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悟合集(3篇)

字典 |

2023-08-30 14:00

|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当我们面临一些重要的时刻时。都会不自觉地去发表一些走心的感言,感言可以表达我们的感受,一篇优秀的感言要怎么写呢?谈到“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悟”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比较值得一读,不需要到处寻找您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您所需的信息!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悟【篇1】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它被称为19世纪**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反映了所有的矛盾和/或:

  请记住我站域名/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最深刻的体会是,这部电影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是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训炼和成长起来的。这些主要人物具有较高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也被描绘成赤裸裸的、无情的鞭打。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悟【篇2】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19世纪初**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的**。《战争与和平》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文本以极为简练的文字,出色而惊人的心理分析,生动生动地刻画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批人物。整部作品构思宏大,气势恢宏,有力地展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的保卫国家战争,展现了战后俄罗斯壮丽的社会生活图景。

  有人说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不说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呢?你能否避免它取决于人们的信仰或你有什么样的底线。

  遇到国际争端,如果抱着最后实在不行就诉诸武力的态度,我想最后80%战争不可避免。

  什么叫实在不行?什么叫不得已?都是借口!

  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最终成为判断战争是否进行的标准,这是可怕和可悲的。如果世界各国都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即要和平,永远抵制战争,我想会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的。这个想法是乌托邦式的。

  但我认为,不管能否实现,有这样的信念是好的。永恒的和平是可能的。人人为信念,那么仗就打不起来。

  就像道德和法律一样,它们不能让人绝对约束自己,但它们不能被忽视和取代。

  我们人类应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生活。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悟【篇3】

  有人说托尔斯泰画了一只大象,有几个人看到了鼻子,更多的人什么也没看到。《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而托尔斯泰也是个伟大而充满魅力的人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次读这本书,总觉得能读到新的东西,这也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展示了十九世纪初叶,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仑,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以此背景引发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

  书中,博尔孔斯基、贝佐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家族的兴衰,都被投射到战争与和平的背景中。托尔斯泰不仅描写了人物复杂的命运和历史场景,而且详细描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琐事,丰富了**的骨架,编织成生动的历史画面。

  他将战争与和平、军队与社会、上层结级与下层结级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的时代风格。人的本性和灵魂在内外环境的双重因素下不断变化。托尔斯泰在他的人物身上体现了许多东西,包括世界上最深的情感和同情,从而表达了更广阔的精神和永恒。

  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评价是:“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

  ”文字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它带给人的,往往包括万物遵循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所以,看完了这本书,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它传达了人类探索生命的意义,甚至是一种可以带来哲学启示的精神活动。有了生命的本义,我们就要面对内心的现实,思考和感受生命。

  《战争与和平》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间。

  **以1805-1820年的欧洲大陆为背景,在战争与和平的交错中描述了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等四个贵族家庭的爱恨情仇。几个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人生起伏之后,最终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战场上牺牲,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终成眷属,而尼古拉罗斯托夫和玛利亚博尔孔斯卡娅也组成了美满的家庭,**的叙事部分以两个家庭的幸福家常收尾,令人倍感温馨。

  主人公在动荡时期生活在欧洲。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和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下的共产党是19世纪初决定欧洲命运的主要力量。托尔斯泰不仅以壮丽的场面描写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而且在文本中穿插了大量的评论。可以说,对历史的**是**的一大基干,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几位主人公的命运沉浮。

  历史史如何描述的?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过程。

  托尔斯泰用非常逼真的手法还原了许多历史场景。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和1812年拿破仑攻占莫斯科是核心事件。尽管托尔斯泰站在**人的立场上描述历史,但如果你想从这部**里挖掘**的“爱国主义”,那恐怕就要略感失望了。在**中,我们看不到“智慧”的**军队,也看不到“英勇”的**人民。

  尽管后人认为拿破仑进军莫斯科是**军民故意“诱敌深入”的结果,但托尔斯泰却认为法军得以长驱直入只不过是俄军的内部矛盾和指挥紊乱造成的,而所谓“诱敌深入”之战术只是后人的****而已。恰恰是俄军的作战失败在客观上导致了拿破仑孤军深入,并最终使他走向灭亡。历史就是这样,后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删减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捏造了很多并不存在的“辉煌”和“丑恶”。

  在感**彩上,我们看不到作为侵略者的法国人有多么“可恶”,也看不出抗击侵略的**人有多么“崇高”。托尔斯泰对整个战争过程的描述是中立和真实的。“侵略”和“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不能说完全不存在,但这种区分更多时候只是“政治产物”,是人类为自己的可怕行为寻找正当理由的遮羞布罢了。

  当这些事件的政治意义被剥夺,当普通人去战场杀戮同类人时,无论你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是**的,也值得同情。

  尼古拉在追击一个法**官的时候,因为他的“狼狈相”而心生怜悯。皮埃尔本来打算留在莫斯科刺杀拿破仑,却阴差阳错地救了一个法**官的命,他还怀着“负罪感”和那位法**官彻夜畅谈。**人是同胞是没有错的,但是种族和国家的区别毕竟是人为的和相对的。

  一个天然且绝对的事实是,同样作为人类的一员,法国人更是他们的同胞。尽管人类总是给战争冠以“正义”、“反侵略”等名号,但这些政治意义难道能改变同类相残的悲剧本质吗?

