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摘要,编辑整理了下面这段有用的信息:“苦难辉煌读后感”是一位作者的作品,阅读后让人十分感动,引人深思。因此,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来记录这些方法,欢迎访问以下网页的内容!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
《苦难辉煌》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段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流血史和牺牲史。走进那段历史去真切感受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历史命运的根脉和起点。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28年后竟能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南昌起义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能百万雄师过大江。
共产党人从南湖烟雨中走出,从弥漫硝烟中突围,顽强而坚韧地翻雪山、过草地,无不显示出这个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其间,有数不尽的流血牺牲、数不尽的挫折苦难、数不尽的矛盾斗争,恰似泣血杜鹃,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土鲜血奋然前行,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这段苦难是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辉煌。
这些人民英雄生如松柏顶天立地,死若流星倏忽一闪,历史的星空永远记住了他们,这本书带给我们青年党员的是一种精神洗礼,这种精神洗礼不会白费。今天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实现民族复兴,我们仍然需要一批与当年那样为了胸中的正义和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为民奋斗,以追求真理为已任的共产党人。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2】
近日,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撰写的革命历史题材著作《苦难辉煌》,再次在金教授的引领下从不同的视角回望中国革命史,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有感于革命火种从星星点点到燎原壮大,有感于革命事业从彷徨、分歧到坚定、勇往直前,有感于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革命伟人在生死攸关的转折时的坚强坚定坚持,有感于中国革命在积贫积弱下突破万难取得胜利的不易。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仰像明灯一样指引革命党人排除万难、奋勇向前,并且矢志不渝呢?是共产主义精神,是解放中华民族、建设新中国的追求和梦想,是内心强大的坚定意志,这份初心直到革命胜利、直到新中国成立、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从未改变。
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苦难和坎坷只能让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坚强。今天的我们生长在红旗下,成长和平年代,享受着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我们应倍加珍惜、爱护、奋发有为,接过祖辈传下来的接力棒,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足强大。建设祖国既需要高精尖的栋梁之才,也需要守护在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平凡之人。如今,国家正经历新冠疫情的考验和外部复杂国际形势的挑战,中华儿女更应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与党和国家一道同甘苦共命运,共同迎接可能面对的错综复杂的艰难和挑战。
苦难不可怕,只要我们共同面对、全力以赴;辉煌不懈怠,那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另一个征程的开始。但愿苦难不再、辉煌永常,更愿国泰民安、幸福永久。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3】
有一个网络用语叫做“非主流”,寓意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而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刻,非主流的思想都难以被秉持主流思想的人所接纳,甚至被污蔑被抹杀。
然而,共产主义思想,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就是一种“非主流”的思想。1924年7月30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演讲中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到,试问有谁能想出一个主义来救中国?除了国民党的三民主义之外,还有第二个主义可以救中国吗?若是没有这个三民主义,我们中国的危险究竟怎样解除,我们的国家究竟怎样建设?秉持着主流思想,并且自认为能够预见未来的蒋介石,估计没有预见到,早在三年前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上海召开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而在未来,这个政党发展成为了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
这支队伍,跨越万水千山,走过了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这一路上,有牺牲的,有叛变的,有离开的,有腐败的,从不被看好走向众望所归,从贫困落后的山区边区走向红色根据地,共产党人从未停止脚步,一直走在民族救亡、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我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喜欢看终场绝杀、反败为胜的篮球比赛,乐于听普通人走上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当我通过此书回想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我更是完完全全被这个草根逆袭的传奇所深深吸引。对我来说,这比任何一本热血漫画还要激情澎湃,比任何一部战争电影还要惨烈悲壮,比任何一部史诗还要可歌可泣,而我这仅仅还只是通过作者这力透纸背的笔触去感受这些。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很难想象我们的革命先烈是如何逆天改命,撕毁百年沉沦的`不平等条约,血书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但是!无法想象,不代表不存在!忘记苦难,就是最大的耻辱!
