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走访日记15篇

字典 |

2023-06-19 17:54

|

推荐访问

走访日记

【 liuxue86.com - 日记 】

  周记写作作为人类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应该算得上是大家所熟悉的吧。大家应该都被要求过写周记吧,写周记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时间,还可以在学习生活中记录自己的心得和体验。在学校里,你会怎样写自己的周记呢?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为大家量身定制了一篇“走访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

走访日记 篇1

  春节前夕,大汾村三送工作组在全村筛选出了十户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进行了春节慰问。帮他们买好了过年的面条、大米、棉被和衣物,并给了每户家庭600元现金。今天,三送工作组对这四户家庭分别进行了一一回访。

  你们比亲人更亲,比儿女更贴心,受回访户这样称赞三送工作组成员。他们看到工作组成员来回访,个个喜笑颜开,看到他们喜乐融融,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村民刘来娣对我们说:自从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好年,十多年了,每到过年就为备年货愁眉苦脸,感谢你们去年临近春节为我家备足了年货和过年用的现金,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欢乐年。村民郭石古对我们说:去年妻子肾炎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且欠了许多债,人去又财空,春节临近,正愁没钱备年货,幸好有你们党的好干部为我家雪中送炭,让我家过上了欢乐年。村民宋先伦家、郭昌有家过的春节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庆。

  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被群众的热情包围,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里,谈着今年的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

走访日记 篇2

  天气朗朗,惠风徐徐,鸟声琐碎,日影扶疏,一个暖暖和和的上午,将带来一份充充实实的收获。

  从劳形的案牍中暂时解脱出,偷得浮生半日之闲,我决定去走访我村原计生专干、现低保户陈宗芝老人。目前,其他船形组农户都搬到了我村硬实洁净的主干道边,独留陈家还居船形组老庄,因无财力迁址,陈家人不得已而成为了“钉子户”。

  今年春上,陈家儿媳因猪头风病不幸辞世,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儿子,老两口以老迈之躯负起了照顾小孙子的重担。陈宗芝老人患心脏病,身体状况很不好,长年吃药,老伴鲁修礼退休有好些年了,退休前鲁老师是鹿起小学、舒茶中学的领导。目前一个月尚有1800多元的退休金,但这些钱要买药品、补品、粮食等,仅够日常开支。陈家儿子智力迟愚,身体欠安,今年其子光在家光修养就有大半年时间,现在杭州某厂打工,收入甚是微薄。目睹现状,实为不忍,我村为陈家申报了低保户,一个月可以领到175元的低保金。

  一个使老干部,一个是老教师,一辈子春华秋实,辛勤耕耘,在这样大的年岁尚不能安享晚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我亲身遭遇群众疾苦,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徒唤奈何、奈何,心底的无助有谁能体会。

  陈家直面如此困境,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回村部后,与村两委班子协商能否为她个人申请城乡医疗救助之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还有为他们的儿子做残疾程度鉴定,争取民政部门的政策关怀,此外,在他家孙子上学时,能否在希望工程和雨露计划上面对他家施以援手,这样做,算不得雪中送炭,但多少可以为这个特困家庭纾一点困,解一点难。

