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最新《全球通史》读后感

字典 |

2023-06-18 16:50

|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极力推荐 “《全球通史》读后感” 相关的精华文章,必不可少。惠普尔曾说过,读书是站在时间长河中耸立的灯塔,读完这篇作品后,我相信你对它更深层次的认识会助你满满收获,也许你会想赶紧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我在此热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益。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

  《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贯穿于书中作者对历史富于见解的思考:

  1: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综观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史时代的到来,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产生如生物学领域中杂交优势法则的那种发展。

  2: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对历史的考察,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使人们更加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更有助于把握未来。诸如古希腊时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构成了希腊流给人类的光辉遗产。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历史阶段中最有影响的社会都是力图缩小上下层之间鸿沟的社会——都是倡导提高群众参与水平的社会。这种参与人数总量上的猛增构成了开拓性社会的现代性,这在性质上赋予这些社会以优越的社会内聚力和推动力,使得这些社会胜过同时期的其他社会,在它们的时代打上这些社会的印记。

  3: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用技术的方式。目前,人类对技术的滥用,已造成了广岛。博帕尔。切尔诺贝利等灾难,而更急迫。更潜在的灾难则是毁灭性核战争所造成的人类灭绝。当前我们的任务应当是促成技术的使用,给大多数人都带来好处,从而增加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运用技术来控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如何发展技术来滋养我们生存的地球。

  当今社会,全球史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人类发展的整体观念和全球方略,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作为地球村一员的当代人的前沿意识和全球眼光是相当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值得花功夫学习并且必须掌握的不只是外语。电脑。金融和外贸等课目而已,加强全球史观的教育在当今时代尤显重要了,《全球通史》作为一部“精品教材”,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把握未来!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2)

  今天终于把那本曾经厚厚的书籍给看到最后一页了。自然,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在书中是得到了丰富的历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明白了唐朝唐太宗所说的以史明鉴中的重要性。

  一本由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里夫阿诺斯所撰写的世界名著,以其流畅、清晰的历史脉络以及作者公正的历史观态度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书中对全球人类发展史,由远古时期的人类开始述说。那是一段充满神奇的历史,却是现今我们世界的根源。不可否认,那也是一段我们所未知的历史。但那却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历史,也是不该因为时间悠远而忘怀的。

  书中对人类的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共产主义时代的历史的过程的描述,让读者可以在一本书中了解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自然,那也是从书中获取的一部分表面的知识,因为读史意在明鉴现今。因此,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们能得到些什么?

  其实,全球通史就是用全球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发展。而在现今,其实这种方法更为重要的,在一个世界化、全球化的如今,正如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因此,中国的本身的发展与复兴是必须更加注重这一点。当然小至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也是必须确立这种全球的观念。因为现代的发展,没有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是不可能得到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3)

  读完全球通史,我就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些粗略的了解,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中国近代都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影响,与西方国家的不同在哪里的话,就一定要先看看同时期都发生了什么。

  1840年时,一位英国商人首次开辟了四条横渡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这也标志了西方航海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这时的政策叫:闭关锁国。清朝上层这一愚蠢的基本国策,让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840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在前一年,林则徐发起了令所有当代中国人拍手称快的虎门销烟。这一行为不仅没有让林则徐飞黄腾达,继续为清朝奉献自己的力量,反而给他带来了为期5年的流放生涯。这不仅是林则徐自己的悲哀,更是整个清朝、整个中国的悲哀。

  在西方科技、社会飞速进步的同时,清朝上下几亿人似乎集体把永乐大帝时下西洋的光辉历史遗忘。这一现象最终换来的是,中国用20xx余年积攒下来的文化、物质、科技领先的基础在200年间被挥霍一空,还落后西方一大截。

  这一差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被完全暴露出来:英法联军轻而易举地打进了清朝的首都,在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里制造了一桩人尽皆知的惨案火烧圆明园。这不仅仅是科技差距就可以解释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差距。

  为什么在中国5000年历史中,真正称得上盛世二字的时代用两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而美国从独立解放以来,就能飞速发展,而且几乎没有出现颓势?决定性因素就是社会制度。

  从漫长的历史中,我们能学到,在封建王朝中,能让国家繁荣昌盛,兵强马壮的,只有两类人一类如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一颗励精图治的心,更有让国家励精图治的本事,若只有其中一个,都远远不够。另一类,就是权臣。如汉朝的霍光,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徐阶、张居正。这些人不免有专权的行为,但或多或少都有些利于百姓的改革,为王朝的延续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就是二战。