现在网络上有一些所谓的“键盘侠”:隔着电脑屏幕,对历史党史进行歪曲、抹黑,大肆宣扬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图一时嘴巴快活,跃然“指”上;抑或是恶搞下《雷锋日记》,调侃下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优越感爆棚,非但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更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本书作者如是写到,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写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它。”在《苦难辉煌》的前言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没有在丢掉自己的宝藏吗?”“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这让我思考良久。无数革命先烈所奉献出的最宝贵的东西、所热爱的生活、所追求的理想,大多都是悲壮的结局,因为他们只能播下希望的种子,却亲自无法收获。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寄托,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虽千万人,吾往矣!在苦难面前,英雄们前仆后继,用他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而我们,又靠什么成为民族的脊梁?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4】
《苦难辉煌》是本好书。书中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初期的艰难历程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更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苦难不仅来自外部帝国主义的欺负,国内反动派蒋介石之流的残酷镇压,而且来自党的高层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党的领导人张国焘、孔荷宠、龚楚之流的背叛,苦难还来自党因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种种错误,多
少党的优秀儿女不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含冤于九泉之下。金一南悲伤地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甚至是个永远也无法说得清清楚楚的综合体。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人间真的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与上帝,只要是人就不会天生正确,更不可能永远正确,再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误,也会冤枉人,甚至还会发脾气。我更加感叹:不是作为伟大领袖的、只是默默无闻的,甚至从不曾留下名字的红军战士,是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生,奉献给一个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奉献给一个伟大的事业——拯救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辉煌。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之子”的称号,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脊梁”的桂冠。所以,不要为自己的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
书中在描述一些战役的时候经常会有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但假设永远只不过就是一个假设。时间的一维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便要面对失败。当蒋介石背叛共产国际时,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了苦果,斯大林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文过饰非,功劳归自己,错误归别人的不良作风注定失败。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们能坚持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唯上也不唯书,他们敢于奋起抗争,他们更不追求个人的私利,甚至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去追求一个美丽的梦想,更重要还在于他们这么想也这么干了。正是中国革命的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所以,不要为自己干不出惊天伟业而忧伤,却要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试想一尘不扫的能扫净天下的污秽吗?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也很让我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一南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还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一南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他的这些话对我来说无异金玉良言。我也是个老师就应该做个好老师,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我的教书也要教出自己的风格,我的育人就该育出对人民有利的人。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理想,有追求,不要说得太多,干的太少,要做个能干实事的实干家。人间的苦难很多,但大多不能创造出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地对待苦难才能浴火重生创造辉煌。作为个人的我从不敢希翼一辉光芒,也永远不敢存此妄想。但我愿,愿与我灾难深重的全民族人民一起去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5】
假期读了《苦难辉煌》,该书由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南少将撰写。看书的过程中真是让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那一幕幕、一场场历史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从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使千百万共产党的人头落地,到8月1日南昌暴动的枪声、秋收起义的火种、井冈山上的红旗;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陕北,国共第二次合作,写的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九死一生。读后,使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那真是用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是那些革命的先驱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大无畏的勇气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从而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伟大。这本书表现的就是中国革命史最重要的一段。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没有多少人相信,仅有50多人的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认为,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的、被无数困难包围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我想答案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知道,因为他们正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在金南少将的笔下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必胜的决心与坚强的意志,他们以巨大的牺牲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比如在南昌起义时面对即将崩溃的部队,朱德力挽狂澜,他激励部队,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前途,黑暗也是暂时的,共产主义必定胜利。在面对革命前途渺茫、同志们情绪低落的时候,他指出了光明的革命前途,坚定了同志们的革命信念,保住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从此以后,星火燎原,这支南昌起义的余部发展成为了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
看完《苦难辉煌》我感悟到了一份厚重、一份悲壮、一份精神和一种辉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所有的未来都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依然在履行着共产党成立之初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依然是在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6】
悲壮与豪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透过银屏让我们再次感受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苦难与辉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穿越硝烟让我们再次领悟了那种气吞山河的精神。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大纵深、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凤凰涅槃般的成长历程。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那段内忧外患、烽烟四起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抗争史。悠悠华夏,绵绵五千年文明,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古老中国饱受“蛮夷”侵略和欺凌。遭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拿破仑眼中的“睡狮”在阵阵惨痛中渐渐苏醒,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抛头颅撒热血。“我以我血荐轩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不屈的炎黄子孙在苦斗中艰难前行。
