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

字典 |

2023-08-25 09:51

|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1)

  导语:《湘江北去》是由潇湘电影集团出品的历史题材电影,由陈力导演,保剑锋、周冬雨、钱枫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毛泽东、萧子升、彭煌等青年拥抱救国理想,走上不同救国道路的故事。

  《湘江北去》观后感看到标题,这部电影便深深吸引了我,《湘江北去》观后感。那首《沁园春·长沙》至今仍印在脑子里,那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不禁令人浮想出在寒秋中,在橘子洲头傲然独立,看湘江北去,抒发壮志豪情的青年毛泽东的影像;而那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也令我热血沸腾,仿佛一下便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拯救中国。

  这部影片上映于20xx年6月,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它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初期以毛泽东为主的一群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湖南青年的红色青春与激情岁月,但又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它侧重青春励志,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令人耳目一新,让人觉得毛泽东不再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年轻时跟我们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踌躇满志、为了理想奋斗,也怀着朴实却不失热血和进取的精神。

  影片对于青年革命者的形象刻画是丰富且饱满的,它突破了以往对于主人公"高大全"的刻板描绘,而是充分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感情丰沛的内心世界,从多个角度描绘了革命者的领袖人物在不断历练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追求,在追求中更加坚定信念。同时,它也刻画了一些革命青年,他们原本追求进步,在革命过程中受到怀疑,最终走上了放弃革命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影片中的人物更加立体、真实、可感知。通过这样的描写和比较,观众对革命者有了更多的敬佩。

  印象很深刻的便是毛泽东北上为了赴法留学筹集资金期间,在图书馆做图书助理管理员时期,他仍然不忘救国救民的使命,费尽心思地接触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教李大钊跳健身操,为陈独秀拉黄包车,倾听他们对于时事鞭辟入里的分析,那一段在黄包车上毛泽东与陈独秀的对中国未来的对话等等,这些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青年毛泽东的谦虚好学、思维缜密的可爱之处以及他的豪情壮志。

  《湘江北去》这部影片定位是"一条江和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它通过对伟人多角度的细腻呈现来描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湘热血青年上下求索寻求救国之路的故事。《湘江北去》通过讲述毛泽东如何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也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刻影响了那一代的革命志士,也揭示了建党伟业的坎坷经历与必然结果。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如跳舞、打铁、雨中喊叫,都非常动感,完美地展现了这些革命者、领袖和伟人年轻时的青春。

  同时,一条江则代表了湘江,这部影片中湘江寓意为中国革命的母亲河,影片的结尾处,毛泽东与何叔衡踏上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轮船,宽阔的湘江水面上,轮船乘风破浪,影片在此处戛然而止,也预示了中国革命前途的伟大与艰辛。

  一直以来,我对毛泽东的印象便是那种运筹帷幄、博学多识的领袖形象,有如神一般的存在,但通过这部影片,在那种时代背景下,毛泽东的不断探索和进步,他的满腔热血、远大目标,令我为之震撼,同时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湘江北去》观后感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在十三岁离家留书给父亲的诗。十三岁,在那个时代已是可以独自闯荡,求学报国的年纪了。再面对当今的时代时,我又不得不感慨了。

  人们总是不清楚时代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也许时代在进步,但人们在倒退。每当读到这首诗,我总会有些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再怎么,我也算个青年吧,热血青年。

  也许,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除了勇气,还有坚持。呵呵,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什么了。

  刚看完电影《湘江北去》,不知从专业的角度该如何分析,我只说我喜欢这部**。可能与中国的历史、五四运动、青年有关。所以,即使只是简单的对话,我也会感动,忍不住哭泣。不知道这部电影与历史真实有多少抵触,我对毛泽东先生的历史不很清楚,只是讲讲这部**的感受吧,观后感《《湘江北去》观后感》。

  我不得不承认,因为主角是保剑锋饰演的,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看。说实话,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我不知道的岁月,和那峥嵘岁月里奇伟人物该如何表演才算到位,才能惹来别人的赞同和赞美。我以为会有一个宏大的场面,一个雄伟的气势,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可以赢得眼泪的故事。我很无知。