走访日记 篇3

  在今年开展的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中,我局全体班子成员先后九次来到葛集镇白蜡园村,入户访谈266人次,发放联系卡240张,发放审计政策宣传材料300多份。在走村串户、进企入园、与群众拉呱闲谈中,访民情、听民意、增感情、办实事,通过边访、边查、边改、边立,许多问题得到解决,许多基层情况和困难被反馈上来。我们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白腊园村位于砀山县葛集镇北部,葛套西北角。白蜡园作为一个村子,有些历史了。白蜡园曾经到处栽植白蜡条,得了这样一个名字。在他们那里,用一种灌木给村子命名,少。白蜡园是一个唯一。目前,该村下辖14个自然村、29个村民组,人口7860人,其中党员190名。全村耕地面积13720亩,人均1.73亩。主导产业是大棚油桃、红富士苹果、软籽石榴、银杏等,种植面积13000多亩,是全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无公害设施栽培基地,油桃、银杏生产及销售集散地,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示范村、安徽省十佳生态村和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据一位年长的村民介绍,白蜡园土地肥沃。那里长的大豆、长的绿豆总是比别的地方更丰收。八零年前后,白蜡园的学生带的窝头总是杂面窝头,混合着麦面豆面玉米面红芋干面等,香。比其它村子的学生,比如杨寨、土山,要好一些。杨寨土山的学生带的窝头漆黑,是纯粹的红芋面的,吃起来难吃。因此,白蜡园那时算是富裕的。可是,白蜡园的小伙子依然打光棍。那里活重,下雨后路泥泞不堪,双脚踩下去,踩成一个泥疙瘩。白蜡园里的姑娘眼界高,嫁人要嫁吃硬本的,那时白蜡园人把城市户口叫吃硬本的。

  二十多年前,县里有个老吴,来白蜡园蹲点。老吴说:“这里适合种苹果”,老吴动员大家种苹果。当时白蜡园的老人开始还嘀咕:“奶奶的,种庄稼的,不吃了”。不过,年轻人说好。年轻人说苹果树上结媳妇呢。年轻人想媳妇。白蜡园从此就成了苹果园。红富士,那时是新品种。比起园艺场的红香蕉、国光、金帅、元帅,好吃又好看。结果几年以后,果然发家。红富士开园价格4元一斤。那时钱还值钱呢。果然,白蜡园媳妇有了,白蜡园盖小楼娶媳妇。

  近几年,白腊园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强了,能确保不再发生大的水涝。由于气候变化,白腊园村连年遭受大的水灾,大批不耐涝油桃、苹果、银杏树被淹死,导致村农业生产严重下滑,村民收入急剧下降。为彻底解决水患问题,以来,全村共筹资80多万元,完成沟渠开挖860米、疏浚5000多米,通过多方努力,基本疏通了大水外排通道,为恢复该村水果生产,提高种植业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起来了,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为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水果产品质量、创立优质果品品牌,经细心研究、精心筹划、科学决策,白蜡园村以周占宏等为主发起设立砀山县宏远水果专业合作社,共有入会社员100多人,募集资金近百万元,建立了水果修剪队、打药队等专业技术和生产服务队,广泛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是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壮大了,培育了农业新产业,拓宽了农业增收渠道。初,该村经过多方努力,共筹资50多万元,新购进20万棵优质油桃、苹果和软籽石榴品种,对传统品种更新换代,并培育新的水果产业,目前基本形成大棚油桃面积3000多亩,苹果8000多亩,银杏200多亩,软籽石榴200多亩,其他水果多亩的水果产业新格局。以发展果草牧沼菌生态循环农业为目标,该村大力推动养殖业的发展,积极组织村民了解外地经验、学习外地做法,使养殖业在近两年得到较大发展,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重点户每个家庭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村民们这样说,白蜡园有能人!老吴是能人,老吴离开白蜡园后,刘瑞莲是能人。刘瑞莲去过县里去过省里去过北京,去过白蜡园人想也想不到的许多地方,刘瑞莲就有了眼界。刘瑞莲只是一个女人,刘瑞莲却是一个有眼界的女人。她知道白蜡园该做什么,她在苹果园后种植大棚油桃,她让白蜡园人栽植白果树。那些油桃树,那些白果树,也远走他乡,白蜡园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白蜡园。白蜡园不再是产白蜡条的白蜡园,不再是只知道土里刨食的白蜡园。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这个村现在已建立了430多套生态居民生活小区,硬化村道23000多米,拓宽改造道路11860米,修建绿化带6800平方米,打380米深水井2眼,修建自来水管道150000多米,修建排水管道8000多米,改造卫生厕所150多所,建公共厕所15个,沼气池200多户。全村电话入户率达98%,宽带入户率达到15%,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100%,新建村级农家商店24个,村级卫生室2个,图书室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体育广场一处,生态公园一处。村民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小洋楼,现在白腊园村社会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在白蜡园村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党员结构老龄化,村务公开不全面、不及时,教育资源配置欠均衡,乡村文化设施落后,人火化后入棺再葬大操大办,惠农政策落实兑现有待整改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需要建议政府出台措施并加以引导,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宣传解释。这也是我们要经常进行“大走访”的初衷吧。