“病树前头万木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敏锐的中国共产党人看到了曙光,找到了革命的真理,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马列主义一经和中国实际结合,一经掌握了劳苦大众,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旗帜是方向,旗帜是灵魂,鲜血染红的党旗飘扬的崇高理想,锻造了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党用最英勇、最顽强、最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忘我奋斗精神,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为中华民族冲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使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从历史走向现代。
“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大革命、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浴血奋战28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起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昔日被人蔑称的“东亚病夫”,堂堂正正地“站了起来”,任人宰割的“八国联军”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在“左”与“右”的争论中,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断摸索着适合自己走的路子。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摸着石头过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逐渐“富了起来”,一穷二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进入21世纪的中国,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的实力变了,中国的角色变了,中国的责任变了,愈发自信的中国真正“强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构建者,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被封闭、被边缘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需要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念,需要顽强的必胜决心与斗志。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分裂,正是在一颗红心永向党的觉醒觉悟中,使我们的党一次次转危为安,使革命的火种照亮了万里征程,使人民军队迸发出更加英勇无畏的生命力与战斗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文献记录片《苦难辉煌》再次真实地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围追堵截中冲杀出来,绝不是历史的偶然,是时代和人民的最终选择。沿着历史的长河走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中,日益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让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时光翻转着年轮,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编织着伟大的中国梦,民族复兴强起来。岁月如歌,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久经磨难的峥嵘岁月,昂首阔步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总是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正向我们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向我们深情召唤。历史性的飞跃,历史性的巨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从温饱社会到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解决前进路上更复杂更尖锐的矛盾。
激情点燃梦想,使命呼唤担当。走进新时代,我们生活的世界有阳光,也有风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面对更复杂的局面,我们更需要的是踏石留印的执行力。面对更艰巨的任务,我们更需要的是抓铁有痕的行动力。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坚信着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坚定着民族复兴的必然性,承载着为军魂舍我其谁的重任与使命,充满着涉险滩过激流的信心与勇气,我们有决心和信心让无悔的青春在追寻强军梦的舞台上绽放出新的精彩。
我们生存的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必须时刻擦亮手中的钢枪。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永远听党指挥,永远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做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苦难辉煌观后感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7】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
这本书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省事,但是并不见得符合历史的真相。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这本书里阐述的洋为中用的道理让我也颇有启发。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不把握这一点,不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用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某些东西与中国实际的脱节,结果反而限制了他们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结合我们的认证认可工作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认证认可也是“泊来品”,是洋玩意,需要洋为中用,无论是模式、程序,还是标准,甚至名词术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认证认可精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如果当初我们引入ISO9000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不会造成现在“滥”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制度的时候,如当前紧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评价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要不得。如果我们做成功了,对国际认证认可活动也是推动和发展。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通过他的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来源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因而我想,做人要做个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个结果,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8】
苦难终将辉煌,辉煌不忘苦难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
——鲁迅
呷一口氤氲着热气的茶水,抚上散发着墨香的书页,苦难辉煌的征程序幕徐徐拉开,中国的革命志士们的斗争号角已然吹响。
冲破围剿,燃起地火。
革命从来不缺乏领导者,但诸如孙中山,毛泽东等优秀的领导者却是凤毛麟角。毛泽东先生领导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首先便是主席的思想能够冲破旧思想的“围剿”。毛主席通过实地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提出可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思想在当时可谓先进。其次,主席的英明决策,领导着革命者们前赴后继地投入于战斗中来,革命者们的斗志宛如地火熊熊燃烧,冲破黑暗与禁锢,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共同作用使然。
浴火凤凰,苦难辉煌。
古老的中国曾有着大唐不夜之盛世,两宋商业之富裕,明朝七下西洋之美誉,丝路上驼铃在轻响,海路上罗盘针在旋转,然经历了百年屈辱史之后的中国,盛世不再,军阀混战,凤凰浴火涅槃重生,古老中国该何去何从?苦难笼罩着神州大地,革命者们却如同海燕,“当风暴来临时,有人会被吓退,有人却会展翅翱翔。”书中大部分便介绍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战士们在转战长征的途中,需要同艰难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同时,敌人的围追堵截和狂轰滥炸亦是大幅增加了伤亡。浴火之凤凰需历经磨难方可涅槃,辉煌亦会来自苦难。
江山如画,残阳如血。
新时代的我们,正处于辉煌的时代,更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创造这个时代的新的辉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看江山如画,残阳如血。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且看我中国少年,碧血丹心,朝气蓬勃,共看我少年中国,泱泱大国,磅礴东方!
