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腾讯传读后感(模板14篇)

字典 |

2023-06-10 14:02

|

推荐访问

腾讯传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腾讯传读后感 篇1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

  今日读完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总的来看还是一部不错的描写企业的书,腾讯也是中国企业中的两强之一,同时对于小马哥pony的创业历史和企业运营等都有深刻的描写,特别是对于腾讯各位领导人的采访,给我们提供了更真实的资料,去更好的感受腾讯这家企业,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腾讯最令我感动的有几点,1.内部赛马模式,一个项目同时有几个团队在做,以内部竞争代替外部竞争。2.以客户为中心做产品,文中多次提出,在凌晨还可能收到小马哥对于产品修改的建议,是真实的为用户做产品。3.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发展方式,一个产品发布出来肯定不会是完美的需要不断的修改,产品快速迭代的方式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4.做互联网的水电煤,流量加内容的发展模式,这几年明显可以看到腾讯在内容产业的发力,从音乐到视频到文学到动漫等等,21世纪最珍贵的将会是内容,提供优质内容创造将会是未来最主要的创业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网红盛行的原因。

  说完本书的好,其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本书作者吴晓波老师缺乏自己对于腾讯的思考和看法,缺乏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腾讯的视角。文章中大量引用的是访谈内容,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访谈笔录而不能真正成为一本书。我也看过李志刚老师的《创京东》写的有血有肉,立体感就比较强。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也是相当不错,可能这就是他的写作风格。

  现在腾讯已经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产品矩阵,相比于阿里过度的商业化不同,腾讯更愿意成为煤水电,成为连接一切的东西。所以在腾讯的羽翼之下才聚集了像京东、美团、搜狗、虎牙等等一众各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如果按管理边界来看阿里的疯狂扩张必然会带来管理边际效益递减,将会制约末端的创新。阿里是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如果末端创新受到抑制,未来的发展之路可能会并不平坦。而相比于阿里,腾讯在这些方面做的更多,把自己不擅长的搜索出售给搜狗并导流,把自己不擅长的电商出售给京东。如果现在来看腾讯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社交、游戏和内容,相辅相成形成巨大的产品矩阵。别人的护城河可能只有一条,腾讯最少有四条,这样的企业才可能做到基业长青。

腾讯传读后感 篇2

  失眠读完一年前被推荐的腾讯传。

  先说内容,文章前半部分详细且深刻,时时召唤着我从小学三四年级以来的互联网记忆,让我从使用者的角度试图在回忆中更好的理解这个发展过程,这也让我这个边缘化的小用户深深觉得那个时候的腾讯仿佛现在上帝的视角看世界,机遇,运气,魄力等等正如书中描述的,当事人回首都觉得惊心动魄,更别提局外人。后面半部分像是草草收尾,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腾讯发展的庞大到了小马哥自己都说不上有多少产品了,一条一条线的梳理也就难以实现。总之,作者的讲述还是呈现了许多之前不知道的历史,感激。

  其次,从感悟上,有几点让我印象极深。第一,小马哥等腾讯高层管理者的远见卓识,书中描述的每个有名有姓的人都让我深深敬佩,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第二,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给了我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此书让我又在互联网行业深刻体会,民与国,真的远比写论文时候所描述的那么简单。第三,腾讯作风低调但扩张迅速,书中描述为反差美,我当时联想到的是\\哑光\\,这个一直契合我的审美的质感,实话实说,企业文化的认同,让我对腾讯多了许多好感。第四,读这个书前,对腾讯有一定误解,现在更理解一个企业成长壮大的不易,也理解了舆论所说的\\山寨\\背后潜藏的创新,所以,提醒自己之后还是要多加思考,避免舆论的浅薄或意图不明的导向。