  《湘江北去》讲述了从毛泽东求学到走俄式道路之间的事情。年轻时,毛泽东经常扮演铁、车、馆的角色,他们做这些工作,不是为了筹钱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和当时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学者见面交流。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陈独秀谈到自己的理论时,清洁工毛泽东只是插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没有生气,后来他和他进行了认真的交流。

  还有,李大钊也会看毛泽东写的东西并且还付了实践。那时候的毛泽东并未太出名,这些文曲星级的人物会这样对待他和他的言论,这又令我太感慨。呵呵,那时候,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大声说出来,不管你是天王还是什么,而这个“天王”都会认真对待来自底层的声音。

  至于现在如何,我不必说大家也可做到心中有数了吧。

  再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萧子升,他从德国留学回来,得知毛泽东主张的是俄式武装革命的道路,与他们最初的信仰相抵触时,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说这种平和的方式即使得不到实现也要坚持。友谊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地位。信仰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是的,不管谁坚持正确的道路,这是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你的是对的,但我还是想坚持我原来的那个。

  我钦佩这种信念,以及它所产生的勇气。

  再者是杨开慧,周冬雨饰演的,镜头不多,这不多的镜头里却常出现那个在门外等候、守望的画面,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这就是一个女人简单的等待吧。《虞美人枕上》是一九二零年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词: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关于毛泽东先生的爱情,我了解的也不多,但却被影片中简单的画面,和写在书纸上的诗词感动了……

  至于五四运动,也许是受现代文学教师的影响,我也很崇拜它。如果你想来,你常常会觉得你不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生,错过了伟大的运动。也许在那个时候,我也是一个真正的热血青年。"狂飙突进,浮躁凌厉".

  而不像现在,在这萎缩的时代,畏畏缩缩。

  去青岛五四广场拍的"五月的风",那阵感天动地、席卷全中国的狂风何时才能再来一场!

  《湘江北去》观后感《湘江北去》带我们重温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年代,有那么一群在黑暗里挣扎,在黑暗里迷茫,在黑暗里探索,在黑暗里斗争的热血青年,他们以改变国家命运为己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湘江北去》与其说是以毛泽东为主角,倒不如说是以湘江的那群进步青年为主角,以当时中国进步青年为主角。整部影片通过以点带面的手法,用毛泽东等一批风华正茂的湖南青年来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高涨、满清热血的新青年,借湖南张敬尧这位倒行逆施、勾结日本的军阀来反映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这群湘**年依然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百舸争流的苍茫大地之上践行救国救民的理想,谋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他们用青春的火焰去燃烧现实的寒冰,用艰苦的探索去寻找生命的坐标。面对挫折,他们发出谁主沉浮的呐喊;历经风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少年中国说》中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国强"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话。

  《湘江北去》这部影片给我们感觉最深的是毛泽东等人到北京拜访杨昌济时,杨昌济对他们所说过的那些话。"吾人求学与海外,欲归国而致之用,不可不就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还有毛泽东回忆杨昌济在讲台上所说过的一番话"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一生的思想,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主义不可以……".贯穿影片的中心我想就是杨昌济的这些话,这个剧情也是围绕这些话而展开。

  剧中湘江这群进步青年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组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从投入五四热潮运动到创办《湘江评论》,从筹备资金赴法学习,到回国后改造旧中国。他们结合我国国情在救国的道路上始终在带着"何者当因,何者当革"来思考国家出路的问题,最后在取舍间这群进步青年的思想上有所改变,信仰发生分歧。面对一路风雨走来的好友,他们为坚定彼此的信仰,毅然地选择分道扬镳也绝不牺牲自己的主义。

  想想当前我们很多人都丢失了自己的信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了很多金钱利益至上的思想,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企业。抑制经济发展中的货币观,也有赖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好,就能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带来良好的社会氛围。