《苦难辉煌》是金一南先生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其本人有言:“我们曾经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这句话让我联想到题记所用的鲁迅先生的话,印象极为深刻。所谓传承,不仅仅是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精神光辉照耀下我们的信仰,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价值观念。
苦难终将辉煌,辉煌从不忘苦难,更不惧苦难,是苦难让我们成长,让我们铸就更好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9】
在“学百年党史谈真知灼见”主题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我阅读了由金一南教授创作的《苦难辉煌》一书,下面汇报与分享我的学习成果。
《苦难辉煌》的历史纪实,让我看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悲壮画卷,听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的呐喊,感受到了中国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之路,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奋斗不息,顽强地从年轻走向成熟,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挺拔的脊梁,给中国命运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不忘初心,砥砺奋斗。“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说我们现在整体上处于国与民大步向前的状态,更不能忘记往昔的“苦难”,也是“辉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青春寄语,清晰标定了青年对于国家民族的分量,激励当着我们继承发扬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自觉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不怕牺牲,勇担使命。突如其来的磨难,青年人也能扛起重担。2020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英勇奋战,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牢牢把握构筑人民生命健康坚固防线这个根本,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深度”和“温度”,不断提升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
于今日再看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领悟到的便不仅仅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部署,多了些许与青年相关的整体性情感。疫情爆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我青年作风。青年突击队、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救死扶伤的病房和手术室里,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机场、地铁、高速公路保障交通运输正常的第一线,都有青年主力军的身影,在每一个我们看得到、看不到,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维持着社会的运转。拼尽自己的力量,守卫自己的祖国,守卫自己的人民,守卫自己曾经或许熟悉到厌烦但此时想来却格外亲切的一切。
不负韶华,共谱华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一座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巍峨矗立,光照千秋,永不褪色。国家的发展需要青年,社会的发展需要青年。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拥护者、更作为一名爱国青年,我们有责任将岁月流淌下的民族大义与渐渐凝实的个人担当化为行动,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刻苦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一份光,发一分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自觉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将青春之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0】
历史,是时间的沉淀。白驹过隙,但却魅力无穷。时间是一把例尺,衡量着前进的步伐。
辉煌,是信仰的沉淀。苦难已逝,但却温故知新。信仰是一举火光,放射着真理的光芒。
四月天,海棠花开,正是读书学习的好时节。一本红书《苦难辉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历时15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作品。此书是第一本从国际大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的著作;此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此书视角独特,史料新鲜,语言生动,影响力重大;此书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此书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及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苦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苦难辉煌》写于2009年,曾被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并获“中国出版政府奖”。2013年,该书被改编成12集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可谓红色经典之作。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民动员、全民防疫、党员向前,共克时艰,取得了抗疫总体战和阻击战的初步胜利,相比国外疫情失控、大面积感染的现状,更加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体制优势,极大的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感和自豪感,续写了新时代的《苦难辉煌》。