  嗯,暂时这么多,读书总是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所以要不断坚持

腾讯传读后感 篇3

  做为一份了解腾讯发家史的阅读材料还是不错的。毕竟是腾讯方面也有意愿出这么一本传记书,还是提供了很连贯的发展线索和开放了很多比较高层的一般平时可能很接触到的内部信息的。看完这本书大概也会对腾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会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弊端的话,因为出自于腾讯方的授意写的书,必然也就带上了一些类似于腾讯官方口吻的意味——一家之言,总归是缺乏了那么一点公正性,得跟它的竞争对手们比对着来看才能看出那么点味道。从前跟360,MSN那些已经结束的战争还好说,但正在发生的故事在结局未见分晓之前,还不可妄加论断,比如现在腾讯跟阿里。腾讯发展到后期投资和布局的时候已经可以说实打实地跟阿里杠上了,比如说云服务,大文娱,大金融这些板块,但很多这些正在发生的近身搏斗情况书里不可明说,只能靠读者们私底下去做功课了。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里历史是挺值得读的,现在和未来那就算了,只是为了书的完整性凑凑数罢了(有些地方简直像是从腾讯业务说明书里抄的一样)…然后读的时候记住这是腾讯自家写的传记就行了。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提供了一个腾讯的视角看腾讯,我们过去多少年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骂狗tx,但很少从腾讯的角度想他为什么要这样来“欺压”我们用户——其实是一个挺不一样的视角。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腾讯方面对过往的不同诠释,和当时对形势的一些判断,如果能结合当时腾讯的一些具体的决策来分析会非常有意义。总的来说,作为理解和分析腾讯地位和发展的材料之一来看的话,这本书还是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考角度的。

腾讯传读后感 篇4

  最近看了腾讯传,有了一些特殊的感悟,十分敬佩腾讯这家公司低调地走到了今天。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地是,没想到马化腾从小是天文爱好者,而且也是靠编程和写软件赚钱的,炒股起家,精通脑科学的邮件狂人,工作狂。又很低调,懂得保护自己的信息,不在公众面前露脸。

  素来对腾讯的争议很大,因为马化腾很神秘,很低调,又是标准的优等生,长得儒雅俊秀,一表人才,非常斯文。而对腾讯的争议,就是一家游戏公司,慢慢的做什么都在充钱。这次正好有机会看一下《腾讯传》,更了解了小马哥。

  刚开始就是那个看得见哈雷彗星的少年,那么小就对天文学感兴趣,还能买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彗星,76年一遇,证明他非常幸运,而且很有信仰,我们的征途是星之大海,也许说的就是这个。能对天上的星辰保持持久的关注,他就是那个仰望天空的少年,而且记传里写了,他对神经系统很感兴趣,还会模拟神经元的开发,证明马化腾对天空星辰,还有脑科学,都有着独到之处。

  更可贵的是,作为从小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他的成绩很出色,在大学时期,还编程过许多同班同学都无法破译的软件和程序,他制作的病毒很有特色,一般人极难破解。这也为腾讯技术后来的发展,现在规模奠定了极大的基础。马化腾是程序员出身,对于编程很敏锐,他从小也想当个科学家,是标准的理科人才。而且他发家的第一桶金,是靠编写股票软件,靠编程,写出了一个炒股软件,在股市里赚了10万元后,正式起家。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梦网的开发者是以色列人,犹太民族真的很聪明,非常智慧,互联网通信是上世纪90年代才有的技术,这个技术的意识能量等级是205分左右,是犹太人传道,给娑婆世界,给地球的。马化腾开始的时候很努力很勤奋,各种活儿都接,包括和河北电信联通,各种地方的渠道,只要能赚钱的他都做,很勤奋的大佬有个特点,就是一开始创业初期要积累人脉和资源的时候,都是什么活儿都干的,马云也有一段非常勤奋的时间,刚开始做网站也是什么活儿都做都接的。微博开发后,他不甘落后,做了微信,很自信地说,因为有了微信,新浪微博的战争结束了,幸运一直眷顾着他。

  马化腾和杨博很像,都喜欢靠邮件,以及一台电脑创造一个世界,杨博也是在咖啡馆里一字一句敲打出了豆瓣,马化腾也是这样敲打出了腾讯。(梓元宸)

腾讯传读后感 篇5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我叫陈远航,是绵阳卷烟厂动力车间的一名设备管理员兼厂团委副书记。

  在《腾讯传》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在我看来,腾讯是一家自我生长、自我创新的企业。马化腾在《企业公民暨社会责任报告》说:“腾讯可持续发展的秘密,是绝不追求单向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以用户价值与社会责任最大化协调统一发展方向。”

