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精选(10篇)

字典 |

2023-07-09 16:34

|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您可以在以下内容中找到跟“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有关的资料,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模板有哪些?观影是现代人愉悦身心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我们沉浸体验的同时,心中的想法自然层出不穷。需要好好的将所收获的东西写成一篇观后感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主题我们很高兴地为您提供这篇文章!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1】

  35岁时,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36岁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43岁时,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59岁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享年71岁;而在84岁时,他被授予世界华人节终身成就奖。

  他一生获奖无数,是对全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物理学家之一。或许仅仅从学术成就上,霍金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它不仅跟随时代的洪流,事业也一帆风顺,似乎生活中各种好运都会一直伴随着他,让人感到心酸。如果上帝注定要眷顾一个人,那一定是他。

  但是从20__年他82岁的时候开始,他应该住在28岁的翁帆。这位拥有享誉世界的科学成就的老人无法安宁,她的后半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是的,他是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一个学术家庭。他的父亲杨武之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曾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顶尖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南开大学校长和著名数学家华都是他的学生。杨振宁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成为芝加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博士。

  基于父亲的影响,杨振宁似乎注定要走上科学的道路。当时据说母亲已经把杨振宁和他弟弟妹妹的照片发给了在美国的父亲。看到杨振宁的照片后,五只羊写道:“这孩子好像有点,就像杨福说的。”杨振宁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年仅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林业大学物理系。1945年,23岁的杨振宁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三年后,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的第12年,杨振宁教授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弱相互作用下的宇宙非守恒理论一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这个奖项不仅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世界至高无上的荣誉之王。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纷纷举行庆祝活动。杨振宁教授去巴西讲学时,大批中国人眼含热泪守护着机场。他们的奖项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不亚于任何一个种族和国家!我们也可以站在世界科学的顶峰,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用现代科学装点我们的旅程。

  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创造的价值至今无人能及。正如后来也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所说,是杨振宁为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但是在谈到获奖的感受时,杨振宁教授总是谦虚地说,我对获奖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卑的心理。的确,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中国人民始终处于被误解和被歧视的状态,杨振宁先生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无疑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一剂强心针。

  但对杨振宁来说,这只是他传奇的一部分。此外,他的其他成就更加惊人。比如相变理论的研究比其他同事早了十几年,后来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注意。他的“杨-巴克斯特”方程、超导体通量量子化的理论解释、“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等诸多理论在后来的物理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成为现代物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它还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甚至提出了许多其他的理论和模型。虽然他当时提出的许多内容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和物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他的理论越来越被证实。

  他的成就足以打动世界科学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大师。人们把他和爱因斯坦相比较,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他之后,许多人因为发现了他预言的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毫不夸张地说,他为现代科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晚年,杨振宁回到小时候生活的清华校园,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中国科学界培养新一代人才。正如他最喜欢的英国诗人艾略特所说,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而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万水千山遍游天下,荣辱与共。在他心里,恐怕永远忘不了已经深入骨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忘不了祖国带给他的东西。

  20__年,获得图灵奖的杨振宁教授、姚期智教授相继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无论是形势好还是时代所迫,杨振宁先生最终真正回到了他一生都不能放弃的故国,投身科研十年,发表了几十篇科研论文,成绩斐然。杨振宁先生被认为是世界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许多国家都聘请他为院士,以他的理论为研究基础。然而,面对这样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中国人却对他颇有微词。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2】

  要搞清楚杨振宁的成就,我们就必须从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说起。我们都知道,伽利略、牛顿等人被认为是科学的奠基人,尤其是牛顿给科学定下了研究的范式。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石理论,他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学。

  后来,科学家开始了解电磁学领域的物理学现象,并开始着手研究。最终是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电现象和磁现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且光是一种电磁波。

  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更小尺度的物理学现象和更_的物理学现象。在_上,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解释了在接近光速状况下的物理学现象,广义相对论又对引力的本质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在小尺度上,也就是微观尺度上,以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为首的科学家,他们搞出了一套量子力学。

  一般来说,我们把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看成是经典物理学的支柱性理论,而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看成是现代物理学的支柱性理论。

  那么在量子力学之后呢?物理学到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科学家发现,他们在研究理论时,常常把看似完全不同的现象进行统一。那么问题就来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学现象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来诠释呢?

