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影视片段,往往过了多年依旧记忆清晰,我们观看优秀电影的过程,也是与导演和编剧的思想碰撞的过程。这时候十分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关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篇1】
前几天,妈妈给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当幸福来敲门》,先听我慢慢说吧!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大男人,他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还有一个儿子和他的一位妻子。但是,他的好景不长,因为他做的扫描高科技机器,价格太贵,一直没有人去买这台机器,他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决定带着儿子离开家。但是后来,妻子又不知干什么的,把儿子又给了大男人。
于是,儿子的爸便带着儿子四处奔波,终于在一家经济公司找到了去路,决定去里面面试、考试,努力争当经济公司的经济人!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幸福也来大男人家敲门了!他,通过了考试,成功当选经济人!幸福会陪他和儿子永远!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不管你做任何事,都要抱着一颗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的心!在这时候,你一定不能放弃!否则,幸福会离你更远!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篇2】
幸福是什么?也许是冷的时候有一件御寒的外套;也许是饿了可以吃一碗米饭;也许是累了可以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休息。这些很奢侈吗?我不知道。
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收获幸福,可是幸福如何才能降临。只是每天翘首等待还是主动积极去寻求,当你看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也许你就有答案了。
影片主人公克鲁斯(威尔·史密斯饰)是一个身处美国社会下层的普通公民,而且他还是一个黑人。他为了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必须每天带着所推销的医疗器械四处奔走。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尽可能的努力来给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更好的生活。
影片的高潮部分讲述了他的妻子认为他是一个无能的人,是因为他拖累了整个家,才使得生活如此窘迫。在妻子最终离开之后,他不得不学习自己的实习课程,同时推销他的器械维持过活,还要负担起照顾年幼的儿子小克的责任。就这样,克鲁斯必须同另外19个同样优秀的白人共同竞争一个职位,这样他才有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他计算着每天时间里的每一秒,甚至为了每天剩下8分钟的时间而尽量不喝水来避免上厕所。
在他以为幸福将要敲自己的门的时候,上帝却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和小克丢掉了住所。为了儿子,他又不得不学会尽快完成工作,去排队争抢教堂提供的免费床位。在他和儿子待在自己的“山洞”(厕所)里、看着儿子躺在自己的腿上时,这样一个坚强的男人流泪了,却不是为了自己。
为了通过实习测评,他必须在教堂熄灯之后借着微弱的月光来学习,还要求自己必须每天不断的去说服别人接受他们的理财方案和计划,因为他需要争取到更多的合作协议才能有取胜的机会。
这部影片反映了在那个年代黑人贫苦艰辛的生活,它为了说明这种状况,并非像传统影片那样通过白人的讽刺和白眼来表现,而是用了克鲁斯的生活案例——他在同等的机会下却要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取相同的资格。而且影片中没有出现过“黑人”这个字眼,但是,在那些排着长队等待救援的人群中你却看不到多少白人;还有那些虔诚的唱着《福音》并流下眼泪的,里面没有几个白人……
克鲁斯把自己的生活定义为四个阶段。当他接到证券公司的录取通知时,那一刻他流泪了。他告诉自己这个阶段是“当幸福来敲门”。他带着满脸的幸福走到白人之中,他觉得自己也是可以得到幸福的,而不仅仅只是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却永远追求不到。正如他对小克所说的,“一定不要让别人说你做不到,那是因为他们自己不行,所以才说你也不行”。没错,克鲁斯他做到了。
也许我们会觉得那些痛苦是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的,那是因为你没有发现自己的坚韧与强大。要相信你必要经历痛苦才能收获幸福,幸福也会在你渴望但却不经意间叩响你的大门。
克鲁斯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因为他为了挣多少钱,而是为了有一天,可以迈着轻缓的步伐接送孩子上学,和自己的家人同吃一顿温馨的晚餐,做一次远离公车和噪音的散步……就是这么简单,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正如培根说的:一个人理想的高度决定了他生命的档次,如果能实现力所能及的理想,那就是一种幸福。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篇3】
这段时间观看了由威尔·史密斯携其子出演的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整部电影充斥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还有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在观看过程中深深的被电影中的男主角那种执着的精神所打动。至少,我是真的被感动了。
很喜欢这个男主角,他能够将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落魄男人演绎得打动人心,最终,这个男人凭借其坚韧的毅力,不息的奋斗,积极的心态,取得了成功,摆脱了贫穷,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人人仰慕的富翁。此时的男主人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这也算是得到了幸福吧!