读书有悟之——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保证。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要求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而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们始终都坚持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始终是以全面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他们能够始终坚持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敢于奋起抗争,不追求个人的私利。
读书有悟之——群众路线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坚强依靠。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东方睡狮,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期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昂扬的气度和乐观的精神,在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历朝历代,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读书有悟之——坚定信仰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英烈的献身。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在前景最暗淡的境况下展现出来的。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无法理解的是,一位红军的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穿着几件打满补丁的单薄衣裳,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摧不毁,打不垮,战不胜,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实事求是是工作理念的“衡量准星”,群众路线是工作方法的“无上法宝”,坚定信仰是工作智慧的“精神脊梁”。总而言之,正是有了信仰沉淀而酝酿的力量,才会让“准星”更准、“法宝”更灵、“脊梁”更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的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我们作为后人正在续写着历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信仰的沉淀,才铸就了从苦难到辉煌的蜕变!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当今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年代,我们更应牢记“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始终持续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1】
经过六天时间《苦难辉煌》纪录片的观看和讨论,使我感触颇深。本不喜欢看纪录片的我每天跟大家在培训室里将这部纪录片从头到尾一集不落的看完,看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苦难辉煌》这部纪录片以宽广纵深的角度,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它未来的可能命运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去观察。
这部纪录片生动的纪录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近代中国所涌现出的一批革命同仁为了探索中国新的出路作出了巨大牺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没有人敢相信,仅有50多人的小小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尤其是共产党员们是怎样从国民党的包围和封锁中突围出来,通过长征扭转败势,建立起陕北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新中国。对这段历史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从小在课本上就学到了许多有关于革命烈士的课文,还有小时候观看的一些抗战电视剧上,都对这段时期的事迹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也许是年纪小,那时的我根本无法深刻理解那时人们的苦难以及面对苦难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不知在这表象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印象中只是记住了老师的教诲,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时至今日,在看到《苦难辉煌》这部纪录片后,共产党员的那种感人肺腑的事迹才真正的引起我内心的轰鸣。
记得学过毛主席的一篇文章《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书写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与豪迈万丈的气概。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长征是共产党人用鲜血书写的一部可歌可泣壮丽的诗篇。这部诗篇值得我们永远为他们歌颂,长征精神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在长征的路上多少革命同志倒下了,但是他们倒下后其他人依然会继续前行,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这只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最终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反观那段历史,再看看现在,在和平岁月里,我们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很多人却并不满足,整日抱怨自己的生活很艰苦,工作不如意、学习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挣钱不容易、当不上官……很多人时常感到寂寞、空虚、无聊,有的人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报复社会。和革命先烈们相比,我们现在的所谓的“苦难”何足挂齿,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先烈们用鲜血给我们铸就的新中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他们渴望而不可及的,我们为什么不珍惜?
