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树上的男爵读后感,读过作品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读书是一个与自己内心对话,因此每个人产生的反应可能不尽相同,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 篇1
树上的男爵,有一个朋友说,原来看了一个齐天大圣的小说。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同时在时间轴上,体现了通过对个人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从而达到非个人主义完整道路的主题。小说思维活跃、思想深刻,深刻的刻画了现实的种种弊端,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思考。——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树上的男爵,在我读起来,阅读感受不算最好的。或许跟翻译有关系,也或者跟作者本身的风格有关系,最可能的还是自己的功力不够罢。不过,好在这本书还是很有些意思的,就像书名一样,时时透着一份荒诞,而荒诞的背后又隐隐透着一丝悲凉。
一个有着显赫身世的少年,抛弃了自己的家族,在树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他就是那个独特的存在。他从来没有过伙伴,除了那只只能在地上帮助他打猎的短脚猎犬。他帮助过许多人,但只是在帮助他们。他在树上学习,甚至成为了一个哲学家。他在树上演讲,成为了意见领袖。他在树上恋爱,但是最终没有完满的结局。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并不想让主人公与这个世界割裂。主人公并不是一个主动脱离世界的人,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对世界有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视角不同,这个世界也就不一样了,更何况树上的世界仿佛是一个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的国度,它没有阶级的差别,没有身份的尊卑,也正是因为如此,主人公才与更多的人产生了联系,作文才知道了许多人不知道的消息,做成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正像百度百科里说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决定和努力,来达到非个人主义的主题。小说从头到尾,看似是主人公一个人的故事,其实是主人公在不断寻找他期望的认同的过程,他找共事的伙伴,找思想上的同路者,找恋爱的对象,可是所有的人又都不像他只在树上生活。树上和地下,永远是不可抹平的差距,主人公再如何努力,最终还是无法跨越上与下的距离。虽然他不愿意承认,但是从他决定在树上生活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为了一个不同世界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经营自己的世界,终究还是与这个世界无法融合。当他老了,也无法回到曾经的地面,随气球飞走了。
或许,当他爬上树的那一刻起,这个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平面展开的世界,突然立体了起来。在上面可以看见别人看不到风景,也可以看见平时看不见的秘密,也可以看不见不一样的人心。正是这一点点不一样,让这个世界因为主人公在它的上面又叠加了一个世界,所以这个世界就和原来的世界,不一样了。我们或许无法想象,如果主人公没在树上,这个世界会不会不一样。
或许,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这个世界少了一个你,这个世界会不会不一样。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 篇2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三部曲之一。想来意大利的作家还真是挺偏爱三部曲的。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风雨飘摇的封建贵族统治即将陨落的前夕。主要讲述了男爵爵位继承人柯希莫因为难以忍受父母的专制管教,愤而脱离地面,开始了从此直至生命消逝的几十年没有再落地,生活在树上的人生,
男爵这一称谓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时已经有了“男”这一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英语“Baron”和意大利的“Barone”,词义来源于拉丁文的Baro,男性位于(On)之上。