  作为基层审计干部,平时具体工作与群众接触不是太多,通过大走访活动使我们有了深刻地感触。审计人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其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通过“大走访” 倾听百姓诉求,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其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通过“大走访”重点关注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延伸服务链,提升服务水平,将其作为审计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项目计划更科学、更合理、更关注民生、更保障民生,确保审计项目实施更为百姓所需,更为百姓所想。只有走访群众,弯下腰来,沉下心来,用心聆听群众的声音,才会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与所需所求,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才能为审计提供最真实的素材,出具的审计报告才能更有底气、更有说明力。特别是对一些关乎民生的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妥善地做好走访,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才能真实掌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受益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才能给出客观的审计评价,才能为领导提出科学的审计建议和意见。“大走访”是审计人从“账内”走向“账外”的一条重要捷径,是拓宽审计工作思维的一项有力举措,是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一个创新方式。今后我们要将走访活动作为一项制度经常开展,做到从基层入手、微观着眼,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特别是在关注民生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白蜡园成了一个崭新的村庄。曾经的大片土地上缓慢发展生息的白蜡园,到处是楼房,是水泥路,是玻璃窗,是自来水,是有线电视,是园林。记得一位赵姓的朋友,曾经在业余写诗。白蜡园的土地能够长出富裕,或许还能长出诗歌。记得一位王姓朋友,善吹笛,白蜡园还能有明月挂枝炊烟袅袅时的清脆的笛音。

走访日记 篇4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繁杂。为了让广大居委会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龙鼎山庄社区管委会的领导推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民情日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整理、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骨干对象一口清”,能够当时解决的必须当时解决并记入日记;不能当时解决的也要记入日记,社区能解决的社区解决,社区不能解决的向上级政府或部门汇报。

  几年来,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加在一起达到几十万字,《民情日记》成为工作人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的新的有效载体。家住社区D区的老人王涛因病一条腿截肢,生活不能自理,这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可是自从生病后心情压抑,有时总爱和老伴发脾气,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将老人的情况记在了《民情日记》里,也记在了心上。先后为老人申请了提鞋器和轮椅,以此来方便老人出行,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里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老人聊天,让老人时刻记着党和社区没有忘记他。家住B区的任喜财、曾秀芬老俩口都是党员,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五口人之家,在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曾秀芬老人没有工作,她的脚因为糖尿病而溃烂行走不便,她的儿媳没有工作,孙女正在上大学,在社区的帮助下,先后向区委组织部为其申请帮扶款3000余元,社区主任梅莉莉还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她们家中走访看望,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

  龙鼎山庄社区的《民情日记》不仅记录问题、解决问题,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群众释放善意,让社区工作人员时刻以居民利益为上,有效的提高了她们为居民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理解度和信任度,更有效激发了群众反映社区情况的积极性。

走访日记 篇5

  透过薄薄的晨雾仍能看到屋顶尚未融化的积雪,一阵风吹过,感觉有些寒冷。根据工作组的安排,今天市长助理章芸将和我们一起到腰布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雨伞等御寒防冻物资。

  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来到丁屋小组低保户丁月庆家,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妻子从89年开始就患有精神分裂症,四处求医,一直没有好转,又发生车祸成了残疾,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还有84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女儿又远嫁,本来有一儿子在外打工,但嫌弃家里穷,一直未归……每谈到此处,他暗自伤心难过。但谈到现在的家庭情况时,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现在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帮我们办了低保,而且逢年过节,又来看望我们,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这个家早就散了,这全要感谢政府啊……