  而我们的非公有制企业最容易接触底层的劳动工人和农民,用党员带动群众、服务群众,所以我们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历史,我们内心隐隐作痛,但在这隐痛中还夹杂这一种感动,为这群不怕牺牲敢于革命的热血青年而感动,为这群青年所肩负起要振兴民族的使命而感动。

  又到了一个改革的时间窗口,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早日实现复兴中华的伟业!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2)

  在学校组织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本片讲的是毛泽东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谓“禁书”,终是抵但是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职责。演员并不流利的湖南话,让我不觉有些郁闷,甚至觉得有种毁掉片子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却又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或许我们会对这个性的腔调进行调笑,但我们心中绝不会减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即使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下,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但他们依然在战斗,依然不灭身体里沸腾的热血。

  是的,他们依然在战斗。他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怀揣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样会,怎样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

  为孩子们讲解的中国国情仍历历在耳,那些忧国忧民的箴言,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先生,我们何以救国家”是啊,我们何以保家卫国,我们的先辈们研究了一代又一代,竟被一小儿稚语塞的哑口无言。这样看来那些鲜血,那些牺牲到显得毫不足惜了!但又能怎样样呢?强大的封建势力,压的激进分子寸步难行,他们苦苦挣扎,却没有出路。庆幸的是中国还有救,孩子们还是那么勇敢,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位浑身素缟的孩子将地图藏进自己身上时,我有一瞬间的惊愕,不是没想过的,当东西被搜出来之后,那个孩子又会被怎样惩罚呢?他还那么小,家中的亲人又去世,那个小小的身板,怎样能够承受的下这么多的苦难,只正因他处在那样一个时期?他坚信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眼里有些期望和不灭的挣扎,那是新中国未来的灯火,为了更好的将来他们不放下一切的期望。他们发奋奋斗下去,不论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微小!

  反观我们,生活在他们无法想象的年代,拥有他们无法想象的一切。明亮的教室没有改变什么,先进的设备也没有改变什么,甚至,我们更差了!这是为了纪念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电影,但我却不想过分强调那时那些鲜明的人物们,他们无疑是任何时代的主角。那些与我们相同的学生们才跟让我感到心惊,我们是如此的不一样又是如此的相同。我渴望追随他们的足迹,一畅我们心中的湘江。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3)

  与以往青春励志主旋律影片不同的是,《湘江北去》这部红色经典影片,将故事的主人翁锁定在青年时代的毛润之(毛泽东)身上,__年前那群风华正茂的湖南热血青年,激荡文字,指点江山,在百舸争流的苍茫大地上开天辟地,将水深火难的中国引向光明,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青年用火热的青春燃烧着当时苦难混乱的中国,《湘江北去》这部红色经典影片,不仅仅是一段青春励志的旋律和一首红色激情的交响曲;更是建党__周年的献礼,让我们后人重温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画面:一条江和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

  由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出品并发行的建党九十周年重点献礼片《湘江北去》是一部让年轻人热心沸腾的爱国影片,充满激情,反映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湖湘热血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而做出重要的贡献,片中许多台词慷慨激昂都说到了观众心坎里。潇彧有幸提前参加了这次看片会,这部突出青春与励志的影片,有着与《建党大业》很大历史承载关系。

  影片《湘江北去》虽然不是以纯爱情故事来讲述,更没有过于炽热的情感戏,但是保剑锋、___在片中演绎含蓄恋情却贯穿始终,甚至在情感上有更为丰富的叙述和回味。故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着:1918年,中华大地军阀割据,乱象丛生。毛泽东、肖子升、蔡和森等一帮湖南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一同来到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临时助理管理员,在这里他接识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快,他的思想进入到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在北国的寒冬里,他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心心相映,一段纯真美丽的爱情悄然萌发。