  马化腾一直想让腾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在3Q大战后,对腾讯、对马化腾的影响非常大,吴晓波说这次大战甚至影响了马化腾的性格。由此以后,腾讯从封闭走向了开放。【dhb100.cOM 】

  3Q大战后,马化腾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说:“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腾讯从以前的想通过强势的渠道资源,把所有环节、所有服务、所有产品都由自己完全掌控,逐渐地转变成通过投资、参股、控股的方式,提供自己的资源,与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模式,而非以往的独占。

  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生态链中的一环,通过自己的两个最核心的能力:资本和流量,来连接各方资源,提供优质的内容。连接和内容,也是腾讯现在专注的两件事。

  3Q大战过去一年后,马化腾在腾讯12周年纪念日上的即兴演讲,我很喜欢。他提出:

  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愤怒,让我们保持敬畏,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这一刻,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

  尽管腾讯公司的产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是在这个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的时代,腾讯公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如此,其发展远景是可观的。   

  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正直、尽责、合作、创新的价值观将为腾讯的发展打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不是有流量就有一切的,失败的产品在哪里都是个死,市场永远是精明的,他只把回报奉献给用户体验最好的创新产品。 

  管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遇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管理的原理,并用它来解决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要一起做好对的事。

  感谢公司给我们推荐《腾讯传》这本书,一方面让我补充下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了解了团队的核心和人才的重要性,随着对《腾讯传》的深入,后来自己觉得对《腾讯传》这本书爱的水深火热,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带给我的是因为我的热爱而让我感到快乐的。

  不管怎样,互联网现在算是趋势,而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有些人说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又有人说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可以提升自己,我想说尽可能把自己能做的做好。相信那句话:只要好好努力,一切都会安排好的。

腾讯传读后感 篇6

  看完这本书算是对腾讯发展历程的一个回顾,里面提到的众多产品在曾经过去的岁月里都有所耳闻,但大多都是昙花一现;在呈现腾讯发展史的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整个互联网在中国,从萌芽到逐步壮大的这个过程,在里面出现的众多关联人物,尤其是以pony为首的腾讯老班子创业者,体现出来的个人性格,如严谨、不善言辞却一直不曾停步的试错和小步迭代;遇到骂战的时候也只是用简单的言语“他们怎么可以骂人呢?”。在这个充满表演气息的年代,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魅力仍如同那个爱好天文的少年指控“你们毁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一样纯粹。

  当然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游戏在西方被称为“第九艺术”,而在中国却似乎披上了原罪的外衣?不断模仿而胜利的垄断,在构建帝国企业的同时,如何看待那些慢慢起来的创新小企业?

  一个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商业利益,还有它的品牌和创业者所坚守的信念。它将获得怎样的口碑,全看它的作为。

  或许未来还将接受一波又一波浪潮的洗礼,无论如何,我们有型见证并参与这些产品的生长与消亡,在渺小人的生活中,竟然滋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壮丽感。

腾讯传读后感 篇7

  马化腾的产品观

  1.关于产品核心能力

  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2.关于产品口碑

  在产品还没有口碑的时候,不要滥用平台,最最核心的是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作为一个有良好口碑的产品,每增加一个功能都要考虑清楚,每个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算好,要用过的用户都觉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3.关于产品体验迭代

  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成最挑剔的用户,开发人员要拿心来思考产品,而不是公事公办的完成任务,要在最常见也是用量最大的地方下功夫,体验迭代的最终目标,都是规范到要让用户使用起来感觉很舒服才行。

  4.关于产品细节美学

  产品必须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在细节上有4个原则。1.不强迫用户2.不为1%的用户而骚扰99%的用户3.淡淡的美术点到为止4.不刻意迎合低龄化。

  同时在产品的总体结构和运营上,6个策略:1.交互功能(别让我思考,别让我想)2.美术呈现(尽可能简单)3.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4.稳定性(不稳定那就功亏一篑,全扯淡)5.总体要求快速稳定,功能强,性能好。6.发现用户需要。