表达高人一等的贵族身份。男爵同时也是欧洲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等。小说的前半部分,也着重刻画了柯希莫的父亲作为一名低等贵族妄想着沿着世袭爵位不断攀爬的痴迷和一板一眼、刻板刻薄的家族极权式管理。而柯希莫对于家庭的反叛也是基于此而发生的。
你们别费神了,我认识我的路,我知道我要走的路。卡尔维诺童话式的书写风格构造了一个如梦似幻但又无限贴近真实的故事。小说刻画了“我”作为柯希莫的弟弟的存在,哥哥的超凡脱俗和弟弟的循规蹈矩、平庸无奇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冲突。起到了调和与抒情的作用,纠正了讲述一则童话故事时完全客观的冷漠态度。
小说里除了具象的“我”这个角色,还有一个主题就是“自我”。柯希莫放弃了世袭爵位的身份、地面上行走的自由、门当户对的恋爱等等一系列本可以安然享受的权利,显然是为了保持本真的自我。在与薇莪拉最后的对峙中,面临爱情的选择时,柯希莫始终坚持着这一点:“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
后来,轻率鲁莽的一代代人诞生了,毫无远见的贪婪产生了,人们不爱惜东西,也不爱护自己,这一切就消失了。
森林在消失,人人都认识到一生生活在树上这个故事的荒诞,荒诞就荒诞在如今再也不会有成片的森林和树木,如此多样性的生物圈去为在树上的生活创造这种环境了,一切都改观了,人不可能再像柯希莫那样沿着树木畅行无阻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应该是,在一个如此的环境中,有多少人还能像柯希莫一样不随波逐流、不随遇而安,敢于冲破认识的迷雾和意识的舒服而重拾自我呢?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 篇3
读完了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在我写在这段文字时,我就在想一段开头“人类总是
”如此如此,作为一个从来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读了一本书,便开始为人类的历史做总结,真是荒诞,要警惕被做宏达叙事这种思维逻辑所束缚,任何人,只要表明自己的心意想法,一本书,不必追求意义,哪怕只是摄取文字,储存信息在我看来也比吃一些垃圾文字强的很,but我总是不自由的去吃垃圾。我最喜欢翁布罗萨的原始生态环境,树木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绿,层层叠叠掩盖了大地,遮掩着地上的人,老爷贵族,杂役奴仆,强盗流浪儿,农民玻璃工。他们或者是从遥远的地方迁徙而来,寻找一份谋生的活计,或者是世世代代扎根于此,过着平淡的老一辈人都过过的生活,一成不变的翁布罗萨里面有着一成不变的人,生活有迹可循,有古可依。
在这大森林的遮盖下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有着鲜明的个人感。(好吧,这个词语不太妙,一出现好像毁掉了他们的生存性,我宁愿他们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不知道强盗贾恩德依布鲁基是以一种怎样的想法做出对旧有生活的遗弃,我也不知道老男爵一辈子面对柯西莫时内心是怎么想的,当自己对公爵的幻想终止于他的继承人柯西莫上树时,当然我也不知道柯西莫五十五年的树上生活中当他清晨从羊毛皮套里面醒来时看着阳光照着轻轻浮动的山雾时在思索些什么。
至于卡尔维诺,我想作为作家的他也不太知道,一本书就横跨了漫长的一生,柯西莫日常的细枝末节我是很难知道的。
他说他在观察人类——有理性的脊椎动物,过一种超然的生活。柯西莫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是在一个在树上攀行的瞬间吗,是在上树前还是在上树后,他为什么要坚持在树上生活这件事情呢,让它从一个孩子般的游戏变成一种人生轨迹呢,当他在无数个夜里面静静的看着这片森林,那时他有没有放弃这个坚持呢,我无从得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在一个因为被书写而得以永恒保存的地方,翁布罗萨,有一个孩子,他在树上生活了许多许多年,直至死亡,随着热气球飘走了。其他的我并不想给这本书赋予意义。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 篇4
柯希莫在树上生活了一生,这是一段感情插曲,也是从这之后,他开始老了。
这些被我重新剪辑过,去了支节,便少了诗意,不过还算可以看清那由盛而衰的路径,美妙又遗憾。
薇莪拉与她的情人——树上男爵柯希莫
场1
薇莪拉:“……你将永远爱我,绝对地爱,爱我胜过一切,你会为我做任何事情吧?”
对她的这番戏谑的话,柯希莫感到惊愕,说道:“是……”
“你是一个仅仅为了我而生活在树上的男人,为了懂得如何爱我……”
“是……是……”
“吻我。”
他将她挤靠在树干上,亲吻她。他抬起头来,发现了她的美丽容颜,仿佛以前不曾看到过似的:“告诉我:你为什么漂亮……”
“为了你。”
她解开白衬衣的纽扣,青春的胸脯,玫瑰花般的乳头,柯希莫刚刚触摸到,薇莪拉就顺着树枝往上逃,好像飞起来一样,他跟在后面攀缘,她的裙裾拂着他的脸。
对于她来说,爱情是非凡的经历,在欢愉之中体验到了人所具有的勇敢、慷慨、献身、力量这一切心灵之美。他们的小天地是在那最难以到达的枝叶错综复杂的大树之巅。
场2
薇莪拉:“你感到过孤独吗?”
