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大学中庸读后感(系列10篇)

字典 |

2023-09-05 08:28

|

推荐访问

大学中庸读后感

【 liuxue86.com - 读后感 】

  立刻开始阅读下面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大学中庸读后感”的信息,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可以参考本文希望你喜欢。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想必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 好的读后感应该展现您对书籍的新思考和新理解。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1

  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

  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最大原因,一个字:求。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能正己则无怨。

  所以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所以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原因,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近。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所以人一定要中正,也就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2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推崇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极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尊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孔子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不偏,庸不易。”语文教学的“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庸”就是以平常心对待语文,把语文学习当作生活的常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从而真实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恪守语文教学的中庸之道就是坚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脚踏实地地走紧密联系生活、注重人文素养提高和语言能力训练的大语文之路。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人们的普遍祈求,而和谐社会正是中庸思想“致中和”的体现。现在人们在物质的侵蚀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行为失据,离中庸渐远,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绝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摆正,回到中庸上来,何尝不是消除烦恼,赢得快乐的一种途径。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3

  我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比如跟学生沟通不够,或者沟通方式过于简单,这就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国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其深刻的“中庸”智慧,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它,完善我们的工作,完善我们的生命。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4

   一. 德为人之本

  (一)立德树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是光明的德行,表现为善的行为。文中指出“大学”一词在古代原指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按照成为政治领袖所应具备的条件教导王公贵族的子弟。德为人之本,不管是上级的统治者还是下级的臣民都应该有德有能。“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君子贤明是国家的希望,老百姓的福分。

  我们作为教师,一学期期末会评出“三好学生”,而“三好学生”的三好指的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不管学生的智力有多高,“德”永远排在第一位。因为有德的学生,即使才华稍逊一点,也不会给家庭和国家带来什么灾难。反之,一位智力水平极高的学生,他无德,无底线,无做人的根本,那么他会不会做危害国家安危的事情,是不敢确定的。

  “人无德不立”不是一句空话,教师是传道、授业之人,特殊的职业对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爱国守法、爱岗经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师德的行为规范。

  (二)修身养性

  今天读《大学》,焦点在于“修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即是修养言行。言行是表现于外者,其基础则在于内心的修炼。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读到“修身”这一章节,我想到自己的老师曾经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在餐桌上,有一个人一不小心把自己碗里的汤洒到了餐桌上,你装作没看到,而不是哈哈大笑。”这种表现就是有修养的表现。是啊!也许面对别人的出糗,我们能表现自然,而给对方留足面子,真是有修养的表现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事务,我们应该做一个在大事面前是非分明、态度明确,在小事情上遵法守则,没有丝毫怠慢。教师亦是如此,我们身上的责任更重大,我们肩负起培养下一代人才的责任。所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想让学生有修养,为师的就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地与时俱进,修养自身。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从文明礼仪教起。坚持下去,和学生们一同进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青年。

   二. 中庸之道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君子所做的中庸,是说君子在任何时机都合乎中的标准。我觉得中庸之道和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庸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

  这个中庸之道,不是空谈,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离不开,只要我们离开了中庸之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麻烦和烦恼。比如现在人喜欢熬夜,那就违反了中庸之道,日久必会生病,熬坏身体;对森林乱砍乱伐,就会破坏自然环境,导致沙尘暴、泥石流,也是违反中庸之道;我们现在人的欲望无穷大,有了这个还想要那个,吃着碗里还要看着锅里,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因此给自己的生活徒增了很多痛苦和烦恼,这都是因为违反了中庸之道。

  读《大学》感受到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家庭,修养自己的言行。读《中庸》希望通过我们修学,摆脱迷惑,返本归元,真正明了人生的真相,做一个觉悟的、有智慧的人,做一个能够遵循天道规律的人,那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5

  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这是我读《大学·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强烈。

  《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老师一接到通知,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又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

  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当我找a4纸的时候才发现纸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这时,我又发现,我不知道画什么画、写什么内容,好不容易画好之后,又发现彩笔掉在学校啦,于是爸爸又去给买彩笔。前后折腾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办了一张质量很差的手抄报。后来想,如果我事先准备好材料,并事先设计好手抄报的版式和内容,我想,这张手抄报不仅质量要高一些,而且花的时间也少得多。

  现在,我时常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会想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一重要的做事准则。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6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干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李刚”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穷,再愚笨,也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将生活水平提高,一定会变的.刚强起来!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要骄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逐步的进行学习的五个层次,最终使自己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7

  一、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职场中,往往有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的事情,比如工作的调动,环境的变迁等等.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到能够泰然处之,“小不忍则乱大谋”,心胸开阔,目光放远一些.看这些事情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而不去做匹夫之勇.

  二、重物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这句话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明了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因众人的是非标准影响自己的判断.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性的判断,然后作出结论;二是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应该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领导往往欣赏的是有个性、有主见的年轻人,这样的人才能独当一面,今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在职场中,要想谋取一个更好的职位,你必须事先做充分的准备,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锻炼好,只待时机一到,马上就能担当重任,而且还要做得很出色.“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处这个信息时代,社会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各种节奏很快.知识体系和技术的更新速度之快,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按时“充电”.即使身处一个比较安逸的环境,也应该“居安思危”,考虑以后形势的变动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如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话,总有一天会被淘汰.

