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征服观后感系列

字典 |

2023-05-09 10:43

|

推荐访问

征服观后感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征服观后感【篇1】

  你知道一些犯罪分子会听谁的,又会被谁征服呢?对,大多数犯罪分子只会被警察征服,不过,有那么一人例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他手上有枪,有子弹,还有一名人质,那是一名孕妇,肚子里的小宝宝随时会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到时,他们母子两个都会有生命危险。读到这儿,我闭上了眼睛,仿佛看到了那紧张的场面,空气好像凝固了,一动“即炸”。人们都屏住呼吸。我知道,此时那位犯罪分子心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道他的良心被狗吃了?难道他没有良心吗?难道他的良心没有受到谴责吗?但是,孕妇人质的呻吟声把他从邪恶的犯罪边缘拉了回来,是什么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是生命的力量!生命可以让人放下手中的枪,重新做人。那名犯罪分子终于被征服了,他帮助了孕妇,一个鲜活的生命出世了!看到这里,我合上了书本,不停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心灵深处,我静静地感受着生命的意义,此时此刻,我心里像打碎了五味瓶,这一回,让我真正捂出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______征服心中的黑暗。

征服观后感【篇2】

  我第一次看房龙的书是去年夏天,那是《漫话圣经》,一本从朋友家借来的书,感觉有点味道,可读性很强。当时我还不清楚房龙其人其事,只觉得他是个不错的作者。

  后来看了一篇介绍他的文章,才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房龙的全名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是个美国公民,1882年出生在荷兰,受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莫斯的影响很大。他来到美国后,又受到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洗礼,从此一生反对愚昧偏执,提倡宽容和平。

  在中国,房龙最流行的一本书是《宽容》,在民国时期深受郁达夫、林徽音等人的推崇。尽管以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浩劫使他远离了中国读者,但八十年代以来,他的作品再次畅销华夏。中国人深受愚昧和专制的折磨,因而他这种自由宽容的文化态度很对新时期人们的胃口,而且这种文化态度无疑也符合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需要,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对一切保持自由宽容的心态,如果都像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这样斤斤计较殊死斗争,世界就重归野蛮了。

  房龙的书是启蒙性的,是献给青少年和初学者的。他的文笔流畅晓达,即使译成中文也能保持其固有风格。他的书有许多自绘的插图,他模仿小孩子的口气说:“一本没有图画的书有什么用?”

  他是个伟大的文化普及者,是个大师级的人物。我认为,一个历史文化的通俗作家写得通俗易懂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始终保持一种高贵而非庸俗的心态和独立不移的个性,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远见和大局观。能否做到这点,正是一个大师与一个普通作者的云泥区别。

  房龙的独特优势在《人类的故事》这本我刚看过不久的书中表现得很充分,因此以下几部分都围绕着此书论述。

  《人类的故事》其实是写西方文明发展史。房龙毕竟是西方人,对自己本位的文化更感兴趣,更有研究,因此在书中关于东方的只有一点孔子和佛陀的故事。这点也许也体现了房龙虽然倡导宽容,但他也并不能完全免俗,西方中心的观念在他身上根深蒂固。然而瑕不掩瑜,房龙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宏观把握仍然是大师级的。

  于是,从第一个单细胞出现在地球到尼罗河畔垒起金字塔,从摩西带领被奴役的犹太人走出埃及和大沙漠到耶酥殉身于十字架,从希腊人建立起辉煌的城邦文明到亚历山大将希腊文化带到最广阔的欧亚非大陆,从罗马帝国的兴亡到欧洲穿越中世纪的炼狱走向文艺复兴,从交织着光荣梦想和血腥掠夺的大航海时代到通过殖民活动而初步形成的国际大市场时代,从荷兰弃绝腓力二世的专制统治到民主之花开遍欧美,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中世纪的欧洲战争到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房龙像个耐心的故事家,坐在冬夜的火炉边为我们娓娓道来。

  书中没有森严的术语体系和自以为是的学究气,没有喋喋不休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刻意追求的“客观规律”,他以平和舒缓的语气、节奏将自己了如指掌的历史故事从容道出,就像与朋友饮茶论道一样。他的宽容姿态、他对历史人物的人性关照、对久远历史的好奇、对现代文明弊端的抨击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使他的字里行间散发出一种特有可亲可敬的“文化人情”,可以看出,他是真正理解他所表述的所有历史故事的,是真正将历史放在心坎上蒸煮过的,他所奉给读者的都是思想的精品,而不是只将一些枯躁无味的掌故知识拿来兜售混饭吃。也许他写作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儿童般单纯而热情的得意洋洋的情绪:看,我展示的东西是多么的吸引人啊!