  8年抗战的艰苦不言而喻,中国为此死亡了1500万人,才把清朝闭关锁国200年被其他国家打开的缺口勉强填平,更别说台湾到现在也没有正式解放。

  每个人都能从中国近代史里学到许多,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也有许多许多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4)

  从砖木取火开始,人就有了那神秘且不可探知的文明,谁也不知道,那奇怪的祭祀,丧葬。是由何而来。谁也不知道,那失落的文明是何等的璀璨。读完书,我一次次站在那些被千年古墓、树叶、野草、枝蔓覆盖掉的石碑或庙宇前,对着神秘的古老文化唏嘘不已,发出由衷的赞美,我看到,那些沉睡了数十个世纪的石头,还有那些字母,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它们所承载的那些失落的文明,还有遗留下的历史的谜团,也等待着人们去揭晓。

  更深入的接近那些曾历经喧嚣却最终沉寂的古文明世界,像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古埃及文明,亚洲巴比伦古城,还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迹,无处不告诉我们,在地球文明的缝隙间,喜多目前处于弱势的文明都曾创造出古代世界的巨大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记录。虽然文明可以不朽,但是并不一定长存。我觉得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是值得重视的。

  读完它,我的脑海里不只是那些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感叹。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信仰宗教,信奉神,但是他们的那种为了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打动了我。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其实不是逼迫奴隶去强行筑造的,而是每年尼罗河都会发大水,下埃及的居民们的家和田地都被淹没了,他们都是自愿的为了神而工作的。虽然这种神论,在当今社会不认同,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那种精神。确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少的。尽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些神秘的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骄傲的记载着这个民族,这个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或许世界的历史真的很长,被湮没的文明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很多,有谁会记得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可是,不能因为消失了就不去寻找。我始终认为古人所能领悟的境界比我们现代人高,往往越是复杂的事务,越是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从那些文明里,我感到了古代人的质朴和意境。

  我才知道原来玛雅文明是墨西哥的古代史,但是在玛雅之前居然还有个奥尔梅克文明。这个文明被发现之前,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神话,它是被湮没在热带雨林里的文明。再说说古罗马,最出名的就是罗马的竞技场和罗马人的沐浴,他们的洗浴方式也被现代人沿用着,在当时大浴场是贵族和平民交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那里经常有乐队演奏,还有诗人和戏剧家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互动的场所。它的存在使得社会的等级变得不是那么分明,就像是一个舞台,没有贵贱之分。大家平等的交流着,各种思维碰撞在一起,使得文化进步的迅速。就好比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开创了学术和自由的理论,使得那时候的北大迅速发展。这段百家争辩,思想碰撞的时期,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术的进步。这样想来,如今我们的社会就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事务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人类所领悟的意境却是无限的。

  转眼又到了希腊,说到希腊,第一个联想的恐怕就是希腊的诗歌和戏剧。希腊有很多的悲剧家和喜剧家,在当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到戏院看戏,伯利克里当政时发布了一项法令,在公共节日时,给每位公民发放相当于一天生活费的津贴。这样大大的促进了公民的积极性。使得再穷苦的人民也能受到优美文化的熏陶,大大的提高了当时的文化层次。在当下,有多少人因为繁忙的工作而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艺术可以表现出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也可以表现出崇高理想的人生。繁忙无休止的学习,让我们都无暇去关注艺术。盲目的寻求金钱和地位,但是到了最后其实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让我们偶尔学习下顾希腊人,听听诗歌,品品歌剧。

  漫长的古代之旅完结了,但是寻找失落文明的脚步不会停下,文明的缺失就像是物种的灭绝一样。至今人们都不懂,那些悠久的神话是怎么来的。就如中国而言,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中文明,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些文明,因为它们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象徵,也是他们的心血。有时,我经常会想到,关于情感的很多问题。人常常会被感情所迷惑,弄不清分不出,那种感情。而且最能左右人的也是感情,同时也是理智最大的对手。其实我觉得复杂的情感不必放在心里,应该大声的说出来。释放心里堆积如山的感受,明白的让身边的人去领悟,去感受。

