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江南古诗教案

字典 |

2023-05-08 18:13

|

【 liuxue86.com - 诗词 】

  为您整理以下最新的有关“江南古诗教案”的资料,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江南古诗教案(篇1)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江南古诗教案(篇2)

  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A.生字卡片;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4)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1)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2)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三顾茅庐》中指导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是训练重点之一。我教完这一课之后觉得指导读好课文,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对话者的心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再自然地表露于朗读之中。课文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一个共同特点是有感情外显的提示语,如:“斥责” 、“埋怨”、“不耐烦” 等。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情感对话,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很投入,有感情。

江南古诗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春江晓景》 教案教学设计]

江南古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春》。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3.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一、导学: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

  (你来!流利!真有感情!你会的真多!)

  (图片以及古诗)

  1、这幅画面,是正在浅吟低唱《静夜思》的李白,无论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是啊,这是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2、《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啊,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正是,潇洒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3、《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怎样的李白?

  (请你回答。你也想说,请,)正如你们感受到的,这是有情有义的李白。(板书:有情有义)

  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李白,他是思乡的游子,是豪迈的侠客,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你将会看到又一个不同的李白。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一)、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你读得很慢,因为哦,是因为伤感;你读得很轻,因为哦,很孤独;你怎么读这么重?哦,是在感叹!)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开始

  好!谁来试试!

  (读得多好啊!字正腔圆。)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好孤独!好无奈!好伤感!好寂寥!恩,很有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

  (二)、细品诗意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

  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好一座寂静清幽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3、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感悟孤独

  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

  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你们很善于推测。)

  (介绍背景)的确,这时正是李白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时候。李白曾经七次来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xx以后再次来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满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视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报效祖国的雄心,却被一些权臣小人算计被迫离开长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

  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听得出,同学们感悟很深)齐读。

  2、老师也来试一试。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乐,范读。

  同学们来!(齐读)

  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

  (1)练笔: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2)引读: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李白啊!

  五、测评

  1、课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读,感受下这首诗里是怎样的李白?

  你来读读。请你读读。很深情。让我们齐读《秋浦歌》。

  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李白,这么多人在关心你啊,你要乐观、坚强、开朗起来。

  你还记得《赠汪伦》吗?同学们齐

  还记得《静夜思》吗?

  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

  李白啊李白,我们都在怀念你,你并不孤独!

  让我们再来齐诵这首诗《独坐敬亭山》。

  2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出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同学们, 你知道这句谚语的意思吗?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出示资料来简介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君山在洞庭湖中,山上有诸多名胜。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初读全诗。

  2、再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

  (1) 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3、细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山就是指君山。

  洞庭湖和君山 ,就像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翠,

  白银‖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5、 知人论世,悟诗情

  五、测评

  (1)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作业:

  1、背熟《望洞庭》。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2、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这首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一、导学: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2、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这首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教师补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同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可欣赏插图。)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即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五、测评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忆江南》。

江南古诗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定出《望洞庭》一诗年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和情思。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望洞庭》。

  1.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那年秋天,刘禹锡转任和州,行以洞庭湖,月夜遥望,洞庭山水美妙绝伦。于是,刘禹锡写下了这首《望洞庭》。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未”“螺”“磨”这几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①轻声自由读,说说不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②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以磨拭的铜镜一样。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缓,语调平和,读出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的柔美安详。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②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

  ③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眉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④指导朗读。小结: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令人神往。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了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朗读全诗,体会意境。

  五、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再写下来。

  秋夜,月光如水,水映月光,那么的柔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只有一点细微的水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月色中,这里的山水更绿,山更青;最可爱的是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只白银盘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六、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八、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2.课后习题3、4、5。

  2.《望洞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板书课题,认读“峨”。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的故乡在四川青莲乡,他25离开家乡,长期在各地漫游。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四川时所写的。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文字生动优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3.解题:

  ①读了课题,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②“峨眉山”是个山名,在四川省境内。请学生说说对峨眉山的了解。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羌”“渝”“君”3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二行诗,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秋高气爽,峨眉山的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小结:诗人秋夜行船,船在行走,感到月影也在跟着移动,于是产生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觉。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我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思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顺流而下驶向渝州。

  4.小结: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对故乡、友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到月亮,就像见到友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友人,心中不免一片怅惘。

  5.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这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通过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五、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颂、热爱之情。

  3.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练习用钢笔描红。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反思(3):

  在讲授《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时候,我感触很深,我尝试了改变以往教授写景古诗的教法,先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洞庭湖的美景。原以为这样的图文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学生在理解诗句的时候,与图片的联系并不大。他们的理解,仍然是从诗句的翻译,老师的语言渲染中去感受,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不大,反而消耗了后面对古诗讲解的时间。

江南古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

  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3)看!李白正坐在敬亭山上,轻轻吟诵呢!(出示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山中,仰望山峰,低声吟诵。)

  2.解题。

  敬亭山: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坐。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3.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作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

  要点提示:

  尽:无,不见了。“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之后,更让人觉得静寂难耐,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厌”当满足讲,“相看两不厌”指诗人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和他相视,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表达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的情感。“只有”两个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学习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

  老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一千三百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一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2.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

  3.自学诗文,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并联系当时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作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

  要点提示:

