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碗豆花的作文 篇1
美丽的胡豆花
美丽的胡豆花
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三年级一班黎子绮
在我家的晒楼上,爷爷种了许多胡豆,很久没去看它们了,不知它们现在还好不好,我觉得它们这个时候应该开花了。于是,今天我决定去看看它们。
胡豆花果然开了不少。一株株胡豆长着粗壮结实的茎,胡豆花就从这些茎上冒出来。它前面的两片瓣,像一双黒黒的眼睛,好像在冲我眨呀眨的,后面的花瓣像一对翅膀,多么像一只蝴蝶停在那里。
这么多的胡豆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挺直了胸,抬起头来,好像在说:“我是花中仙子!”有的低着头,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有的咪着眼睛,好像是在睡觉。看着,看着,我便陶醉在这梦幻般的景色里。
这就是美丽的胡豆花,这就是我们晒楼的胡豆花!
(指导教师:易美祥)
关于碗豆花的作文 篇2
现在已很少听到豆花这个词了。这种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小吃。即使没有被遗忘也被遗弃在记忆的角落。可当我小时,却天天心心念念那一小碗热气腾腾的豆花。至今,我不曾知道豆花是怎么制作的,那一粒粒硬黄豆,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一朵朵软白云,这云很有弹性,挑入碗中,还要蹦上几阵,但不甚有韧性,可以轻易搅碎,使调料均匀。我怕烫,总是要吹上一阵才肯吃,看缭绕白气缓缓升腾,也觉有趣。我口味淡,只加白糖,一口豆花下肚,香甜带入嘴中,温暖留在腹中,可谓很适合我了。
那时放学路上,和爸爸一起走,经常遇见一个卖豆花的小贩,一听到熟悉淳朴的吆喝声,便眼前一亮,拉着爸爸的手便往前跑。他是个普通的中年小贩,脸色勤黑,大概是长期暴露在烈日之下,肩背佝偻,大概是整日挑着沉重扁担。扁担一头的桶中盛满了豆花,另一头的桶中下半部分盛满了豆花,上半部分盛着各种调料。他也看见了我们,笑了笑,便从肩上卸下木桶,熟练地从桶中舀出豆花,盛在碗中,撒上白糖,单手送给我。然后再身一斜,手一提,把扁担置在肩上。看我没吹多久就急着吃,被烫得嘴角流出豆花,我爸连忙拿纸来擦,他眼中也流出温暖的目光,送从我们身边走过,背后又传来熟悉淳朴的吆喝声,我回头看着他的背影,人与豆花豆花与人,构成一幅风最刻入我的脑中。
后来中学了,不走那条路了,豆花,也自然吃不到了,随时间流逝,对豆花的记忆也越来越淡。
但前不久,我却在中学校门的转角处,遇见了他。往事如潮水般涌起,我的脚步快了几分,有些急促,走到他面前,端详起他,几年过去了,他的肩又矮了一些,脸又黑了一些,桶盖上多了几道磨痕,可温暖的眼神,仿佛未曾改变。他也十分惊讶看见长大了这么多的我,眼角也消出那曾经熟悉的笑意,便开始给我盛豆花,突然手一停,轻声问道:“还是加糟?”我也一愣,“对,还是加糖。”捧着这碗豆花,我立刻跑了出去,静待一会儿,大口吃起来。豆花还是如以前一样美味,只是几滴眼泪太不争气,威味在碗中蔓延。
第二天放学,我已寻不到他的身影,但我不必伤心,能重逢,已十分幸运,也不必担心,回首处,那一刻。忆中的豆花的余温还在。
关于碗豆花的作文 篇3
儿时的记忆铺面而来。
奶奶家在农村。带有腐朽气息的老屋前静静地沉淀这一个石磨。
每每来到这里,奶奶都会给我烧一碗豆花,看着哥哥们羡慕的眼神,我仿佛尝到了世上最美味的食物。记忆中奶奶布满皱纹的慈祥微笑,倒影着贪食调皮的我。
那样岁月流淌的日子,很久很久,我依然忘不了。
那是清汤,却看不透卧于锅底的浪花滚滚。随着水汽的淡出,小荷终于露出了尖尖角,一团团的一簇簇。像是棉花,似是飘雪。耳边依旧翻滚着的是水的咕嘟咕嘟声,那像是一场无声的邀请,亦或是真挚的呼唤。
豆花淡而清香,伴随着佐料的浓郁而热烈,香菜、薄荷、花生米,辣油相相交融,其美乎哉。初入口时,触及那香辣的诱人,清清凉凉的薄荷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热情,扑上前来,调皮地引诱着那敏感的味蕾。那将会是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味觉新体验。
吃的饱饱的我,也许也是在那个时刻,就爱上了它。
我曾问过奶奶。您做的豆花为什么这么好吃啊?奶奶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这是做给我最爱的小孙女吃的呀。