  在丁月庆的感激声中,我们踏上了走访五保户曾南州家的路,曾南洲自幼失去双亲,小时候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为哑巴,靠政府接济和左邻右舍的帮助才得以为生,家里穷,自身又残疾,没人愿意嫁给他,40多岁仍单身一人。看到我们的到来,曾南洲显得有点激动,一边指手划脚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

走访日记 篇6

  手持一本“民情日记”,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中拉家常、嘘寒问暖问计策,并将走访的居民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答复)处理的情况如实记入“民情日记”本,这是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新疆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常见的场景。据悉,金山路街道四个社区加街道机关共有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了走访,每个人走访100户左右,做到走访全覆盖,走访中要求:必访贫困户,必问衣食冷暖,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必问就业现状,必访党员和“能人”,必问发展良策”,旨在倾听走访记录中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怨、所盼,掌握民情民意,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逐步解决。每名干部持着“民情日记”不畏寒冷,走东家、访西家,一笔笔、一宗宗,真实地记录着居民需求和社区百态,从普通居民的水电暖、菜篮子到特困户的低保发放、子女入学,从社区的公厕、下水道到街道的社会治安、文体娱乐,每名干部用心记,用心议,更用心做“民情日记”,架起了社区居民连心桥。“倾听民声为民生”,我们把解民忧、惠民生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名干部认真查找梳理居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难题,向居民讲解各类惠民政策,对于暂时不符合政策、无条件办理的耐心细致的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力争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红梅说道。

走访日记 篇7

  1月15日,星期四。

  近期多次接访都有***集乡龚寨行政村群众反映该村村干部的问题,为彻底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今天我到该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

  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党支部书记勾结黑恶势力打人;二是村干部垄断工程;三是公用用地补偿款发放不及时、不透明;四是行政村账目混乱,公开不到位;五是村干部未经选举产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方案后经集体研究形成如下意见:一是成立工作组进驻该村协调工作。二是石槽集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人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暂停工作,配合调查。三是工作组必须限时办结,并按法定程序移交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办理。

  群众的事无小事,解决群众问题需要各级干部沉下身子、下到基层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工作目的。

  4月26日,星期五。

  今天我再次到**镇西陈行政村走访,主要是看看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前期工作,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结束,新安装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2个,添置图书500册。当看到部分群众或在广场上打球锻炼身体、或在图书馆内看书、或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深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性。

  针对西陈村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我与村“三委”干部酝酿,提出“成立协会、能人带动、规范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针对西陈村群众民间文艺活跃的特点,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文化资金、器材等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群众所需,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走访日记 篇8

  上午我跟随村党支部书记陆树荣到村里的低保户陆照仙家中进行走访了解情况。60岁的老陆腿部有残疾,老婆已去世多年,和15岁正在读初中的儿子相依为命。去年4月份,镇、村两级党组织积极联系民政局为他家建了两间平房。今年的春种也是村里发动群众帮助他家的`两亩水田插秧、施肥。村里一直都在鼓励他进行生产自救,希望通过技术培训养鸡,能给老陆找到一条致富门路。现在的老陆养了50多只鸡,经济效益正逐年好转。

  我们一起帮助他清洁了养鸡场地外面的水泥地面,并指出场地需要经常清洁,要做好一些防范工作,争取今年能有好的收益。同时我也把自己的联系卡给了他,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同支部或者同我联系。

  从谈话中可以看出来,老陆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言语中表达了对镇、村党组织的感谢,还提出有关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我准备在下次到村里的时候给他带一些技术书籍,有可能的话请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如果需要办理贷款事项,我们会全力帮助。

  随后,我们又进了另一户贫困户危玉京的家,并走访了危洪、陆焕原、陆照金几户人家,他们对新农村建设都非常支持,特别是生产和村容村貌希望能搞得更好,让马香人民感受到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走访日记 篇9

