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被成为“东方的狂欢节”。你对火把节有所了解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带来的“家乡的火把节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一)
农历的八月五日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被称为是“东方狂欢节”。
人们在火把节的前一天,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火把。第一天,人们将火把装饰精美;第二天,人们会拿着火把去亲戚家、朋友家,祝贺节日,讨论火把;到了第三天,人们会燃起火把,走进田野,祝农田五谷丰登,祝庄稼越长越好,走进万家,将幸福带给每个人。
到了第三天,夜幕降临,高潮来了。
人们欢呼雀跃,街上张灯结彩。人们穿上鲜艳的服装,脸上挂起灿烂的笑容,十分热闹。人们高举火把,格外闪耀,将漆黑一片的夜晚,一瞬间染成白昼。
年轻的小伙子跳起了火把舞,姑娘们也不甘示弱,纷纷高举火把,舞动起来。场内人山人海,灯火辉煌。午夜过后,人们还要拿着火把游行,在每一家人门口放上一根未燃尽的火把,以示祝贺。
看那一束束火把,似游龙,横冲直撞;似青鱼,左右挪动;似萤火虫,灿烂星华。
这,便是一个热闹非凡的火把节。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二)
7月24日我们告别了古城xx,来到了春城——xx。在哪里稍做休息后,第二天去了xx,到了那不仅看到了如画般的山水,还看到了古老而又文明的古迹。刚好赶上了那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我们没有体验过火把节,现在能遇到真是太幸运了。
火把节是一种类似傣族泼水节的节日,相传是聪明的黎族人保护庄稼消灭害虫而来的,从每年的农历六月四日开始,一连狂欢三天三夜,据说这在当时,还是一项隆重的盛点哩!
我在大街小巷里看到不管房前屋后,都有被人们用松树干稻草堆积而成的巨型火把。这种火把近有二米来高,有的还被彩纸花布装饰着,这种巨型火把不仅外形美观样式奇特,还成了装点城市的一道道独的风景线。
夜幕慢慢降临,我们走在路上看见男女老少手持自制的火把,簇拥着来到了各自家门口前,挤在热闹的人群里,围着巨大的火把载歌载舞起来。火把节的高潮来了!随着人们欢乐的歌声,大家各自点燃了手中的火把,同时,巨型火把也燃烧了起来!霎时,数尺高的火光直冲天空,黑夜被照得亮如白天。人们尽情地舞动着手里的火把,飞舞的火焰如条条呼啸的火龙,道道火舌离人不过半拃距离,既是惊险,又是刺激。说他们是在舞火把,不如说是在耍;说他们是在耍火把,更不如说是在表演。看着他们随心所欲地玩弄着手中的火把,许多大胆的旁观者耐不住性子,有点跃跃欲试的冲动。而那些胆小的,虽不敢尝试,道也饶有兴趣。望着那一团团跳动的火苗,我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问一个拿火把的叔叔要了一把盐,冲了过去洒在火苗上,只见火焰一下子就喷出了许多小火星。
之后我们又逛了许多商店和看了许多表演,今天的旅程真的很开心,现在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云南之旅。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三)
在xx,许多民族都过火把节,而各自过法不同。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语称为“夫汪舞”,意为“六月狂欢”。无论城市乡村、山区坝区皆普天同庆。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隆重的节日。除了村寨竖大火把的集体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佳肴美食、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团聚。节前,遍街卖的是火把节的标志物——用竹篾彩纸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纸火香袋以及专供妇女用来染红指甲的凤仙花根等等,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节日当天,人们停止一切生产劳作,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竖大火把的地点,或村中广场,或本主庙、古戏台前,大青树下,在热闹的唢呐鼓乐声中,人们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爷爷们演奏洞经古乐,老奶奶们齐声念诵经文。当家妇女便要带着孩子备上盐、米、酒、茶到田间焚香祝祷,祝愿五谷丰登。
每个村寨或片区都要共竖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树,通体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顶端还要饰以火把节的大型标志物——“连升三级”的“升斗”,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升斗”顶端彩旗飘飘,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飞的白鹤。竖火把之前,先由老人们以“三牲九礼”祭祀,行“三跪九叩”之礼。火把竖好后,暮色降临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唢呐鼓乐队的护送下从本主庙取来火种将火把点燃。 当熊熊烈焰升起之时,男女老少便载歌载舞绕着火把树转,孩子们争抢着烧落下来的火把果,意为迎祥纳福,青少年们个个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断扑洒松香,飞出团团烈焰,互相追逐喷洒以示祝福,然后高举火把巡游田间。村里村外,人声鼎沸,火光璀灿,古人曾有诗赞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按民俗学的观点,则认为火把节是一种农事节日。白族自古为稻作民族,火把节乃稻谷抽穗时的庆祝活动。以火炬烧灭害虫,祝祷丰收。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此外,白族火把节也包含着一些生育观念。如火把树要由当年生男孩的年轻父亲提供,竖火把的坑要由当年生女孩的父亲挖掘,大火把上挂满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白族火把节是一个源于白族先民生产和生育观念的古老节日。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四)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从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坚得精致美观。
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一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点燃的小火把逐人上传,然后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火把节的高潮的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响声,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火把节的尾声的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这就是火把节。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五)