  杨开慧早在14岁的时候就认识了毛泽东,在影片中她赋诗一首:“高谊薄云霞,温和德行嘉。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月夜幽思永,楼台入幕遮。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这首五律借菊花而委婉地表达了对毛泽东的爱慕之心以及对两人爱情未来的美好希冀。而最后两句被毛泽东修改成“今年飞雪时,能否至吾家”更能体现出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处。虽然影片中的革命恋情并不出位,但是浪漫又含蓄,___更是坦言片中的革命情感非常值得年轻人学习和尊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保剑锋饰演“28画生”毛泽东很有味道,虽然湖南话学得有点雷人,但还 颇有几分味道。___戏份虽然不多,却很抢眼。她饰演“霞姑”杨开慧也值得称赞,甚至超过首次触电大荧屏的处女作《山楂树之恋》,尤其杨开慧追赶着启动的火车将父亲杨昌济留给心爱的学生毛泽东的围脖传递到他手中,那一刻感染观众的画面……难怪导演陈力对___给予很高的评价:“她心静,充满真性情。”另外,香港老戏骨李子雄(饰演陈独秀)和内地表演艺术家奚美娟(饰演杨昌济的妻子)在剧中的出彩配角,给的确给该剧增色不少!

  除此之外,该片将颇多笔墨放在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奋斗史上,如年青毛泽东主动给陈独秀搭讪、学拉黄包车,做图书馆管理员、教李大钊做甩步操、胡适演讲时候私下交头接耳即将被赶出之前那段慷慨陈词,以及领导大家革命的方式等等。虽然有一些让人发笑的台词和桥段,但把毛泽东年青时的细心、“粗细”、幽默、率真的革命激情都凸显出来,尤其毛泽东说自己国语差,引起观影人哄笑,但这能表现出年轻人的轻松与活泼来,同时,也是展示一位未来伟人的胸怀与热情。

  影片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大场面并没有用镜头呈现出来,比如恩师杨昌济去世、毛泽东母亲去世、军阀混战场面、甚至连历史资料战争画面也不曾被引用出现,仅仅通过毛泽东或者别人的口述及字幕来完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湘江北去》这部不足千万元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几乎全靠保剑峰来压轴了,太凸显了保剑锋“毛泽东”个性还 是稍显单薄!___戏份虽不多,台词岁不多,但是这次表情、神色拿捏的还 算到位。

  电影《湘江北去》不仅仅是一段青春励志的旋律和一首红色激情的交响曲,更让我们重温一条江和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影片结尾很有鲜明的中国红色政权特色、喻意深刻。杨开慧一身红色旗袍守护在降生的新生儿旁边,摇晃着手中的木摇篮,从特定对象和地域上折射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影片在毛泽东与何叔衡毅然决然地踏上赴上海中共“一大”的征途而结束,仿佛犹如滚滚北上的湘江之水,汇入了浩瀚的历史洪流之中……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4)

  记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个哈姆雷特;不是每部电影一定要拍成你幻想出来的那种形态才是好电影。你看不惯这种类型的电影,看不惯猪脚什么的,可以自由换选,别出口成喷!你爸妈不需要你这样的孙子!!知道你喜欢看岛国片,没事,街道有片摊,你还可以进H网站,求种妈。你们出口成喷,只能怪你爷爷和你外婆,养不教,谁之过??

  大家有或者没有政治偏见,与我无关,但对于一部电影,不应该将过多的政治偏见代入其中而影响自己的喜好。就像陶斯咏所说“道不同,不与为谋;但道不同,不碍为友”,你可以不赞同政治上的东西,却也不能因此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就我的感觉来说,此片已经很努力的去追求真实,于是我们听到了一口韶山音,还有到处的长沙普通话。

  情节上,虽然有些朴实平淡,连贯性也不是很好,但相较建党而言,好上太多了,至少是部完整的电影。

  电影何辜?!如果抛不开政治偏见,也请至少看完了再来评。

  英烈何辜?!影片里的人物,毛泽民、杨开慧、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等先后牺牲,他们的鲜血难道就是为了今天的冷嘲热讽?