  我觉得在城市中的我们,还缺少了对自然的狂热。习惯了使用高科技,偶尔会想念一下去郊外野营的时光。但是我觉得,体验自然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远远比学会使用高科技产品来的复杂。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感悟很深的书——《世界通史》。世界通史,字面的意思是记录那些具有重大意义是事情,可是,翻开书,里面却大多是战争!什么“马拉松战役”“温泉关之站”“红白玫瑰战争”……

  一次战争要死多少人啊!如果有那么多的人力,精力,财力,为什么不拿来建设我们的家园,反而去破坏它呢?我不解。都说战争是富人发起的,死的却是穷人。你们还记得在南京车站痛哭的那个小男孩吗?还记得在核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吗?他们重则死亡,轻则致残,连在肚子里的胎儿都不能幸免。可是,我试问,他们有什么错要遭此灭顶之灾呢?他们都是无辜的啊!

  战争对全人民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可为什么还要战争呢?那些被权势冲昏头脑的人啊,清醒吧!

  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度,那里有鲜花,有欢乐,伴随着幸福……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6)

  有人说读史就是在读故事,其实本是如此,我们以后来人审判的视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客观,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个人逻辑上合理。在不能完全客观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历史,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前人品头论足是没有意义的,唯一应该做的是多思考。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对个人、时代、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言,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世界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所以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索新的答案。

  书中一直在强调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性。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一直在变革,而且不同的地区会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人会去计较所谓过渡的时间,用以比较各个国家甚至是民族之间的差异,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还是从部落文化过渡到城市文明,抑或者是从农业社会更迭为工业社会,都不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是某些人的突发奇想而发生的,总之,当时发生的不是一件事,这是一个过程。

  我们清楚地知道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支持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当农业渐渐代替采集业的时候,人们开始尝试种植更多的植物来适应不同的环境。这就是良性的循环,当简单的植物采集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的时候,自主的培育粮食就成为新的出路,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果相生,农业的传播扩大也让不同地区的人们开始培育更多的植物,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让食用植物更加具有普适性,如墨西哥的玉米,美洲的土豆,中东的芭蕉等植物。当人们把实践中的经验运用到改良上之后,植物也因为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间接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逻辑最严谨的教科书,是环环相扣,最为精彩的魔术,所有看似突然的变化,都有蛛丝马迹可循,那是一张由几十亿人的踪迹编成的巨网,没有人可以置于其外。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7)

  其实在初高中的历史习题上已经多次接触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了,那时候看见过很多能够引起我共鸣的话。我很欣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有些观点,独特新颖而又犀利准确。于是利用这个暑假在家里大致阅读了一下这整本书,但是有些失落的是,是在网络上阅读的。我一直觉得,这种厚重的著作应该是捧一本书在手细细阅读的,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感受书页之间凝聚的思想,而不该是对着冰冷冷的屏幕和各类透着的浮华和虚假的广告。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引言中引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一句话。这也揭示了这部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的作品的本质,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视野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上,反映了局部和整体的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品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从时间上来讲述人类的历史,而不是像以前的一些世界历史著作一样从各个地区讲述然后整合,那样的历史是分裂的,不能让人观其全貌。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始一直论述到二战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有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遂而拉开了序幕。

  主导人类历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出现助长了这种欲望,欲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欲望导致了战争与征服,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创造着人类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质特征,关于欲望的褒贬我们很难判定。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至今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人类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另一幅画境--战争和痛苦,这或许是人类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满怀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断破灭继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这种希望和痛苦的交织铸造了灿烂的的人类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辉,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为之骄傲的人类文明是从痛苦和不幸中压榨出来的。

  人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最终命运,但站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至少可以回瞬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展望我们自己的未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全球通史》时曾说过:“《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好的历史著作除了能向人们展示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类的历史文明,更应该让人们能够穿透历史,看向未来,而《全球通史》无疑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8)

  更深入的接近那些曾历经喧嚣却最终沉寂的古文明世界,像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古埃及文明,亚洲巴比伦古城,还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迹,无处不告诉我们,在地球文明的缝隙间,喜多目前处于弱势的文明都曾创造出古代世界的巨大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记录。虽然文明可以不朽,但是并不一定长存。我觉得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是值得重视的。

