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苏东坡观后感1000字12篇

字典 |

2023-04-25 12:44

|

推荐访问

苏东坡观后感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苏东坡观后感”,欢迎阅读。

  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编辑整理的“苏东坡观后感”。影视作品能对人的大脑来一次多方位的刺激,伴随着观看的过程积累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把自己欣赏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我们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梳理思绪的过程。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苏东坡观后感【篇1】

  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因太后摄政,步步进升,是朝庭的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派掌政,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儋州谪居,穷苦之至,太后再次摄政,用她独具慧眼发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在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整部书,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以及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其中我能读出他的品性。他思想透彻,善于思考,但有时候又口不择言,心直口快。这不禁令我不解,这似乎,是矛盾,然而这矛盾,却又塑造了这么个伟人。或许,矛盾就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吧。

  我佩服苏东坡,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的真谛,但他却不接受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他用印度教的思想学习玄学,但气质上确是地道的中国人。从第一次读苏东坡的诗词开始,我便被这个谜一样的大文豪给吸引了。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畅的华彩;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洒脱的旋律;他将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总之,他的作品里总是饱含着情思,总是充溢着豁达,总是蕴藏着深沉。自此我便对这位乐天派大诗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了一些他的资料,找来了一些他的作品阅读,尽管有些我不明白,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

  我敬仰苏东坡是因为他有着无可比拟的才华。因为他的才华横溢。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他的诗,带我领略了中华文化的一角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林语堂先生说:“我理解苏东坡,是因为我喜爱他的缘故。”我想,这也是我选读苏东坡传的原因吧。从小,就一直听着他的名字长大,不断的幻想他是什么模样,缺又不断更新他的模样。我喜爱苏东坡,是因为他有着豁达乐观的胸襟和积极处世的态度。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纵然经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似乎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他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如此积极乐观之人,难怪林语堂会如此评价他:“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种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才会如此奔放灵动,豪迈不羁。他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态度,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经万古流不尽!

  我赞美苏东坡,是因为他有着至情至性的品格。苏东坡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他对亲人、朋友更是有着深厚的情义。我赞美苏东坡,是因为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苏东坡爱好游山玩水,吟诗作文,还常饮酒作乐,生活十分惬意!

  诚如林语堂所言: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一切精神和思想,都将如同他的诗词一样永垂千古!

  诚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观后感【篇2】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去年遗留了一半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一定不是因为小时候背了很多他的诗词,所以对他一直抱有好感。是因为爱慕他骨子里的豪放豁达,洒脱不羁。

  过去对苏东坡的印象,停留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细腻情感,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

  通读全书后,他的形象更立体了一些。

  天纵奇才,这点毋庸置疑,在我心中,苏东坡是继李白之后中国第二位天赋卓绝的诗人。早上刷帖子看到一篇问为什么写诗很多人学杜甫不学李白,这简直无需提问,因为形制好模仿,才气难以复制。但是才华不仅仅是老天爷给的灵光一闪,更是博古通今后智慧的贯通。书中有两处让我震撼于苏东坡的厚重积累。一为苏东坡起复之后一度负责草拟圣旨,由他手中所出圣旨不少于七八百道,他用典娴熟,辞藻优美,一时为人称道。后又一官员任此职,自负也是才华横溢,便询问草拟处伺候过苏东坡的老仆人,我比之苏轼如何?老仆答曰,内容可能相去不大,但是苏轼从不用翻书。高下立判。

  二为苏东坡已被贬谪到x儋州,此时苏东坡已约6旬,是个老人家了,陪在他左右侍奉的是他的三子过,三子在父亲的教导下,也是学问大家,书法绘画五一不精,常在父亲身侧背《唐书》《汉书》,苏东坡在一旁听,他读过的每一行史书都记得。且不说人到晚年记忆力会衰退,又有几个人能将这许多书倒背如流呢?

  读到此处不经惭愧,不论自己是否有才气,但是确实还没努力到,需要去比拼才气的地步吧。

  虽然一直从苏东坡的诗词里感受到他是个洒脱的人,可更深入了解他一点点,就更为他这份乐观豁达感到可爱。贬谪到黄州就做老农种地,和周围的乡里乡亲做好朋友。贬谪到xx,这时他也老了,自觉北回无望,却没有沉浸在郁郁不得的不快乐中,还在给友人的信中写,我已经决定做个x人啦,我没离开过x,出生在西蜀不过是梦一场。读到这里,虽然心酸他的际遇,但是又实在感叹他的可爱。可此时的宰相章淳读到苏东坡在x所作的诗,说看来他在x过得很好?遂又把苏东坡贬谪至x儋州去了。豁达洒脱的他永远不是他的敌人想看到的,他们希望苏东坡郁郁不得志而苦闷,但是一个人可以被拿走所有身外之物。地位,金钱,被迫与家人分离,充实丰满的内在却永远不会被夺走,伟大的诗人会着眼于民生,沉浸于自然风光,追寻这万事万物的哲理。

