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河西走廊观后感1000字精选

字典 |

2023-04-12 15:51

|

推荐访问

河西走廊观后感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感谢查阅出国留学网为你推荐河西走廊观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像视频同样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观看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个人的见解。观后感,就是观摩过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观后感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剧中人物,情节的认知程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1

  一开始知道这部央视纪录片是因为看到很多小红书博主在推荐,自己也去搜来看了一下。

  本纪录片总共十集,一集大约都是47分钟,差不多每一集都回围绕一个人来讲,讲他们的故事和获得的成就。而他们都是与河西走廊这个关键地带有关的人物。

  里面讲到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统一河西走廊等等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儒学的传承,那些大儒会被当朝统治者邀请去帮助治理国家,但其实很多都没有受到重用,最后甚至以死表明自己的立场,这些也只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字原来那么难做到,儒学者想要继续做学问,教授很多的弟子,但是“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儒学推崇的思想,最终他们还是要为国家献出自己。

  同时,河西走廊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见证着历代王朝的兴衰。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2

  最近看完《河西走廊》被震撼到了,我整理了下笔记,分享给大家。

  大西北,2020的旅行关键词。神秘的西域,广袤多彩的景观,璀璨的丝路文明,没有人不向往。若谈及大西北旅行,一千个旅行者有一千种玩法,但要说起河西走廊,除却地理书上的概念,对它的认识过于苍白,只有资深玩家才能道出一二。而大西北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黄金段。

  《国家地理》写道,河西走廊是交通要道,也是景观大道。戈壁沙滩,丹霞雅丹,雪山草原,除了海洋,汇集所有的地貌。它不仅是地理意义的长廊,更是中华历史上的文化长廊。从汉武帝开拓疆土,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繁盛的丝绸之路由此而生。留下2000年华夏文明的缩影。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华夏文明延续至今,生于华夏长于中华的我如此自豪,因此更想一看河西走廊的文明与足迹,真正地认识什么是中国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3

  一个秣马厉兵,峥嵘初现的汉帝国正冉冉升起,我沿着河西走廊的脉络,一点点还原了昔日走西域,开西疆的荡气回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十八披甲封帅,二十封狼居胥。这世间应无少年不想学霍骠骑,收复焉支山,弘不世之功。看这部恢弘的历史纪录片,我总觉得,无数忠骨销魂的汉家将士似就在眼前一般。

  那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铁血岁月,英雄的荣光浸润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中原与西域世界互通的大门在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中被缓缓开启,这富足的土地终于向中原展现真容颜。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从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到霍去病拿下河西走廊,从此,祁连山下的这条走廊正式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几个动人的名字开启了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征途,自此,千年丝绸之路的波澜壮阔才得以为人们所知晓。甘肃,敦煌。虽未能至,但的确叫人心向往之。

  这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有无数的坚守,开创与信仰,还有数不清的战乱和残杀,这片土地蕴蓄了太多不为人所知的骁勇故事,也积淀了太多的骊歌传奇。河西走廊是在满目戈壁下在祁连山的雪水下被滋润的,它拥有雪莲遗世独立的气质,即使历史千百年的锉磨也没叫他蒙上风尘,反而更加坚挺。时间的脉络渐渐向前延伸,它不会驻足回望,或许,它永远也不会发现,这条走廊的生命的毅力早已超越了时间。

  娓娓道来的是河西走廊的事迹,缓缓流淌的是祁连山的雪水,这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纪录片,我也认为,这是关于西域的一首荡气回肠的启蒙诗。时任敦煌研究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的沙武田教授及总撰稿邓建永表示,40万字的学术剧本几乎囊括了河西走廊在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当我们翻开这幅画卷,发现它与中原王朝的国家经略息息相关。极致的美的享受和恢弘的历史基调共同造就了部历史纪录片,它历久弥新,久盛不衰。

  几百字的话语根本说不尽这部纪录片的“骨相”,我能从这部片子里,轻易地衡量出历史的重量,河西走廊的真实地质地在我面前展露,这一刻,我似在玉门关。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4