柯希莫:“我想念你。”
场3
柯希莫:“你为什么让我痛苦?”
薇莪拉:“因为我爱你。只有你一个人是这样,因此我爱你。”
场4
她飞驰而去。
他在树上追赶:“我恳求你,薇莪拉,我爱你!”
可是他望不见她了。
他急忙往前赶,脚踩到一些不结实的枝条,冒着摔下去的危险,蹦跳着走。
“薇莪拉!薇莪拉!”
当他肯定自己已经追不上她,抑制不住地抽泣起来时,又看见她骑着马从眼前一路小跑而过,并不抬头看他。
场5
这时是他发火了:“不,你不爱我!恋爱的人需要幸福,不要痛苦。”
“恋爱的人只要爱情,也用痛苦来换取。”
“那么,你是存心让我受苦。”
“对,为了证实你是不是爱我。”
柯希莫的哲学拒绝走极端:“痛苦是消极的精神状态。”
“爱情包括一切。爱情不排斥任何东西。”
柯希莫:“有些东西我永远不会接受。”
“你接受了,因为你爱我并为此而忍受痛苦。”
场6
薇莪拉:“你不认为爱情是绝对的献身,放弃自己……”
她站在草地上,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漂亮,脸上的表情冷若冰霜。如果他的态度稍加改变就能够融化掉她的冷气,就能将她重新拥进怀……柯希莫可以说几句、随便几句迎合她的话,他可以说:“告诉我你要我做什么,我准备……”他的幸福将重新到来,幸福不会再有阴影。
而他却说:“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
薇莪拉的心里激起了反感,也是倦怠。虽然她还是可能理解他的。正如她实际上理解他,甚至她想说的话已滚到了嘴边上:“你是我想要的你……”与他重归于好……她咬住了一片嘴唇。
她说出:“那么,做一个孤独的你自己吧。”
场7
薇莪拉“那么永别了。今天晚上我就走。你将再也见不到我了。”
她跑回别墅,打好行李,什么也没对中尉们说就走了。
她说到做到,再也没有回过翁布罗萨。
她去了法国。当她一心一意想回来时,历史事件阻挠了她的心愿。爆发了革命,接着是战争。起初女侯爵对于时局的新动向颇感兴趣,后来移居比利时,从那里又到了英国。
在伦敦的雾气之中,在同拿破仑交战的漫长岁月里,她经常梦见翁布罗萨的树木。她再嫁给一个在印度公司有股份的英国贵族,并且定居加尔各达。
她从她的阳台上眺望森林,那些树木比她童年时花园里的树更加奇特,她时时觉得看见柯希莫拨开树叶走出来了,可是那是一只猴子或一只豹子的身影。
场8
柯希莫的心碎了,他不吃不喝,流着泪水在森林里久久地游荡。
他像新生婴儿那样大声啼哭,以前成群地从这个神枪手身旁逃走的小鸟们,现在靠近他,飞落在他周围的树梢上或者干脆就在他头顶上飞来飞去。
麻雀叽叽喳喳,红额金翅鸟声声高啼,欧斑鸠咕咕叫,鸫鸟啁啾,燕雀和柳莺鸣啭。
从高处的树洞里跑出松鼠、睡鼠、田鼠,用它们的吱吱尖叫参加合唱,于是我哥哥就徜徉在这一片哀鸣之中。
场9
接着毁灭性的时刻到来了:他使得每棵树的叶子从顶上开始一片又一片地迅速往下落,看上去像冬天一样,连本来不落叶的树也给剥光了。
他爬上树梢,把细枝全砍掉,只留下大的枝干,再爬上去,开始用小刀剥开树皮,看那剥开的树露出白生生的木头,瑟瑟战栗不已,仿佛受了伤。
在这种气恼之中,不再有对薇莪拉的怨气,只有悔恨,懊悔自己失掉了她,痛恨自己不懂得如何把她拴牢在身上,而用不正确的和愚蠢的傲气伤害了她。因为现在他明白了,她始终是忠实于他的,虽然在身后带着另外两个男人,那是为了表明她认为只有柯希莫才配做她的唯一情人,她的一切不满和任性的言行只是要使他们的爱情不断增长,永不停止热情的表露,她只是要把感情不断推进,不肯承认有一个极限。是他,是他,是他从前一点儿不懂得个中道理,使她生气,结果失去了她。
End
不管男爵最后怎样想,但我还是最欣赏他最后分别时的那句话: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可以有众多解读,一类是如果你恶化了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这时的他人就是你的地狱。
另外一种解读,”他人”是哲学概念,是相对概念。一个人,如果不忠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背叛了那个真实的自我,则自己亦可变为他人,哪怕是独处,也会犹如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深陷自我的地狱!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 篇5
作者在本书中想描述的是: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通过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纵观整部小说,我认为作者做到了这点。
柯西莫在自我面对挑战时,他是怎么做的呢?姐姐巴蒂斯塔,这位膳食总管做了顿蜗牛汤和蜗牛做的主菜。可柯西莫平常连蜗牛壳都不愿意碰。父亲说不吃就滚出去。柯西莫转身出去,取了三角帽和佩剑,爬上了圣栎树。“我绝不下树!”
