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对于写作品名观后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头绪?每当我们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影,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观看,大家在观看完影片以后,相信心中有着不少的心得。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下面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呈上“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相关主题内容,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1】
近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发各地天文爱好者持续关注,大家争相拿起手机拍摄并记录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动人身姿。
据媒体报道,7月9日晚,北京网友拍到中国空间站穿过北斗七星的画面,可以明显看到黑暗的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新星从空中划过。
7月和8月,在我国可使用专用软件,查看自己所在地天和核心舱过境的时间、方位角和亮度等信息。
天和核心舱一般过境平均时间3至6分钟,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城市中心也能轻松地观测到。
网友评论称:
我相信中国星总有一天,会遍布整个星空,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北斗七星那么远,怎么穿过?
天上经常有会动亮光,怎么知道那就就是空间站?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北斗七星其中一颗跑了。
空间站还在地球上空不远的绕地轨道,而北斗七星与地球距离仅光年年数就是天文数字,怎么穿过?这飞行物只能穿过视线夹角,二者并不相干。
我想知道他是怎么知道那是空间站的, 空中那么多卫星。我小时候就看过移动的星星,就知道那是人工卫星。但怎么判断那是什么空间站?
原来已经穿过北斗七星,看来已经离我们很遥远。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因其反射傍晚或凌晨太阳光而可见,骄傲的中国星。
我们的空间站已经开启北斗七星造访之旅!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2】
20xx年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一团黄白色的火焰从发射架下窜出,一艘圆柱形的火箭腾空而起,第一艘搭载着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第一次带活体蝴蝶进入太空孵化等重大突破的飞船。神舟九号的成功,预示着中国离探秘太空又近了一步,预示着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可建成自由空间站,在太空中尽情畅游。时间转眼飞逝到20xx年10月1日,我开着自己的宇宙飞船,准备到月球上去欢度国庆。临近月球,我透过飞船的窗看到月球上满是用蝴蝶聚集的彩带,来自四面八方的飞船穿梭在五彩蝴蝶中,好不壮观。你也许会问:在地球,停车已经是个大问题了,那这么大这么多的飞船停哪儿啊?别担心,那时在太空有很多用激光设置的指定区域,并且非常空旷,而且飞船在那里可以自主补充燃料和所需用品。
停好飞船,我穿着特制的宇航服走出舱门,和我的家人、好朋友们一起在月球上欢度国庆,大家漂浮空中,碰杯交谈,好一幅欢乐融洽的热闹景象。回去时,我还可以选择乘坐便捷天桥快速回到地球,飞船只要通过遥控器就可以让它启动自动系统返回地球。
到那时,如果发生疑难杂症的病情,机器人护士就会启动太空绿色患者通道,把病人送到太空去接收医治。在那里,医生可以利用太空的失重特殊环境,解决许多棘手的病症;在那里,孩子们只要在一所学校里,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而且只要短短5年就可以了;在未来,人们可以很好地发掘太空中的资源,使更多未知神奇的旅游胜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还可以在太空建立无穷大的太空仓库,储藏所有所需用品,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灾难导致的物资紧缺……这些都是多么美妙,多么奇特啊!
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位小学生,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开动脑筋,勤动小手,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3】
今天听了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追梦人。我知道了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航天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而我们在学习中不也正需要这样的精神么?
我还了解到中国航天目标显要分为小三不和大三步,小三步是绕(月)、落(月)、(登月)回(地球),这三步已经全部完成了。大三部分为:探(月)、登(月),住(月),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前两步,就剩最后一个目标!这离我们实现航天梦还差一步之遥!但任务依然艰巨。
住上月球、住上火星,以前是天方夜谭,现在近在咫尺。我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航天人一代代的不懈努力,这个梦想必定会在我们这一代实现!致敬航天追梦人!我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做一个有有理想、有抱负,不为艰苦努力攀登的人,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助力!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4】
星期五的下午,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让我们到国际会展中心去参观航天展。”听了这句话,寂静的教室顿时象“炸”开了锅。大家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欢呼,好像马上要和杨利伟叔叔见面,我和几个同学就约好了明天一起去参观。
第二天下午按约好的时间我们准时到了甲天下国际会展中心。一走进会展中心的大厅,里面人山人海,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老师,有同学,但大多数都是学生,看来大家都是带着太多的未知来的。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前苏联的“卫星号”,“东方号”,还有我国的“长征号”和几艘火箭模型。我对火箭特别感兴趣,就仔细的的看它的介绍。火箭是一种运载工具,是专门用来向太阳发射东西用的,它装上弹头就是“导弹”,装人人造卫星或飞船就是“运载火箭”,装上空间探测器就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天呐,真是太神了。人类为什么这么聪明。还有更牛的,我国是第二个掌握高空火箭二次点火技术的国家,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还有卫星回收和载人航天技术,一箭多星的国家。发射火箭成功率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
大厅的电视上真在介绍航天员所穿的衣服和食品,原来他们在太空中所用的东西都是特制出来的。航天员吃的是压缩饼干,有罐头,哈密瓜,牛肉干。航天员在飞船上吃东西的时候可有意思了,那食品好像都在飞船上漂浮着,吃的时候伸手一拿就可以吃了,还有航天员的体重也是有限制的。
我想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智慧,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不甘落后的民族,我们时候才能到月球上去生活呢?从今天的展出我知道能飞到月球上去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展厅。愿9月25号在酒泉发射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5】
前不久,我国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四月十六日,三位航天员平安回家,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刷新了驻留纪录,在太空整整待了183天,这个数据让我十分震惊,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今天,我听了王浚教授的讲解后,我深深感受到中国航天技术的伟大,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和生活需求,舱中的设备也在不断精进:首先要控制好大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压力,其次要提供足够的氧气、水、食物,最后还要消除人体中代谢的废物,这离不开技术人员在背后的努力,向你们致敬!
王浚教授不仅讲解了环境控制与生命的保障技术,还向我们就讲述了人载航天的发展历程:从1992年9月的三步走到2003年的神舟五号到2004年神舟六号,2008年的神舟七号,2011年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2012年的神舟九号,这是首次由女航天员上太空,再到2016年的天宫一号与天舟一号对接,再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在太空驻留183天,累计八次,有20人上太空(2名女性航天员),从无到有,从一个到多人,中国的航天技术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印证了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精神。
我们新一代的少年会保持对太空的好奇心,为国家做出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