  这种理论被物理学家们称为:大一统理论。可以说,几乎所有物理学家毕生的梦想都是实现大一统理论,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牛顿都尝试过,然后他们都失败了。

  不过,自打量子力学发展后,物理学家们就不断往那个方向尝试。他们希望结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利用“粒子”“场”“四大作用”来诠释,这被称为:标准模型。

  这些理论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而在这个理论构建的过程中,杨振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到现在为止,极具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有十多篇,其中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只能勉强排到第三,公认最好的成果是杨米尔斯理论,是杨振宁和他的研究生助理米尔斯一同做出来的成果。

  无论是杨米尔斯理论,还是“宇称不守恒”,对于构建标准模型都极具价值和启发性,尤其是杨米尔斯理论是在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现在还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所以,杨振宁在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是十分突出,可以拥有与构建量子力学的大师们一较高下的水平。如果我们把物理学历史上的物理学家来排个序,那么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属于第一梯队的存在,因为他们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就完成了一个巨大的理论。而构建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这些物理学家们中,那些贡献尤其大的,可以排在第二梯队,其中就包括了波尔、海森堡、杨振宁等人。所以,杨振宁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是可以被浓墨重彩的一位科学家。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3】

  有人说他不爱国,拿他和钱学森邓稼先等一系列回国效力的科学家做比,有人说它曲意奉迎,更多的人则是对它与现在的妻子吴帆女士相差54岁的忘年恋情嗤之以鼻。事实上我认为在那个时代,风云变化,前途莫测。作为在世界科学界都名列史册的科学家来说,或许养老只是选择了一条最适合他继续科研的道路,换做你我也未必能有更好的选择。况且各种缘由我们还难以得知,单单以此对一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老者妄加指摘,恐怕太过草率!且杨振宁先生不止一次的表露自己的爱国之心,他将清华大学给他的百万年薪以及变卖房产的资金,连同一大部分诺奖奖金一起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支持这里的科研工作。

  这样的一位科学家,他用自己的行为让种种恶言难以立足。至于他和妻子王女士的感情,恐怕旁人更是没有资格去评说了。他们的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已经风雨难阻的经过了13个年头,无论外界如何揣测,他们却是守得了一份平淡的幸福。

  在今天,这位90多岁的老人依旧神采奕奕,与当代年轻人一起探讨中国教育与未来科学。谈起自己同妻子的感情,生活总是难以笑容,这份平淡的甜蜜又如何不值得祝福?正如杨老所说,这段婚姻或许在今天的思想道德冲突下,还很难获得大家的认可,但只要双方是真心相爱,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爱情会成为一段佳话。

  我们从小听着科学家的故事长大,每个人心中恐怕都曾有过一个科学梦。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一个又一个顶级科学家的名字如雷贯耳。然而我们不该忽视,在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世界物理学泰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位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而感到自豪,对他的回归而感到兴奋。

  少一些质疑和无望的指责,多一份理智的评价和对科学的关注,让杨老先生得到他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说,让漫长的丹青史册,少一份“图灵”式的遗憾。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4】

  杨振宁19xx年出生于一个学术世家,他的父亲杨武之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先后在西南联大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任教,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者,向南开大学校长陈省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都是他的学生。在杨振宁出生后不久,父亲即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后来成为了芝加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博士。

  基于父亲的影响,杨振宁似乎注定要在科学的道路上做出一番事业。据说当时母亲曾将杨振宁和兄妹妹的照片寄给远在美国的父亲,羊五只看过后并在杨振宁的照片后写道,此子似有一点,也果真如杨复所言。杨振宁从小就展露出其非凡的才华,年仅16岁,盛在读高二,便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林大物理系提前录取。1945年,23岁的杨振宁更是得到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得以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三年后就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这段求学生涯也为他后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的第12个年头,杨振宁教授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顶峰。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的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理论,一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传来,举国震惊。这一次获奖不仅仅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荣耀,更是整个华人世界的无上荣王。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举行庆典,杨振宁教授随后去巴西讲学时,大批华人守护在机场热泪盈眶,他们的获奖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种族任何国家!我们同样可以站在世界科学的顶峰,同样可以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用现代科学装点行程。

  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创造的价值至今无人能及。正如后来同样被授予过诺奖的丁肇中教授所言,中国人在世界科学上建立不朽功绩者乃杨振宁时。但当谈到对于获奖的感受时,杨振宁教授总会谦虚的说道,我获奖的最大贡献在于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不如人的心理。的确,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中国人始终处在一种被误解被歧视的状态,而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上的成就能够获得全世界的认可,无疑是给当时的国人打了一剂振奋的强心针。

