么复杂,爱情的结局原来可以这么凄凉和悲惨。
然后差不多快20年之后,昨天我又重读了这本小说,重温了里面的各种细节。由于大致记得所有的情节和结局,在重读之前,我的脑海中只有小时候读完这本书时的震撼感和现在回想起所有情节的不可思议感。在现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女性已经不是男性的附属,已经是一个平等的概念,不存在需要某一方卑躬屈膝地需要另一方的施舍来维持的一种感情。我在读之前想着现在的我一定不会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傻的陌生女人,默默付出自己的一生爱着一个根本不知道她存在的男人。
不过在重读的过程中,我还是会渐渐被文中的那个陌生女人所打动,茨威格很令人信服地描绘了各种细节告诉读者这个女人是如何从一个孩子开始被那个作家慢慢吸引并爱上他的。我再一次被这个陌生女人的悲惨命运所深深打动,我甚至在脑海中给那个被女人爱慕的作家补齐各种有血有肉的特征,让他的魅力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一些。在茨威格的笔触下,我仿佛又走入了书中,成为了那个正在写信的陌生女人,随着她的自述经历着她人生中和作家有所交集的那些短暂的瞬间,为她心情的跌宕起伏而产生同样的感触。
读到最后的高潮,结局再一次戛然而止,只留下了一股淡淡的忧伤。已经死去的女人就像蓝色花瓶中已经消失的白玫瑰,永远也不会再回来,那突然升起的一阵穿堂风,也只能撩动那沓厚厚的信纸,提醒作家在他的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这么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