  房龙质疑了将历史时期分为:古代、中古、现代(具体到西方,就是:古代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现代社会)等阶段的历史阶段论。他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分类法,它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即20世纪的人已达到人类成就的顶峰”。房龙写《人类的故事》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没有深入人心(尽管爱因斯坦早在19就提出相对论,但即使他在19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人们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相对论的价值),许多人都认为经典物理已经达到科学的顶峰,人类社会也已经发展到了某种极限,而房龙却这样预言未来:“到了公元100……他们(指我们的后代)会把拿破仑……和成吉思汗或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混为一谈。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会被他们当作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长期商业冲突……甚至值得我们骄傲的医院、实验室和手术室看上去也不过是稍加改进的炼金术和中世纪医生的工作间。”因此现代人并不值得骄傲自大。房龙认为:“我们这些现代男女一点不‘现代’。相反,我们仍是洞穴人的最后几代。新时代基础只是在不久前才奠定的。”我们的时代还有许多披着西服的野蛮人,“大多数人仍旧停滞在16、17世纪的思维方式上,抱着国家……或政治团体的这一古老观念不放”,人们充满自私自利的思想,为了争夺利益,暴力依然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在此,房龙揭示了欧洲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他提出,我们时代的发展特点是物质文明远远走在精神文明前面,“科学家们开始制造钢铁、化学、电的新世界,却忘了人类思维比那个谚语中的乌龟要迟缓”。于是“这个笨拙的中世纪机构突然应时代要求去处理机械、工业世界的高度现代化问题,它就被迫根据数世纪之前定下的游戏规则尽其所能地去做了。”它就像一艘“埃及、希腊、罗马、威尼斯和17世纪商业冒险的‘国家之舟’”,它已经驶过了悠久的岁月,质地依然比较坚固。即使进行硬件大更新,装上现代化的设备,换上钢铁船板,但一成不变的船长和水手凭借的也只是祖先传下来的航海技术,“他们船舱还挂着路易十四和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图表和信号旗”,这样,行驶在现代社会的惊涛骇浪中无疑就惊险无比了,说不定哪天就成为“泰坦尼克号”。因此20世纪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没有给所有人带来应有的更多幸福,反而给屠杀人们提供了最有效的武器。对此,房龙只能无奈地以一种“讽刺和怜悯”的态度去面对历史和现实,“讽刺”即用微笑使生活怡人,使丑恶现形;“怜悯”即用眼泪使生活纯洁,同情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情不自禁地呼唤新的航海英雄的诞生,“世界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能担当起新的领导职责,具有勇气和远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仅仅在旅程的起点,需要学会全套的航海新体制……他们会当多年学徒,会不顾阻挠往上层奋进。当他们登上驾驶台时,妒忌的水手可能会哗变,夺取他们的性命。但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脱颖而出,把船安全地带进港口,他将是时代的英雄!”

  房龙的上述论述都是针对20世纪初的社会形势的,弹指一挥已经是世纪末了,但对我们仍然深有启迪。世界无疑又有了巨大进步,但在我们装有新式设备的船上,船长和水手们的素质依然不能适应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依然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在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船长和水手们大多是披着西服的农业社会遗民,这注定了我们航程的艰险。我们不仅也需要呼唤我们的时代英雄,更要像房龙笔下努力“向上层奋进”的新人类一样,不顾阻挠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我们正站在新世界的门槛上,我们正站在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也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和远见。

征服观后感【篇3】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昔日的英雄圣地亚哥现已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了,但是却仍有一身打渔的好技术。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老英雄圣地亚哥独自一人乘坐自己的小渔船出海打鱼,遇到了海上的种种危机,都娴熟而勇敢的解决了。最后虽然鱼没有打着,但是平平安安的回到了家。

  在这本书中,感动与钦佩随处可见。老人虽然年迈,捕鱼技术也有所减退,但是老人身边的孩子却依然对他不离不弃,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要跟着老人。老人虽穷,但生活中却充满了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而孩子也尽力照顾老人。一天,老人独自一人出海打鱼,撒下鱼钩,套到一只大马林鱼,可是那鱼却不是那么好办的,老人和大鱼周旋,从清晨到黄昏,老人使出浑身解数,总算战胜了大鱼。但是鱼血的味道引来了鲨鱼,三下两下就把老人好不容易捕到的大鱼吃了个精光。疲惫的老人回到了沙滩上,但是他并没因此打击而变得颓废不堪,而是继续像往常一样生活。

  读完此书,我敬佩于老人的毅力。但也不禁疑问:最终究竟是老人征服了大海,还是大海征服了老人?