  纪录片《河西走廊》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影片除去原汁原味的历史气息,其运用的艺术手法更是值得深究。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影片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历史画卷,两千年前,张骞从刘彻帝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河西走廊》最精彩的莫过于将历史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在荧幕上呈现出来。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美学主体依旧是戏剧美学:充满矛盾冲突的情节编排、紧张激烈的悬念设置,与摄影特技技术的迷恋交织,为中国纪录片描绘了美学品貌。薇乐大道戏剧化效果,情景再现手段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表现方式,使得纪录片从枯燥无味中华丽转身,变得富于趣味性与可看性,吸引更多受众。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由于讲述的事情时间上是不可逆的,所以缺乏影像资料,于是情景再现手段在重构历史事件的需求之下诞生。但是情景再现使用的是搬演而非扮演,既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有所创新,有不同于剧情片的虚构。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结合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将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更加直接的传达给观众。利用蒙太奇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把古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一带一路“精神和现代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体现更佳。

  《河西走廊》将历史场景搬演到屏幕上,给我们呈现一个优美宏大的历史画卷,细节生动,既不背叛历史事实,又重构了历史场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同时又将其余现代审美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谱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壮丽之歌。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5

  最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看了由央视团队制作的一部宏大、庄严的史诗巨片《河西走廊》。虽然我看的进度比较慢,基本上都是抽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来看,但是每次看后都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又惊叹不已,记录片所带来的感官认知要比书籍上更为的形象,它所带来的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无疑是对我在历史方面知识空缺的最好、最快的填补。

  本片共分十集,从第一集的使者到第十集的宝藏,虽然每一集所呈现的历史内容各不相同,但是纵观整部纪录片,却是给大众描绘了一部中华文明史高度发展的宏伟巨篇。从历史、贸易、文化、资源等多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汉武帝第一次派遣张骞出驶西域探索河西走廊开始,历代帝王将相、文儒墨客都与河西走廊紧密相连。两千多年来,河西走廊一直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火药、印刷术等传入西方文明世界,而西方的葡萄、玉珠、音乐、绘画、雕塑、杂技等流入中原。最为典型的是西方佛教的传入和中方儒学的流出,使中西方文明交汇达到了顶峰。两千多年来在河西走廊里的金戈铁马、繁华昌盛的景象,让这片天然形成的贸易、军事,文化、资源之道,塑造了多个经典的历史遗迹。如敦煌莫高窟、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金张掖、银武威、“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酒泉市等等。

  看完这部宏伟的纪录片后,仿佛也把我带入了河西走廊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去感受那汉武大帝的开拓、隋炀帝的经治、唐王朝盛世繁华的壁画、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一代雄风,以及那佛学无边的浩瀚。我想仅凭我的文化功底难以对这部伟大的作品做以深刻的观感,我只能感激生于这盛世,能让我利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的脑子里对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有一些碎片性的记忆和知识上的积淀,同时也让我对踏上这片古道,游览各处景色的愿望充满了期待……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6

  怀着万重澎湃,复杂,赞叹,热眶的心情,看完了这部分篇十集,叙述了中国历代王朝战乱更迭的“史鉴珍宝”。该片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

  片中无论时空如何交错挥变,中国西部--河西走廊,永远以其顽强的生命活力,不停的为所隶属朝代迸发着新的生机。该片针对不同的朝代,对相应的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传承等方面做了详细叙述。后人反观,每一次前人的每每细微举动,无一不改变着历史的动向,推动着中国历史的持续进步。

  看完本片的期间及期后,我均沉思太久。我是西北甘肃人,然而对自己的省份却了解甚少。看完之后,一度为哺育我的这片土地而肃然起敬。听着如今熟悉的数个省内地名,均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观看如今平和存在于中国版图内的寸寸国土,那却是无数古人用鲜血拿回又失去再夺去的不易尸体奠基掌握。这些来之不易的版图,以及地名的来历,均寄托了历代君王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

  同时,我也置身处地的去思索,倘若我是当时的历史人物,那我面对生与死的冲击,进与守的抉择,开拓还是封锁的意念,我的抉择做法是什么呢?我是否在几千年前会有当年历代君王及大臣不畏艰险的魄力勇气呢?所以,我开始理解每一位历史人物的所为。即便历史的长河中,后人对其声讨不一,但只要能做帝王,那势必就有他不同与众的风采。能站在那座王位台上,已经超过了我们如今的大多数。