  不过这对于杨振宁来说,这只是他传奇的一部分而已。此外,他取得的其他成就更为惊人,如相变理论的研究,就早了其他同仁十余年之久,并在后来引发了爱因斯坦的高度关注。他的“杨-Baxter”方程,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杨-mills”规范场论等诸多理论,在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成了现代物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它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同样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甚至提出过其他诸多理论和模型。虽然在当时他提出的很多内容无法用实验来验证正确与否,但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和物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它的越来越多的理论都得到了证实。

  他的成就足以睥睨世界科学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巨匠。人们将他与爱因斯坦并举说,他是在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他之后,不乏有人因找到他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得诺奖。毫不夸张的讲,他为现代科学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大道。晚年杨振宁再次回到了他从小生活的清华园,创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中国科学界培养新一代人才,兜兜转转岁月轮回如同他喜欢的英国诗人艾略特所说,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万水千山走遍世间繁华,荣辱力尽在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心中,恐怕自始至终都忘不了深入到骨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忘不了祖国带给他的点点滴滴美好回忆

  20xx年杨振宁教授和曾获得图灵奖的姚期智教授纷纷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论他们曾经的选择如何,形势使然也好,时代所迫也罢,鲐背之年,杨振宁先生最终还是真正回到了他一生无法割舍的故国,心如平静一心科研十年来发表科研论文,文数十篇,成果斐然,世界物理界将杨振宁先生视为泰斗式人物,多个国家将他聘为院士,以他的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然而面对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科学家,国人却对他颇有微词。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5】

  1983年,杨振宁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我想我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些认识,而且都有浓厚的感情,在这两个大国初步接近的形势下,我认识到我有一个做桥梁的责任,我应该帮助建立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虽然毛泽东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秉持着伟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振宁继续为中美交流事业出力,他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始终不忘宣传祖国,经常组织进行各方面交流,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邓公访问美国时,作为华人代表,在邓公的接待宴会上,杨振宁再一次上台发表演讲,表达了他对祖国领导人的欢迎之情。

  在充当中美桥梁时,杨振宁也没有忘记教育以及科学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美国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最主要还是这里为科学家们提供最丰厚的条件,始终都在吸收并培养全球优质人才。

  所以在国内他大力提倡中科大少年班的组建,并通过多个途径组建学术研究基金会,8年时间便募集了上千万港币,为中山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

  20__年,81岁本该在美国颐养天年的杨振宁,选择回到中国定居,仍然坚持在学校为学生们授课。直到百岁高龄,杨振宁依旧活跃在国内学界,为学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从钱学森到杨振宁,毛泽东亲自接见并给予一定的优待,无不在展示着我党面对人才的政策。回顾我党历史,就是一部聚集人才、团结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人才的奋斗史。无论是建国初期对干部、科学家的重视,还是如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方针,我党始终坚持着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身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无论年龄大小,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学习,唯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6】

  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的人都是顶尖中的顶尖,而顶尖之人的身边必然也有十分优秀的人,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经还和邓稼先是同学,两个人无疑都是世界的顶尖人才,为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人生也十分的波澜曲折,这个人就是——杨振宁。

  杨振宁是一位物理学家,可以说他是为物理学而生的,这一生也都在追随着物理学的脚步,要知道没有几个人的学时理论能够和牛顿以及爱因斯坦等轰动世界的科学家相提并论,杨振宁就是其中一个,在物理学上面的突破绝对有杨振宁的参与,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和米尔斯一起完成了新理论,名为杨.米尔斯理论,而这一理论在诺贝尔奖的项目之中,就有7个都是因此而得的奖。

  守恒定律的突破性一步,也是由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的,他们钻研在物理学之中,真正地打破了人们对于守恒定理的传统性认知,直接发表了论文,这一伟大的一步也让两个人获得了了诺贝尔奖,这不止是将中国人的名字带到了世界,更是为世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名字在世界上也留下了印记。

  只是现在看到杨振宁所获得的一切会觉得杨振宁真是厉害,却不知道杨振宁求学路上的艰辛。

  求学之路

  杨振宁的童年是在战火之中度过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杨振宁的父亲知道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自己的家里面还有妻儿,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只能将孩子先一起送走,当时的合肥老家还算是安全,杨振宁就被送到了那里。