征服观后感【篇4】

  “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

  “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

  “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

  “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

  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于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这本《拖延心理学》。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自己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且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拖到现在才看了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拖延?作者认为,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根源:拖延者的主观时间与钟表时间的冲突;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你的身体、大脑以及你的遗传基因;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十分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排除在外,拖延和智力没有关系。要摆脱拖延,真正认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是第一步。

  书中提到一个拖延怪圈,是拖延者基本都会经历的,即从接到一个任务到最终那个任务被放弃或是被完成了的这个过程。整个过程从头到尾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并且,大部分的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对此,我深有体会。比如,每次刚刚接受一个任务,总是信心满满,觉得虽然自己不能马上开始,但是一定会有条不紊地完成它。直到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我才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但是想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有还是抱着希望。时间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开始,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剩余的乐观情绪,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无法挽回,又陷入后悔和自责;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事,其他事我都愿意做,而转移我注意力事务的出色完成甚至让我相信在那件事情上我也正大步迈进;有时甚至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来掩盖自己的窘境。到下一阶段,虽然我感到惭愧内疚,但是继续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盼望着“缓刑”的奇迹出现。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此刻我已经绝望了,后悔、内疚、痛苦涌上心头,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觉得自己缺少了其他人都有的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他们都行,就我不行。到最后把自己逼到不得不在背水一战和弃船逃跑之间做选择。选择不做的话,这个拖延怪圈就此画上了句号。选择做的话,此时的压力已经让我痛苦不堪,让我感到做些什么总比无所事事好。而令我惊讶的是,事情并没有所担心的那样糟糕,甚至发现自己乐在其中,所有我所受的折磨看起来根本是不必要的。终于马上要做完了,胜利在望,但是之前的一拖再拖导致现在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了,我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我究竟是否能够完成。最后,无论我最终是放弃了还是完成了任务,这种折磨使我精疲力竭,但毕竟已经过去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下一次我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自己严格按照计划做事。然而到下一个任务出现时,我又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这个怪圈。

  那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作者在书中根据不同根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每个读者都可以据此对症下药。此外,作者汇编了一些处理技巧,我觉得自己可以实践一下。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不是“我要停止拖延”,而是“我要在6月1日之前做完雅思题”;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不是“我绝不再拖延”,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英语”;

  3、将你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

  4、现实地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实际上会花掉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5、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情;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8、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这件事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9、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将你的时间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是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将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11、奖赏你一直以来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它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虽然有时候一些事情拖一下反而能得到最佳结果,但这并不能成为阻止我戒掉拖延症的理由。万事开头难,拖延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要想马上改掉很难。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逼自己开个头,集中注意力,循序渐进,坚持下去让不拖延成为新的习惯。只要开始,就有改变的希望,期待自己的变化。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逼自己开个头,集中注意力,循序渐进,坚持下去让不拖延成为新的习惯。只要开始,就有改变的希望,期待自己的变化。

征服观后感【篇5】

  我熟悉李白、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能脱口而出;我也了解徐悲鸿、齐白石,神采奕奕的奔马、栩栩如生的虾儿让我着迷;我还知道爱迪生、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领域里举世瞩目的成就令我钦佩……可是,那些足球明星、篮球健将等体坛名人我却一无所知,我觉得体育运动没有意义,运动员们也只是跑跑跳跳玩玩而已。

  这是我以前的观点,现在,由于在书本上认识了她,我改变了看法。她用微笑征服了世界,当然也征服了我——她就是我国原国家体操队队员、在第四届世界友好动运会上意外受伤的桑兰。

  认识桑兰纯属偶然。那天在家,闲着无聊,我就到书房找书看,随便抽了一本便看了起来,只见封面上写着——《她用微笑征服世界——桑兰的故事》,接着是目录,第一行字映人眼帘:“出现在纽约降灯仪式上的中国少女”——“纽约不是美国的城市吗?”据我了解,降灯仪式历来由有声望者主持,而且每次只有两个人,这位中国少女桑兰怎么会有资格主持呢?真是不可思议!我这样想,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仔细地看起了书。桑兰姐姐的勇敢与乐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一口气就看完了全书,觉得桑兰姐姐完全有资格主持降灯仪式——桑兰姐姐在比赛中意外受伤后,仍非常勇敢,还安慰病友、家人。她在灾难性巨变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与乐观,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也鼓舞了世界人民,更赢得了纽约市民的赞赏。纽约主办单位特别邀请桑兰和纽约市长共同主持降灯仪式,以弘扬人类进步和团结的伟大精神,他们还要让桑兰成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亲善大使!