父亲谦逊而有礼地邀请他回到地面,“我邀请您回到地面,重新履行符合您身份的义务。”
“我不想服从您父亲大人。”
“可您的学业怎么办?您的信仰怎么办?反叛行为不是用尺度来衡量的。有时以为只迈出了几步。却永无掉头回返之机了。”
“可我在树上尿撒得更远些!”
与流亡的西班牙贵族少女乌苏拉相恋后,西班牙王朝不久便取消了流放成命,他们回程在即。
“下来吧!勇敢的青年!同我们一起去格拉纳达。你将是我的儿子!”乌苏拉的父亲唐费得利哥说。
“我比你们早到这上面来,先生们。我也要留到最后。”
乌苏拉扑过去要和他在一起,被四五个人拦住带走。
“再见了,乌苏拉,祝你幸福!”
柯西莫只要态度稍加改变,说几句迎合微莪拉的话,就能重新将她拥入怀中,爱情不会再有阴影。而他却说“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
“那么,做一个孤独的你自己吧。”
柯西莫老了。
“你活了六十五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
柯西莫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不再说话。
一天早上他爬到树顶的枝头,只穿了件衬衣。当热气球的锚靠近他时,他一跃而起抓住了绳索,踩在锚上,被风拽扯着飘走了。
“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正如柯西莫自己所言:要想看清楚世界,就必须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多时候,柯西莫只要稍加松懈,他便能重拥人世的幸福,父母的和颜悦色,作文情人的永不分离。可这稍微的松懈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对自我的背叛,灵魂分崩离析的开始。于是他始终像一个卫道士一般,坚决而毫无转圜余地的拒绝一切,“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真实的生命。”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柯西莫是自私的。对于父母,他没有恪尽长子之责。对于爱人,他放任对方远走。甚至对于自己,我指的是他的肉体,他也令其受尽树上生活的苦楚。保持个人的完整便是这样的一条路,无论在树上还是树下都相差无二。
我们做事时,总是太多思虑,考虑这里考虑那里,那个人的想法要照顾,家人的意见更不用说。年岁渐长,束缚越多,我们做一个重要的决定便已筋疲力尽,几乎没有气力再去捍卫完整的自我。如今瞧瞧你身边,又有几个人的灵魂不是支离破碎的呢?