  说回片中,我们或许三五秒的镜头或一句旁白的带过,却是先辈们为之奋斗一生,几辈,甚至数百年的持续坚持不松懈才取得的成果,这让我无法平息。如今和平年代的我倘若站在曾经古人所在的那片土地,虽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但闭上眼睛,仿佛一场场厮杀,一匹匹战马,呼啸的战烟,就在眼前。例如如今我们技艺如此发展,但看到仍会大吃一惊的敦煌壁画,它的难度太高。但当它以数百上千冲击我们认知的情境出现时,却是几千年前毫无任何先进工匠技术,只能用最原始方法的吃苦耐劳中国人智慧结晶所修筑,这种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你也许去触摸,此时的你,能与当时修建的工人师傅触碰同一块地方,细想,那是一种跨时代的“交流”。

  本片的第一集,使者。由汉武帝派遣前去出使西域的张骞,19年的历程堆砌,起伏坎坷。刚出汉就被匈奴关押九年,但得失都在此,正是此举,他也更为清晰匈奴的风俗以及习性,便于更好设计对策针对软肋。九年光景,匈奴也放松了警惕,为了让他更加有所羁绊,且强迫娶了匈奴之妻。虽典故少有提及,但也许这段感情,正是张骞能坚持下来的一份内心暖意吧。当然,最终回国也因为一次战略失误被贬为庶民,最终又被请出山,但早已年事已高。不得不说,伴君如伴虎。

  第二集,通道。英姿飒爽,气度不凡,年轻有为的霍去病,深入漠北扫荡匈奴。一生功勋卓伟,但却英年早逝。但他面对汉武帝为他准备的豪华府第时一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更是留在了历史永远的里程碑上。后人永远为之赞叹。

  第三集,驿站。悬泉置的出现,代表了当时各地的行政以及邮驿系统已初步形成。和亲乌孙的汉家解忧公主,三代外交元老常惠,一生为国之生死呕心沥血。体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壮阔气魄,以及传承精神的厚重。

  第四集,根脉。儒家文化在中原战乱之时被郭荷三代师徒传承的感人故事。

  第五集,造像。鸠摩罗什以译经书,造佛像等方式将佛法中国化。虽自身也饱受多年囚禁,但终归给离乱中的人们以及数多往来中西的僧侣一束曙光。

  第六集,丝路。隋炀帝杨广,饱受争议的这一人物。“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唯一亲历巡河西游,巨大花费,苦了当代,利了数代。亲临张掖,不惜天气原因损了一半嫔妃及将士还有姐姐。但最终,还是在如今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可与如今上海世博会为比,各国首领来朝拜,无一不被大国风采所震撼。万人倘若想再入侵,也会思索三分。畅快。

  第七集,敦煌。以李工小人物为代表的粉末画师为始,讲述了从开凿,装模,颜料制作以及绘制的全过程。木匠,石匠,画师,各方的配合,给人类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瑰宝。李工还带来了大唐的佛像风采流行趋势,至此之后,这类风格更广为传播了。生动,不拘泥。盛世无疑。

  第八集,会盟。促进藏汉交流的帝师八思巴及其前辈数代做的贡献传承。直到圆寂。

  第九集,苍生。新疆开始战乱,林则徐,左宗棠以及数人为收复而做出的努力。如今每个版图的争取,丝丝点点,来之不易。所以,外国针对于中国地图哪怕一小块的绘制缺失,决不允许,这是尊严与底线。更是为前人生命的捍卫。

  第十集,宝藏。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任命下,河西走廊地理方面石油的开采。以及西气东输等重要举措的开始,火车到高铁的变革,中国一步步的走起来了。

  正如收尾所道,河西走廊,洒下过无数先辈的血汗,沉淀了太多期待与渴望。金戈铁马,别开生面,学者,僧人,古老典籍,经书,无数岁月,但思想跟信念始终不息。儒家,佛教,光芒闪耀。东西交流碰撞,博大宽容。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造就了天下。河西走廊--早已成为一种使命。享誉世界。

  作为中国人,上下五千年文明,我骄傲。我会永远眼含热泪。并为此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生生不息。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7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河西走廊。喜马拉雅山系的运动使得海拔4000米的祁连山被顶推隆起,在祁连山北部得以自然形成了这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自然的天工成就了这条横贯东西的天然通道,人类的耕耘又使得这片土地上多历史。观看“河西走廊”纪录片,体味历史别样的风采。