  此时,我感慨万分——一个运动员的勇敢与乐观竟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为以前自己对体育运动的不了解、看不起而脸红;更为以前的自己感到羞愧——记得有一次去上体育课,因为走得太急,我“拾了个金元宝”,腿上只擦破了一点皮,血也没流,可我当场就哭了,直到哭得变成了“一只大花猫”;还有一次,早上出操时,大家一起抢着下楼,不小心挤了我一下,我的眼眶便立刻盈满了泪水……

  桑兰姐姐,你的确了不起,不仅让我对体育运动、对运动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娇气”。你的微笑是那么有力!那么感人!我要让自己变得像你一样勇敢坚强,微笑面对一切!

征服观后感【篇6】

  今天,我看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征服高山首先征服自己》。

  文章写了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的小孩,他很自卑。有一天,他的体育老师坚持要这个走路一瘸一拐的学生去攀登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刚开始的时候,小男孩没有自信心,非常的害怕,后来经过体育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小男孩终于战胜了自我,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爬上了那座高山的山峰,后来还成为一名著名的登山运动员。

  从这个感人的故事里我认识到了一个道理:对于很多事情,其实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做,而是还没有做就已经被困难吓倒,然后就轻易放弃。如果我们能够勇于挑战自我,勇敢地去试一试,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那么可怕。

  在生活中我也有碰到这样的事情:记得一年级入学前我刚学游泳时,由于我不懂得换气,常常呛到水,使我的鼻子感到非常难受,还令我不停地咳嗽。所以我就很害怕,就不想学游泳了。后来爸爸鼓励我说:“我以前学游泳时也有这样的经历,坚持下来就没事了。再说学游泳的人没有不呛过水的。要想不呛水,就要学会在水中换气,我教你换气。”在爸爸在家里用脸盆装满水,让我学换气,没过多久,我就学会了换气,后来我游泳时就很少呛水了,我也就坚持学游泳了。现在我还很喜欢游泳呢。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一定要勇于战胜自己,努力去克服困难

征服观后感【篇7】

  读了365夜故事中的《谁的本领大》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只有合作,力量才会大。你看,那小猴子正在那儿活蹦乱跳呢!嘴里还说着:“胜利了,胜利了!”可梅花鹿不服气,非要再来比一次,这时,它们看见马在草地上吃草,就让它来当裁判,这次梅花鹿跑的可快了,一下就到终点了。但小猴夜不服气了,它们就开始吵嘴,正好老熊伯伯赶来了,最后让它们这样比:谁先跑到小河对面摘到桃子,就算谁的本领大,这下它们都同意了。

  刚开始,梅花鹿跑得很快,但到了小河对面,它又摘不到桃子,而小猴呢,好不容易跑到了小河边,可又过不了河,怎么办呢?它们俩都不知所措,很着急,心想:如果我能摘到桃子,那我的本领就比它大了。

  后来,猴子就大声喊起来:“梅花鹿,你来驮我过河,你不是摘不到桃子吗,我们一起去摘吧”!梅花鹿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猴子驮过河,小猴子轻轻地跳到它的背上。很快就摘到了桃子,它们两个人最后一起把桃子交到了老熊伯伯的手中,“知道了吧,你们俩都有本领,合起来就更大”。

  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了,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但十根筷子合起来就难折断的道理,一个人想不出来办法,可几个人总会想到办法来;一个人的本领是有限的,几个人

  的本领合起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其实,家里的电脑、电视等家电,不也是由很多部件联合工作,才实现其用途的吗?如果其中有一个构件不“合作”,还能实现它们的使命吗?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有这种合作,没有合作就不会有友谊和团结,更不会有大进步,我们要象猴子和梅花鹿一样摘到我们想要的“桃子”,增强我们的力量。

征服观后感【篇8】

  看完很久了,最近懒惰了,或者是依然是在拖延,总是试图去找自己期望的那么一个状态再去写,但是很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反而在这个很烦躁的时候,开始动手记录阅读后的感受。