革命先辈不变的信仰始终留在我们的心中,鼓励着我们沿着革命的道路不断前行。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将秉承先辈们的遗志发扬不怕吃苦受累,不畏艰难险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精神。努力拼搏,开拓进取,用真正的信仰书写自己生命的里程碑!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2】
读苦难辉煌有感2000字
历经困难,走向辉煌
--读《苦难辉煌》有感
鄂州项目姬瑞磊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本红书《苦难辉煌》,一本描述中共早期革命史的红色书籍。《苦难辉煌》的作者是国防大学的金一南教授、博导,该书是金将军在阅读500余本参考书目基础上,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 ,历时15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制。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赏阅的历史图书。该书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党庆&辛亥革命100周年庆献礼书籍,根据该书改编成了12集历史文献纪录片,是2010&2011年畅销书籍,同时是中宣部、中组部向全体党员干部重点推荐图书。我与这本书是怎么认识的?这是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七一表彰"我被评为校"十佳党旗领航手"的奖品,当时我也曾疑惑过介绍中共党史的书这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一本呢?带着这种疑惑,我先后阅读了这本书有3遍。
苦难辉煌一书全书16章,710页,51.1万余字,很厚的一本书,这不像报刊、杂志,短时间内能够看完。读这本书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时间、精力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或选读、或泛读、或精读。不管以哪种方式阅读,相信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这是全书围绕的一个主旨,这也是人人都想破解的一道中国近代之谜,蒋介石找过五条理由,但是他们终生也没有能明白。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者只有毛泽东,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做了具体的论述。
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走出了8位元帅,6位大将,他们或直接参与,或暗中协助,或受此影响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保留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火种,朱总司令在天心圩整编的800人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重要基础,更是我军建军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昌起义又是成功的。
从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到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的8年时间里,国民党对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围剿",国军每次人数都数倍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红军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领导下,均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前,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以阵地战代替了游击战,结果红军伤亡惨重,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举。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你可以忘却长征途中的`诸多艰难困苦,但是有一点你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开国元勋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呕心沥血,九死一生。而他们的对手,蒋介石的黄埔党军也有八大金刚,这些人手上大多沾有共产党人的鲜血。何应钦:蒋介石的"左膀",人称"蒋何",多次围剿红军的实际指挥者 ;钱大钧:对南昌起义部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顾祝同:长征途中追着红军打的薛岳、吴奇伟、周浑元都是他的部下,皖南事变的指挥者;刘峙:中山舰事件的操刀者,"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的刽子手;陈继承: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主攻手;陈诚:蒋之"右臂",人称"蒋陈",武汉麻将中的癞子,蒋介石的救火队长 ;蒋鼎文:平息"闽变"的指挥者,带兵攻下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张治中:重庆谈判蒋介石的首席代表,谈判桌上攻势凌人,寸步不让。
讲述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光辉事迹的书籍有很多,但是对于中共那些过早陨落的将星们我们了解的并不算太多。在这里撷取本书写到的几位令人印象深刻而又让人扼腕叹息的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寻淮洲:人们都说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是林彪,25岁担任红一军团长,其实最年轻的军团长是寻淮洲,22岁便担任红七军团长,谭家桥战场陨落时年仅24岁。王尔琢 :红军早期杰出将领之一,25岁不幸死于叛徒袁崇全的子弹,毛主席挽联"留却重任谁承受". 黄公略:红三军军长,与林彪的红四军、彭德怀的红五军并称红军三大主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不幸遭敌机扫射牺牲,年仅33岁 .伍中豪:毛泽东第一爱将,红12军军长,遭地主武装袭击牺牲,年仅25岁。聂荣臻、叶剑英元帅曾做过如此评价:"伍中豪如果不牺牲,一定是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帅,毛主席也绝对不会如此器重林彪,更不会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刘畴西:红十军团长,独臂将军,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兵败怀玉山,与方志敏一起被俘,38岁在南昌英勇就义。邓萍:红军著名将领,红三军团参谋长,遵义战役观察敌情时不幸被冷弹击中头部,英年早殁,年仅27岁。
与这些英雄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形色各异的大叛徒,红军第一叛徒孔荷宠,红军第一叛将龚楚,大分裂者张国焘,枪杀项英的贴身警卫刘厚总,杀害瞿秋白的宋希濂等等,这些叛徒的叛变对共产党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伤害。
最后,谈一下读此书的一点心得体会。《苦难辉煌》一书只反映了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阶段,有它的局限性,但也有它的时代性。该书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在这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几句话: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历史是厚重的,未来是光明的。最后,祝福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总包公司、祝福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南院公司、祝福我们日益繁荣强盛的伟大祖国能够在新的时代排除万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3】
《苦难辉煌》是金一南所著,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该书以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为背景,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审视了人民军队的领袖们在历史重大关头突出重围、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开篇词上阙,诠释了我阅读《苦难辉煌》一书的感慨。
开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书确使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上下班地铁中读完该书的,看这本书,上班之路感觉不再漫长。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充满了希望、变数、迷惘、苦难,在挫折面前我党的精英们又屡屡不畏牺牲、坚定信念挺了过来,逐步走向了辉煌。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难辉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它让读者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触。