  浪漫洒脱是他的天性,可是他也有极高的人道主义的精神。不论他在何处为官,担任多小的官职,他都在尽力改善民生,想方设法帮助在青苗法的压迫下贫穷的百姓减免债务,设置古来第一所公立医院,预防饥荒。任京官时候,他又想尽办法让皇上太后广开言路,力陈王安石排他的弊端。在黄州做老农时,他发现当地很多穷苦人家有杀婴的做法,特别是女婴,他看到此心甚痛,虽然此时无圈职在身,他还是想尽办法组建了一个慈善会,去救济当地穷苦人家,只要不杀婴,就可以得到一些抚恤金,帮助他们一起抚养孩子。很多传奇话本子里都有苏东坡为官时候的小故事。如在x任上,一书生家中做折扇生意,却因故积累债务,求得苏东坡帮助,苏东坡在他折扇上作画题词,让他拿去变卖,苏东坡是当时备受追捧的诗人,一下子就卖完了,还清了债务。

  谈到做官,他绝对是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能吏,谈到艺术,他又是才思敏捷,书画均佳,谈到哲学,他又参研儒释道三家,胸中自有丘壑。

  越是回顾这本书,回顾他的一生,发现越是喜爱钦佩这个人。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在听曾国藩的家训,也曾暗暗的比较过二人,其实是没什么可比的。可也会忍不住想,如果他有一些曾国藩做人的隐忍智慧,会不会有更好的一生呢?可我想我是多虑了,正因为他的锋利,他才是他,也许他的际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他。他便中国的大江南北,看遍自然风光,体会世情冷暖,却还是那个他。

  想到他那篇小品文章,长大后再读却觉得充满着大智慧。“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观后感【篇3】

  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观后感【篇4】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几千年来才才一出的奇才。他曾这样评价苏东坡:“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抱紧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却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始终富有青春活力。纵观他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心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与大***家王安石斗志斗法。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热爱生活,情感丰富;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与其弟子子由的感情可谓患难与共。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哲学,也表现出他的气质风格和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空灵。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虽然苏东坡的人生道路是坎坷泥泞的,但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他的生活见闻中可以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林语堂作结时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已去,其浩然正气,必当永存!

苏东坡观后感【篇5】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他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格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之前,我对苏东坡并不了解多少,在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

  为官,一生只要安安稳稳,脚踏实地就可以了。例如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

  而在于苏轼面对生活,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苏轼的一生,艰辛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与王安石斗智斗法。对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暂且不管。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老百姓的生活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快乐或是艰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这就是苏轼为民着想的一生。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斗法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的命运,王安石的变法本意是好的,可他过于自负,有许多新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的负担。于是王安石把许多反对他的贤臣都贬到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一些小人,苏东坡对新法极力反对,连续上奏,最终也被贬到杭州,可这只是刚刚开始。被贬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把幽怨的感情全寄于诗中。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一生饱经忧患,可他并没有尖酸刻簿,没有消沉。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他是一个乐天派的诗人。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四处游历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也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凛然正气,必然永存。

苏东坡观后感【篇6】

  最早了解苏东坡都是从以前的语文课本上,只知道他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这些著名诗词的作者,豪放派的主要代表,对苏轼的了解只是一个名字、符号,很抽象,就像贴在墙上的一个偶像海报一样。20xx年暑假在川大培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王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中国人的诗意人生》的课程,课程中王红老师多次提到了苏轼,并建议大家看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没曾想到至善读书社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苏东坡传》。