  杨明昌同学对历史十分感兴趣,他对纪录片的理解是层层深入的,对历史故事的向往使他能从高处审视历史的变迁。他认为: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十集内容,但其内容贯穿了从汉代到新中国河西走廊的演变,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从汉到新中国,从出使、战争、文化、交流、经贸,到工业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饶、“一带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贯穿的,不仅仅是这一段历史,更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经济贸易的促进和进步。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8

  关于河西走廊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和下发的《甘肃历史》《甘肃地理》等书籍,那时候便知道我的家乡酒泉就在这片神奇的走廊上,对沙漠、绿洲、戈壁、草原、红柳、胡杨、沙枣、红柳、芨芨草、骆驼早已司空见惯,但对河西走廊历史却一知半解,直到观看了这部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并买来了同名书籍细细研读,才对这条走廊上跨越千年沧桑变化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理解。

  河西走廊指今甘肃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东西长约1200公里,因位于黄河以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故被称为河西走廊。纪录片《河西走廊》如同一部记载河西走廊历史与文化的编年史,将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娓娓道来。

  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踏进河西走廊,他首次将穿越中国西部的古老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正是河西走廊的开辟造就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丝绸之路。

  某年夏天,我们曾驱车前往位于张掖肃南的康乐草原,那里云淡风清、绿草如茵,让人想起了那首古代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西汉初年,生活在此地的月氏人被彪悍的匈奴人击败被迫西迁至阿姆河流域,与匈奴结下仇怨,同一时期的西汉朝廷,早已对匈奴的骚扰忍无可忍,得知这一情况,一个联合月氏左右夹击匈奴的宏大战略构想呼之欲出,河西走廊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大幕。

  第一集《使者》就将目光投射到西汉,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黄金时代,日益强盛的西汉,想要一举解决强悍的北方邻居,将国家的战略纵深拓展到广袤的西部,为了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构想,汉武帝决定派使团前往西域联络大月氏,此行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还要经过匈奴人控制的河西,必须要挑选出一位智勇双全的人来率领这支使团,宫廷侍卫张骞最终脱颖而出,他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凭借超乎寻常的信心、勇气和毅力,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凿空西域的伟大使命,他的这一壮举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诗人杜甫曾留下“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的诗句,即使在千年后,张骞的历史功绩依然还被人们广为传颂。

  张骞完成了凿空西域的壮举,接下来将广袤富饶的河西纳入大汉的版图,却主要归功于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和他麾下的将士们。第二集《通道》主要讲述的就是霍去病夺取河西、汉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全过程。英武的少年将军霍去病,和他战无不胜的青年禁卫军,将不可一世的匈奴人逐出河西,构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和千年不绝的和平商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发动了旨在打通河西的战役,年仅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率万余骑兵出击,给予盘踞于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河西划入西汉帝国的版图,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传说汉武帝听闻河西大捷龙颜大悦,赐御酒奖赏,霍去病将御酒倒入金泉与将士共饮,酒泉名称因此而来。霍去病去世后,他的陵墓被修成了祁连山的模样,以缅怀他在开拓河西过程中的不朽功勋。随后西汉王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先后设立,其名称沿用至今,两关则是阳关和玉门关,均在现今的敦煌市境内,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到达敦煌之后出两关分为南北两路,两关自此成为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门户,关内关外驼铃声声,历经千年而连绵不绝。

  尽管丝绸之路的开辟最初不得不诉诸战争,但是其通畅无论是对于中原王朝还是西域诸国以及更远的西方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果说张骞是丝绸之路的探路者,那霍去病则是这条商路的开创者,如果说张骞表现的是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霍去病则将当时汉朝人勇敢无畏的尚武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正是那个欣欣向荣、勇于进取的时代成就了张骞和霍去病的辉煌人生。