  战争瞬间蔓延开来,整个中国都被包裹在战争之中,杨家人顶着战火终于一家团圆,但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伴随着危险,最后抵达昆明,才能过上安稳一些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杨振宁尽管受着战争的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到了昆明之后又转到了当地的一个中学,只是一个忽然的教育政策让杨振宁痛苦不堪,那个时候的杨振宁还没有涉及物理方面,但是升学又成了一大难点,家人们对于杨振宁还是十分的支持的,所以坚定了杨振宁升学的决心,买了教材自学理化知识。

  别看杨振宁是半路出家,但是自身的天赋使然,自学之下的杨振宁最后还能以一个极好的成绩考到了西南联大化学系。命运的指引告诉杨振宁,化学并不是他的归宿,物理才是,所以杨振宁毅然决然地转到了物理系。

  刚迈入大学,杨振宁是憧憬的,他渴望在学校里面学习更多的知识,当时的西南联大师资力量十分的雄厚,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杨振宁很快就融入了大学生活,在物理的海洋里面畅游,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也让他的进步十分的快。

  只是战争还没有结束,炮火依然在继续,为了这些莘莘学子,就算是顶着炮火,学校里面的课程都没有间断过。最后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杨振宁发表了论文,这一篇论文更是开创了先河,将物理和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毕业后的杨振宁继续研读,在西南联大念研究生,后来又获得了硕士学位,可是这些知识远远不够,杨振宁知道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需要自己去闯荡和学习,他的学习之路没有停止,之后便去了美国进行求学。

  留学生涯

  美国是第一大国,学府之中所囊括的知识也是精之又精,杨振宁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有他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费米,只是天意注定,那个时候的费米教授正在秘密的研究核武器,杨振宁也只能抱憾而归,辗转多次,也因为杨振宁对物理热切的内心,终于杨振宁还是见到了费米教授,又在费米教授的帮助下认识了另外一位良师爱德华泰勒教授。

  对于华裔的歧视也在这里显现,杨振宁在物理上面的进步十分的快,但是动手能力却要差很多,他很想进行实验,但是实验室却只能美国人才可以进,在缺乏动手能力的情况下,还成为了一众同学的笑柄。

  可是尽管如此,杨振宁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物理梦,他最后也在自己的物理之中获得了奖项,成为了轰动世界的物理学家。

  不只是在学习上面,杨振宁在爱情上面也十分的轰动。杨振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和以前大学任教时期的一个学生在一起,这个学生名字叫做杜致礼。

  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将军,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的好,当年的杜致礼翩翩少女,在学校里面也是个风云人物,只是战争爆发的太快了,她的父亲也正好在那个时候患了肾病,想要前往美国进行治疗,谁知道蒋介石居然在一家人动身前往美国的时候将杜致礼的父亲扣下,强行前往战场。

  那个时候的杜致礼才18岁,没有亲人的陪伴她一个人到了美国,一个女子孤身一人在美国,日子十分的不好过,尤其之后家道中落,就连家里人的消息她都收不到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最后到了免费的圣文森学院。

  命运总是如此的有趣,杨振宁和杜致礼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居然会在美国再一次见到。杨振宁在美国十分的照顾杜致礼,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坠入了爱河,最后在第二年的8月26日举行了婚礼,正式的在一起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杨振宁和杜致礼又何尝不是呢?家人全部都在国内,而他们心系祖国和家人,无数次地想要回到祖国,但是都遭到了阻拦。终于国内的战争结束了,在美国的两人也终于得到了家人的消息。在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两人才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杨振宁无疑是紧张的,原本塞在口边的岳父大人最后居然成了一句先生,这让在场的周总理笑话起他来。一家人能够团聚实在是难得,杨振宁的一生都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他坚定自己的道路,在物理上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面对困难不放求学之心,也实在令人敬佩。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7】

  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母亲是名门闺秀,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无疑幸运的,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杨振宁4岁时,母亲教他读书认字,家庭氛围浓厚,为杨振宁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1928年,父亲学成归国,任教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杨振宁随父进入厦门大学读小学二年级。后来父亲转入清华大学任教,他们全家搬迁至北平,在北京读完小学到初中。

  可奈何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也不安定。他们一家逃难至昆明,北大、清华与南开为躲避战火,南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它是一所特殊而传奇的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杨振宁、邓稼先则出自该校。

