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榜样7》观后感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最近《榜样7》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向,这就是我们当代人该学习的人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榜样7》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榜样7》观后感(一)

  《榜样7》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采。

  当一个个先进模范从幕后走到台前,述说着平凡而伟大的事迹,不知深深感染了多少人,聚集了多少钦佩与触动。榜样的力量,既在于引人自勉、强心立志,更在于鞭策鼓励、催人奋发。入党是一种人生信仰的选择,信仰成为激发千万颗红心向党的强大“向心力”。从8名共产党员重读入党志愿书、讲述自己为什么入党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尽管他们入党时的境遇各异、条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正是有了信仰的力量,让做党的人、听党的话、坚定跟党走成为一种追求,鲜红的党旗激励和召唤着无数人与党生死相随。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学习榜样,就要学习他们那样把坚定信仰融入到事业的各环节、贯穿到人生历程的全过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从捍卫国土的林占熺到扎根边防、坚守哨岗的孟昆玉,从为工作废寝忘食、躬身实干的艾爱国到为国铸盾、无私付出的路生梅,以及用一生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的燃灯校长张玉滚。这些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时代榜样,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利为大义,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质朴情怀。他们把职责当作服务群众的平台,把岗位当作服务群众的舞台。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学习榜样,就要像他们那样始终牢记宗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一心一意为人民,时刻不忘民为本,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急人民之所急。

  做为一名共青团员,一名铁路职工。我深知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很大,但是我会把这些优秀的榜样当做我的标杆,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岗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蓄力。

  《榜样7》观后感(二)

  3月25日晚上,我认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榜样7》专题节目。

  王亚平、王传喜、艾爱国、张玉滚、武大靖、林占熺、孟晶玉、路生梅等8位党的一代表展示了榜样的力量。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英雄航天员王亚平,有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有大国工匠义爱国,有“扁担校长”张玉滚,有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有“菌草之父”林占熺,有“京城最帅交警”孟昆玉,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他们行业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是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榜样,岗位平凡,而事迹不平凡,事迹很感人,值得我们学习,也给我们增添了前进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扁担”校长张玉滚的事迹。

  在张玉滚的学校--黑虎庙小学,有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担。这根扁担很不平凡。在黑虎庙不通车的那些日子里,张玉滚用这根扁担为学生们挑来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从学校到镇上,沿着山间小路需要行走十多个小时,中间还要翻过一座1600米高的大山,遇到恶劣天气,来回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有一次,天还没亮,张玉滚就带上扁担,带上编织袋、手电筒,带上路上用的干粮和水,踏上了去镇上挑书的行程。这天,路上正遇到大雨,他不顾夜黑路滑,连夜赶路,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赶回学校。这是一天一夜的赶路,让人不可想象,难以忘怀。张玉滚的脚趾磨出了水泡,他的肩膀被压出了红印。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支撑?连续6年,张玉滚就靠着这样一根扁担,徒步从大山外为自己的学生们挑来了所有的教材和生活用品,也给孩子们挑来了生活的希望和向往。张玉滚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之为“扁担”校长。

  学校盖新校舍,搬砖头,运水泥,挖砂土,平地基,一砖一瓦,好多都是张玉滚挑来的,用这根扁担,挑来了新校舍的顺利完工。

  师资短缺,张玉滚把自己修炼成了“全能型”教师,什么学科都能教,什么学科都会教,什么学科缺就去教什么,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都教过….…

  为了工作,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为了工作,他的妻子受伤,他不顾得管,还让妻子放弃挣钱的机会来给学生做饭.….….

  他把学生当成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把自己的爱都给了学生,却唯独亏欠了自己的家人。当然,也亏欠了自己。

  张玉滚,靠一根扁担,挑出了63名大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大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再苦再难也要把学校办下去。”这是张玉滚的庄严承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改变山村学生的命运,张玉滚一干就是20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向张玉滚一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榜样7》观后感(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榜样7》专题节目。通过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警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全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专题节目《榜样7》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榜样群体!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再现了榜样是怎样炼成的,诠释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些榜样用满满的热爱之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群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广大群众的福祉,先大家后小家,作出了牺牲和妥协,赋予生命更充实的好处。他们用爱的奉献,给予这个社会更多地温暖,给予这个社会更多的正能量,他们用牺牲和奉献诠释着什么是共产党员,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身体力行,感动目感染着周围的人,为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这个社会的更加完美而努力着。

  我们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锻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把内心的感动化为追随的心动!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广大党员的默默奉献中升华!向榜样们致敬!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基层党员,内心汹涌激荡,深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思气概以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舞的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无上光荣,也坚定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看完这个节目,我对党员的先锋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哪个地方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我们要向党员中的榜样学习,忠诚于党、敢于担当、清廉实干、真心为民;要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坚定信念、甘于奉献。

  同时,我也深感荣幸,成为这个优秀榜样组织大家庭中的一员。今后,我将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点燃党员身上的那一抹亮色!