  第三集《驿站》讲述的是汉武帝之后,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置驿站、屯垦戍边的故事。张开臂膀的汉帝国使西域变得触手可及,积极推进与西域各国建交或结盟已经成为了汉帝国的国家战略,在兵威之外,汉帝国先后派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与乌孙和亲,同时启动屯垦戍边,片中用诗意的语言形容将士戍边的情形“在茫茫戈壁滩上,士卒们一边守卫边疆,一边开荒种地,修渠筑坝,把沉睡的土地唤醒,让绿洲充满生机”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沿途的驿站发挥着巨大的稳定器作用,屯垦与戍边相互支撑,开创了汉与西域和平共荣的新局面,汉朝政府也由此把河西走廊变成了一条和平繁荣的通商之路。

  河西走廊是战乱时代的世外桃源

  第四集《根脉》讲述的是汉帝国崩溃之后,中原陷入长期战乱,河西走廊一时间变成了中原人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在此过程中,河西儒学独树一帜、异常繁荣,尤其是民间求学蔚然成风,河西走廊因此成为中国北方儒学文化中心,北魏建立后,随着中原政局的稳定,学者们陆续东迁。正如片中所说:“这是河西走廊对于中原王朝的回馈,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开启了长达二百七十多年战火频仍的五胡十六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如此乱世令中国传统文化蒙受巨大冲击,斯文扫地,伦理尽失,部分中原世族和百姓为躲避战乱来到河西。

  此时的河西走廊,经过汉帝国近400年的经营,农耕、畜牧与商贸发达,是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郭荷就是从陇西迁到河西避难的儒学世家子弟,他在黑河河畔的张掖扎下根脉,崇尚儒学的河西子弟纷纷慕名而来,据说他教授的学生多达三千,规模堪比孔子。来自敦煌的郭瑀就是其中之一,他成为了郭荷的入室弟子,并将老师传授的学问融会贯通、著书立说,郭瑀也像老师郭荷一样,在临松薤谷收徒讲学,形成了崇尚学识的氛围浓厚。郭瑀还在学习之余带领弟子们在马蹄山上开凿石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马蹄寺。但郭瑀毕竟是一位儒者,为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他应好友之约出仕,却终因壮志难酬,逝于酒泉南山。他的弟子刘接过了他的衣钵,隐居深山、讲学著述,成为河西士林的领袖,后应西凉王李暠的邀请出山担任主管文教的官员,在西凉和之后的北凉的官学体系中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五凉时期学术著作最多的学者。河西走廊的百年风云,也被他记录在了十卷本的《敦煌实录》和《凉书》中。

  河西儒学的异常繁荣与中原的战火连天形成了鲜明对比,以郭荷、郭瑀、刘为代表的河西学者,在风云际会的时代,坚守着一份属于学者的灵魂净土与儒学传承的使命担当,使河西走廊成为了当时北方儒学的中心,北魏成立之后,以儒学为代表的河西文化随之东渐,成为了日后灿烂夺目的隋唐文化的三大源头之一,国学大师陈寅恪说河西文化“蔚然为独立之一员,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

  河西走廊沉淀出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

  在第五集《造像》至第七集《敦煌》中,再现了河西石窟艺术从开始发端到走向繁荣,再到世界石窟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的诞生,让河西成为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石窟走廊。

  汉魏以来,河西走廊不仅是中国儒学的沃土,也是佛学的繁华地,从中国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的天梯山石窟开始,河西的石窟艺术开始走向繁荣,祁连山成为石窟开凿的理想场所,玉门昌马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等一批佛教石窟相继开凿,这些石窟承袭了鲜明的西域色彩,并最早开始融合汉地艺术,成为西域佛教艺术传播到中国的第一站和驻泊地,但河西石窟艺术的巅峰,还要属蛮声海内外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一个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名字,因神奇浩瀚的鸣沙山和博大精深的莫高窟而享誉世界。作为河西走廊上的一座边城,敦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沉淀出了令世界惊叹的艺术宝库。

