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写作是从古至今人们都热爱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经常会将一些发生的事写进周记。坚持写周记让我们不断地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我们怎样才能该如何写好一篇周记呢?下面介绍一篇网络上非常好的“地质实习日记”文章,如果您需要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篇文章中一定有您需要的信息!
地质实习日记 篇1
摘 要
根据学校的教程安排,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步骤,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了解我们萍乡地区地质发展过程。了解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矿石,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稳定的基矗
实习地区:
1、 五陂下—王坑煤矿
2、 孽龙洞
3、 三口岩—新泉路段
人员组成:能源系地测(3)班 实习小组第四组(组长;**,组员共8人)
指导老师:***
起止时间:XX年5月24日—XX年5月28日。野外观察3天,室内讲课2天,室内编写报告5天,共10天。
报告人:**
实习时间:XX年5月24日
实习地点:五陂下——王坑煤矿
今天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首先我们沿着河边往上走,沿途看到了河流的凹岸、凸岸、河漫滩。路边陡峭的高山,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层地质构造非常明显,我们看到了岩层的褶皱构造,各种形状各不相同。在王坑水电站公路旁,易老师带领我们怎样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水电站对面的山上的岩层中还能看到煤层,由于煤层厚度不到30公分,没有可开采的价值!最后,易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岩层的剖面,从剖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岩层的产状。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今天我们所实习的主要目的和学习到的内容是:
河流,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河床是指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也就是河流两岸间的容水部分。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
凸岸和凹岸(如图一)又称边滩沉积,是冲积相沉积类型之一。凸岸坝是形成于曲流河凸岸的堆积地貌。这是由于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处流速较大,凹岸受到强烈侧蚀,形成深槽凸岸处流速较小,因此沉积物便在靠凸岸处堆积下来。凸岸坝通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在剖面上呈板状沙体,分选较好;下部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状交错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河漫滩 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雨季洪水时被淹没,雨季过后水位下降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所以南方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
地质实习日记 篇2
今天天气还算不错,很适合登山。8点左右我们出发了,一路上小睡了会儿 ,大概9点半到鼓山脚下。
当走进鼓山时,看到葱葱绿绿的树木,闻到新鲜的空气,山的气息就是好。在鼓山公路旁老师叫我们停下来观察长着树木的花岗岩岩体,由于集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于一体,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引发的风化作用,岩体表面到下面呈全风化状、强风化状、微风化状和未风化状,由于树根的不断生长,岩石就加剧了分化。
接下来老师带我们看由我们福大老教授为其命名的一种岩石——鼓山晶洞花岗岩。这种花岗岩有其特有的构造特征——晶洞构造,在这里逗留了一会儿,看完这一处我们就开始登山了,目的地是半山顶某停车场采石开挖剖面地质现象。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在阶梯上休息了几次,一路上我和班里几个冲在最前头,到了了望台,发现我们是最早到得,在这里小吃了下,不一会儿看老师带着大部队也赶到了,老师没有休息就带着我们往停车场走,我们看到此处的花岗岩遭受分化作用后工程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全分化层、强分化层与弱分化层,甚至岩石中还包裹着新鲜岩石,所以岩石变的不均匀、不连续和各向异性。接着我们开始下山了,一路上我们边看风景边拍照,由于天气突然放晴,爬上下山有点炎热,身上流了好多汗水,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呐,下山速度快很难控制,差不多20几分钟就到山脚了。
在山脚下休息到12点半左右后我们坐上了车回校。
地质实习日记 篇3
根据学校的教程安排,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操作步骤,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了解我们萍乡地区地质发展过程。了解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矿石,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稳定的`基础。
人员组成:能源系地测(3)班 实习小组第四组(组长;吴坤,组员共8人)
起止时间:XX年5月24日―XX年5月28日。野外观察3天,室内讲课2天,室内编写报告5天,共10天。
今天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首先我们沿着河边往上走,沿途看到了河流的凹岸、凸岸、河漫滩。路边陡峭的高山,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层地质构造非常明显,我们看到了岩层的褶皱构造,各种形状各不相同。在王坑水电站公路旁,易老师带领我们怎样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水电站对面的山上的岩层中还能看到煤层,由于煤层厚度不到30公分,没有可开采的价值!最后,易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岩层的剖面,从剖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岩层的产状。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今天我们所实习的主要目的和学习到的内容是:
1、了解什么是河流河床、河漫滩,河流的凸岸,凹岸和阶地?
