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栏目推荐你阅读“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我们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观赏作品时内心的感想总是不断发生改变的,这时我们最好去花些心思来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整理思绪的能力,怎样才能更好的让观后感体现出我们的感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1)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一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一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象:一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一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一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一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一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一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一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一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一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一个人的一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一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一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一根筋,但她一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2)
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让我是回味无穷 ,整部电影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贫穷、落后,教育更落后,第二就是山区也有人才,短短的一个赛跑,讲述了山沟里有多少有用的人才。第三,执着,为了一句承诺十三岁的魏敏芝为了一句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只身来到城里寻找辍学的张慧科,受尽了艰辛。
我是含着眼泪把这部电影看完的,在这样的穷山沟里,贫穷和落后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没钱读书,没钱看病,贫穷使很多小学生很早的辍学,同时,贫穷、交通不便使很多的老师不愿意到这里教学;当张慧科被找回来时,孩子们看着好心人捐来的粉笔,是多么的惊喜,多么的兴奋,魏敏芝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人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我看到了这群孩子有着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兴趣;可是,因为贫穷,他们没有好老师,更没有教学资源;更可怕的是因为没钱而可能随时辍学。
在这样的穷山沟里,有多少祖国的花朵,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人才,而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消失在蒙芽之中,电影用两个简单的段落来描述这个场景,一是挑选体育尖子,二是魏敏芝不让那个学生去城里读书而追车,表现了山里的体育人才。表现的越简单越让人深思,是有极个别的学生被送到好地方去读书了,可是更多的学生呢,还得留在这个穷山沟继续接受教育,所以办好穷山沟里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山里的孩子有着不怕苦,不怕累而执着的精神,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了,魏敏芝去城里寻找他回来,三天三夜,想尽了各种办法,写广告 ,找电视台台长上广播,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艰辛,魏敏芝老师执着感动了广播员,感动了路旁的行人,更感动了电视台台长,从而找回了张慧科,更感动了所有的观看电影的人;我们这群可爱的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我突然感觉身上的担子好重, 我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挑起这山区教育的重担,不辜负社会赋予我的这份使命,改变山区教育要从我做起。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3)
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观后感1
看过《一个也不能少》电影不知几次,每一次观赏之后,总是泪流满面。这并不是因为电影波澜壮阔的镜头与赅世惊俗的场面。它只是一部极其平凡的电影。没有名演员的参与;没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虽然导演是著名的张艺谋。
一位小学才毕业的13岁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师离去学校的一段时间里,她被*长领来小学校,毅然代起了课,当起了临时代课老师。依高老师的吩咐,她还能勉强维持上
课。后来,她的高与她耳齐的学生,也不大听从她的管束。毕竟是年幼无知的小孩子,踩坏了高老师留给她的那几根粉笔,他们还不断打闹,还到处乱跑。
县少体校选拔学生,小红(明新红)入选。小魏就是不同意,因为高老师跟她有言在先:二十八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还是*长花了几块钱,收买了那个小子(张慧科),才找到了小红。少体校的车瞒着小魏开去了,小魏得知此事之后即忙抄近路飞追,终于无功而返。
张慧科不辞而别,搭车去城里,后来竟然在车站里走丢了。小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立马要去城里找他。可是哪来的路费呢?小魏采取了学生的意见,帮砖瓦厂搬砖赚钱充当路费。千方百计筹钱,却凑不足路费。后来全班同学齐帮忙,终让小魏趁乱挤上汽车。但近城时,她却被查出未买票,被推下了车。她就步行进城。