  读完它,我的脑海里不只是那些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感叹。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信仰宗教,信奉神,但是他们的那种为了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打动了我。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其实不是逼迫奴隶去强行筑造的,而是每年尼罗河都会发大水,下埃及的居民们的家和田地都被淹没了,他们都是自愿的为了神而工作的。虽然这种神论,在当今社会不认同,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那种精神。确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少的。尽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些神秘的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骄傲的记载着这个民族,这个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或许世界的历史真的很长,被湮没的文明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很多,有谁会记得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可是,不能因为消失了就不去寻找。我始终认为古人所能领悟的境界比我们现代人高,往往越是复杂的事务,越是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从那些文明里,我感到了古代人的质朴和意境。

  我才知道原来玛雅文明是墨西哥的古代史,但是在玛雅之前居然还有个奥尔梅克文明。这个文明被发现之前,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神话,它是被湮没在热带雨林里的文明。再说说古罗马,最出名的就是罗马的竞技场和罗马人的沐浴,他们的洗浴方式也被现代人沿用着,在当时大浴场是贵族和平民交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那里经常有乐队演奏,还有诗人和戏剧家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互动的场所。它的存在使得社会的等级变得不是那么分明,就像是一个舞台,没有贵贱之分。大家平等的交流着,各种思维碰撞在一起,使得文化进步的迅速。就好比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开创了学术和自由的理论,使得那时候的北大迅速发展。这段百家争辩,思想碰撞的时期,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术的进步。这样想来,如今我们的社会就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事务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人类所领悟的意境却是无限的。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9)

  《全球通史》可谓妙极。真正的是从全球范围讲历史进程是如何缓慢发展的。在阅读过程仿佛打通任督二脉,妙不可言。

  本书有一部分看了之后明白了之前想不明白的事情,有一部分迷迷糊糊,看得云里雾里。

  其一是欧洲帝国殖民扩张的历史进程。就像一个冒险探索游戏,之前不明白为什么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以及殖民扩张为何会导致英国等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本书讲得很透彻,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富含资源,比如黄金。获得其他大陆的资源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源源不断的黄金流入。除此之外,还有通过贸易、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和销售等,获利岂止百倍呢?所以殖民国家迅速富强起来,顺带拉动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也不足为奇。

  其二,一战、二战、冷战至今的历史事件讲得飞快,看得云里雾里。一个是因为篇幅有限,在短小的篇幅中讲清楚这么多年全球发生的大事,自然简略。同样的理由也能用之于上文,因为整个行文结构和行文风格是一致的。但是前半部分所获颇多,后半部分则不是很懂,是信息量造成的。历史的前面部分,时间跨度上,事件稀少;历史进程的后半部分,时间跨度上,事件密集。所以要理解后一半部分就更难些。

  本书结构很清晰,每编每章都分了小节。而每一事件的发生又都整整齐齐地列了原因。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使得本书看起来很清楚。的确很适合做教科书。

  综上,本书名副其实,而且写得很流畅,一点儿也不晦涩。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946481.html
延伸阅读
以下内容是我们特地整理的“《秘密花园》读后感模板”,在读过作者写的作品,我的内心很久不能平静。那么这时候很多人就想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自我,读后感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写?希望本文内容能给
2023-06-18
你是否需要一些读后感的样本呢?通常在阅读作品之后,我们的头脑中会有新的思想启示,因此也会想要写下这些想法以记录这些体验。下面,我想向大家推荐一篇优秀且与“为你自己工作读后感”相关的
2023-06-18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读后感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读后感”。关于《
2023-06-18
也许以下内容“青铜葵花的读后感”合你需求。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让我们才思敏捷,当品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读后感要弄清楚书籍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023-06-18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读后感篇1这个寒假,老师为我们推荐了《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幻想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他是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
2023-06-18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1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
2023-06-15
以下内容“《全球通史》读后感言”是小编特意分享给您的。感言是指我们发表感慨或者心里面的一些想法的文章,当我们结束一段旅程或者经历一些事的时候。就会有感而发的感慨一番,发表一些感言,
2023-05-23
我们人生中看过许多不同的书,当我们通过作者写的作品收获了新的收获之后,这种好的作品为我们带来的思想感悟,不妨通过读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何为自己提供关于撰写作品读后感灵感呢?以下是由
2022-12-15
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的收获一定都不少,不如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关于作品,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感想能写呢?以下内容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特地整理的“《中国通史》读后感”,欢迎阅
2023-04-28
出国留学网主题栏目精选:“《生命.》读后感”,敬请访问。只有读书才可以更加了解这个世界。通过品鉴作者所写的作品我产生了全新的看法。写读后感的过程也是再次感悟原文的过程,什么样的作品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