  我不是五毛,我也不是枪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湖南人,请不要喷我,谢谢。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5)

  整个影片主题正如电影宣传海报上所宣传的:一条江和一个国家青春的记忆。一群将改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视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一部关于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与迷茫的青春励志片,一位被亿万人民神化了的伟人终于走下了神坛。就像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师长,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一幅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生活画面完整地展现在今人的面前。

  我本不喜欢看历史片,但这片子越来越有激情。我的思绪被电影情节所感染,似乎被带入到__年前,和先辈们共同热血沸腾。搞笑成分也些许,或许是因为在21世纪的我们无法真正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理想和信仰的追求,而认为某些情节惹人笑。

  但通过本片,我进一步了解到了即便是伟大的毛主席,也不是从小就找对了路子的。这跟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没两样,在少年、青年的时代一样会热血激动,一样会迷茫矛盾。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了。和他圈子里的人一样,他在社会上仍无立足之地,是个持不同政见者,思想里充满了矛盾。

  此时的他既不是一条小鱼,也不能算是一只雄鹰,就是一个硬着头皮去闯的热血青年。只有经过了北京求学,经过了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接触,经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阅读和思考,毛泽东的生活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不再受他人幻想的鼓动,已经能自我控制。于是在他坚定信仰之后,发型随着其思考方式、行事方式一起改变了。而他始终不变的湖南乡音,则是他内心坚定如初的表现,他救国的理想从未改变,只是此时他寻找到了最合适的方式。

  影片接近尾声时,杨开慧一身红衣给我印象尤为深刻,而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国民党捕捉坐牢,面对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杰出女性,让我最为敬佩。

  一场和电影同时开始的瓢泼大雨,伴随着电影的结束而停止了,走出影院,放眼望去,只见碧空如洗,残阳如血。美好的生活又回到了面前。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今天的这一切,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的热血换来的啊!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6)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在十三岁离家留书给父亲的诗。十三岁,在那个时代已是可以独自闯荡,求学报国的年纪了。再面对当今的时代时,我又不得不感慨了。总是搞不清时代在进步还是倒退,也许时代是前进的,人却是倒退的。每当读到这首诗,我总会有些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再怎么,我也算个青年吧,热血青年。也许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除了勇气,便是坚持了。呵呵,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什么了。

  刚看完电影《湘江北去》,不知从专业的角度该如何分析,我只说我喜欢这部片子。也许是与中国的历史有关,与五四运动有关,与青春有关,于是,即使只是简简单单的对话,我也会被感动,忍不住有流泪的冲动。不知道这部电影与历史真实有多少抵触,我对毛泽东先生的历史不很清楚,只是讲讲这部片子的感受吧。

  我不得不承认,是由于主角是保剑锋饰演的,于是,我才迫不及待看的。说实话,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我不知道的岁月,和那峥嵘岁月里奇伟人物该如何表演才算到位,才能惹来别人的赞同和赞美。我以为会有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可以博取眼泪的故事,是我无知了。

  《湘江北去》讲述了从毛泽东求学到走俄式道路之间的事情。年轻时的毛泽东打过铁、拉过黄包车、做过图书管理员……做这些短工,或是为了筹钱出国留学,或是为了与当时学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见到面、交流思想。特别令我感动的是,陈独秀在讲述自己学说时,还只是清洁工的毛泽东插了话、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并没有生气,后来还与他认真交流了。还有,李大钊也会看毛泽东写的东西并且还付了实践。那时候的毛泽东并未太出名,这些文曲星级的人物会这样对待他和他的言论,这又令我太感慨。呵呵,那个时候,有不同的观点便可大声说出,管你是天王老子还是什么,而这“天王老子”也会认真对待来自底层的声音。至于现在如何,我不必说大家也可做到心中有数了吧。

  再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萧子升,他从德国留学回来,得知毛泽东主张的是俄式武装的革命道路,与他们最初的信仰相抵触时,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说这种平和的方式即使得不到实现也要坚持。友情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立场,信仰的力量是无人能敌的。是的,无论谁坚持的道路是对还是不对,这都是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你的是对的,但我还是要坚持我最初的。我佩服这种信仰,和这种信仰下产生的勇气。