在县城的几天几夜里,她到处打听,到处寻找,想尽一切方法。风餐露宿,把仅有的六七块钱也花去,买了纸笔,书写寻人启示。在车站广播室寻人失败之后,她竟然走进了电视台,在台长的全力帮助下,她录制了节目,终于找到了她的学生。
电视台用两辆汽车送他们回乡。还送来了许多教具、图书、筹集了很多资金。乡村沸腾了。
我含泪在激动中看完这部电影,还有谁能不为小魏老师进城找她的学生这一情节所打动的呢?为了找回学生,她不惜含辛茹苦,率全班26位学生帮砖瓦厂搬砖;为了找回学生,她不惜冒险挤车,步行进城;为了找回学生,她吃残渣剩饭,睡当街墙角;为了找回学生,她几天守候台长,终于感动了县城,录制了电视节目,找回了学生。
我为这部电影喝彩,不仅因为它有动人的情节,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小魏老师: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历历在目,学生的天真无邪,童稚无知,活泼淘气,栩栩如生;高老师、*长等一帮*里的大人,又是那么地纯朴、憨厚、叫人难以忘怀;县城里的台长、老板娘又是那么的关爱同情弱小,一切都是唯美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唯美的,心灵塑造是唯美的;人际之间的关爱展示是唯美的。
我还多次地被这部电影的配乐所感动。每当到了人物特别是主人公魏老师处于最为艰难的境地之时,那配乐便那么低沉、悠扬、哀怨地响起。一声声凄厉的哀鸣,正反衬出人物的无可奈何。这实在让观众声泪俱下,一片嘘声叠起。
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我非常欣赏。它实在感动了我的心灵。
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观后感2我们这个星期的影片叫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的一个故事。女主角魏敏芝教师因受高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学生。
一年级到六年级仅有二十多个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高教师承担。能够见识到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更加可贵的是高教师的坚持的精神,再三叮嘱代课教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种尽心敬业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只赚几十块钱的工资。
所以,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学校,离开了村子,踏上了去城里打工挣钱的路。因为高教师最终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教师魏敏芝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尽管他是班上最淘气的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他想要到城里去将学生张慧科找回来,可是这来回的路费是谁付呢,这又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她和学生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可他们没弄清楚状况,反而帮了倒忙,最终老板还是将工钱发给他们了,只可是给的有些少,于是他们一齐去买汽水喝,当老板报出价来时,差点没把我吓死,那个年代的汽水竟然比我们现代的汽水还要贵,于是他们买了两瓶,一人喝了一口,到最终教师却没喝到,之后教师说:那时,农村的运费是十分贵的。
当他们吃饱喝足后就去了火车站,最终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这并没有让魏教师打消找回张慧科的念头。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的仅有一个,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最终历尽艰辛,走到了城里,可是如何才能找到张慧科呢?于是他决定去找他的住处,可到了那之后,他的同伴说他在火车站时就走丢了,于是魏教师仍不放弃,让他的同伴与他一齐去找,可是那个同伴却要魏教师给他找张慧科的小费,本来只剩下那么点钱的魏教师毅然决然的答应了,到了火车站,由于已经丢失了两三天,根本不明白去哪找,于是他们到了广播台,让大喇叭找,可一天过去了,还是没找到,反而让他的同伴拿了两天元钱走了。之后他又有个法子,贴布告,他将剩下的钱全部都用了,买了笔和纸,写了好多布告,可别人都说,那东西找人没用,根本没人会去看,于是他决定去找电视台做一个广告,来找张慧科,可他又没钱,又没证件,固执的营业员不让他进,还说自我去找台长。于是他不放弃,在门口见人就问是不是台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被台长发现了,善良的台长无条件的做了一个专门属于魏教师的一个视频,让所有的人看见,之后张慧科也看到了,他与魏教师最终见到了。之后许多人都知晓了这件事,也有许多善心人捐了文具盒和钱,就因为这个故事,让很多城里的人开始关注农村教育。
在这部影片中我认识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是如此的艰难,再想想此刻我们的学习条件,我们更应当好好学习了。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4)
最近,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它反映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和代课教师的艰辛工作。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感人泪下的故事。片中的女主人公魏敏芝教师因受老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的故事。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男学生。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一年级到六年级仅有28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承担。可见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更加可贵的是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直到病倒了,还再三叮嘱代课教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多么尽业的教师。尽心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反思。在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我完美的前程努力,计划着自我的未来蓝图……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去花比别人艰辛几十倍的汗水,却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工资。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一个班都不止28个同学。山区小学那样貌的读书机会,是何等的少。看着他们的教学环境,回想我从小到大所理解教育的学校,那个差距,心里真不是滋味。虽然我们的祖国比以前强壮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十分贫穷,连吃饱饭都谈不上,能上学校读书,对山区的小孩子来说,那更是一种奢望。