  公元344年的一个黄昏,和尚乐僔途径宕泉河谷时,看见鸣沙山在金光之中似千佛显现,认为是佛家圣地,于是留下来开窟造像,开启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先河。此后的若干个世纪里,三危山下,鸣沙山畔、宕泉河谷的石壁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洞窟,一代又一代的僧侣、画匠们将他们的信仰和希望绘制在石壁之上。公元七世纪,中国历史进入了又一个强盛繁荣的时代,大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使丝绸之路迎来了自汉以来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敦煌也成为史书中形容的“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对于雄才大略的“天可汗”唐太宗来说,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的安宁是国家战略的既定目标,在大唐的强力管控下,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交流日渐繁荣。大唐的军队征服高昌回撤时,一部分工匠选择留在敦煌,其中就包括李工,他成为了莫高窟第220窟的画师之一。第220窟北壁所描绘的盛大舞蹈场面,被公认为具有“吴带当风”“满壁风动”的画圣吴道子的神韵。今天我们有幸到莫高窟瞻仰到的美轮美奂的壁画,都是那些不知名的画师们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史料中没有记录下他们的真实姓名,片中只能用李工作为代称。繁荣的唐朝贡献了莫高窟近一半的洞窟和壁画,尽显大唐文化的宏大辉煌。

  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一千年间,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榆林窟等石窟群,形成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圣地与历史文化宝库。不朽的岩石赋予了佛像们接近永恒的气质,让千年后偶然到来的游山者们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沉静与智慧。

  河西走廊,砥砺奋进,继往开来

  十五世纪以后,一个属于海洋的世纪悄然来临,明王朝杰出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90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开始了西方人的地理大冒险,但明朝政府僵化消极的对外政策使丝绸之路在有意无意间走向凋敝,河西走廊也暂时归于沉寂。

  1842年,曾经领导了虎门硝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路过河西走廊,在嘉峪关留下了“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的诗句。几年后,结束流放生涯的林则徐在湘江边的岳麓山下接见了一个叫左宗棠的年轻人,将他在西北的所思所想,连同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地图,托付给了眼前的一介布衣左宗棠,他说:“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十几年后,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入侵新疆,一切被林则徐不幸言中。已是封疆大吏的左宗棠,在朝廷的支持下,决定继承前人的遗志,从金城兰州出发,取道河西走廊收复新疆。他调集湘军进驻兰州,积极备战,指挥官兵修筑了一条从兰州直通河西走廊的道路,由于景色荒凉、气候干燥,道路两旁栽满了在河西随处可见的杨树、柳树和沙枣树,率领湘军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收复了伊犁之外的大部分失地,沙俄也被左帅和将士们决一死战的决心所震慑,不得不通过谈判将伊犁归还中国。凯旋归来的左宗棠,在嘉峪关城楼上豪情万丈地写下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古老的关城,也再次向世界敞开了大门。随军的杨昌浚在《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中写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时至今日,河西人依然把当地的柳树称为“左公柳”,历经岁月的沧桑,古老苍劲的左公柳依然在河西各地郁郁苍苍地生长,造福今日的河西百姓。

  第九集《苍生》讲述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故事,河西走廊在19世纪所经受的磨难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过去时,进入二十世纪,这条古老的走廊也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生。

  《河西走廊》的最后一集是《宝藏》。20世纪中期,河西走廊迎来了真正的工业化浪潮。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了兰州、西宁后向河西走廊挺进,9月25日,玉门和平解放,祁连山下的老君庙油矿,成功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之中。28年前的1921年,地质学家温文灏派谢家荣到玉门一带进行油田地质调查,半年后《甘肃玉门石油报告》完成,引发了中国地质学界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关注,但由于时局动荡,玉门石油的勘探又被延后了16年。1937年抗战爆发后,孙建初带队前往玉门寻找石油,1938年8月11日,第一口井喷涌出工业油源,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成为了河西走廊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发的宝藏,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诚如我们经常提到的那句话“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从玉门油田走出的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石油人,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以铁人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报效祖国。诗人李季有诗云“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就是对玉门油田和石油人的最好注脚。

  除了玉门油田,河西走廊上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着镜铁山和金川镍矿的先后发现,酒泉钢铁公司和金川公司成立,新兴有色冶金工业基地在河西走廊拔地而起,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诞生了两座全新的城市——嘉峪关和金昌。茫茫戈壁上新的景观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的见证。进入新世纪,风电走廊成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陆上三峡”,途径河西的兰新高铁全线通车,河西走廊还是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能源战略大通道。

  河西走廊,因为丰饶,所以美丽;因为历史悠久,所以沉厚包容。2013年11月,“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包含河西走廊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河西走廊,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就像是该片结尾处说的那样:“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9

  最近先后看完《觉醒年代》《天道》,又陪孩子一起看完纪录片《河西走廊》, 心中热血沸腾, 感慨万千, 想要写点什么, 摩拳擦掌, 即便输出水平有限, 也凑合两三字说说自己的感受.