腾讯传读后感 篇8

  最近读了吴晓波的《腾讯传》,颇有感悟。

  说到腾讯,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众所周知的QQ、微信等,这些再熟悉不过的软件伴我们成长,可以说,腾讯完全可以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缩影,通过这本书,我也看到了腾讯背后的故事。

  作者用“幸存者”、“挑战者”和“领跑者”三个词概括了腾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三个不同的角色,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

  大多创业开始的目标并不是后来的样子。小马哥是受丁磊的“刺激”决定创业。腾讯的成长初期险象环生,是很多偶然的因素和运气造就最终的结果,但在大时代内却又是必然的。

  腾讯从出生开始,从马化腾开始,就一直是一个以产品为导向,而不是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马化腾也好像是最早提出产品经理、用户体验的人。腾讯是不断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快速迭代,不是先市场调查,或者公司觉得哪个功能好就推出去。而是先推出去一个不太完美的产品,通过顾客反馈和自己不断使用,从用户使用需求角度出发来更新迭代产品,而不是固执的推企业自己认为好的功能。企业认为用户的痛点,不一定是用户需求的真痛点。

  这20年来,腾讯起步也不是最早的,但凭借非凡的运气和天才的产品能力,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了QQ和微信这两款利大杀四方的利器。而在QQ和微信的迭代中,同样也体现了各种机缘巧合和天才构想,比如曾经火爆一时的QQ农场,以及QQ空间等。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都已经不在了,这是历史的唏嘘在互联网领域的缩影——那些天才的Idea,那些遗憾的选择,那些匪夷的运气,那些利益的争斗,那些华丽的转身,那些时代的宠儿和弃儿,都在其中激荡。

腾讯传读后感 篇9

  读过人物传记,看过不少纪录片,却第一次看公司题材的传记。意犹未尽,后半段过于仓促,也是因为鹅厂和互联网都还在成长发展吧。

  一个公司18年的浮沉,远多于一个人的一生。起于中国互联网的蛮荒期,在争议甚至骂声中一路走来,直至今日,提及鹅厂的微博下评论仍然有很多“抄袭”“充钱”的字眼。但不得不说,在社交、新闻、音乐做到第一就不会再被挤下来,不是单单靠抄就能做到的。

  公司、团队的老大对整个团队的风格影响很大,但不能让个人风采完全凌驾和压制手下的人。各尽所能,给机会,让专业的人去做他擅长的事。

  半部创业史,多少江湖事。新浪、雅虎的没落,这几年的创业和破产风潮,无不令人唏嘘。运气真的重要,一个决策、一个产品可能直接影响初创公司的存亡。

  经常说“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但是一个大公司不能存在明显的短板。归根到底,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还得看用户体验和忠诚度,以及不可取代性。

  张小龙虽然不是主角,倒真是个有趣的人。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有点看不懂,技术、产品、用户体验都是次要,谁有钱谁有理

腾讯传读后感 篇10

  创造价值——《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财经作家吴晓波对一家风华正茂的互联网样板企业以平和姿态、详实记录的传记方式所著的《腾讯传》,向读者展现了腾讯公司1998年至2016年的进化过程。

  腾讯一路走来,经历了坎坎坷坷、艰难曲折的三个阶段:创业(1998-2004)——抓住一切机会生存;出击(2005-2009)——把用户的体验放在首位;巨头(2010-2016)——格局决定空间。她曾经开发的腾讯搜搜,腾讯拍拍,都以失败告终,在游戏领域,也是受到九城、盛大的压迫,连QQ本身,也受到过MSN的打击,艰难挺过来的腾讯还经历了“3Q大战”。最近一次大危机是新浪微博推出后,腾讯也做了微博,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腾讯通过最初的移动梦网赚到了一笔钱,然后开发QQ币,推出QQ秀、QQ空间、QQ音乐和QQ游戏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再到张晓龙微信横空出世,统治了中国的社交网络,微信衍生出微商、自媒体、微信支付等等。2013年11月11日,腾讯创业15周年,马化腾首次提出了“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概念,这也是他作为公司的始创者、掌舵者,对于这家企业未来战略格局的浓缩表达。