所以,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家乡,离开学校,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路。因为老教师最终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教师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看着她为了能买上乘车去城里的车票,和学生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时,一种心酸由然而生。就因为贫穷,做什么事都会受到限制,连一张车票的钱,都要花上时间去努力挣来。
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这并没有让代课教师打消找回辍学学生的念头。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这像是我们的祖国,在努力寻回曾被分割出去的领土。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念仅有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5)
昨天,楠哥给我们放了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说实话,这种题材的电影,在我一个人的情况下是不会去全部认真的看完。但在码神和大家一起看完之后,特别在大家都分享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我有了很多感想。
毫无疑问,我的第一感觉是感动,魏老师从一开始的纯粹为了钱去帮忙看管学生,一天被班里的一个学生的日记感触到,开始慢慢的对学生有了感情,最后经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找到了跑丢在城里的学生。而从走丢的小男孩来说,一开始他是最调皮的,刻意的去为难老师,捣乱,当他在电视屏幕看到落泪的魏老师的时候,他也瞬间就落泪了,他明白老师为了他在城里付出了很多,吃了好多苦。在电影的最后,他在黑板上写上了魏老师三个字。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习心里都认可了魏老师这个临时的代课老师。
除了感动以外,我还体会到了坚持的重要性。魏老师一直都在坚持找到那个走丢的小男孩,从一开始让学生一起搬砖赚去城里的车费,然后到城里的广播站门口等了一天,然后在车站通宵写寻人启事,再到电视台门口等了一天半,最后才等到台长通过节目去找到男孩。如果说魏老师在这随便一个环节中放弃了,她可能再也不会见到小男孩了。坚持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坚持就一定不会有结果。正是这份责任感的促使,魏老师坚持了下来,种因得果才能够最终大团圆结局。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6)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很给力的影片,在淡淡的。质朴之中让观者内心升起一股无穷的力量。是爱的升华,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教育心存希望的力量!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想到了教育的责任与神圣。这部反映贫困山村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让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不禁为那个执着的魏老师而感动,盯着银屏的双眼便不知不觉被泪水模糊了多次。
魏敏芝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正是读小学六年级的年龄。从魏老师的家境一定很贫寒。她来当代课老师的初衷完全是冲着这五十块钱而来的,但是她被孩子们的天真与求知欲感动了,为了高老师的千般叮嘱“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经艰辛。
魏老师带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四十多名学生,而后陆陆续续失学十几名学生,魏老师来的时候,学校只剩下二十八名学生。在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这也能算学校?一元钱一盒粉笔,一支粉笔用一天。在水泉乡小学的孩子们看来,一支粉笔是如此的珍贵,看到粉笔被踩坏,孩子们甚至心疼的落泪。而我们城市里的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而且当粉笔掉在地上,同学们就像没看见似的走过去,甚至有些人直接从粉笔上踩过去,从来没有捡粉笔的意识。我们这些同学平时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这可真是不应该呀。
为了能筹集到县城去的车费,魏老师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高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影片的结局是可喜可敬的,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水泉小学的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没有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却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力量,正是有着魏老师、高老师这样默默无闻,用汗水播种的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教坛,时刻因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我们这些孩子们,才能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才能在春风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包含着魏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恪守,包含着在七彩阳光下快乐向上的莘莘学子们的无限感怀,记住这部刻骨铭心的电影吧,让她变成我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风向标,让我们永远记取老师的教诲之恩,永远让胸前的红领巾飘扬出真善美的风采!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7)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导演张艺谋于1998年拍摄的一部老电影,由魏敏芝和张慧科主演,获得了金鸡奖、金狮奖等一系列大奖。