河流,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河床是指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也就是河流两岸间的容水部分。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
凸岸和凹岸(如图一)又称边滩沉积,是冲积相沉积类型之一。凸岸坝是形成于曲流河凸岸的堆积地貌。这是由于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处流速较大,凹岸受到强烈侧蚀,形成深槽凸岸处流速较小,因此沉积物便在靠凸岸处堆积下来。凸岸坝通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在剖面上呈板状沙体,分选较好;下部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状交错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河漫滩 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雨季洪水时被淹没,雨季过后水位下降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所以南方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地质实习日记 篇4
今天是我们地质地貌实习的第二天,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小傍水崖的大石河,另一个是上庄坨的地质学博物馆。
7:20出发,行车15分钟后,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大石河到了。我们的站立地点,是顺断裂发育的大石河河谷。今天我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大石河河流地貌的沉积特征和河流阶地特征。
我们站立在大石河凸岸。因为逆时针定向环流面向河流下游,环流将沉积物质带向凸岸,所以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脚下的这块滨河床浅滩上边有许多巨大的砾石,由于水流冲刷的作用,磨圆度高,分选性强。
接下来,老师把我们带到了的剖面前,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河道砾岩的沉积特征:自上游向下游,磨圆度越来越高,分选性越来越强,扁平状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倾向指向河流上游。
第一个点的最后一项是认识河流阶地。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大石河共有五级阶地。一级为堆积阶地,二级为漫滩相阶地,三级为基座阶地,四级和五级为侵蚀阶地。五级阶地各不连续,表明这里曾有4-5次地壳抬升运动。
地质实习日记 篇5
前言;一、实习时间:6月30日至207;通过现场参观、获得感性认识,初步掌握市政道路工程;四、实习要求;1、认真写好实习日记;2、按计划完成各认识实习和现场参观后,应对实习进;实习内容;一、工程地质部分;1、北大分校后山;昌平南口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昌平南口地区位于北京;此时实习地区学习使用罗盘定点、测量方位;学习使用;通过使用罗盘进行定点,
三、实习目的:
通过现场参观、获得感性认识,初步掌握市政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工民建等土建工程 的概况;了解工程地质在土建设计、施工中的重要性。为更好的学习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达到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通过认识实习得到锻炼,增强专业意识观念。
1、认真写好实习日记。
2、按计划完成各认识实习和现场参观后,应对实习进行全面总结,写出认识实习报告。
昌平南口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 昌平南口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区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形成一个缓坡倾斜地带。西部、北部为山区、半山区,以南口及居庸关为界;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区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山区海拔400~800米,最高峰海拔1439.3米。该地区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泥质灰岩。
此时实习地区学习使用罗盘定点、测量方位;学习使用地形图。
通过使用罗盘进行定点,采用后方交会法,目标为卧虎山山顶,北大分校F楼。 首先,调整磁偏角,北京磁偏角为5 50
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可通过此次实习中运用的后方交会法,对工程进行初步的定点定位,快捷方便,易于操作。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发育完整。长城系地层总长1700m。可观察到太古界与元古界角度不整合;长城系地层层序及产状、岩性特征;观察闪长玢岩岩床(斑晶)。
此实习地点可观察到寒武系与青白口系的地层及岩性;青白口系的岩性较为明显,为紫红色及灰绿色页岩。寒武系岩性为灰色豹皮状灰岩。
可观察到寒武系下统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岩层间的缝合线构造。
根据测量岩层及断层的产状绘制龙山小平移断层图 表2 岩层、断层产状测量结果
在土木工层中需要尽量避开断层地质,或采用措施减小此种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 4、石花洞
喀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岩溶在土木工程中是不良地质现象。因为地下水中含酸性物质过多,导致岩石被分解融化,从而导致地基的破坏甚至坍塌。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
如:城镇建设中供水和洪涝灾害问题;道桥工程中路基沉陷和悬空问题;工民建工程中地基沉陷稳定问题;地下工程中突水涌砂和洞顶(壁)坍塌问题;水电工程中库水渗漏问题
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挖填(碎石、素土或混凝土) 1. 跨盖(钢筋混凝土梁板) 2. 灌注(混凝土) 3. 支顶或加固洞体 4. 桩基(嵌岩) 5. 排导(水)
2、地铁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任奋华);参观北京地铁9号线六里桥工地
3、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张连卫) ;参观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大坝 4、桥梁(张举兵);参观水闸、参观卢沟桥、京九线永定河铁路桥、永定河公路桥 5、参观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预制构件厂 6、钢结构(张举兵);参观鸟巢建筑结构
地质实习日记 篇6
今天早上我们在西2-101进行实习动员大会,会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任务布置、实习地点、路线、计划进度、主要内容的概要讲解,及罗盘的结构构造功能特征及功能,并强调了实习的安全性问题。在介绍地质罗盘仪时,老师主要教我们如何使用罗盘进行定向、定位、和量测各类地质体或地质界面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接着叫我们如何记录产状要素。紧接着老师给我们播放工程地质录像,内容主要关于大坝工程地质的介绍。坝的类型主要分为土石坝和混凝土坝。土石坝对地基要求较低,坝址周围必须有充实的天然建筑材料;而混凝土坝对地基、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多建在坚硬的岩石地基。从录像中我了解到坝址坝型的选择应根据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一、岩土及工程性质;二、地质结构;三、地形地貌;四、水文地质;五、自然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这些方面都涉及了工程地质内容,所以应考虑工程地质问题:一、区域稳定性与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二、坝基绕坝渗漏问题;三、坝基渗漏变形破坏问题;四、坝基及坝肩抗滑稳定问题;五、坝基沉降变形问题;六、河床刷坑问题。大会结束以后老师再次强调了安全问题及准时搭车,通过这次动员大会使我对即将开始的工程地质实习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