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篇1)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刘树军说,航天员们以筑梦太空的实际行动,挺民族脊梁,壮国威军威,成为强国强军伟大征程中民族的骄傲、时代的标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纪多说,要向航天员学习,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航天强国,为新时代航天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员在学习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后表示,要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新征途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市第五中学师生代表,与航天员景海鹏、王亚平、陈冬座谈交流后说,梦想能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航天员群体时刻准备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为祖国而战的“满格状态”,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官兵。解放军驻晋部队某基地官兵表示,向航天员群体学习,就要扛起亮剑制敌、敢于胜利的使命,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发射更多“争光星”,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组织师生座谈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航天员群体用军人的无畏和血性搭起筑梦天梯,用军人的果敢和睿智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为广大青年立起了新时代的“价值标杆”。
航天员群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崇高境界,感动了数以万计的网民。许多网民表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民族,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高地。尽管航天员们少了些儿女情长,少了些安逸舒适,但因为有了大格局、大情怀,也就有了对忠与孝、苦与乐的独到诠释,对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的独特理解,向英雄航天员群体致敬。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篇2)
据专家介绍,这些天地间有差别的现象,更适合作为授课内容。同时,天和一号核心舱可比天宫一号大得多,因此本次授课的展示空间更大。不仅如此,为了保证此次太空授课顺利进行,航天员和工作人员还在各环节都花了不少心思。和上网课类似,稳定的通信传输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不过,太空授课要求更高,需要天链中继卫星、空间站、地面测控站密切配合,确保天地互动不堵车。
另外,由于空间和运送过程的限制,太空授课用到的辅助教具要经历重重考核才能上天。而失重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为此,航天员也提前做了功课,练习如何在失重条件下保持摄像稳定不手抖。
如今,随着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推出,带来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在更多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正如王亚平所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篇3)
太空授课开辟了科技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新方式,这是一次崭新的教育改革,这个改革必然激发出更多社会领域与学生面对的授课方式。比如文学家与学生面对授课,比如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等等。做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所有领域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都懂,但是都做的远远不够,今天,太空授课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我坚信,这伟大的一步,必然引领处更多领域的社会授课之步,必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崭新内容,社会教育的神圣职责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实、
太空授课以一人主讲两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圆满的教学。这是一个创举,这是对课堂一人授课传统的打破,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课方式应该在地面试验推广,一方面,我们的班级人数很多,一人授课,老师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讲课,更加生动,立体,多元,必然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充实的学习氛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举。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篇4)
四(6)班虞沐涵
美丽的星空带给我们遐想,神秘的宇宙让我们渴望探索。今天我们去通过观看《天宫课堂》,学习到了许多神奇的知识。
我们了解到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一些生活日常和休闲活动。他们要控制自己的身体来行走,喝水也非常的有意思,睡觉是在固定的睡袋里,他们可以和家人视频通话,看电视,玩游戏也都可以,但是电子邮件就收不到啦。还可以进行健身锻炼,可以从舷窗看到美丽的地球。
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是用一个像放大镜一样的模具放进水袋里,拿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注入水珠,水膜就慢慢的变成了水球,如果我们平时把针管扎入水球,水求一定会破,但在太空中竟然可以拿小瓶子给水球加入颜料,这简直太神奇了,让我们看的惊叹不已!
在这迷人又浩瀚的宇宙,让我们神往太空那么遥不可及,却又近在眼前,天河漫漫,我们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