  对于民情走访,我们中很多人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自己不过一普通干部,无职无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两个月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二对一”帮扶,或是个人走访,先后进了龙吟、金鱼、泥塘、乔桂四村九户人家。当我走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心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第一次找到乔桂村樟树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三月,这个70岁的老汉正在屋下面的田里掌犁耙。看到有人来,王福保拖着泥腿上了岸。他的老伴佝偻着腰,用手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端出来。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面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上摆着一张年轻的遗象。那是他们的儿子,20xx年患尿毒症去了。儿媳从此再无音沓。两个孙子,就跟着老人过活,15岁的孙女王倩在宝农学校读初二,8岁的孙子王可在神冲完小读三年级。为了供孙女孙子读书,给老伴看病,维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亩双季稻。王福保说:“我们老了,又有病,这倒也没什么,人总是要死的;就是两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帐还冇还清,二是两个细伢子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心!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

  我和县旅游局副局长廖国辉走进金鱼村高峰组葛枚芳老人家时,80岁的老人正坐在特制的椅子上逗着4岁的小孙女。自从20xx年在山上干活不慎摔断股骨,老人就不能再独立行走了。廖局长和老人聊起家常,得知老人三个儿子,大儿子已于几年前意外去世;二儿子体弱,挣不了多少钱;三儿子又于去年受伤落下脚疾,一直没治好。说话间,老人在田里插秧的两个儿媳赶了回来,连忙泡茶、端瓜子。老人对子媳们的照顾还是满意的,她的愿望就是能医好自己的腿,为家里帮上点忙。接过廖局长双手递上的红包和民情卡,老人家的眼里明显有泪光闪烁。

  泥塘村尧石组杨俊香的丈夫去年死于淋巴癌,独子钟少雄就读于湘潭科技大学。为了供儿子完成学业,杨俊香外出广东打工去了。她家住在盘山公路旁的陡坡上,我和县教育局的干部胡奔前气喘吁吁爬上坡,走进三间低矮的土砖屋,看见屋里只有破旧的桌凳,熏得漆黑的四壁。年过耄耋的公公婆婆白花苍苍、行动迟缓。我们看到这一幕心情沉重,胡奔前留下姓名、电话,真诚地对老人说:“虽然我们都是普通干部,家庭也不宽裕,但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讲,能办到的我一定办到,难办到的我一定尽力!”

  龙吟村瓦屋组83岁的老上访户廖哲华握着市人社局领导的手久久不愿松开;90岁高龄的五保老人唐仙娥执意要留我们吃午饭;起身离开时乡亲们总是目送很远、很远。

  是的,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力量微薄。但是,我们都有一颗心,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啊!

走访日记 篇10

  省卫生厅6人到社区检查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称赞我们这项工作做得好。

  今天是端午节,中午为社区内的“金拐杖工程”帮扶老人送粽子、糖糕。“金拐杖工程”今年扩大实施范围,今天还上报了6个需要照顾的老人。

  今天开会部署排查“九小场所”安全隐患,重点是小歌厅、小网吧、小幼儿园、小旅社、小饭店、小美容院等有无居住、工作于一体的,消防安全措施做得如何。近期工作较多,要学会“弹钢琴”,把流动人口排查、残疾人普查、征兵通知等工作做好,要进入到每个楼院和住户家中。

  早上7时开始对社区进水情况进行排查,8:10结束,大雨未进楼道。排查情况如下:1.七一路和工农路交叉口,积水在道路上有20厘米深。2.七一东路南侧一棵树倒了,没有人员受伤。3.五交化家属院曹凤花家房子漏水,床上2个盆、地上3个盆接水;苑本荣,89岁,住简易房,房子进水,已搬出。

  庆祝建党90周年,与周口师范学院物理系学生联合举办义务维修家电进社区活动,总共7天,每天一个家属区,今天在社区门口进行。以后分别到五交化家属院、教育局家属院、大隐名座、法院家属院、东宁庄居民点、能源公司家属院开展活动,帮学生搭好桌子、接通电源、张贴通知。

  司法所所长许苏到郑州培训学习《人民调解法》回来后,办事处集合社区主任共同探讨民事纠纷调解这一问题。大家提出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民事纠纷,对如何解决处理展开热烈讨论。学习结束后,社区全体人员和司法所全体人员到七一路、工农路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群众反映非常好。