我调皮一笑,心里美滋滋的,带有点小得意。
待回到了城里,我闹着要妈妈买来菜市场的手工豆腐,也学着奶奶的样子,给自己做一碗豆花。带着憧憬,带着记忆味道,、很快我就吃完了它。那时的我沾沾自喜地觉得这并没有和奶奶做的有什么不同。反而自己的作品显得更加的细腻和美味。
过节的时候再次回到了老家,连忙给奶奶也做了一碗豆花。奶奶连连说道好吃。好吃。奶奶浑浊的眼里蓄满了泪花,却笑得如当初的我一样。
如今转过街角,无意间发现校门口开着一家名为新豆花的店,记忆刹那间翻滚而来,匆匆走进店里尝尝,却根本没有奶奶的味道。不死心的我重新尝试自己做豆花,可吃完最后一口时,我还是忍不住哭了。
奶奶的豆花最好吃。那是因为承载着满满的爱啊。
那时候,我才肯承认,奶奶的豆花,我应该是永远尝不到了。
朵朵豆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寄托,代表着翘首以盼孙女回家的喜悦,传递着老伴的温情关怀,寄托着自然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
往事的种种,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像是那人生道路上的脚印,一步一步的深深浅浅,一步一步的铿锵柔弱。
愿那远久封存的记忆,伴随那口中的朵朵盛开的豆花,娓娓道来。
初一:相思红豆
关于碗豆花的作文 篇4
曾经妈妈给我读过萧乾的文章《吆喝》,写的是老北京大街小巷的叫卖声。现在我要再现的是我家鲤城区老街深巷里的吆喝声。
我是在鲤城区的一条老街上长大的。妈妈说她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收破烂(废品)的。听到拨浪鼓“咕咚咚、咕咚咚”一响,接着就是收破烂大爷的吆喝声:“哎嗨——,破布衬,滥套子(棉絮),都来换我这新票子!”勾逗着我们小孩子有没有废品都要去围观。那时,家家都不富裕,又受着大人们艰苦朴素的教育,差不多一条街的小孩子,都喜欢利用放学后、星期日、寒暑假的时间,到各处的垃圾场拾破烂,卖了钱可以交给家长攒着补贴家用,也可以留下一些自己零花——买画书看、买小零食吃。
如今在我们鲤城区的老街古巷,仍然有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有些声音悠扬起伏,很有韵味;有些声音沧桑、沙哑;而有些声音具有神奇的穿透力。今天我就跟大家来聊一聊一个卖豆花的老爷爷。
我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总之大家都亲热地叫他豆花爷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条条皱纹,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两只深陷的不大不小眼睛,深邃明亮,总是闪烁着慈祥的光芒;他的手,有小薄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最让我于心不忍的是,每一次看他的背,上半身是基本与地面平行,一直弯着,像总是给人90度鞠躬一样,我真怕一不小心他就会扒下,每走一步都是颤颤危危,让人仍不住想要去扶着他。衣服穿在他身上飘飘荡荡的,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刮跑一样。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在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不经意地看到他推着卖豆花板车的人影和颤抖中带着坚定的步伐,或听到他的叫卖声。而最让我享受的是听到老爷爷的声音。每当走到他的身边一听,声音不是很大,很亲切,很柔和,但隔老远,我还是能很清晰地听到他的叫卖声。这真是太神奇了,于是就忍不住地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告诉我说这叫声音的穿透力,叫卖久了就慢慢地形成这个特色,可以让别人老远就知道他们来卖东西。住在大山里或大草原里的一些人,他们的声音也可以传得好远,这叫天籁之声。老爷爷是一个特和善特别爱干净的一个人。以前我只是在心里不忍看到他那么辛苦,可是却从来没有动过要去买他的豆花。有一次在妈妈的不断劝导下和引诱下,我才开始行动。只见老爷爷轻轻地问我,像怕我会被吓到一样:“小朋友,你要买豆花是吗?要大杯还是小杯?”