“火把节快到了!火把节快到了!”一群小朋友欢呼着,跳跃着。火把节是我们这里的传统节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就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的晚餐。
还记得今年火把节前的那天晚上。我缠着爸爸要他给我做一个漂亮的火把。爸爸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他找来竹子和松柴,又找来了两根长短不同的烟花用彩色的丝带绑起来。还给我准备了一包火把面。说是火把面,其实就是松树的根晒干后磨成的粉。
夜幕降临了,一轮明月镶嵌在天空。这时人们欢呼雀跃,分外热闹。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身穿艳装,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今天,最热闹的要数四方街了,那里有一座古老的戏楼。人们在戏楼前的广场中央搭了一个火堆。当火燃起来的时候,人们高举着火把,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孩子们举着又红又亮的火把边跑边撒着火把面。每撒一次,就发出“呼、呼”的声音。火光照亮了孩子们的笑脸,照亮了夜空。我也加入到了撒火把的行列中,看着对方的脸变成了大花脸,个个乐得捧腹大笑。我们玩得可高兴了。这时,小丽说:“小洁,怎么还不把火把点燃,不会没有吧?”我说:“怎会没有,我等会再让你们见识见识。”我把火把拿到了广场上,点燃了火把。这时,美丽的烟花升上了夜空,发出了绚丽的色彩,把夜空点缀得无比美丽。孩子们拍着手说:“小洁的火把真美!”“明年我也要扎一个这样的火把。”听着伙伴们的赞叹,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火把燃尽了,我们也玩累了,就躺在路边绿茵茵的草地上休息,看着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和闪烁的点点繁星,谈论着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憧憬着来年的火把节……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六)
火把节——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前几天人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火把。第一天是在家装修火炬,多好看;第二天去亲戚朋友家祝贺节日,聊起自己的火把;第三天,我点起火把,高举火把,走进田野,走进千家万户,给百姓带来幸福,也祝农田丰收。
第三天夜幕降临,将是火把节的高潮。
这时,人们欢呼起来,特别热闹。街道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脸上充满微笑。他们高举火炬,挤进人群,载歌载舞,非常热闹!它们融为一体,高举的火把异常闪耀,瞬间把黑夜变成了白天。
年轻的男孩们举着火把跳舞,女孩们也不甘示弱,举起火把跳舞。体育场里挤满了人,人们一举手一投足就像一朵云。当他们挥汗如雨时,那是一场阵雨。整个会场灯火辉煌。
午夜后,人们举着火把游行,并在每个家庭的门口放一束未燃烧的火把来表示祝贺。这时,人们围住了整条街,举着灯,举着火把跳舞,欢呼跳跃。那笑声、歌声、尖叫融为一体。
看那一捆捆火把,像一条游龙,左右颠簸;像鲱鱼一样,四处游动;微弱的光线像萤火虫一样美丽。
火把节真的很热闹!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七)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石林也不例外。每年的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是我的家乡石林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这一天,石林县城人山人海,斗牛场上座无虚席,大街小巷摩肩接踵,挤得水泄不通。这一天,是石林人民最开心的日子。
来源
火把节的前一天,人们可忙了。先是准备火把,火把真多呀!一车车,一堆堆,大的,小的,木质的,环保的,看得我眼花缭乱。大人们被小孩子纠缠着,直到抱上一个火把,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接着,杀鸡宰羊,准备过节吃的美食,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火把节的夜晚,大街小巷,乡村寨子,早已经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了。人们争先恐后涌向县城的新转台,阿诗玛转台,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一个个点燃后,便开始舞了起来,有的画八字的,有的画圆圈的,有的画N字的,一条条美丽的火龙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我随着拥挤的人群往前走,手中的火把越燃越旺,照得我的脸都热起来了。耍够了,人们开始把火把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篝火堆。这时人们不管老的、小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部一起手拉手围着火堆,跳起了热烈的大三弦舞。人们笑着,跳着,火红的火光把人们的脸照得红通通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美丽、耀眼。人们跳得汗流浃背后。
火把节的高潮——抹花脸来临了。人们在手上抹上了炭灰,你抹我一把,我抹你一把,人们是那么的欢乐开心。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黑黝黝的,有的脸上好似包公一般,有的像一个非洲黑人一样,一笑牙齿白生生的露在外面……最后,夜深了,人们都玩得尽兴后,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除了耍火把,火把节还有许多习俗呢!如斗牛、摔跤……我们的火把节是不是很热闹呢?欢迎你来我的家乡。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八)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让我来告诉你吧!火把节是彝族的节日。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角。经过几番惊险的.搏击,得胜的公牛身披红布,在主人的牵引下,绕场一周,骄傲的接受着人们的欢呼和赞叹。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点着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出屋门,绕屋三圈,然后奔向田野,奔向山川。
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看,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山寨的人们都集中到一起来了。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挑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
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