  今天便先来说说《河西走廊》, 以前对大西北的印象非常少, 看完这部纪录片, 整体了解了河西走廊从汉朝到如今的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 纪录片重点讲述了有关河西走廊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 从最开始, 张赛出使西域, 中途两次被匈奴人扣留先后9年, 又历时2年时间逃回大汉, 其所见所闻, 对西域的了解给当时正一筹莫展对付西北匈奴的汉武帝注入一剂良药, 可谓是及时雨. 张骞出赛可以说对中国国家版图的开拓, 对西北历史的布局犹如盘古开天辟地之同等的作用. 此后, 汉武帝, 卫青, 霍去病征服河西走廊, 设置自己的郡县. 随后的两位汉朝皇帝,汉昭帝, 汉宣帝用和亲的方式巩固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地位. 汉朝之后直到隋朝期间, 河西走廊不断经历朝代的更迭, 确实当时继后晋时期避免最好的世外桃源之地, 为逃避战乱, 许多文人大家相继来到河西走廊避难, 当时的文人大家热衷推广儒家思想, 同时苦心研究儒家和当时他们带过去的经典著作. 因此儒家思想在河西走廊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的战乱的300年得到广泛的推广.

  后隋炀帝杨广统一全国, 他意识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在祁连山脚下举办历史上首次的万国盛会. 可谓使东西方的商贸得到空前的繁荣, 后唐朝入住中原, 成吉思汗横扫整个中亚和欧洲地区, 随后的几十年里, 当时蒙古国统领阔端和藏族部落首领的班智达进行和谈, 从此藏族归于元朝版图.

  纵观历史变迁, 汉朝开拓, 元朝, 隋朝, 唐朝得到发展的鼎盛时期, 而在明朝和清朝时, 因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河西走廊进入了最为萧条的几百年. 而这几百年的历史, 中国从过了文艺复兴, 也错过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即便是当时开放国门, 没有当时很好的国民基础和卓越的领导统治, 中国即便知道文艺复兴, 估计也是hold不住的.

  到新中国建立初期, 国家需要石油和大量的原材料进行工业改革, 而祁连山, 这座宝山, 给中国源源不断的输出了石油, 镍, 铁, 玉石, 水晶等重要的核心国家战略资源. 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和力量.

  直至今日, 内陆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振兴中国的重要要塞.

  读毕,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感叹历史风云人物变幻, 感叹祖国的打好山河, 感叹历史先贤为这片土地注入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叹这块巨大宝藏之地带给我国人民的用之不竭的财富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10

  《河西走廊》果然不同凡响。下午只看了一集,但纪录片绝妙的画面和历史厚重感已经扑面而来。最让我震撼的有三个地方:高超的叙事方式、真实的画面还原以及时代与个人并存的影片视角。

  叙事方式:第一集重点讲河西走廊与张骞通使西域的历史关系。横向谈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南北连接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东西为黄土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形似走廊,宽度数百公里到数公里不等,同时也是打通西域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重要。纵向讲汉朝历史:汉初加强中央集权、三代休养生息,到刘彻执政时,政治、经济蓬勃发展,强大的国力足以支持对外开拓,同时匈奴外患加重,而与月氏的联手的愿望也足以促进汉朝派遣使节增强对西域的了解。

  讲历史事件的同时分析前因后果,把大环境摆出来,让观众自己作初步的推断,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的介绍。历史背景、事件原因、具体经过、实际结果、延伸影响,叙述完整且连贯,又能娓娓道来。坦白地说,如果学校教材也能这样清晰就好了。

  画面还原:看不出门道,但确实好。

  影片视角:一方面是汉朝对外了解甚少、外患加重北击匈奴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是张骞本人,除了两次被俘、不辱使命的历史事件,纪录片也合理地加强了张骞匈奴妻子的形象,合理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寄托。此外,把张骞的经历融入到汉武帝时期时代的起伏之中,出使西域对于时代来说是莫大的功绩,对个人来说也有无言的困顿与煎熬。(后来想想,功绩与困顿两者都有,但张骞本人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