  上一篇记录可能引起拖延的原因,这一篇去找武器去解决这个问题。删选出操作性比较强的点:

  目标是现在提的越来越多的词语,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然后工作,每个阶段状态的不同,和目标有密切关系。高中时目标很简单,很明确,考一所好的大学,因此很好出现很烦躁和迷茫的时候,遇到的都是学习上具体的问题,通常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大学之后,对未来,对以后没有太多概念,依然是高中的思维方式,但是却没有高中那个既定的目标,因此迷茫恐慌的情绪出现的就比较多。读研后,经历了周围同学的找工作,还有本科阶段的煎熬和思考,对以后的路有一些认识,或者说有一个模糊的目标,因此研究生阶段算过得有条有理。工作虽然时间不久,但是内心的冲击却不小,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也就是说有一个较清晰的目标,因此,经过近一年的波动,现在工作状态基本稳定。从个人近十年的变化,大概可以看到,目标真的如同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自己向前进,当灯塔的位置不明确时,就会迷茫恐慌,而当可以看到灯塔时,做事生活似乎就容易很多。

  计划是自己一直热衷于做的一件事,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可行性。做到可行性,对于刚开始改变自己的人,需要把握两点,一不要太久,二不要太紧凑。太久很容易让人疲惫和没有成就感;太紧凑不具有可操作性。曾经做过很多计划,大部分甚至执行不到两天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把计划设计太紧凑,甚至规定了吃饭,走路的时间,也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时间。于是,当有偶然事情,或者稍微懈怠,一天计划的大部分事情都无法完成。

  真正了解自己的时间,注意是真正,而不是大概估计。最好的方法,花一段时间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都在做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时间可以利用,哪些时间无法利用。同时,不要试图去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状态做某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完美的事情很少发生。如果需要做,但是因为畏惧,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边的事情,把自己和环境融合起来,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强迫自己坐下来,因为一般没有监督的自我强迫基本上是无效的。

  很多时候做事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状态再开始,可是大部分时候很难发现有这样的状态。或许这不单纯是精神的问题,而且与身体有关。因为种种原因,血液流动速度过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因此,意识上很懒散。这个时候,需要动一动,例如打会球,跑一圈,让自己出出汗,加快血液流动,把血液中的沉郁之气排出体外,然后投身自己要做的事情。

  有句话叫:“优秀是一种习惯”,这不仅仅是外在的体现,也跟身体有关,由于总是把事情做的很好,大脑中的一些链接自然建立起来,当遇到下一个问题时,大脑自动向好的方向去引导,因此优秀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生活中一样,我们很多动作,如打字,如果打的很快,脑子里面其实对敲了哪些位置没有有意识去控制了,都是本能的手指移动。这种本能的移动不是天生的,因为小孩不会使用键盘,所以本能反应是可以培养起来。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可以通过重复形成习惯的,一旦形成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就总把自己引导向一个好的方向。因此找到针对自己拖延问题的好习惯,然后通过重复简单的事情,让自己建立起本能的习惯,逐渐打开脑中对原有拖延习惯的连接,进而改变拖延。

  不是每个人都有拖延症,只是在做事时,人总是会有一些惰性,找一些方法,限制惰性对自己的影响,还是很有必要。

征服观后感【篇9】

  诺曼人对英格兰的征服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在英格兰本土的最终确立,“诺曼征服”是英格兰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事件之一。随着诺曼人征服英格兰,英格兰这一古老的国度便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无论是在宗教、语言、建筑、军事、法律,甚至人文道德方面,英格兰境内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此之后,英格兰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英格兰人也最终成为了“欧洲人”。

  英国历史学者马克•莫里斯在其专门论述诺曼征服这一事件的著作《诺曼征服——黑斯廷斯战役与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崛起》一书中参考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仔细甄别,在其相互印证中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使得扑朔迷离、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充分的丰满与鲜活起来。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马克•莫里斯并没有拘泥于“学术定论”的讲述方式,而是在诸如巴约挂毯、数个版本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大《末日审判书》、小《末日审判书》等历史记载中不断周旋,带领读者穿行于“写就的历史”的迷宫之中,力图走出一条正确的寻真之途。

  历史资料浩如烟云,每个写作者站在其不同的个人立场上,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解读必然会有迥异的态度,这就使得“去伪存真”显得尤为困难。特别是战乱频仍、党派林立的欧洲中世纪,成王败寇的书写令历史的细节多有模糊,甚至很多事件都成了悬案。