  1938年,在昆明读高二的杨振宁,为早日实现儿时当科学家的梦想,他参加了西南联大的招生考试,没想到竟然考上了。父亲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父亲也在这所大学任教,并且这所大学是当时最好的大学。[由整理]  在西南联大求学的6年间,是杨振宁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直接影响他后来的成就。这所大学大师云集,他就读物理系,本科毕业论文导师是北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

  在1945年,杨振宁考上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有幸与爱因斯坦成为同事,爱因斯坦对这位来自于中国的年轻人很是赞赏,两人常常在一起进行学术讨论。

  杨振宁在这里遇到了同样来自中国的李政道,他们两人携手研究。在1954年,两人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打破了物理学上的“铁律”——宇称守恒理论,这一观点一经发表引起世界物理界的轰动,很多科学家对这两位来自中国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很不屑,但是他们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并在1957年,两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这理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很抽象,讲得通俗点就是:物体中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是不对称的,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我们人照镜子,镜子里面的人像和本人有所细微差别,而杨振宁提出这一理论,是重新定义了宇宙的含义,你说他伟不伟大啊?

  这还不是最伟大的成就,最伟大还是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将宇宙中已知的四种基本力,除引力之外,直接统一了其他三种,朝着“大统一理论”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们知道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地之间的作用力,麦克斯韦提出麦克斯韦方程,统一电磁学,他们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但他们穷尽一生,也没有找到“大一统理论”将两者联合起来,爱因斯坦也曾试过用“相对论”来解释,但却似乎有些矛盾,且多出了两种力:强力与弱力,物理学的发展陷入迷雾中。

  这时杨振宁拔开迷雾,提出这“大一统理论”,奠定了半个世纪以来物界学的发展。杨老在其他领域如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等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世界各地在杨老的理论基础上,有7人获得诺贝尔奖,可以说杨老是“开山鼻祖”,是当今在世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这是一点不为过的。

  这些都是杨老对世界的贡献,那么对中国有哪些贡献呢?也许有人会说杨振宁对中国好像没什么贡献吧,不像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给中国搞出了原子弹,让我们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因为杨老搞的是理论物理研究,在当时的中国存在感极低,并且他的理论比较抽象,一般人看不懂,这也导致一些国民对他的一些误解。

  其实杨老以自己的实践行动,为中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石溪分校设立了CEEC奖金,从美国和香港募集资金,专门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到90年代初,共有80余名中国学者得到此奖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绝大部分按时回国到原单位服务。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基金会从成立到2007年结束的24年中,资助金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港币,资助基础研究项目数百个,使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同时还为中山大学建成一座研究大楼。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是在香港立法注册的非牟利性机构。

  1997年,在清华大学建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他捐出在美国的豪宅售卖的600万美元,还捐出他在清华大学的工资,捐资助研。杨振宁利用自己的人脉及社会影响力,多方面筹集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为中国拉回了计算机顶尖专家姚期智、林家翘,助飞中国计算机科学事业的发展。

  他参与许多重大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他不仅捐钱,创立各种科研基金组织,还亲自培养科学人才,在2004年,亲自上清华大学本科普通物理的课。

  杨老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助力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却还有人说他没有为国家作贡献,有些人只盯着杨老娶了一位小54岁的娇妻,而忽略了他的贡献。

  受人诟病最大的是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没有家国情怀,这是我们对他最大的误解。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诺奖时,在颁奖台上他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从这些话中,我们感受到杨老的拳拳爱国之心。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及两国的关系,在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但始终心系祖国。

  在1971年中美关系有些松动时,杨振宁顶着巨大的压力第一个访问中国,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周总理的亲切接待。他还促成了中美建交正常化,成为促成中美文化、科学交流的桥梁。在美国到处演讲,宣传新中国的发展,让更多的海外学子回到国内。

  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8】

  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的人都是顶尖中的顶尖,而顶尖之人的身边必然也有十分优秀的人,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经还和邓稼先是同学,两个人无疑都是世界的顶尖人才,为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人生也十分的波澜曲折,这个人就是——杨振宁。

  一、成就斐然

  杨振宁是一位物理学家,可以说他是为物理学而生的,这一生也都在追随着物理学的脚步,要知道没有几个人的学时理论能够和牛顿以及爱因斯坦等轰动世界的科学家相提并论,杨振宁就是其中一个,在物理学上面的突破绝对有杨振宁的参与,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和米尔斯一起完成了新理论,名为杨.米尔斯理论,而这一理论在诺贝尔奖的项目之中,就有7个都是因此而得的奖。