  这个寒假,除了走亲访友,最幸福的莫过于拿起《苏东坡传》,听着各位老师通过喜马拉雅APP分享的章节语音一起学习,群里各位老师也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独到看法,让苏轼在我脑子里从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人,他不仅在文学上,在诸多领域皆卓有建树;不仅以其博学之识影响世人,也处处展现其强大的人格力量;不仅有其“伟大豪壮”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普通”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儒家喜其忠,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义。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离我婆婆家135公里,我和他也算半个老乡。眉州虽然不大、但依然舒适别致。镇上街道整洁,五六月间,路旁的荷花盛开,香气弥漫。像四川其它很多地方一样,这里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第一次出川的时候,苏轼还未满20周岁,弟弟苏辙也仅仅是个18岁的少年。出川的道路是凶险的,当时从蜀中到京城的道路,就跟我们一家三口回四川老家的路程差不多,苏东坡从眉州到开封,我们从郑州到四川彭州。还记得第一次开车回老家时,穿秦岭的担惊受怕,爱人开车,我的心提到嗓子眼,生怕他一不小心有什么闪失。可想而知1000年前,苏洵带上苏轼、苏辙两个儿子,拿着朋友张方平写给韩琦、欧阳修等人的介绍信,上京赶考是冒着多大的风险。出川的道路自古都是凶险的,早于苏轼几百年前,这条路的艰险被另一位走出四川的天才诗人这样描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考,父子三人名动京城,但母亲突然在家乡去世,按照朝廷律令,苏东坡和弟弟必须为母亲守孝三年,在此期间,他和妻子王弗过着寻幽青山、读书绿水的生活。

  此后1066年4月,苏东坡还回过一次四川,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他和弟弟辞去官职护送父亲灵柩回乡,再次守孝三年,他在父母墓旁盖了一座小庙,种了3000棵松树。服孝期满后不久,苏轼兄弟北上剑门从陆路返回汴梁,从此再没有回过故里。

  读完苏东坡传最佩服的还是他的为人,在逆境中保持坚贞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绝不随波逐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回首千年看“居士”,“千古一人”苏东坡。他即平凡又尊贵,即随俗又清傲,即普通又杰出,即“渺小”又伟大。他的身上始终闪现着一个生动、鲜活的,立体、大写的“人”。苏轼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巨著,值得我们用心品鉴、去广为倡扬、去世代传承!

苏东坡观后感【篇7】

  读完《苏东坡传》,我知道了苏东坡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那乐观的心态,就算太苦太累,他也总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苏东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写诗写词,诗、词的每一句话都是苏东坡的感情。比如:苏东坡的弟弟子由,子由住的房子又小又矮,苏东坡常常对弟弟高大取笑,写下两句: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大头。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经常吟诵诗句,忽然一抬头,头撞在了头顶的墙上。

  苏东坡的一生被称为风雨人生,他经常被赶到偏远的小城市,做一个小地方官。他被赶到一个地方,他就跟那里的人和平相处,帮助别人,同时也些出了许多美妙的诗句。

  苏东坡在哪,别人就因为他的存在赶到幸福。他的快乐能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当他要离开莫个地方时,那里的村民都会依依不舍。

  我们应该学习他乐观的心态,无私奉献,理解他人的美好的品质!

苏东坡观后感【篇8】

  我印象中的第一次接触到苏东坡的诗词,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当时大概是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下学回来,给父亲背诵时,父亲给我背了苏学士的那首《临江仙》,还给我解释了词中的每一句话。而幼时的我只记得“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至于初中,便又在读《宋词三百首》时读到苏东坡的词,印象并不为深,但记得“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句子,因为后半句尤为出名。那时已知,苏东坡是北宋豪放派词人。到了高中,读前后赤壁赋还有《念奴娇》或者说《酹江月》时,自己的文学欣赏素养还不存在,评论之处,往往拾人牙慧。

  而今,从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我了解了一个更为完整的苏轼。他的一生不可不谓波折,而他的心灵不可不谓纯真。

  从《苏东坡传》里了解苏东坡,从苏东坡也可了解林语堂。两个人仿佛时隔千年而达到一部分灵魂的契合。

  苏轼语“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人生无疑处处有味,他无处不可幽默,多难还能自嘲,嘴欠难治,积习不改。到哪都要舒舒服服,把政敌气得牙根痒痒。所以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我读此书,也是有目的性的。我想看苏东坡是如何写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我想知道他是如何应对生活的挫折的;我想了解经营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内心深入剖析的。我做这些,只是因为我心中有解不开的心结,有难以释怀的忧伤。我心知自己难以逃脱,只能寻求应对之法。纵览此书,我得到的只是对先贤万分敬慕心向往之的感觉而已。

苏东坡观后感【篇9】

  看完以后,感觉跟以前看的林语堂的大家文笔不太一样,可能是翻译的问题,生硬,好多地方语句不太通顺,连南岳华山这种低级错误都会出现了,比如,“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感觉好像是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还有,个人以为叫传记之名,应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最好不要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以主观色彩选取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容易误导读者。

  作者对王安石似乎怀有某种偏见,对他的大段描写有失偏颇。把王安石描写成了大肆打击异己,不择手段的政客。我觉得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都为公心,有理想,只是政见不同,德行操守毫无瑕疵,毋庸置疑。贬低一个来突出另一个有失偏颇。