看完这部影片,每个人都有一种满足之感,顿时觉得心情好多了。看见男主人公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之中,一步一步走来,慢慢理解了幸福的真谛。他不再感到孤助无依,不再感到自己不幸福。难道幸福单单只是每个人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吗?这有点儿过于简单肤浅了吧!在这部剧里,幸福是男主人公一路的艰辛奋斗过程,这是他人生的一笔财富,他的生活因而充实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的体会尤为深刻。我觉得人生无论大喜大悲,无论面临怎样的磨难,面临怎样的考验,都应该保持一份淡定、一份从容和一份执著——就像主人公克里斯。因为我们坚信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而她注定某天会来敲门。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篇4】
幸福是什么,好久未曾问过自己,大多时候,表达内心喜悦时都会说“开心”,总觉得幸福离自己很遥远,需要无数的内心触动融合,很难给幸福下一个定义。
《美国独立宣言》里强调,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却并没有用确切的定义来诠释它。
想起《当幸福来敲门》里那个刚毅坚韧的男人和那个毫无新意的剧情,同所有的励志剧一样,主人公会生活在一个困窘的环境,会有多种磨难,在他身上会发生无尽的倒霉事情,最后小人物历经重重艰辛,获得了成功。
尽管如此,剧情展开来看,还是给了我很多触动,我无法不认可这是部好电影。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男人提着一只笨重的骨疗器械四处医院门诊奔走,面对纷至沓来的账单,罚单,房租,水电单,税单……他必须每月卖出两台仪器来得以维持生计,可事实上他的仪器已经很长时间无人问津了。
妻子每天在工厂里上十六小时的班,5岁的孩子在一所上课时间看《爱之海》的托儿所里上学,大致的社会定位在电影开端就已明了,很沉重的氛围,充斥着压抑逼仄的气息。
男人在一幢证券公司楼下看到了大楼内进出的职业男女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他也渴望那样的幸福,他给自己的职业定位为股票经纪人。
妻子因为无法忍受窘迫的生活决绝的留下孩子离开了,剩下无奈的父子俩相依为命,妻子微薄的收入抽离了,原本十分困顿的生活更是无以为继,很快,他们便居无定所,漂在了地铁站的厕所里,藏身于救济站临时宿舍里,以教堂供应的免费食物果腹。
即便如此,他依旧毅然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无偿培训,后来凭借着坚持,努力,信念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成功来得如此不易,他落下了幸福的眼泪。
面包有了,牛奶有了,一切都有好起来了。剧中男人的幸福如此具体,具体到给孩子一个安定的栖息处,一顿丰盛的晚餐,一份相对有声望薪酬高的工作,幸福真的可以这样去分解。
幸福的定义真的如此简单,它可以是任何理想或者小小心愿的代名词,无论你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最后如愿了,那就是幸福。
整部电影,感动的细节很多,我也不一一列举,总的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至少对国内的情形来说,这个故事很不现实,或者有些过于迁强,要实现非常困难。
电影里的主人公如果换背景在中国,百分之七八十不会成功,因为中国是个非常现实主义的国家,你不顺应环境,最终只能等着睡马路、沿街乞讨……电影最后主人公孤注一掷的期盼被正式录取,如果万一没有录取呢?(在中国社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权利,物力阴暗面)就靠那剩下的钱怎么过生活?难道还要带儿子再去睡公厕?电影塑造的就是典型的美国梦,不管混的有多差,总是相信未来是有希望的,这一点深深的扎根于美国人的心中,而现实中能有这种情节的人在生计都成问题的时候是很难饿着肚子拥抱理想的。
电影里主人公的精神可以效仿,它告诉我们遇到任何困境,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不思进取。
成功更多的源于爱好和近似于狂热的追求,但是思想绝对不能,因为他那个国家是美国,我们是中国,得直面略显冷酷的现实,在这里,你没有教堂那种地方可以免费提供住宿,没有救济站可以过夜……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最紧要做的是先找到面包,然后紧紧抱住它,在一个适度安全的环境里,你再去抓住理想。要知道生存远比生活残酷。
最后,电影情节可以浓缩成一句话,足以影响我们的人生:“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