  守恒定律的突破性一步,也是由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的,他们钻研在物理学之中,真正地打破了人们对于守恒定理的传统性认知,直接发表了论文,这一伟大的一步也让两个人获得了了诺贝尔奖,这不止是将中国人的名字带到了世界,更是为世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名字在世界上也留下了印记。

  只是现在看到杨振宁所获得的一切会觉得杨振宁真是厉害,却不知道杨振宁求学路上的艰辛。

  二、求学之路

  杨振宁的童年是在战火之中度过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杨振宁的父亲知道战争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自己的家里面还有妻儿,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只能将孩子先一起送走,当时的合肥老家还算是安全,杨振宁就被送到了那里。

  战争瞬间蔓延开来,整个中国都被包裹在战争之中,杨家人顶着战火终于一家团圆,但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伴随着危险,最后抵达昆明,才能过上安稳一些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杨振宁尽管受着战争的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到了昆明之后又转到了当地的一个中学,只是一个忽然的教育政策让杨振宁痛苦不堪,那个时候的杨振宁还没有涉及物理方面,但是升学又成了一大难点,家人们对于杨振宁还是十分的支持的,所以坚定了杨振宁升学的决心,买了教材自学理化知识。

  别看杨振宁是半路出家,但是自身的天赋使然,自学之下的杨振宁最后还能以一个极好的成绩考到了西南联大化学系。命运的指引告诉杨振宁,化学并不是他的归宿,物理才是,所以杨振宁毅然决然地转到了物理系。

  刚迈入大学,杨振宁是憧憬的,他渴望在学校里面学习更多的知识,当时的西南联大师资力量十分的雄厚,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杨振宁很快就融入了大学生活,在物理的海洋里面畅游,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也让他的进步十分的快。

  只是战争还没有结束,炮火依然在继续,为了这些莘莘学子,就算是顶着炮火,学校里面的课程都没有间断过。最后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杨振宁发表了论文,这一篇论文更是开创了先河,将物理和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毕业后的杨振宁继续研读,在西南联大念研究生,后来又获得了硕士学位,可是这些知识远远不够,杨振宁知道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需要自己去闯荡和学习,他的学习之路没有停止,之后便去了美国进行求学。

  三、留学生涯

  美国是第一大国,学府之中所囊括的知识也是精之又精,杨振宁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有他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费米,只是天意注定,那个时候的费米教授正在秘密的研究核武器,杨振宁也只能抱憾而归,辗转多次,也因为杨振宁对物理热切的内心,终于杨振宁还是见到了费米教授,又在费米教授的帮助下认识了另外一位良师爱德华泰勒教授。

  对于华裔的歧视也在这里显现,杨振宁在物理上面的进步十分的快,但是动手能力却要差很多,他很想进行实验,但是实验室却只能美国人才可以进,在缺乏动手能力的情况下,还成为了一众同学的笑柄。

  可是尽管如此,杨振宁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物理梦,他最后也在自己的物理之中获得了奖项,成为了轰动世界的物理学家。

  四、爱情故事

  不只是在学习上面,杨振宁在爱情上面也十分的轰动。杨振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和以前大学任教时期的一个学生在一起,这个学生名字叫做杜致礼。

  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将军,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的好,当年的杜致礼翩翩少女,在学校里面也是个风云人物,只是战争爆发的太快了,她的父亲也正好在那个时候患了肾病,想要前往美国进行治疗,谁知道蒋介石居然在一家人动身前往美国的时候将杜致礼的父亲扣下,强行前往战场。

  那个时候的杜致礼才18岁,没有亲人的陪伴她一个人到了美国,一个女子孤身一人在美国,日子十分的不好过,尤其之后家道中落,就连家里人的消息她都收不到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最后到了免费的圣文森学院。

  命运总是如此的有趣,杨振宁和杜致礼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居然会在美国再一次见到。杨振宁在美国十分的照顾杜致礼,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坠入了爱河,最后在第二年的8月26日举行了婚礼,正式的在一起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杨振宁和杜致礼又何尝不是呢?家人全部都在国内,而他们心系祖国和家人,无数次地想要回到祖国,但是都遭到了阻拦。终于国内的战争结束了,在美国的两人也终于得到了家人的消息。在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两人才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杨振宁无疑是紧张的,原本塞在口边的岳父大人最后居然成了一句先生,这让在场的周总理笑话起他来。

  五、总结

  一家人能够团聚实在是难得,杨振宁的一生都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他坚定自己的道路,在物理上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面对困难不放求学之心,也实在令人敬佩。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9】

  霍金走了,一片缅怀哀叹,回顾他在科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时,另一个经常拿来做对比的人物是杨振宁。

  知乎上,“杨振宁”话题中的第一个提问,便是:

  霍金去世后,当今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杨振宁吗?