  中庸之道与没有原则、人云亦云不同,这是一种必要的协调必不可少的关系.在职场中很多时候往往需要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因为职场也是一个大家庭,如果一味地讲究个性,没有团体合作意识,会搞得一团糟,也不利于集体的发展.因此,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保持一个中庸之道,确实在是明智之举.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8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读过《论语》、《老子》、《庄子》,分别从人与人相处,自我的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相处的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

  暑假中阅读了《大学中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谓是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

  相反如果内心急躁,很难去认真全面的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

  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9

  (一)立德树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是光明的德行,表现为善的行为。文中指出“大学”一词在古代原指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按照成为政治领袖所应具备的条件教导王公贵族的子弟。德为人之本,不管是上级的统治者还是下级的臣民都应该有德有能。“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君子贤明是国家的希望,老百姓的福分。

  我们作为教师,一学期期末会评出“三好学生”,而“三好学生”的三好指的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不管学生的智力有多高,“德”永远排在第一位。因为有德的学生,即使才华稍逊一点,也不会给家庭和国家带来什么灾难。反之,一位智力水平极高的学生,他无德,无底线,无做人的根本,那么他会不会做危害国家安危的事情,是不敢确定的。

  “人无德不立”不是一句空话,教师是传道、授业之人,特殊的职业对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爱国守法、爱岗经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师德的行为规范。

  (二)修身养性

  今天读《大学》,焦点在于“修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即是修养言行。言行是表现于外者,其基础则在于内心的修炼。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读到“修身”这一章节,我想到自己的老师曾经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在餐桌上,有一个人一不小心把自己碗里的汤洒到了餐桌上,你装作没看到,而不是哈哈大笑。”这种表现就是有修养的表现。是啊!也许面对别人的出糗,我们能表现自然,而给对方留足面子,真是有修养的表现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事务,我们应该做一个在大事面前是非分明、态度明确,在小事情上遵法守则,没有丝毫怠慢。教师亦是如此,我们身上的责任更重大,我们肩负起培养下一代人才的责任。所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想让学生有修养,为师的就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地与时俱进,修养自身。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从文明礼仪教起。坚持下去,和学生们一同进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青年。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10

  在这个洒满阳光的冬日里,我拜读了南怀瑾老师撰写的《原本大学微言》。

  这本书,对“大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弱小者,一下子便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有奋斗之力的好少年。

  儿时。牙牙学语的我很想穿越到古代。因为我一直认为,古人学习是十分轻松的,而我们现代人学习压力却十分大。读了此书,我的想法有了180度的大转变:我要好好学习,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努力!我要成为国家栋梁。我要静下心来!然而,如果只是驰骋于天马行空的想象的话,那么一切将只会是天方夜谭,所以,我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宁静而致远”

  那么,现在就要开始制定目标。人分为一个一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时区,我们一次要做到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是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使得原本十分浮躁的我,现在学会了“静能生慧”“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道理。

  大学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千个字而已,可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无书可及的,让读者能“正知、正见、正人心”,其中高山流水,柳暗花明之风光,在字里行间中处处体现,时兴慧解。

  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社会。现在社会上的人总是十分浮躁、不耐烦、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欲速则不达。曾经有个姐姐诺诺,因为在学习上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本来天资聪慧的她,最终只能步入二本学校,与心仪的一本学校高中,因为不能静。我希望,大家读这本书能静下来,能有收获!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多多,我愿牵着你的手到这本书中去遨游!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130377.html
延伸阅读
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当我们对待作者写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时。读后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反思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推荐一些关于“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的精选
2023-09-05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作品。阅读之后,读后感是展现您对书籍感知和思考的平台,我们为大家带来了这篇“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的研究报告,相信自己这篇文章会为您的问题提供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3-09-04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是一篇关于“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的文章,我阅读了作品这本书,读完后受益匪浅,感慨万千。我们可以将心里的想法用文字写成读后感加以记录,您抓住了作品哪些唯美的画面呢?我
2023-09-04
这篇文章探讨的是“乡愁读后感”,好的书籍通常能够让我们获得新的收获。我们不妨去写一篇读后感,记录剧情的同时写下自己对于剧情的看法,作品的读后感哪些方面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呢?所有的建议
2023-09-04
老心得读后感篇1《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对话”的,为什么对话对学习是最重要的呢?因为它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书中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
2023-09-04
我们已经按照您的需求为您整理了一篇“中庸读后感”文章。一本好书对于智慧而言,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写读后感没有固定的套路,关
2023-07-20
阅读和学习是我们的头脑得以持续充盈的重要源泉,也能不断推进思想的前行。读完某作品后,许多人都会有深有感触的体会。写读后感时,需特别关注那些唤起思考的部分,并探究自己的独特方法。为了
2023-06-14
《中庸》读后感(篇1)一阴一阳即为中庸!万事皆可为,但不可过度,要以中为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讲的就是格物致知,心正意诚,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书中说“
2023-08-21
《中庸》读后感【篇1】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论语》和《中
2023-02-24
也许以下内容“中庸读后感”合你需求,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专注度,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书籍的重要内容,能让我们全面地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