  第二次到五交化家属院,全体社区人员和五交化居民讨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事宜,大家要求先把院内垃圾清理干净,再把院内地坪整理出来,作为居民活动场所。与七一路上门面房业主及区消防大队联系,讨论扒垃圾道、建消防通道的事儿,因为牵涉到业主的两间简易房要扒掉,我们与业主讨论得非常激烈,这件事没谈成。

  经过投票选举,选出五交化家属院院内的业主委员会,共12人,一个院长、3个副院长、8个楼长。居民说,在月底前要把小区的垃圾死角清理干净,种上些花草,使小区卫生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和临街门面房业主再次协商扒房的事儿,市政协委员易新明、叶茜参与调解,还是没谈成。

走访日记 篇11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

  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走访日记 篇12

  根据工作安排,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有二项,一是再次全覆盖走访农户,逐户拟订或落实增收计划,二是张贴宣传标语,三是刷写永久性巨幅标语。由于工作任务艰巨,我们除了从学校抽调了三名教师参与行动外,我们还从联系学校——熊店小学借调了两位老师一同参与行动。

  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上述任务,上午我们一行八人外加杨家湾村书记、会计共10人,每2人一组分别对口该村5个村民小组逐户张贴县工作组给农民的一封信和宣传标语,逐户落实20xx年增收计划。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田先桃和我宣传走访的是第3村民小组。

  我们首先走访的是3组村民杨顺元。杨顺元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又是家里的劳动主力。杨家全家6人,种农田11.2亩。当时,杨正好从田头回家给病人打针、开药。在50年一遇的大旱面前,仍栽早稻7~8亩。通过座谈了解,杨顺元家今年的增收计划是增收4000元。增辐为25%。

走访日记 篇13

  只有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努力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不断改进和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在此次驻点走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

  我所走访的姚山村,位于灵璧县娄庄镇南部,于20xx年5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姚山村和龙汪村合并而成,辖17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全村1012户,4630人,耕地面积10799亩,党员115名。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选出村“两委”干部7名,大都是致富能手。其中村党总支书记陈其林是客运大户,家有6辆客车,年收入100多万元;青年书记赵跃拥有一家渔具厂,年收入30多万元;村文书王赵是个经商大户,在村内经营一家超市,年收入10余万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种植大户21户,养殖大户38户,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走访日记 篇14

  在乡村组织负责人的陪同引导下,今天自己深入贫困户董金贵、致富户巩德成户进行了实地调研,面对面、零距离与群众拉家常、谋脱贫、议发展,全面详细地了解了两户群众目前生产生活、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及就医就学情况。

  枣子川村董家庄社董金贵贫困户,全家4口人,老俩口和一个儿子、一个孙子,至今仍住着窑洞和土木结构房屋。因家庭困难,儿子离异,现在在银川打工,农忙时回家帮种帮收,全家现有耕地15.8亩,养牛1头,去年种玉米10亩、其余为小麦,毛收入8000元左右,儿子务工收入5000元左右,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枣子川村书房院社巩德成户,全家5口人,老人和儿子、儿媳及2个孙子,属于致富户,儿子常年在外做木工,两个孙子分别在福州承包1个数控机床和经营1家服装店,上年纯收入至少8万元。老人虽年过七旬,但思维敏捷,谈笑风生,每天还坚持看电视新闻。

  通过对这两户群众的走访,自己感触很大,感受很深,感悟颇多。由于该村地处关山边缘,自然条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主导产业短腿,基础设施滞后,像董金贵这样的贫困户及因病、因灾返贫户还很多,占该村110户群众的绝大多数。第一次在枣子川村入户走访,虽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自己真切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易,更进一步体会到做好“三农”工作的艰巨性、繁重性和紧迫性。但也不乏巩德成这样的致富户,这也再次坚定了自己带头贯彻落实全县“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切实做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工作,实现20xx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对董金贵老人希望支持新建住宅的诉求,巩德成老人反映村里孩子上学不集中、学校条件不好,书房院社400多亩坡耕地跑水跑肥、耕作不便,枣子川至民乐村道改线后坡陡弯急,急需改造的建议,自己一定要牢记在心,通过协助争取项目支持,务必在今年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尽快予以解决。因为这是群众的心声和期盼,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走访日记 篇15

