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学生,我们要学习写作,写出好作文,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我们写作文时可以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会更吸引读者,怎么样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作文呢?
关于公平教育的作文素材 篇1
因为贫穷等诸多原因,许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寒门学子得不到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成才最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不约而同地推出了面向农村考生的倾斜政策,但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诚然,几所高校在这个问题的态度上有其绝对的合理性,但在采取的措施上,似乎有不当之处,在这种公正的背后隐隐带着一丝不公。
这种不公,体现了对他人的不公正,所谓的自强计划,无非针对那些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成绩优良的学生,我们这些富家子弟不禁悲叹:为什么自己偏偏生于此处,而非贫困县?上天为什么不给自己机会造就自己的自强不息?我们或许还会有疑问:德才兼备、成绩优良的他是否真是他?此他即彼他的社会丑闻似乎至今仍在!
家庭中三代无大学生考生的圆梦计划更像是一场黑色幽默,这样做让那些两代没有、一代没有的家庭情何以堪?这种可怜与同情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嘲讽与挖苦,
这种不公,更是体现了对这样考生自己的不公正,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的高考毛病多多,但也正如有些人肯定的那样:有了高考,只要你有实力,我们可以拼得过包括富二代在内的一切力量!硬性地于自主招生选拔中做出候选人农村户籍考生不得低于20%的规定,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一些考生的积极性与拼搏力,因为这种规定势必降低录取难度,成绩的偏低,竞争的不激烈,难以保证生源的质量,这与造就顶尖的人才的理念似乎背道而驰,而若初衷不是造就顶尖人才,又何必送他们进入北大等这样的高等学府?考生前进的原动力在无形中被抹杀的无影踪!
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不可盲目地全盘否认整个教育,因为,教育必然存在阶段性与分立性,否则,因材施教从何谈起?
休斯敏思曾说过这样生动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天赋的才能。就像缓慢但锲而不舍之于乌龟;狡猾而灵活之于狐狸;忠诚信赖之于猎狗;欢乐开朗至于百灵;优美轻盈之于天鹅。
我们要做的,似乎应如教育家理查德拉威呼吁的那样:公平不意味着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实际所需。
也许,我们做的很多,但是,远远不够
关于公平教育的作文素材 篇2
众多著名高校纷纷推出面向农村考生的倾斜政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大环境,而教育公平恰恰是这个社会发展阶段所必需的。
在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公平的作用和意义极大,古有不患寡,患不均的极端思想,这种思想其实根深蒂固,所以屡有革故鼎新、改朝换代之惊天大业。哲学家笛福说过:公正是施政的目的;荀子更是认为:公生明,偏生暗。也因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必然少不了公平的存在。
教育的公平不仅体现了公平的一个扇面,更体现了尊重人、让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
我们隐约可见,多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几十年来,甚至祖祖辈辈几百年来的辛苦等待与盼望,终于收获一份天大的惊喜;
多少寒门学子似乎再也不必为物质的匮乏而放弃精神的追求与灵魂的深塑,鲤鱼终能跃过龙门,迎接他们的,不再是阴雨的六月,而是充满阳光的未来;
我们的社会与国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因这些韧劲十足、踏实肯干的青年人立于世界常青之林,中华民族唱响的,也许不再仅仅是为富者的赞歌,更多的是贫困者痛快淋漓的呐喊!
苏轼说过: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国家离不开公平,而目前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公平,只因: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关于公平教育的作文素材 篇3
补上“午休讲故事”这一课
现在我班已养成了习惯,小朋友只要一到午睡时就会自觉的躺在床上、静静地听老师讲故事、静静地进入梦想……
小班幼儿都有一个爱好,就是爱听故事,我抓住孩子这一心理,在平时除了讲课本上的故事外,我还利用孩子们午睡时间给他们讲个图书上面的故事,孩子们都特别高兴,每天中午都是在“美梦”中入睡,醒来时会给你讲他们听着故事睡着后所做的各种各样的梦,非常有趣。
可由于其他的原因,我一直连着好几天没值午班,小朋友每每见到我就会吵着、闹着让我把故事补上,于是我在小朋友吃完水果后就让他们轻轻的趴在桌子上,闭上小眼、听我讲故事,听完以后,让小朋友不要马上睁开眼睛,看自己能不能接着故事情节想出更好的故事,小朋友就会静静地趴上3—5分钟,然后纷纷讲述自己的故事情节,有的小朋友能讲述的非常动人、有趣。
现在我班已养成了习惯,小朋友只要一到午睡时就会自觉的躺在床上、静静地听老师讲故事、静静地进入梦想……
关于公平教育的作文素材 篇4
我的姐姐比我大十岁,长发飘逸,眼睛有神,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的姐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姐姐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最后背井离乡去了宁波上大学。
在姐姐离家那天,爸妈准备了不少东西,什么用开水一泡的粥啦,火腿啦,自家制的菜干啦等等,还有一些衣物。爸爸妈妈帮姐姐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离开了家门。
我看着姐姐离去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既高兴,也有点伤感。高兴的是姐姐终于成了大学生,毕业后可以自食其力了。伤感的是姐姐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一心赚钱,照顾我的担子就落在了姐姐的肩上,她学习回来后先写作业,然后烧饭,陪我玩。
吃饭了,又要喂我吃饭,晚上得等我睡了,她才能睡觉.我上小学了,姐姐买东西总是帮我买一份,她买点心回来时,也总会带回一份我爱吃的东西,和朋友去肯德基吃快餐,总会带回汉堡,鸡腿和可乐。我们相处十分融洽,从小到大总共也没有吵过几次嘴,更别说打架了。
现在,姐姐就要家上大学了,她对我的爱还点滴浇铸在我心头。我祝愿她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一帆风顺!