  再者是杨开慧,饰演的,镜头不多,这不多的镜头里却常出现那个在门外等候、守望的画面,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这就是一个女人简单的等待吧。《虞美人枕上》是一九二零年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词: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关于毛泽东先生的爱情,我了解的也不多,但却被影片中简单的画面,和写在书纸上的诗词感动了……

  关于五四运动,也许受现代文学老师的影响,我也是特别推崇和崇拜。想来便常常觉得自己生不逢时,错过了那场浩大的运动,也许那个时候,我也是个真正的热血青年。“狂飙突进,浮躁凌厉”。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7)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滚滚湘江水北去,橘子洲依旧葱郁,只是那故人已逝,朱颜已改。如果说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以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救国信念。那么战争、历史电影《湘江北去》则是根据历史展现了1918年军阀割据、乱象丛生的时代,以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为代表的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一同努力的经历。这是一部关于一条河流和一个国家青年的记忆,是一部关于理想信念追求和困惑的青年励志片。

  曾几何时,那个时代的青年甘做搏击惊涛骇浪的弄潮儿,在风口浪尖的豪气无不让人豪情满怀。恰同学少年,他们胸怀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意气风发寻求真理,他们为救国救民奉献一切。有人说,混乱造就英雄,但英雄永远不会诞生。

  学院里的一批年轻人之所以有上升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敢于探索,敢于战斗,用实际行动喊出自己的宣言。然而,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精神和自豪感,在温暖的摇篮中成长的孩子也无法再想象战争时代了。

  21世纪是和平的时代。虽然我们不再需要战争,但我们需要有信念、雄心和雄心,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总是为小事担心,我们总是为生活奔波。也许是代让我们愿意堕落。我们总是回避。当社会压力太大,我们无法呼吸时,我们总是说:

  “我们本平凡,何必及伟人”。

  是否还记得,小学总有一篇作文叫做“我的理想”,也总有人写到:“当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当年的记忆,顾盼依稀如昨。

  我们渐渐长大了,时间磨去了当年的棱角,不再有儿时的天真;我们们渐渐长大了,生活剥夺了当年的意气,不再轻易说未来;我们渐渐长大了,社会改变了当年的信仰,不再如当年执拗。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这是运气还是灾难?和平与稳定使我们不再有崇高的理想,不再有同样的精神。

  我们一辈子都忘了,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中国人为了社会和全国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敢于实践,打破旧思想,为中国探索前进的道路。虽然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今天还有他们的远大志向和信念吗?我们还能坚定地实现我们的信念和理想吗?

  当年,青年毛泽东和同学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坚持学习,把救国救民的信念牢记在心。现在,我们学习的时代是和平稳定的,只有为了顺利毕业和以后的工作。他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怀揣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科学的理论,他们怎么会,怎么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色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条红色湘江路。我们是如此的相同却又如此的不同。

  我还记得俞敏洪这样一段话:“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 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

  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不管你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你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累力量,冲破障碍。

  当你发现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说的多好啊,我们需要有水一样精神,厚积薄发。我们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我们年轻,我们需要有伟大的目标和信念,而不是在奋斗中学会享受。多少人甘于堕落,多少人选择逃避,我们在这条伟大的航路上需要勇敢,需要信念。偶尔我们会累到想要放弃,可是当我们想到身边还有一个让我们牵挂的人,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前走。

  彼岸灯火阑珊,我们需要信念与勇敢!

湘江北去电影观后感(篇8)

  那些90后,让人顶礼膜拜

  回首那个时世纪的90后,那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奋力搏击惊涛骇浪的弄潮儿,我总会感到豪情满怀,热血沸腾。用范伟的口吻说:“都是90后,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记得初二的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片尾曲我很喜欢: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

  小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一群书院里的年轻人,恰同学少年时,胸怀改造世界之志,修学储能,胸藏百汇,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书生意气,磊磊落落。“好学,求己,猛进,坚韧”,从这群年轻人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向上勃发的力量,它在抗争,在奋进,在积蓄,它将挣脱一切桎梏,向这个时代高喊出它的改造宣言。

  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毛泽东在湖南一师上学时,一师校长孔昭绶曾经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