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山区里有个水泉村,是一个贫困的村子。水泉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新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因为魏敏芝还只有十三岁,原先的老师高老师总是放心不下,只让魏敏芝代课一个月,并再三叮嘱她一定要看好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新来乍到,同学们都不听她的话,总想跑出去玩,她索一性一就坐在门口不管了。不久后,班里最爱调皮捣蛋的同学张慧科因为家境贫寒还不起帐,母亲又生病而去城里打工赚钱。魏敏芝深记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立即动身去城里寻找。她没有足够的钱买车票,只好混车去。到了城里,魏敏芝用了各种办法,都行不通,最后多亏了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不仅找回了张慧科,还获得了许多一爱一心人士的帮助。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魏敏芝与张慧科之间的一爱一,魏敏芝会帮助关心张慧科,张慧科感恩的品质也在最后一点一点地显露了出来。魏敏芝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她却比同龄人早一步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张慧科虽然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但“孙悟空”最终还是有斩除妖魔鬼怪的好的.一面,张慧科的种种优点还是被埋在内心深处,只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
《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内容非常感人,非常能教育人,我喜欢。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8)
高老师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这28个孩子我交给你,到我回来,一个都不能少。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尽她所能的来完成。片中魏毓芝一次一次的去找村长,一次一次的被轰出来;魏毓芝围着村子追张慧科,为追回那个长跑的孩子,追汽车跑了好长时间;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斗志的心。农村教育的警鸣钟敲醒了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事业。给农村的孩子一个求学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片在蓝天下书写人生的天地。
我今年23岁,我比魏老师大,我应该向她学习。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教的孩子不大,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我要跟他们沟通、交流,我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希望被老师关注,希望被老师喜欢,如果我想让我的孩子一个都不少,我就要学习魏老师这种坚持、执着、尽职尽责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加油。
电影一个不能观后感(篇9)
今日我们一齐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是一个小学民办教师的故事。此刻我才想起来,这是我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并没有多少感触。此刻才发现其中的好多道理。
高教师母亲病重,需回家照顾,请了一个名叫魏敏芝的民办教师照看学生,这位魏教师只会抄黑板,唱歌,还经常忘词。为了对高教师的承诺“”一个都不能少“”,魏教师把有体育潜力的学生藏起来,不让县里的教师接走。为了这个承诺,他和班里同学们一齐搬砖凑学费,徒步去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寻找要辍学打工的同学张慧科。受尽艰难困苦。为了寻找走失的张慧科,魏教师用仅剩的几元钱买了纸和笔,登寻人启事,在电视台门口站了一天一夜,才最终上了电视。
有人说魏教师愚蠢,干了好多事倍功半的事。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试想一下,这位名办教师的文化程度和见识。如果我们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应当也不会有多好。相反,魏教师的决不放弃的性格还值得我们学习。她的行动力更是令人敬佩,有什么想法能够立即行动。虽然欠缺计划性。可是不行动,机会是主动不会来找你的。看到他在电视台门口等了一天,真的有很大触动,如果换了我,肯定会中途放弃。
其实,魏教师思想的转变也值得我们思考,开始她只是为了村长答应给他50元钱,才来照看学生的。然而,随着与孩子们的相处,随着那20根粉笔的断裂,随着学习委员的日记,转变了魏教师,让她改变了思想,开始和孩子们相处融洽。这就是爱的神奇。开始她对学生不管不顾,只完成高教师交代的任务,任他们胡作非为。之后却能够为了一个辍学的孩子,走去县城。怎能不让人震撼。
还有就是农村的教育。相信很多人都对故事开头的场景印象深刻,简陋的教师,贫困的农村家庭,恶劣的生活条件,这些都让我们想要去帮忙他们。我也是来自农村,深深明白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国家要重视,有政策,我们每个普通老百姓,也得尽自我所能,捐钱捐物。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如果你还是学生,请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吧,你可明白这是多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