思念姐姐
我的姐姐比我大十岁,长发飘逸,眼睛有神,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初中没有毕业就因家境贫穷上不了学。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姐姐就嫁了出去,一年后与家人吵了架就同姐夫出去打工了,从刚去打工至今已有三年多没有回来了。我和父亲不知道有多想他。
虽然她时常也向家里寄一些钱,但是金钱是代替不了的,代替不了我们对她的思念,虽然过些日子就打一次电话回来问候,叫我好好念书,让爸爸注意身体。但是光是电话里相互沟通仅仅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家里渐渐富裕起来了,有衣穿,有饭菜吃了,但是这也是不足的,缺少了一种情,一种亲人间的亲情。
有一首歌唱得好: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我想创作这首歌词的人当时的心情也是与我现在的一样的。
我多想姐姐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怕,我怕这种期待是永远的,永远的分别了。我怕,我怕我会一下子随时间走了,最后终于不回来了。带着一生所望随时间走了。但我坚信期待总会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姐姐,你知道我在等你回来吗?
做了姐姐,忘了姐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就在星期五的中午,舅妈肚里那小孩呈现于人世间了,这下可到好了,施毓超真的当姐姐了。
晚上,施毓超要于我们家来睡觉了,她刚睡下时挺好的,到后来开始了她的伊娃乱叫功:妈妈,爸爸!只要她这么一叫你不管是叫几个人也安奈不了她。唉,只好叫舅舅来了!
第二天,我做完作业后,就去了医院,我一推开门,只见她又拍着她妹,我还听外婆说:中午,她一口饭,拍一下。八点多的时候,施毓超叫我和她玩拔萝卜我累了,我就说:不玩了!哪知,她跑过去说:我跟妹妹玩了,不跟你玩了。说罢,便伸手去抱妹妹。这下,全场都哈哈大笑。真是做了姐姐,忘了姐姐啊!
这话说出以后,舅舅是经常对着她说:你啊自己做了姐姐,忘了这个姐姐!唉,的确,如果换做是我有了自己的胞妹,那我也将会整天呆在家里,照顾妹妹;何况,她还是个三四岁的施毓超呢!虽然,施毓超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哼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但是,后来想想又何必在意这样的分分秒秒呢?我这个做大姐姐的更应该去关心比我小的人。
施毓超就是这样,自己做了姐姐,忘了我这个姐姐!不过,也没有关系,我也不必需要去当真!
关于公平教育的作文素材 篇5
一组言简意赅的漫画,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漫画中,考过100分的优生因退步两分而受惩罚,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奖励。表面上是在讽刺当今教育的不公平,实则是在扣问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精英或是鼓励差生?
我的回答是后者,教育的目的不应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裁决,而应以培养并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以及更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分的优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却遭到惩罚。因为教育的初衷是让他们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较。
这组漫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莫过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校招生名额向西北内陆转移而引发的史上最大的家长维权活动。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仅仅只考61分的西北地区考生却能轻松上名校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违背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行为。然而,细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道德哲学的充分考量。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的要求的。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我们不能否认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制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让沿海考生与西北内陆的考生同台竞技,无疑只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域关系的紧张程度。因此,适当地照顾西北考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进步。这说明传统的择优取士已逐渐向现代教育理念靠拢无论是考过100分的优生,还是只有59分的差生,卷面的分数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卓有成效地挖掘每个个体内在潜能并赋予个体追求自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要达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论高度,就必须努力推广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分配正义的理念,让不同水平的人,不论是100的优生还是55分的差生,能享有同样的机遇去发挥自我的潜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优生的培养,只是在一套相对公平的体制下,每个个体都能因自我的突破而获得嘉奖和鼓励。也需要有人鞭策退步的人奋发图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曾言: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惩罚98分的优生和奖励61分的差生,都应在于培养共和国的公民,使之具有更高级的道德追求,而不应一味鼓励高分而扼杀天性。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应当体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如此,方能有道德完善素质良好的公民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推动中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