我每每沉醉于民国时期的陈年故事,慨叹着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气沉沉的晚清被朝气蓬勃的民国取代了,中国真正具有了少年气象,从此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乱世出英雄。所谓“乱”,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绝对混乱无序,而是国家没有了绝对权力,社会失去了绝对。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环境才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思想能够活跃,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春秋、战国、三国与民国初年都是这样的情况。民初各色军阀、政客、理论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组成了波澜壮阔且多姿多彩的一台大戏,其中能够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闲之辈。而只有具备组织纪律性和远大理想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风云人物,才能够走的更远。国共两党里面不缺这样的人杰。
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期望。两党的精英们都是在以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特质自觉承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任。如果两党和睦共处,两党内的精英们,有多少是同学,有多少是老乡,有多少是师生,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但只是因为两党在具体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以至于有多少同学、老乡、师生们要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扬镳,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牺牲。当年你死我活争斗的英雄们现在都不在了,还是那一片河山,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努力实现着英雄们当年的梦想。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也难道不就是英雄们最终所要的吗?假设当年的英雄们都醒来看一看,是否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历史没有假设。残酷的现实是国共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客观上为日寇侵华制造了可乘之机,也使得中国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楼梦》中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熟读古书的毛泽东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当时形势上共产党又绝对不能让步,只能被迫做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以图存。更何况大形势非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了的,毛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无法改变现实,这实际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当前,中国仍处于_,国共是否可以接受历史教训,抛弃前嫌,_远瞩,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实现两岸统一,打破岛链封锁,进而对觊觎侵占我_、南沙等国土的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共同维护我中华民族长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国家坐收渔人之利呢?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4】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那么新中国的历史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呢?央视播出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就为我们真实还原了历史,那是一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思考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
纪录片讲述了中华民族探索求存的曲折道路。先是曾左李的洋务运动,接着是康梁的戊戌变法,再是孙中山黄兴的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兴亡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最终结果都失败了。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革命的成功,东方巨人从此苏醒。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因为他们通过不断反复的革命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道路,走出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
建党之初,共产党人受到过如四。一二、七。一五的反革命屠杀,一些信念不坚定者逐渐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甚至就连参加中共一大的多名先驱也先后叛变革命。后来,由于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米夫、李德等传达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有共产党领袖人陈独秀的右倾、王明的左倾、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路线,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然而,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最终牢牢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导权。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中,牺牲了一大批革命斗士,譬如南陈北李之一的革命先驱李大钊、不为权贵而折腰的方志敏、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刘志丹等,他们心中正是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中国革命必将成功的信心,心中的赤胆忠心化作对反动派的满腔仇恨,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屠刀大义凛然、慷慨就义,革命战士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气节不能丢。他们为真理而战的大无畏牺牲,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最终成功。
毛泽东同志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辛亥革命的失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没有一支自己的军队,很难取得革命的成功。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革命从此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先后经过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武装力量逐渐发展壮大。在长征中,历经爬雪山、过草地,工农红军机智地逃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为日后形成燎原之势奠定了基础。
在红军长征途中,湘江战役是最惨烈的一幕,可以用血流成河、尸堆如山来形容,有位英雄的师长陈树湘在光荣负伤后扯断自己的肠子英雄牺牲。如今湘江战役烈士陵园似乎记录着当年那壮烈的一幕场景,里面的堆堆红军战士人头雕塑在向后人诉说着当年那场激烈的战事。
金一南教授说“中国革命唯有历经苦难,才能成就辉煌。当辉煌加身,仍需要回望经历过的苦难。”可见苦难与辉煌既矛盾又有着必然的联系。今天,我们只有真正理解过去的苦难奋斗史,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辉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