  最后,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叙事方式。坦白地说,能把历史事件生动、全面地讲出来是很厉害的。我之前一直觉得讲东西最重要的是有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在想想,这只是基础,有了知识储备却不见得能顺当讲出来。比较合适的讲法是进行必要但适当的讲解,把大环境和必要条件摆出来,然后引导听众去得出相应的结论。结论与预期相符便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符,更是好事,不符合是有原因的,把原因找出来,好好分析,也许会有更大的进步。

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11

  独特的审美内涵。跟随《河西走廊》的镜头下,大片像绿毯一样的草原上,奔跑着膘肥体壮的马匹;潺潺流水,绿草茫茫,靠着祁连山的雪水滋润,漫山不知名的野草开得肆意妄为;飞翔着水鸟的张掖湿地,胜似江南,像一颗绿宝石一样镶嵌在西北。千百年来,绿洲、草场、丹霞地貌就在这里,不远不近。只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它们第一次呈现出这样极致的美感。

  这样极致的美感体现着双重的美学意蕴。作品中的景物突破了传统影像的造型功能,具有了双重作用,除了起环境造型的基本作用外,更成为了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深厚美学意蕴的自然荧屏形象。既有粗犷的大漠戈壁、辽阔的草原牧场、伟岸的天下雄关、繁荣的集市商队等自然景观,也有神秘的佛教卷宗、明长城、天下雄关嘉峪关等深沉厚重的人文景观,这些都极力向观众展示着如诗如画的河西走廊风景。这些场景不仅给受众带来了视觉奇观,而且具有深厚的纪实美学意蕴。

  这样极致的美感呈现了影像风格的多元化。节奏舒缓的镜头,扮演的情景再现,快速摄影的特技运用,奇特的画面构图造型,在追求纪录片空间真实、整体真实和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传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蕴,较好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民族团结、仁义诚信、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特有的个性张扬、粗犷豪放、风风火火的性格以及“大情大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干脆洒脱与“开荒拓野,一腔热血溅荒原”的奋斗精神,不但显示出一种豪气冲天的阳刚之美,更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之美”的共同价值观。

  纪录片《河西走廊》留给观众的震撼在继续……陆上丝绸之路的续写,还在继续……

  致敬河西走廊,不仅是对辉煌的历史,更是对美好的未来。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771780.html
延伸阅读
《铁路边的孩子们》个人观后感(篇1)在人生当中,有着许多快乐的事,但是没有经历过某些事,你的人生会变的十分无趣,交友看书工作…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铁路边的孩子们》是一本既有趣
2023-04-12
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给带给我们启迪。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观影感受,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写进观后感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观看电影写观后感也可以促进人的成长。那么作品观后感
2023-04-12
沉睡魔咒观后感范文篇1虽然我看过许多精彩的3D电影,但能像这个暑假看的《沉睡魔咒》这样能让我久久回味的3D电影却不多。《沉睡魔咒》这部电影是根据童话故事《睡美人》改编的,并增加了许
2023-04-12
电影是长久时光长河里不可缺少的艺术之一,优秀的影视节目能够充实我们的内心。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观后感是把具体的感受结合影视的真实情况写成的文章,您是否
2023-04-12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好的影视作品是能够带给人思考的。想要深究作品的内涵,就应该要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怎样写出
2023-04-12
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篇1)最近先后看完《觉醒年代》《天道》,又陪孩子一起看完纪录片《河西走廊》,心中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想要写点什么,摩拳擦掌,即便输出水平有限,也凑合两三字说说自
2023-02-01
好的电影能在观众心里留下很深的余韵。通过其中的一些小情节获得新的感悟,观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
2023-02-23
最新河西走廊观后感篇1对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名字。河西走廊作为中原王朝对外扩张的一个窗口,见证了华夏文明与西域各族之间的交汇融合。我花了一周时间看
2023-03-20
您是不是对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一定很头疼?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技巧,出国留学网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河西走廊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河西走廊观后感范文篇1最近先后看完
2023-02-20
如何动笔去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写观后感能很好的传递我们的心情与感想。观后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心得体会,我们观摩某作品后内心得出的感悟而写作的内容,观后感要因数材料,概括文章内容,以下
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