我也小声地说:“小杯就可以了。”于是他就开始用发颤的手拿出了一个塑料小杯,和蔼地说:“好的,要甜一点还是……?”我立马说要甜一点。只见他笑眯眯地打开豆花桶,舀起上面的豆花水把塑料杯仔细地洗一洗,荡一荡,才舀起了白嫩嫩的豆花,又用别一个瓢羹狠狠地给我加上了两大勺白糖,一问价钱才二块五毛。妈妈问这样够不够,老爷爷一个劲地说够了够了。妈妈走后说她心里酸酸的,以后我们多来买几次吧。我也说虽然我不是很爱吃豆花,但是只要一想到老爷爷每天走街穿巷那么辛苦,我也会隔一天买一次,让他多少可以攒点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我和妈妈逛到哪条路上,我们总是能不断地见到他的身影,我就会立刻提醒妈妈:看老爷爷。然后立马喊:“豆花爷爷!”老爷爷可高兴了,我想让他永远快乐下去。因为他的勤劳他的执着生活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和我全家人,让我感觉他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所以我更要好好地学习,为将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301班 黄正秋
关于碗豆花的作文 篇5
我从包中拿出作文本,正在想着这周作文的题材。突然,楼下传来一阵豆花的叫卖声,将我的思绪送上时光列车,回到七年前。
那时,我还是个无知的孩童,夏天时穿着短袖短裤,嘴里叼着一根雪糕;冬天围着围巾,手里捧着烤地瓜——当然,这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一个孩子团。我们总是一起吃,一起玩,夏天时一起追着跑着吃冰棍,冬天时围成一窝啃着烤地瓜,但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我们都会在傍晚时分坐在杂货店门口的台阶上吃豆花。当时卖豆花的,是一个老婆婆,但要说她很老,倒也说不上。她做的豆花可好吃了,滑滑的,嫩嫩的——所以在那时,我们都会手里攥着钱,等着这位老婆婆来卖豆花。
老婆婆的豆花,可是我的友谊的见证者。那次,我发了高烧,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出去,自然也就不能和他们一起去吃豆花。我躺在床上,但心却向着豆花飘去。发着高烧的我躺在床上,十分想念那香甜的豆花。“叮咚——”门外的按铃响了,我没有去在意,直到有人打开了我卧室的门,我才发现——是她们来了。和我玩的最好的朋友周周,打着头,手里端着一碗大碗的豆花,走了进来。我看到她们,连忙坐了起来,一看,是我最喜欢的甜豆花——那是她找父母多要钱买给我的。她把那一大碗甜豆花塞到我手上,说:“我知道你爱吃甜的豆花,听说你发烧了,所以买上来给你,你吃吧!”我顿时热泪盈眶,却还是傻傻地对着她笑,她也对着我笑。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那碗豆花,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碗香甜的豆花,更是周周对我的关心。那时我虽然不知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来的更弥足珍贵”这个道理,但我却深刻地明白,有这一个朋友,真好。
我看过许多唯美有意境的照片,有的是露珠闲适地躺在荷叶上,有的是雨后乡间小路清新的样子,但我见过最美的画面就是:一群小孩,手里端着碗豆花,并肩坐在杂货店门口的台阶上,笑得十分开心,那笑容如蓝天大海般纯净。对!那就是我们,就是我们这个孩子团。只要一到傍晚,我们都会排着队,很有秩序地站成一条直线,等待卖豆花的老婆婆的来临。她见到我们,总是会慈祥地笑,这时她的脸上会皱起一层层褶子,掩饰不住对我们的喜爱。她会一个一个给我们大碗豆花,每当我向她说,我要多放点糖时,她总是会说,小妹妹啊少吃点糖,小心长蛀牙,但手上却毫不吝啬地给我放满一大勺白糖。打好豆花,我们就都屁颠屁颠地跑到台阶上,装模作样地对着台阶上的灰尘吹两口气,然后一屁股坐上去——虽然妈妈和我说了好几次,不要再坐那个台阶了,但我完全把她的话当“耳旁风”。一群孩子并肩坐在杂货店门前的台阶上,吃着豆花,聊着天,很开心,很快乐……
叫卖声又把我拉回到现实,我立马放下了笔,穿好鞋子,抄起桌上的钥匙,下楼买豆花。我跑得很快,我怕卖豆花的会走太远,就像各奔东西的他们一样,再也追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