  “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

  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改造我们的国家,改造我们的社会。

  ”孔的一席话恰恰反映了那些90后伟少年的状态,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在一起,他们最终的追求是为改造一个更好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强的中国。我想,时至今日,读书的目的亦复如是——修学储能,经世致用。

  我曾在我的日记中写到: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血管里没有半滴愤世嫉俗的血液,没有半分针砭时弊、改造世界的热情与激情,只忙着学会迎合世俗,只盯着钱袋子,只想着权与利,我绝不要做这样的人。

  这个时代,叛逆这个词被频繁地使用着。然而,叛逆不是故弄玄虚的虚伪,不是自我标榜的肤浅,更不是沽名钓誉的手段。那些自诩成名的叛逆艺术家,是在公众面前表现叛逆,迎合公众抱怨社会的心理。

  然而,那被表演的叛逆还是真正的叛逆吗?它只是叛逆艺术家们为了博取名利而支出的一次惯常的体力劳动罢了。

  一个真正的叛逆者,不是异端,不汲汲于名利,他的每一个离经叛道的举动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思考,清醒的痛苦,反抗的无奈和大无畏的决绝。那些90后,绝地们顽强地与现实抗争。他们叫什么名字?为利吗?

  他们在力量最弱小时就敢斗争,他们在赴死时依然坚决。我崇拜这样的叛逆者,他们让我崇拜。

  古人云:胸藏百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我们不仅要做点字的学者,更要做指行合一的实践者。须知经世致用才是读书的目的所在。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90年代后的垮掉一代?同是90后,为什么我们就要比他们逊色?正如30多年前一位诗人喊出的那样:

  “我不相信”。没有灵魂愿意扬尘,没有生命愿意倒下。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小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这是一个貌似和平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更是我们宏图大展的时代。

  90后,are you ready?

  (绝对原创,无半点剽窃)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111094.html
延伸阅读
这篇文章是出国留学网编辑花费时间筛选出的精粹“城南旧事观后感”。欣赏优秀的作品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这次观看作品都会让心中有颇多感触想要忍不住吐露出来。我们可以将这些奇妙的灵感写进自
2023-08-25
白鲸观后感【篇1】白鲸读后感白鲸读后感(一)故事是由主人公以实玛利走进鲸鱼旅馆的那一刻开始的,当晚,他被老板安排和一个名为魁魁格的大个子睡在一起,魁魁格是科科伏柯岛的王子,他有一手
2023-08-25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会成为您的学习良师,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影片的观后感记录下来呢?每次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欣赏和评
2023-08-25
感到迷茫可以看看“《我们的冬奥》观后感怎么写”也许会有所帮助。读书有利于人们的成长,观影同样也不差,我们总会因故事中的某一情节而感慨万千。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电影,不妨写一篇观后感来记
2023-08-25
这是出国留学网编辑在网络世界里寻觅到的一篇精选“超级工程观后感”文章,如何为自己撰写作品名观后感提供灵感呢?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写观后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想
2023-08-25
《湘江北去》观后感篇1“做教员就是要为人师表,是表率的表,是思想和行为的表率。”在一个简陋的小学堂里,毛润之激动地为孩子们讲道:“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就是要愈败愈战,为中国崛起而
2023-07-09
好电影给人好心情,也给人好收获,为了娱乐而观看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观后感应该理性分析电影的各个方面而非情感化评价,观后感是发掘作品深层内涵的好途径,如何动笔去写作品名观后感呢?“湘
2023-05-06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血战湘江》观后感”。栏目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血战湘江》观后感模板,你了解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吗?随着观看的继续,获得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
2023-02-09
出国留学网编辑搜集了“《血战湘江》观后感模板”相关主题资料,现在分享给您,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看电视或者看电影成为了我们的娱乐项目之一,人的思维想法因为一个故
2023-06-03
优点一:全面分析电影的主题思想观后感要多看多思考,才能抓住电影的主题思想。一篇全面的观后感应该能够对电影的主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深入探讨电影所要传达的核心观点。优点二:准确把握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