我们终究是沉默的大多数。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 篇6
《树上的男爵》,仅仅是这五个字,自身就带有一种不羁的、反骨的意味。翻开这本书,确实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贯穿整本小说的,是“我”?的哥哥,柯西莫的故事——从第三者的视角出发,将整一个故事的格局构架起来。给我一种娓娓道来的、似真似假的感觉。
主角柯西莫出身贵族,他的人生本应该是纵情在上流社会的情欲酒色之中,?浸润在权势、金钱中,但是他并没有。他十几岁起便一直生活在树上,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壮年与老年,他的结局,亦充满了戏剧性。
在我看来,柯西莫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他同家人不亲近,同爱人相分离,同世人皆格格不入,但是,他做到了自己。生活在树上所折射出来的,是扼住咽喉、失掉自由的现实,柯西莫以自己的行为,成为了真正的“反抗者”。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1984》了,同样是自由被剥夺的情况下,我曾经认为温斯顿·史密斯已经是在悬崖边试探的死刑犯了,直到遇到了《树上的男爵》,柯西莫是真正的反叛者——于家族,于其本身,柯西莫真正踏出了为自由而战的那一步,相比于温斯顿,他是真正的斗争者。而主角在故事里的感情经历,倒像是设定好的轨迹,在某一种程度上昭示着他孤身一人的命运。
全书中最为触动我的一句话是“我将尽一切努力以更配得上‘人’这个称号,我将具备他的一切品质”。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我们既然以“人”的'身份来到这个世上,我们穷尽一生其实也只是为了做自己。可能这句话有待考究,但是柯西莫做到了,他以他的行动、阅历和他的一生热爱着他所向往的自由,热爱着那些被撕得粉碎的现实。是历经哀痛之后才会铭记的一种感情。
故事的收尾以“落笔”作为结束,仿佛是给这个漫长的故事做了一个收尾,合上书本脑海里依旧回想着刻在柯西莫墓碑上的话——“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被现实束缚着的自由,最后升入天空,在那里无限发散。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 篇7
传统是什么,在我看来,传统就是绝大多数人对某一件事相同或相似看法、经验与行为方式,它本身并没有对错,但随着这种看法、经验与行为方式的不断延续、完善和巩固,总有人将它变得有莫名其妙的正确性和唯一性,继而将与之不同的斥为羞耻、背叛和不可容忍,既是道德上的专制,也是权力上的专制。
卡西莫为什么上树,就是因为父亲的专制,以及姐姐的黑暗料理,他为什么不下树,因为他从树上看到了全新的世界,一个与众不同、自由广阔的世界,一个属于他的王国,以及薇莪拉。
从十二岁上树,到六十五岁消逝,他一直在树上,生活、交友、学习、恋爱、革命,但凡任何一个普通人会经历的一切,他都正常地经历着,硬要说他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他在树上,因此他生活、交友、学习、恋爱、革命方式肯定是与众不同的,同时他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自然与普通人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没有让他“变坏”或者“变好”,他只是单纯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如果说一开始上树确实是有赌气与逃离的成分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赌气与逃离变成了坚持与规则,他离群索居,与世界或者说社会保持着距离,但从未远离,始终参与着一切与他有关的、与每个普通人有关的事务:抗击火灾和狼群,参与革命,成立、加入各样的社会组织,与世界上的思想家、哲学家们保持联系,学习各样的思想著作,学习各样的生活方式与技巧。
但是,柯西莫却始终被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是“疯子”,但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即使始终被绝大多人认为是“疯子”,作文但人们并没有对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都像是在对待一个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也许是因为他的家族身份,也许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其他的“出格”,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
唯一一个与卡西莫生活在树上的人——薇莪拉——当然更多的还是彼此性格的原因——最终还是惨淡分离,这也不得不成为一种无力的讽刺。
如卡尔维诺自己所言:为了与他人真正地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相疏离。
正是这种疏离从某种意义上成就了他。
如果十二岁的卡西莫从树上下来了,或者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从树上下来了,那会是怎样的情景与情境。
世界会怎么看待他,会怎么对待他,他还能再次返回树上吗?他还会有这般与众不同、自由、“传奇”的人生吗?
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每一个未曾上树,或者从树上下来的人,都变成了有着预定行为的人。
“显而易见的是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奇迹的世界,人们最简单的个性被抹杀了,而且人被压缩成为预定行为的抽象集合体。今天问题已经不再是自我的部分丧失,是全部丧失,荡然无存。”
真是庆幸,从十二岁起,便与世界保持了距离。
如卡西莫墓碑上所刻那样:“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卡西莫幸运地,亦或世俗意义上“不幸地”生活在树上,没有被任何事由抹杀掉自己的个性,也没有在树上哗众取宠地过活,他只是如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热爱生活,过着生活。但却始终是个人们念想里的“疯子”。
“我不想当疯子,但又不得不成为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