  任何一个作家要为苏东坡这么一个大众熟知的文人做传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从被贬杭州开始,作者渐渐的剖析了苏东坡的诗书画,这一段个人很喜欢。

  每到一个地方总能率性而为,找到自得其乐的方式,不怨天尤人,积极融入其中,真是天生的乐天派。疏通河道,建造苏堤,改造西湖,酿各种酒,幽默诙谐,赈济灾民,建立医院等等。

  与退休后的王安石谈诗论道,对待迫害他的章淳也最终是宽容豁达的态度。与子由之间的兄弟情令人感动。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这六十四年的一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湖州,杭州,黄州,海南都留下了他深深地印记,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他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他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是无数文人士大夫所崇拜的偶像,真正做到了处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有伟大的人格和品格,坦然面对,淡然处之,诗词书画建筑水利农耕菜肴瑜伽医药涉猎广泛,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在逆境中不意志消沉,保持一份乐观的天性不易,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洒脱,没有这份心境,哪能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呢?

  正如作者说的,“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眼前一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不羁的形象缓缓的向我走来……

苏东坡观后感【篇10】

  叹一句明月,道一句芳华,有了今夜的明月,才更期盼明日的耀眼阳光。只有坚定了方向,才能不负希望。 他不是耀眼的阳光,他只是点亮夜空的明月;

  他不是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只是爱国抒志的文人;他不是随波逐流的众人,他只是独特的自我,他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东坡居士。 静坐窗前,读着这本书,我真正体会了这首诗:“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屡屡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由众词凑成,便是他的一生: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但一直不变的,是他那爱国的情怀。

  沐浴着党的阳光,我们要让这阳光,风雨无惧,更加坚定的走向辉煌! 叹一句明月之中山河雄壮。是“对酒帘卷邀明月”所见到的“大江东去,故垒西边”;是“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留无迹”;是“举杯邀月”“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如今的祖国更加壮丽!是内蒙古草原“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的闲适清新;是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淡雅;是青岛海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壮美!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山河似乎镀上了金边,更添夺目风姿。

  如果说,他是月下的漫步者,那我们便是思维的实践者,我们没有他那般的妙笔生花,我们能做到的是以点滴绵薄之力让山河更加秀丽。是多植一棵树,绿化周围;是节约一张纸、一滴水,避免资源过度浪费;是捡起身边的垃圾,让环境更加整洁坚信着祖国山河会更雄壮,我们迎来了崭新的希望。沐浴着党的阳光,将最真挚的感情化作一言一行,美化祖国的大好河山,让这阳光,添上风景的绚丽芳华! 叹一世明月之上精魂永存。他在“缺月挂疏桐”之时,“拣尽寒枝不肯栖”;他在“半壕春水一城花”之中,“诗酒趁年华”;他是“秋风洛水清波”之下,“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于“今夜残灯斜照处”,叹“千古风流人物”悠悠历史长河里,他化作天空的明月,永不逝去的神话。他存在着,在人们心中永存。亲爱的党啊,你比他更让我们敬佩。你一直都在,在人们的言行中,在经济的发展中,在高楼拔地而起里,在信息传送飞快的网络中。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最初的理想! 或许,奋斗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但信念是舵,汗水是帆,总有一天,会到达胜利的彼岸!即使是有暴风骤雨又如何,那我们便做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勇敢的搏击风浪!一直坚信“没有谁会放弃你,第一个放弃的只会是自己”,东坡的历程告诉我,乐观,淡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会达到想到达的高度,那时,我们便可以让这阳光更加灿烂,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温暖。 叹着天空的明月,想象着明日的阳光,我们会永远坚定方向。 合上书,我静静地看着窗外:今夜月又明,明日天更晴!

苏东坡观后感【篇11】

  第二十八章终了:元符三年,哲宗驾崩,国事混乱。五月以后苏东坡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日下,在最后的日子中他每天以写作为乐,直到安详离去。

  小时候只是知道他的词作很好,却不知好在哪里。读完苏东坡传之后我发现,他的词作中,写清新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一副副生动的景象跃然纸上;悼亡词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使人为之情动;豪放派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他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在这些作品中也融入了他面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结语:

  每个人的选择容易受到周遭事物和环境的影响,有点人消沉、有的人玩世不恭,有的人平心静气,有的人坚持自我。终其一生才会发现,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成就或伤害的只是自己!应该像苏轼先生那样躬耕于东坡而怡然自乐,应该像苏东坡那样休憩河道造福后市;应该像苏老先生那样有发自笔端的衷情诉说!千百年年来再无苏东坡,千百年后再现苏东坡。