  腾讯的创业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靠神仙皇帝”,“不找市长找市场”,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强手搏击,坚持战略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创新,不懈奋斗,在残酷激烈的群雄角逐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了一个强大企业,推动了互联网伟大事业。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由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企业一旦出生,就有它的责任,就决定了它在这个社会的生存定位和发展方式——必须不断创造价值,以回馈各利益相关方——对国家要纳税,对投资者要有利润,对劳动者要有薪酬,对各供应商要支付货物、劳务价款。读后感·这既是企业的主体责任,也是它的主要社会责任。在货币交换的游戏规则下,对企业唯一一个给钱者只有客户。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合格产品和优质服务是企业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建幕墙虽然是一个国有企业,同样只能是生存发展在市场,同样只有客户这个唯一的给钱者,同样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市场不会因为你是国企,可以对你网开一面。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国企改革坚持的正确方向。数十年来,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但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方向没有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无论是从国有企业要带头讲政治来看,还是从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来讲,最大的政治和最好的经济,都莫过于办好自己的事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建幕墙”,为持续地实现好、维护好各相关方的利益履行责任、作出贡献。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是检验国企党建工作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他还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国企作为全国人民所有的企业,天然存在“老板”缺位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如果不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谁来替它负责?但加强国企党建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搞明白。具体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应该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里面有个如何结合、融合、聚合的学问。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必须坚定地聚焦价值创造。企业面临的环境千变万化,条件千差万别,工作千头万绪,要求千言万语,但笔者认为,最要紧的莫过于利益和风险,即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企业利益,最大限度地防控好企业风险。抓住利益和风险这一个“钢蹦”的两面,就抓住了企业这个总体。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这里只谈两点:一是利益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如各类结构问题、各种资源配置问题、价值链及其各环节的动力机制问题、优胜劣汰机制问题、整体协调平衡机制问题,二是风险方面需要着力防控好的重大问题,如各种交易方面的风险、安全死亡事故的风险、应收应付账款的风险。

  企业生存在市场,企业发展在市场。公司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使命。我这里只能是抛砖引玉,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为早日实现我们的“双领”愿景共同努力。

腾讯传读后感 篇11

  《腾讯传:1998—2016》读后感心得体会:

  1、这本书冷静的记述了这十几年间腾讯公司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看的同时也在回忆这十几年来自己的成长,从QQ群、QQ秀、QQ空间、偷菜、抢车位,这些产品的推出给腾讯带来巨大的流量收益,如今看来不禁感慨,它们在当初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2、精英阶层谋事,而大部分底层人都是在消费。21世纪的头几年,在大部分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在一片混沌中时,先行者们已经在血战中设定未来互联网巨头们的疆界,尽管这些战斗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平庸的我们只是默默接受了QQ带来的便利和QQ空间等产品对我们的生活、社交方式与自我认知等方面造成的巨大改变。

  3、草根创业是不可能的,即便那是在80,90年代。腾讯5位创始人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一小批人,名牌大学理工专业,技术出身,敏锐坚毅。我当然知道人无完人,而且在这类传颂英雄史诗的书中,也是尽挑好的说。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承认,存在这么一批人,他们之所以能做成一番事业,不仅仅是由于命运所馈赠的机会,更关键的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历练出聪慧头脑、冷静心智与坚毅性格。

  4、QQ与MSN的争夺战,我们算是亲历者,当时的MSN就是“商务、高端”的代名词,而那个时期的QQ仿佛越来越往“三四线城市城乡结合部泡网吧的小青年”倾斜。但是,MSN受制于微软总部,彼时的微软已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总部的高层正忙于更重要的事务,对MSN事业部的急切需求置若罔闻,对比尔盖茨来说,MSN与QQ的争夺只是亚太区中华区一场不起眼的小战斗;然而对腾讯来说,这是一场关乎自身前途命运的决战,结果当然是MSN式微,从平台级产品沦落为一个插件,QQ也再一次完成了对自身产品定位的升华。MSN的技术团队同样优秀,在此一战之后,他们大多脱离微软,加入了腾讯。

  5、腾讯与360的正面战场,互联网经典商战,其实在3Q大战之前许多年,腾讯早已被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群起而攻之,但在那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对腾讯这种巨兽轻易流露敌意。读后感.那场大战发生在2010年,我正上高二,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因此因此对于双方剑拔弩张的你来我往并没有亲身体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那年春节,腾讯在央视春晚中播出的广告“QQ,十二年了”,画面温情,制作精良,有作为胜利者宣言的意味。