  时至今日,我们仍在纪念战争或战争中的事件。但是,我们要纪念战争里的什么呢?在中国,“”、“”、“南京大**”每年都要被纪念,可是大家除了“日本鬼子侵略过中国”之外又记住了什么呢?

  战争对普通士兵意味着什么,对一个个普通民众又意味着什么(包括日本人),这些基本上被我们忽略了,大家不去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每一个珍贵的人类个体在战争中的遭遇,而是都去关注政治意义了。于是,人们一边高呼南京大**的真相,却除了“30万”这个注了水的统计数字之外一无所知。

  在历史书籍和历史教科书中,普通人只是政治浪潮中的一滴水,或者是一系列统计数据中的分子或分母。人性几乎消失了。正是在这方面,历史文学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还原了被所谓的政治意义所失去的最简单的个体生命,也正是那些个体生命能够反映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在评价拿破仑是否伟大时说到:

  “哪儿没有纯朴、善良和真实,那儿就没有伟大。”是的,脱离了善恶标准的“伟大”不过是另一种“渺小”罢了。我们的史书和教材可能是为了“普及常识”,有意无意地夸大了那些渺小的“伟大”,却恰恰忽略了“伟大”的立足之本——人性与善恶。

  最后,有必要谈一谈托尔斯泰历史观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回想一下托尔斯泰那个年代的史学,“神的意志”决定历史的观点已被抛弃,伟人意志决定论还在大行其道,客观规律决定论(阶级斗争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的)刚开始被大众接受。托尔斯泰用他的主要笔触驳斥了当时伟人的强烈决定论,否认历史的车轮掌握在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或库图佐夫手中。

  一个社会就像一艘巨轮,作为统治者的首席执行官就像漂浮在它前面的小木船。长官们误以为是他们在小木舟上划桨才使巨轮前进,但事实上,真正让巨轮运动起来的是波浪。在惊涛骇浪来临之时,巨轮的抖动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小木舟掀翻。

  在一个羊群里,总会有一两只羊被养得膘肥体壮,其他羊不明真相,于是把那一两只肥羊视作“天才”,它们就是拿破仑和库图佐夫们。但事实上,特意把它们养肥的是牧羊人,目的无非是最先屠宰。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但他们都是无意中充当历史工具的。19世纪初的欧洲貌似由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佐夫主宰,但他们又何曾使历史的进程和自己的意志相吻合呢?人之外的要素构成了“必然性”,它和人的自由意志一起干预历史进程,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亦无绝对的必然。

  托尔斯泰将两者间的互动称之为“法则”,至于这个法则如何理解,恐怕要见仁见智了。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是唯物史观中所说的客观规律?

  还是“上帝的计划”与人的意志之间擦出火花?这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119196.html
延伸阅读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写心得体会一定需要遵循自己的主观感受吗?小编将带您探索“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的背后故事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指引你获得更多的知识建议
2023-08-30
期待这份"四年级读乌塔有感"能够为您解决当前的问题,在写范文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呢?人们对范文的作用日益认识到其价值。范文向我们指示了写作的方向,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请注意仅供参考之
2023-08-28
推荐一篇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苏轼曾在他的诗中写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心里满是感动。 撰写读后
2023-08-28
感言是一种工作生活中都能普遍用到的东西,感言让每一次离别都更加动人。在生活中发生触动心灵的事情时,心中会产生不少的新的感想,非常有必要写一篇感言,所以一篇优秀的感言是怎么样的呢?我
2023-08-28
经历了有趣的事,读了精彩的书,我们都可以动笔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您是否也对撰写心得体会没有头绪而苦恼呢?我非常努力地为您准备了“读童年心得读后感”希望您喜欢,谢谢你的支持我会继续探
2023-08-28
写作品读后感需要注意的点有哪些呢?作者在作品中用流畅的语言,叙述了相关情节。透过读书笔记的形式,发现并改进自己的阅读习惯,我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充满了想象力期待它能够得到您的认可
2023-07-28
感言是指对于某些活动或者经历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语言,每当我们经历一些难忘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感而发的感慨一番,发表一些感言,感言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达我们的情感。编辑特地为你
2023-03-26
贫困的岁月里,阅读书籍能够给我们心灵上的力量。读完作品后,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它所描述的历史,也许是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总结阅读的收获,以提高阅读的效果。现在,编辑
2023-05-26
下面是我们精心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悟"。工作中领导都会要求员工去写一些文档,会不由自主地想去借鉴一下范文写作。范文的整体结构和写作思路值得我们细细研读。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
2023-02-22
读完名著作品之后,相信大家都流连忘返。我们从读书中领悟到的道理是我们读后感的索引,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编辑整理的“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战争
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