  **月**日,我办的全体班子成员,一早就乘车到马迹塘镇的**村进行民情调查。

  八点过几分,我们就到达了**村与村干部会合。顿时,天开始下雨,在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脚踩着满是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访了全村的近百户农家,听取了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该村的重点困难户进行了走访。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村金筑二组的杨树春,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民情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杨树春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

  最后,我们离开他家的时候,杨树春硬要他的家人,将一个山间挖的竹笋送给我们,当我们拒绝时,老杨再次流泪了,他说他虽是一个瘫痪了的废人,但他内心里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如果我们不收下他的心意,他很难受……看着他种充满救助与无奈的眼神,我怕拒绝会伤了他的自尊,只好连同他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过的不只是竹笋,是信赖,是希望,是一份充满着血肉情谊的责任。

  我听了他心存感激的话,接过他情重如山的竹笋,我也让他感动了。我想我们的群众是如此的朴实,他们虽在生活的最低层,常伴他们的是清苦、贫寒,可他们知道感恩戴德,他们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是那样的坚信,那么充满寄望。这样使我更感到作为人民的公朴责任重大,我们的责任与任务,不只是去看望与救济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关心人民疾苦,带领人民群众改变现状,脱贫致富奔小康。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察日记 | 日记格式 | 小学日记 | 初中日记 | 高中日记

  想了解更多日记网的资讯,请访问: 日记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948715.html
延伸阅读
怎样让自己的周记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呢?周记是记录每周所经历的事情和感受的重要文章,在人生的成长中,周记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篇文章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比赛日记”文章,我们相
2023-06-19
文件处理是一项基本的职场技能,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范文是我们快速入手写作的重要工具。这篇范文的意义在于向读者阐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整体构思,出国留学网特地为您整理的“师范生实习
2023-06-19
销售日记【篇1】工作第八天了,我现在正在慢慢适应工作,也在慢慢适应这少量睡眠的日子,今天也开始了一天的电访工作,约到了一个房地产公司下午见面,说他们正需要一个网站,而且明天负责人要
2023-06-19
周记是一种通过文字记录身边小事的方式,读书时经常需要写。如果您正在寻找值得借鉴的周记模板,我们很高兴向您介绍与“打乒乓球的日记”相关的内容。希望这些资料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同时也欢迎
2023-06-19
冬季运动会的日记篇1今天是星期四。早早地我们满怀信心的走进校园,因为今天我们学校要举行冬季运动会,每位运动员都想得第一,所以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做准备。走进校门抬头一看,学校张灯节彩一
2023-06-19
写周记是一种记录世界的特殊方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但是,你知道如何写优秀的周记吗?本篇文章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推荐的一篇名为“民情走访日记”的优秀作品,建议大家一定要阅读,并收藏本页
2023-05-21
周记是一种通过文字记录自己一周内想法的方式,年少的我们通常都喜欢写周记。写周记是一种寻找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方法,如何才能将周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收集的最新有
2023-05-31
我会全力以赴制作一份让您满意的“家访日记”,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周记是释放自己压力的途径之一,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要求我们写周记。坚持写周记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调节
2023-05-12
在日常生活中,写下感言是很常见的事情,感言为我们的每一步增添了价值。当我们遇到一些重要的场合时,我们心中都有许多感触,这时可以发表感言。但优秀的感言要怎样才能写得好呢?如果您想阅读
2023-06-10
回忆日记【篇1】今天,我望着本子上的花纹,不禁想起了我以前种过的两株花。那天,姐姐送我了两个花的花苞,花有一个梦幻的名字——风信子,我特别喜欢。我将两个花苞分别放入水里和土里。过了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