  《榜样7》观后感(四)

  根据上级要求车间及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榜样7》专题节目。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每名党员都深深的感动、满含泪水,用平凡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是对理想信念作出的注脚。《榜样7》这期节目重点宣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典型事迹,祁发宝铮铮铁骨守卫国土、巴特尔带领牧民奔上致富路、魏德友五十七年驻守边疆一诺无悔、林占熺服务群众赢信任、七连屿党工委开荒拓土建家园、陈定昌科技报国赤诚无我、黄大发绝壁凿渠为村引水、张玉滚扎根边疆为教育事业奋斗。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不平凡的力量。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温暖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他们可亲可敬可学可鉴,是名副其实的榜样。

  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奋斗的人是最美的,“最美铁路人”令我想起“螺丝钉精神”。——他们在一个个平凡的铁路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默默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绚丽的舞台动作。奋斗的人,是最美的。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所有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就像曾经的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的那样:“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看到了这些先进典型们身上所独具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坚守也是一种责任和情怀。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诠释了当代铁路人无私奉献、坚强勇敢的品格,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而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所熟悉的岗位上发生的故事,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为我们广大铁路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始终坚守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的绚丽的光彩。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展示我们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

  《榜样7》观后感(五)

  近日,《榜样》专题节目在全国上下火热播出,把当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面貌彰显得淋漓尽致,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在媒体推动下,关于“榜样”的话题铺天盖地,榜样的力量瞬间“星”耀全国,“榜样”一词也成了一时热点。笔者认为,群众看的是台上的人物和故事,党员干部应该想到台下的行为和事迹,让榜样的一时“热”变成时时热庄子言,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榜样力量”光靠媒体宣传、会议动员、口头说教,普通群众可以感同身受吗?

  答案是否定的,党员干部要用行动说话,用事迹证明,常有“榜样包袱”,才能自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塑造典型榜样形象。

  常有“榜样包袱”,就是要常观照。“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党员干部要多观照历史,注重汲取和运用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历史规律,正确借鉴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里度量自己的作为。

  要和倡导“民本清议,十志干道”的国神比千,以死相谏的伍子胥,鞠躬尽瘁的诸葛喜。“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朱德等等勤对照,常找差,把每一件群众事、国家事都办出“榜样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党员干部还要多观照群众。用好人民群众这座宝库,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素材库”。党员干部在做工作时,要集聚群众的`智慧,学会群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做既接地气又通天线的榜样型干部。

  常有“榜样包袱”,就是要常作为。“行胜于言,表率胜于表态。”光说不做假把式,真正的榜样不是塑造出来的。

  更不是描绘出来,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的事例证明出来的。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秃的党品干部抛头颅,洒热血,战外疆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而在危急关头,一句“共产党员留下”,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当今时代,党吊干部时刻拥有“榜样包袱”,勤作为,善作为,在这个时代作出利民爱国之事,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有魅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榜样。

  推荐阅读:

  《榜样》观后感

  《榜样7》观后感(精选8篇)

  看《榜样》观后感

  央视《榜样》观后感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730038.html
延伸阅读
一部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成长,通过作品中的故事让自己有了新的看法,不少人都喜欢在观影后写下自己的具体感受和想法。观后感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写作品
2023-03-27
战马电影观后感【篇1】看着家里那幅老旧的奔马图,心里疑惑不解,为什么不管是身边人,还是世界伟人,都喜欢那个被鞭子抽打的笨马?它们忠厚老实,不自由;它们笨手笨脚,不机灵,它们就是人类
2023-03-24
《领航》指明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
2023-03-24
当看完《领航》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领航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
2023-03-24
随着时代进步,编写文档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写作前需要知道文章的具体写作方式和内容要求。对范文的学习可以重点抓住他的文章思路,以下是我们为您可能需要的最新观《摔跤吧爸爸》有感,本文供
2023-03-2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他们在各行各业之中,都是忘不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下面就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榜样7》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篇一:《
2023-03-27
每当观看一部作品之后,总会令我们产生许多感悟,也会成长许多,这时候将我们的感想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观后感了。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榜样的力量观后感精选”,仅供参考,
2023-03-06
看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好的作品可以与我们在心灵上产生更多共鸣,为了回味这个作品,我们可以将观看作品之后有感而发的内容写成观后感,观后感也是观众和导演的一次心
2023-03-22
看电影和看书很相似,只不过书的呈现形式是静态的,电影是动态的,观后感,就是我们的感想和感悟化成的文字。观后感的撰写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稀少了。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了解影片的立意
2022-12-31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榜样4观后感”,欢迎阅读。当我们在闲暇时看看影片或者电视剧时,可能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为了向他人展示了自己欣赏作品时的感悟,我们可以用观后感
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