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清明节相关的诗句

【 liuxue86.com - 诗词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匆匆忙忙就到了清明节了。清明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缅怀故去之人的节日,清明节可以了解生命过程,进而理解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孝文化,你是否正在找一些清明节古诗词呢?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相关的诗句”,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清明节相关的诗句【篇1】

  1、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2、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梅尧臣《次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年年泼火雨》

  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4、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5、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6、淑景斗清明。和风拂面轻。——辛弃疾《糖多令·淑景斗清明》

  7、候过清明节,人忙谷雨天。——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

  8、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苏轼《东坡八首·种稻清明前》

  9、笑逐游人城外去,沙洲沽酒做清明。——董嗣杲《寒食日偶出》

  10、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袁凯《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寒食清明正好春》

  11、春寒未定。是欲近清明,雨斜风横。——朱敦儒《桂枝香·春寒未定》

  12、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13、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张养浩《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14、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15、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欧阳修《洞天春·莺啼绿树声早》

  16、寒食清明只旬日,绿斋芍药待君攀。——周必大《二月二十六日携家游青原归入阳园酴醾盛开诵》

  17、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8、愿随泼火清明雨,洗却钱塘十里尘。——袁宏道《小妇别诗》

清明节相关的诗句【篇2】

  19、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0、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司空图《狂题十八首》

  21、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苏轼《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22、翠蛾恨谁?青鸾信迟,题诗记清明日。——张可久《朝天子·道院中碧桃》

  23、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日对酒》

  24、白纸黄坟野草生,柳烟桐火照清明。——李东阳《茶陵竹枝歌(十首)·白纸黄坟野草生》

  25、阿谁道是清明节,我对清明唤作秋。——杨万里《清日午憩黄池镇》

  26、清明未过春未老,寒食岂必节与除。——苏辙《明日安厚卿强几圣复召饮醉次前韵》

  27、清明不到旅人家,乞火邻船自试茶。——张耒《清明日舟中书事二首·清明不到旅人家》

  28、清明雨足麦欣欣,旋敕奴婢修破囷。——苏辙《春无雷》

  29、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30、令人说著苏堤路,花满清明画鼓船。——张镃《崇德道中·破艇争划忽罢喧》

  31、推排风雨清明过,只有梨花三两枝。——洪咨夔《次赵保之清明即事五绝·饼吃红绫空复忆》

  32、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白居易《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33、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4、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许浑《途中寒食》

  35、清明时候雨初足,白花满山明似玉。——喻良能《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36、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皮日休《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

清明节相关的诗句【篇3】

  37、日长人困,绿水池塘,清明时候。——赵长卿《烛影摇红·深春》

  38、怎如柳絮帘栊,梨花庭院,好天气清明时候。——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

  39、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杨巨源《送绛州卢使君》

  40、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41、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苏轼《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42、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许浑《途中寒食》

  43、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张可久《清江引·春思》

  44、留春不住。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何梦桂《喜迁莺·留春不住》

  45、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沈佺期《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46、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 唐·孟云卿

  47、立尽碧云,寒江欲暮,怕过清明燕子时。——方岳《沁园春·莺带春来》

  48、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9、不是兰舟共漂泊,清明保事不还乡。——舒岳祥《十村绝句·春风淰淰欺驼褐》

  50、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51、花下客来醒亦好,犹胜闭户过清明。——司马光《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二首·麦田小雨陇微于》

  52、闻道清明明日是,江南风土只宜晴。——仇远《寒食雨三首·梨花白白柳条青》

  53、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54、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节相关的诗句【篇4】

  55、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李嘉祐《春日淇上作》

  56、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57、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司马光《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58、雄风豪雨,时节清明近。帘幕起轻寒,暖红炉、笑翻灰烬。——张孝祥《蓦山溪·雄风豪雨》

  59、去岁春风客帝京,西湖烟雨过清明。——姚勉《次友人示诗集·去岁春风客帝京》

  60、清明谷雨香山道,脆管繁弦平乐楼。——杨弘道《中都二首·其一》

  61、清明寒食山头哭,到处犹传旧风俗。——程嘉燧《清明舟中》

  62、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戴表元《壬午清明》

  63、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绿旆当风悬。——陆龟蒙《春思二首》

  64、塞北逢春不似春,清明过勒雪霏纷。——聂绀弩《嘲王子夫妇怕冷》

  65、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文天祥《寒食》

  66、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67、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68、年华未破清明节,日暮初回祓禊舟。——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五——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

  69、伤时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王逸《九思》

  70、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

  71、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曹雪芹《元宵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

为你推荐的诗词:
诗词鉴赏 | 诗句欣赏 | 诗海拾贝手抄报

  想了解更多诗词网的资讯,请访问: 诗词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775154.html
延伸阅读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相信你应该喜欢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您知道中秋佳节的祝福在哪找吗?十五中秋一直都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节日,
2023-04-13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您知道诗人都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
2023-04-13
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清明的诗句”,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清明,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祖节日,清明节的背后其实被赋
2023-04-13
相信大家都希望拥有优秀书写能力的目标,在写作前看一下范文是常见的行为。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范文呢?根据您的要求,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有用的内容《读《诗经》有感精选》,请收藏
2023-04-12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想转发给朋友吗?为此,你
2023-04-12
诗句是我们文学中的瑰宝,它有着蕴藉丰富、韵律和谐的特点,积累诗词有益于我们的语文学习。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清明节悼念先人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清
2023-03-25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马上就要到传统节日清明节了,中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便有春祭传统,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给人们提供了哀伤的一个心理过程。有没有一
2022-12-30
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经典发句子经常被人们不停转发,有时句子也是我们表达情感一种方式,哪些句子贴近生活?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清
2022-12-15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一一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有趣的句子频繁被转发,好的句子是对知识的一种积累,句子可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根据你的需要,出国留学
2022-12-11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一看日历,马上就要过清明节了。中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便有春祭传统,长辈们在祭祀祖先时往往带着晚辈,是希望言传身教、延续传承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