苏东坡观后感【篇12】

  工作以来,尤其结婚生子之后,很少有时间读书,此次教研组安排读书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本来想草草看完,想着无非就是一本人物传记而已,但是,读完以后,脑海中苏东坡泰然自若的形象却怎么也抹不掉。我承认,我被这样一个纯粹的人触动了。

  简单来说,《苏东坡传》一书中林语堂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历经磨难的苏东坡的一生。说苏东坡历经磨难真的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的一生大半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正当盛年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他的贬谪的生活,按时间顺序,苏东坡接连被贬到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等地方。

  面对无耻政客的陷害,苏轼不屑反驳,只是泰然处之,奔赴一个接一个的流放地。尽管遭遇如此多的不公,他却没有因此颓废,正是在被流放的这些年里,他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在密州,他写出了《水调歌头》这样的千古名篇,在文化荒漠的南方,他看到的是“岭南万户皆春色”,感受到的是“鸡犬识东坡”,希望可以“不辞长做岭南人”,即使是湿热的海南,他也为“唯有一幸,无甚療也”而倍感欣慰。“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虽然是赞歌女柔奴,其实更是在自嘲。在黄州时,苏轼仍能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传世之作。甚至,在生命的最后,苏东坡还不忘调侃“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毕业工作结婚这两年,我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照顾一家的生活起居,忽然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其实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平平淡淡守护一份简单的小幸福也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更不要说想要真真切切为了自己心中的希冀去做一点事情,更是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倘若努力的去付出却因为一些无端的中伤而终止,这样的挫折放在我这里,我估计怎么都做不到如此洒脱的吧!但是,苏轼没有意难平,苏轼泰然自若,恰似彻悟了一般。苏轼的伟大就在这里,因为他就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到面对中伤不去辩解,纯粹到只关注自己的追求,纯粹到毫无私心!这份洒脱,这份随性,这份坦然,古往今来少有人能比拟,真的值得人敬佩。

  前段时间看了《银河补习班》,片子中的马皓文也是一个纯粹的人,明明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建筑师,却因为别人的错误而锒铛入狱,从而错过了儿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就算是出狱了,他还要因为这件事情不能有好的发展,为了儿子的成绩,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从未放弃,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努力。影片中的马皓文和苏轼一样,都是一个被现实社会排挤的人,也都是一个被时间承认的人,更都是一个纯粹的人!

  当今社会,面对家庭,面对工作,面对社会,每个人面临的诱惑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也很多,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改变一些东西,或者放弃一些东西,如何才能坚守本心,做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苏轼和马皓文能够坚持做一个纯粹的人,最终被时间承认,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值得我们去深思。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802692.html
延伸阅读
我们可以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写下来,汇聚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的叙述要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观后感就是在记录想法的同时丰富我们个人的精神世界,怎样动笔写好一份关于作品名的观后感呢?以
2023-04-25
我们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人生观后感,我们看的是电影,其实也是自己的生活,观看的途中,我们经常会产生自己的感悟。观后感是理性和感性大爆发之后的产物,写作品名观后感要注意一些什么。
2023-04-2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电视节目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之中,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心里都会涌现许多自己的看法。观后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刻而具体的作品评价方法和标准,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我们
2023-04-25
了解“雷锋的观后感”的定义及其应用就请继续查看下文,每当我们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影,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观看,一场好作品往往能调动我们强大的共情能力。观后感可作为我们对作品深入挖掘和评
2023-04-25
经过大量搜集编辑精心整理了柳林风声观后感。优秀的电影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看到好的作品,我们会萌发出很多感悟。观后感是观众与作品的交流和互动是一种价值的交流和体验
2023-04-25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苏东坡》观后感”。《苏东坡》观后感简短篇1“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轼用他豪放的笔墨挥洒着,用诗句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而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更
2023-02-07
以下主题为2023苏东坡观后感,为出国留学网编辑特意向您推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像视频同样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每个人看完电影后思考的内容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
2023-03-20
出国留学网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观看经典影片对于成长的帮助不亚于读书,观看时内心总会有一些心情感想。有时我们就需要记录这些想法,写进观后感里去,写一篇观后感,就能
2023-02-01
信息化的时代,文档是必不可少的,在网络上找相关范文是比较快捷的方式,优秀的范文模版具有很多可取之处,怎么样才能让你的范文别具一格?以下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收集的“爱心教育有感观后感”
2023-01-29
以下是由我们收集整理的《《鸡毛信》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人的一生中会观看很多不一样的作品,会领悟许多,看完电影后,我们的心灵变得充实。每个人对于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