  诗人把面积广阔的洞庭湖看成一个小水潭,表现了诗人眼界的宽广,心胸的广阔。“镜未磨”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过的才可以用。“翠”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十分苍翠。“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和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出了洞庭山水的美丽。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2.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也正是作者选词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自主学习,理解词义。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的作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讨。)

  要点提示:“谙”指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

  篇末“能不忆江南?”通过反问表达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怀念。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绝。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之妙。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

  1.两分钟记住字形。

  2.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地方。

江南古诗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江南古诗教案(篇8)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准备 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二、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倾听老师的作者简介,并积极思考 了解作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歌的风格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池上》 根据课后拼音,自主朗读古诗。

  练习朗读老师强调的字音;

  3、指导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扫除理解诗歌的障碍

  4、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 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娃如何偷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2)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练习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5)朗读这两行诗。 挖掘文本空白,更深层地理解诗歌内涵。体会把握人物特点,并通过朗读再现人物性格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2)指导学生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1)生默读,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并展现自己的才能 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江南古诗教案(篇9)

  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就琢磨着,有关春天的古诗这么多,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歌放到一起呢?我们知道,古人很多的写景状物文章其实都是在借此抒发自己的心情。那么这两位到底想告诉我们啥呢?我的目光停在了这两个作者身上,还真让我摸清了一些眉目。杜牧和程颢在思想上都是有点反对佛教的。杜牧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有人认为是对南朝(宋、齐、梁、陈)尊崇佛学造成国家动荡衰亡的绝佳讽刺。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前者重生,后者重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理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正是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即佛教的刺激和挑战息息相关,理学的出现,实质上就是儒家学说针对佛教挑战而作出的一个创造性的回应。程颢作为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所提出的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崇尚天人合一。

  《春日偶成》是宋诗词中独具特色的理趣诗之一,确受理学的影响。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理学家的理趣同艺术情趣具有了相同点:都体现了主体的乐的状态。表面上看,这是一首春游诗,但是一个乐字,包含着他对获得人生的真理的欣慰。了解了这些,我们或许才算是读懂他的余心乐了。

  不过,对于小学生而言,这首诗虽充满理趣,但形象鲜明,语言也浅显易懂,仅仅作为游春诗来欣赏,也是好的。

  补记:

  习惯篇之关于日记

  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就要忘记。

  这是二十几年前,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写在我的日记本上的一首打油诗。这是我目前保留着的第一本日记,封面上还有毛主席像呢。翻开它,你就会进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小学生的稚嫩的心灵世界。日记就是在记录历史,日记就是一个人的史记。如今的孩子,喜欢写日记的,能够坚持的还真得不多。写日记也是需要一定的闲情雅致和毅力的。现在的很多人这两点都缺。

  我问了一下班级的孩子,不喜欢写日记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内容写,没有话说。确实是这样,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精彩的生活感悟,是无法写出精彩的文章的。要让孩子过上精彩的生活有些难度,但是让孩子们用心去发现精彩的生活,相对来说,较容易。开学典礼,校长讲话不久,大雨就不邀而至。校长长话短说,避免了全校都变成落汤鸡的尴尬。这样的小事,写下来,就是日记。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当我们再次打开这本日记,当我们再次阅读着有趣的文字,回忆着悠悠往事。那该是多么的惬意。

  关于爱护书籍,我说得不多,让孩子们自己读图,然后我宣布一个决定:期末我们比一比谁的书本最干净。当然一个字都没有也是不行的。到时候发奖,奖品暂时保密。其实,我从奖励图书中尝到了甜头,这回的奖品还是它了。

江南古诗教案(篇10)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学习《江南春》。

  一、揭题导入。

  3、师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牧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2、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3、谁能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千里江南,支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4、江南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会画的同学上台来画画。其它同学在下面自己画画。(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大家带着热爱的语气齐读这首古诗。计出江南的生机勃勃。读出江南的如诗如画。

  四、延伸拓展。

  1、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写江南春天的诗呢?

  2、出示几首课内外学过的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河暖睡鸳鸯。

  《江南春》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赞美了春的美好,江南的美好,这就是

  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江南古诗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教学过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四、读诗句,悟诗情。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2、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3、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2、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想了解更多诗词网的资讯,请访问: 诗词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840742.html
延伸阅读
那么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穿
2023-05-08
没有计划的目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计划成功的加速器,为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我们不妨提前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制定方案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这篇文章是编辑花费时间筛选出的精粹“古诗比
2023-05-08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陕西)。栏目小编为了解决您的困惑认真整理了端午节的诗词。端午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信大家都接触过各种各样
2023-05-07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十五中秋是一年当中人们最盼望的时刻,为您认为值得祝福的人送上祝福语吧!有没有什么比较通用的中秋祝福呢?为此,小编
2023-05-07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白居易的诗全集这个话题出国留
2023-05-07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和课件的完善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准备的“
2023-05-07
可能你想看看"古诗《画》教案"这种类型的文章。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案是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基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古
2023-04-25
为满足你的需求,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特地编辑了“古诗《望天门山》教案”,相信您能从本文找到帮助。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要知道教案课件也
2023-02-11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让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完美,从教案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基本结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分析,重点难点知识点提示等。你是否在寻找一篇具有指导意义的教
2023-01-15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
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