  6、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脉动,很多都隐藏在那些散发着臭脚丫子味的网吧里,隐藏在基数庞大的低端青年人的游戏里,而这是那些发源于美国名校咖啡馆里的互联网公司所不能理解的。腾讯QQ在这些年间一直代表中国最广大、最有生机的青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需求,中国这片热土是腾讯能够野蛮生长的关键。

  7、现在的腾讯,是一家无法被定义的公司,在大数据时代,掌握着流量、内容、用户与分析能力的公司,就像是天空中的云,难以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却无处不在,这样一家公司,几乎不可能被一个人所彻底的掌控,如果真的有谁能做到,那他大概会有一部分上帝的属性。

  总结:腾讯公司的发展,从开始的重技术、产品(当然产品精神始终是腾讯的精髓),到后来的资本布局,现如今已经成为与生活息息相关,并直接勾划出未来轮廓的“无法被定义的公司”,我感叹于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精彩。

腾讯传读后感 篇12

  公司传记很容易写着写着就变成创始人的个人传记了,本书也不例外,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更多的是马老板的成长和蜕变,一场一场重大的变故和事件,倒逼这位“产品经理”成为一位商业领袖。3q大战让马总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变成一个更开放和分享的人,他开始变得喜欢跟人交流,他开始站上讲台,他开始面对媒体,和同行们甚至全社会分享他自己对互联网和未来的理解。腾讯的愿景也从追求行业第一,转变为成为最受人尊重的公司。

  虽然晓波同志多次提到他被授权可以跟腾讯内部所有人沟通,可以调取任意资料用于创作,但是我仍然很少看到很多细节的刻画,阅读本书的时候,更像是一本一个个小故事堆砌的编年历,而作为读者,我们更加希望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大故事”。晓波老师更像是一位经济学作家,而不是一位互联网作家。当然,这与整个腾讯的工程师文化不无关系,工程师的焦点永远只是做出让用户喜欢的产品,于是惊心动魄少了,整个团队的江湖气息也很淡,情义的故事自然不好挖掘。连马化腾自己都说,自己不太懂什么领导力,只知道把产品做好。

  关于腾讯最大的槽点——模仿:

  晓波老师似乎是迈克尔·波特和凯文凯利kk老师的拥趸,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引用于此。在讲“失控”的时候他谈到: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应该像一个巨大的森林,没有人在植树,没有人在饲养动物,但林林总总的动植物在那里旺盛生长和繁育,通过将生物投入恶劣而变化多端的环境都能产生更多的多样性。

  马化腾的战略眼光不如马云,很多时候都采用的是模仿策略,于是被大众吐槽的厉害,但是为什么腾讯几乎每次都能跟上每一个热点?就是因为马化腾构建了一个的大自然,构建了一个“腾讯森林”,这个森林有七度: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进化度,创新度。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

  印象最深的点

  腾讯以产品线超长著称,但是马化腾几乎能关注到所有迭代的细节。曾主持QQ空间开发的一位腾讯高管提到,马化腾与他的团队的邮件往来起码超过2000份。

  互联网是一件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人类从来没有那么接近过彼此,信息从来没有那么快速传播过,改变还在继续,这个妙趣无穷的互联网世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腾讯传读后感 篇13

  本书从腾讯的视角带领读者游历了始于1998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短短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然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战场,有巨头的升起,也有明星的陨落。腾讯从一个被互联网行业边缘化的即时通信服务商起步发展成为一个互联网生态型巨头,有其偶然也有必然。

  腾讯不起眼的起步和多领域的疆域拓展策略都让同其时的互联网人轻视甚至诟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的受到行业的围攻以及舆论和政策变局的夹击,但却凭借着对用户价值观的坚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产品生存法则、益于创新的组织机制以及对发展战略的持续反思与调整,在互联网行业的残酷竞争中反向超越,成为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书中有一段对中国互联网的成功的解读很清晰地指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并超越国际同行的原因,同样适用于腾讯的成功:

  “中国互联网的成功与改革开放非常类似,是实用主义者的胜利。与他们的美国同行相比,中国人也许没有发明革命性的互联网技术,但是他们在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上的努力却是卓越的,这也是所谓的美国式优势与中国式优势的生动展现:美国人发明了推动进步的技术,而中国人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论。”

  最后,用吴晓波书中的结尾来结束我的书评——要感谢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里,它如此颠覆性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受惠于它,自当有传播它的责任。

腾讯传读后感 篇14

  在《腾讯传》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要把产品做成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因为水和电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所以我们在做自己的产品的时候,也需要把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成为大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

  读完这本书,对腾讯企业有了个人直观的了解,了解了陪伴我成长的QQ及目前正火的微信是如何问世又如何发展的。

  作者吴晓波被人誉为出色的财经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弗大学访问学者,花了五年时间写了腾讯公司的发家史。

  第一部分,写腾讯创业到3Q大战,这块是腾讯路线的基本材料,而且都是当事人对话的一手材料,里面的段子和内容来自于腾讯内网的各种文章和诸如入职培训、晋升培训这类培训里面的材料,材料的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所关注的,换句话说很关注这方面的内容,看这部分一定会对腾讯的发家史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部分,3Q大战到腾讯开放战略,这一段基于采访得来的3Q大战现场描述,但这种描述也就是记录而已。其中比较隐晦的商业手法提及较少。

  第三部分,从微博迎战到微信崛起再到买起点构建泛娱乐战略。

  看完整本书,书中腾讯创业从微博迎战到微信崛起的,还可以了解到雅虎、MSN、人人,网易、搜狐、新浪等,从00至10年诞生的轰动全球的优秀企业的背景资料,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本好书不管对于我各大国企或者私企来说,此书值得慢慢细嚼。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腾讯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在于高层能够不断反思公司存在的重大问题,并且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上下齐心,以超强的执行力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不光是打造了一批极富战斗力的团队,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内部凝聚力,再加上非常人性化的员工关怀,才造就了这个中国目前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巨头。

  感谢公司推荐的这本《腾讯传》,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大企业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集团荣誉精神,敢于尝试的精神,对我以后的成长矫正了更多良性的指引。(夏渤皓)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928800.html
延伸阅读
心理学个人读后感(篇1)做回你自己,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什么又是自己呢?我们是否要经过千难万苦才能发现并做回自我?这本书批判了很多心理学,尤其点名批判了很多主流心理学,包括:励志
2023-06-10
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初中生孔乙感悟心得”读完后感触颇深,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通过写一篇读后
2023-06-10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阅读完作品后,我们会对自己是否喜欢这部作品产生决断。您是否正在思考用那种方法记录读后感呢?以下是由编辑为你整理的《一粒种子旅行读后感》。一粒种子旅行读后感篇1
2023-06-10
著作中蕴藏着无数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假日里读过作者的文字,剧情引发的变化深深影响了我的思维模式。通常,读书后都要写读后感,可你知道该写些什么吗?本文将揭示《别饿坏那匹马读后感》独具
2023-06-10
我们每次阅读完一篇文章,心中都会有新的收获,不同的人看完作者写的作品后,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如何写出不显得很肤浅的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出国留学网为您献上《小橘灯》的读后感。《小橘
2023-06-10
腾讯传读后感篇1产品思维:本质思维,相对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演化思维整体契合产品方法论的思考路劲范畴,也很好的归纳了产品思维的特征性需求:商业本身就是一场需求革命;不论是人性
2022-12-05
你是否想知道怎么写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呢?阅读了作品后,我心中汹涌澎湃,感慨万千。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腾讯传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
2023-01-15
精心阅读一本书就像投资一本永利,让你立于不败之地。在读完这位作者的著作后,我深受其影响。写下读后感是对我学习成果的反思和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出国留学网的编辑整理了一些有用的资讯,题
2023-05-16
读一部名著,品一生坎坷,推荐各位去阅读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故事一定会震撼到你。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精选优质文章出国留学网编辑推荐了一篇关于“动物
2023-05-05
阅读完一部作品之后,我们会对自己是否喜欢它形成一个判断。读后感是将我们的阅读体验和所获得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我们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史记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