  像各方在记述诺曼征服的前后过程一样,诸如“虔信者”爱德华生前是否明确指定“征服者”威廉做其继任者这种事并无定论,诺曼人和英格兰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执一词,又加上后来丹麦国王拿着同样的理由入侵英格兰,更是令这个说法的正当性受到了挑战。

  马克•莫里斯在处理这类资料的时候虽然也提出了自己的倾向性,但并没有“坚定的”选边站,而是将各种叙述的理由仔细的剖析和印证,尽量的缩减其主观偏差,而关于应该相信哪种说法,最终的裁量权就留给了读者。另外,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摆明的,他并不想像其他历史学者一样只把明确的大事件讲给读者听,而把那些有关历史人物的稗官野史当成研究者口袋里的糖果。马克•莫里斯愿意与读者共享这些小甜品,这也令《诺曼征服——黑斯廷斯战役与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崛起》这本书在严肃认真的讨论历史重大事件的同时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关于诺曼征服,虽然英格兰人和诺曼人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对英格兰社会的重大影响不可否认。随着“征服者”威廉入主英格兰,诺曼人不仅为英格兰带来了更深的压迫(按英格兰人的说法),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政治组织形式、新的建筑、新的战争策略、新的语言,还有骑士精神和新的道德标准,甚至在诺曼人主导的宗教改革中英格兰最终废除了奴隶制。

  而这一系列政治、文化、宗教和道德体系的变化深刻且永久的改变了英格兰。而在诺曼王朝的统治下,诺曼人和英格兰人的融合也将英格兰人送入了欧洲的怀抱。当英格兰人最终接受并认可了这种民族融合之后,他们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欧洲人”。

  而随着诺曼王朝最重要的历史文献《末日审判书》的编纂完成以及“征服者”威廉对英格兰土地全新的分封与管理方式的施行,也标志着英格兰封建制度的确立。关于“封建制度”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中国的实质内涵与欧洲是有明显差别的。作文所谓“封建”,原本是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的。而在中国,我们将秦始皇统一六国看作中国封建制的确立标志。

  虽然在诸多方面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征服者”威廉与秦始皇嬴政做类比,但在社会制度的影响方面却是有所不同的。按照西方对“封建制”的认定标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这实际上是取消了“分封制”,也就是说,秦朝的统一意味着中国“封建制”的终结,而不是开端。这个问题其实在近几年历史学界也多有讨论,“秦至清不是封建社会”这种说法也有了一定共识。但如果我们不是封建社会,那该如何定性呢?这仍然是个问题。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841564.html
延伸阅读
开课第一课观后感【篇1】前几日,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汉字。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汉字源远流长,是唯一流传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汉字记录
2023-05-09
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射,我们能从中感悟到许多心得,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记录自己的观点,写出观后感是很棒的方法,一篇好的观后感,要具有时代的气息、真情实感,并且善于联系实际,有
2023-05-09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艺术创作,要靠想象力。这是一种生活阅历、知识经验与个人智慧的集中爆发,想象力越丰富,越独特,艺术品的魅力就越深厚,美学价值就越大。可惜的是,可悲的是,很多导
2023-05-09
观影能和读书一样促进人们的成长,不仅如此,观看时我们内心也会有许多感悟。所有的观后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写观后感要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从哪些角
2023-05-09
监狱观后感篇1那一次应该是我最开心的一个下午了,空中监狱观后感。我和我们班的同学在一起看了一个有趣的电影,名字叫《空中监狱》。《空中监狱》主要讲了一个人当兵回家,准备和自己的亲人团
2023-05-08
出国留学网主题栏目精选:“后天观后感”,敬请访问。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观看到令人难忘的情节,总是能让自己深受启发,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
2022-12-22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深思,写一篇表达自己理解和感悟的观后感是对好作品的尊重。为了领悟作品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将感悟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写篇观后感,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梳理复杂内
2023-03-23
我们的情绪和思维通常都会跟随着看到的电影而有所改变,为了及时记录我们的感悟和思考,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用观后感记录下自己当初的领悟是非常重要的,坚持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发现其中的快
2023-04-14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影和电视剧的类型越来越多,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内心就会产生许多想法。此时需要做好笔记,并将感悟记录下来,有没有写作品名观后感的技巧呢,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技巧呢
2023-04-03
想要将启迪记录下来提升自己,就需要运用到观后感,写观后感就是要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也许以下
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