  科研艰深的门槛,让很多人对霍金和杨振宁的贡献不甚了解,那么,杨振宁到底有多牛?“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是否言过其实?

  这篇关于杨振宁的文章,有助于帮你解开这个疑惑。

  很多国人对杨振宁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娶了一个28岁夫人的程度。而且,人家已经娶了十几年了,大众对他的了解,还是这个水平——我们国家的国民水准着实令人担忧。

  怎么说呢,打个比方:那些人恐怕对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了解,都多于对几乎同级别的杨振宁的了解,这样的崇洋媚外,为什么呢?

  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做点儿扫盲兼普及的工作吧。

  让我们看看杨振宁到底是谁,看看他除了迎娶新夫人,到底还做了什么,为地球和为中国。

  霍金对比杨振宁,你就知道杨振宁的贡献有多少。

  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通过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而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的(3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盖尔曼是一代奇才吧?两条腿的图书馆,夸克之父。他处处和费曼较劲不服气。但是盖尔曼在杨振宁面前很谦虚,他自己多次声称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su(2)对称性扩展到su(3)而已。杨振宁多次生日,他都不远万里赶过来参加。

  杨振宁当然是一代物理学宗师,是科学泰斗,何止是伟大?

  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

  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请看清楚啊,文告有“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解释了粒子的相互作用”、“重构了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排列在之列”这些词汇啊,如果是学物理的应该知道这些词汇的意义。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在前四名。前三位都去世了,在世的杨振宁是第一没有争议吧?

  说一些题外话,说一些题外话,杨振宁是世界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美中俄三个超级大国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获得的荣誉奖章奖项数不胜数,科学界重要奖项全部囊括。当然这些只是题外话,是杨振宁伟大成就的一些小小增色,花边而已。

  可以确定的说,华夏子孙自炎黄算起只有杨振宁一个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引领文明的发展。他当然是炎黄子孙中科学界最伟大、最出色、最杰出的那个。

  不完全统计:杨振宁接受过院士头衔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等。

感动中国杨振宁观后感【篇10】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

  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20__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__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20__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__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996091.html
延伸阅读
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观后感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应当具备的高尚品德和职业操守。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的观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
2023-07-09
关于“捉妖记观后感”这个话题,笔者认为非常有价值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您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观看电影,这不仅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独特的体悟
2023-07-09
鉴于您的兴趣爱好,出国留学网的编辑诚意推荐一本名为“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的作品,那么如何优化作品名的观后感呢?观后感能让我们以独特的角度解读影片,请阅读后与朋友分享!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2023-07-09
参观盐城科技馆观后感盐城科技馆是中国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的一项科技教育设施,是一处集科普、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我有幸参观过盐城科技馆,下面是我的观后感:首先,我惊叹于盐城科技馆的
2023-07-09
芝山红楼观后感芝山红楼是一部以古代日本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戏剧作品,通过对日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该剧由日本著名的戏剧家石田三成执导,以芝山为
2023-07-09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推动了飞机的跨代发展。我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苏联在当时对我国进行的援助仅限于制造,关于设
2023-04-21
一篇高质量的作品观后感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欣赏到很多优秀的作品,当我们被情节所吸引时,心中总会涌现出很多感受。观后感能够激发我们对于艺术、文化和生活等各个
2023-06-20
阅读作品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解读和分析。通过读写互动的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成为更好的思想者。你是否熟悉观后感的写作格式与规范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
2023-05-21
优秀的电影能够在我们无意识中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写下观后感则是传达我们内心感受与心得的好方式。观后感记录了我们个人独特的思考和心路历程,是将我们的情感和电影情节有机结合的重要手
2023-06-05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今天,老师带我们了解认识了一位英雄——第一任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革命英烈彭湃之子。彭士禄爷爷为了从事的核潜艇事业数十年来一直隐姓埋名,国家对他的身份一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