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成长的作文 | 成长名言 | 成长手抄报
你知道作品名观后感应该先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撰写吗?好的作品往往是直击人心的。观后感是表达观众对影视作品印象的一种方式,写多了观后感,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能有所提高,经过我们的精心整理和总结本次“成长教育观后感”内容丰富多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把它添加到您的收藏夹中!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1
首都经济大学外语系,2013年:陈彦君很久以前就想看这部电影了,现在终于看了。也许是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我相信很多学生在这部电影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面。特别是对于我们正处于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各种幻想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记得之前有位老师说到关于年轻人这个话题,以及在看完一段描述一位年迈的老妇人与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友情故事后大家对这位老妇人的第一感觉,所有同学的回答几乎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比如慈爱,友好等等,几乎没有人关注到最为突出的老妇人的孤独感。
老师说,年轻人经验很少,习惯于从一个简单而相对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在想来,这部片尤其是珍妮所体现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思可谓发聋振聩。不可否认,珍妮在同辈群体眼中也许就是那个一直以来听老师话,听家长的话,事事按照规章秩序来的乖乖女,好学生,是那个年年得奖学金,受许多人羡慕的具有光鲜亮丽气质的女生。
她智慧丰富,有自己的艺术观和艺术经验。她有独立的生活,独特的眼光,懂得欣赏美,品味生活。同时,她也对未来美好浪漫的生活品质充满向往,就像她喜欢浪漫之都巴黎一样,各种高贵的商品和上层阶级的精神物质享受。这样的一个女生似乎极为常见,哪一个少女不心存美好的种子与念想?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过的动画片中的女主角似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秀。但表面的优秀掩盖不了内心的缺陷,表面的宁静阻挡不了内心的狂野,表面的顺从阻止不了内心的反叛。事实上,人是一个矛盾体,是魔鬼和天使的结合体。他们需要很多外部支持、纠正和培养才能茁壮成长。
一路走来的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时代旋律、文化熏陶有多重要。就珍妮而言,她之所以后来会为了跟从大卫放弃她的求学路,徜徉于灯红酒绿之中的原因离不开她个人成长中的缺憾,狂野和叛逆。她追求个性,对上流生活迫不及待,渴望大卫带给她的能弥补她在父母眼中的认同饥渴,她认为反正这是父母希望的,反正考牛津最后目标也是为了高品质生活,反正人生路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模板式靶场,射中那个所谓的父母眼中的金龟婿就好了,自己过得尽兴就好了,就一下子被大卫带给她的迷得神魂颠倒,对,是大卫带给她的,而不是大卫本身这个人。
但珍妮计算错了。她无视鲜花和掌声背后的泪水和汗水。她忽视了生活与生活的挫折、痛苦、虚伪和困难之间的联系。她也忘记了,只有她踏上的生活才是稳定的生活。人生没有捷径。天上从来没有馅饼。天堂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她过于自信地预估了自己的未来,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其实她根本没有好好想过自己的未来。
也许她觉得这些"幸福"迟早要来,何不早早享受呢?但不是这样也不应该这样,她在见大卫时应该坐下来,自己想一想,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反思来感知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值不值,有没有哪里不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七年的作家说,我们应该有最简单的生活和最遥远的理想。我觉得珍妮的理想还不够远大,她的心还不够单纯稳重。不然她就不会经不起**与考验。
对,其实珍妮她还是个孩子。珍妮还没有看到社会全貌,过早地投入了看似安逸实则毫无保障可言的优质生活中。做出了还不属于她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事。
从某种程度上讲,珍妮看得太近,忘记了自己的脚,忘记了专心培养自己的老师,忘记了青春期天真美丽的同龄人之间的爱,忘记了作为一个学生和一个成长中的女孩不能过早触及的不可逾越的东西。她的心灵还不够柔软。好在珍妮还没有完全失去她的底线,失去她的判断力,好在她懂得如何去挽救自己,如何寻求长辈的帮助,经过与父母特别是父亲的隔门谈话后重新领悟生活的意义与航向。
其实我们也不应该给珍妮太过苛刻的批判,只是陷于大卫手中的珍妮还有几分给了颗糖就跟陌生人走的小朋友的味道,加上父母的管教不当就难免她只看到了糖而没看到其实有比糖更香甜的瓜果,那是她自己可以用手采摘回来的甘甜。杨绛先生还说,年轻人就是想得太多,读得太少。现在我想做些改变。珍妮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的是我们大多书人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幻想太多,经历太少。往往大一了甚至高考填志愿时就会想大二大三大四怎么样,三十岁怎么样,老了怎么样,我会怎么样而不是现在我要怎么样。
慢慢意识到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其实在老师您放映电影的开头时我就想问,如果大卫他不是有妇之夫,也不干小勾当,那么事情会怎样发展,珍妮又何去何从,事情本身合理性又如何呢?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片中珍妮的父母想必也是长时间受困于生活的一些繁琐之事而产生些许压抑,他们同样渴望有那么一个人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新的色彩,也有可能受制于钱财使得珍妮的早年经历被深深烙上了物质享受的印记,连提高自身内涵的读书也成了攀上一个有钱有势有交际圈的上流绅士的手段,钱财方面没有脱敏的珍妮又没有受到家长的及时阻止与开化,自然就认为在家长的支持下,一切顺理成章。记得老师您说过,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家庭的困难,想想这句话和儿童内心成长以及他日后用什么样的心态眼光去和别人交流的重要关系便知,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小孩面前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我出生还不到一岁时,爸爸出于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非公职所在去拯救森林大火被严重烧伤,妈妈也一直是个贤良淑惠的女子,爸爸烧伤医治那段生活艰难的时期以及后来在我幼年成长的那段时期里,爸爸妈妈一直呈现给我的总是乐观积极,随心豁达,妈妈也从不会把生活上的苦撒到我的身上,虽然每天工作繁忙,少有时间陪伴我玩耍,但是记忆里小时候,,每次爸爸出远门都会给我带回来好吃的还有书。
有什么烦苦爸妈也总是自己待在一边小声商量着。认识爸爸的人都说爸爸心态特别好,虽然全身烧伤以前一直是大家眼中公认的美男子,气度不凡,是要考建筑工程师的人,但还是熬了过来一点一点开始新生活。妈妈也是担着重压将苦痛自己咽下,悉心照料我成长教诲我点点滴滴做人做事的原则。
小时候我也因为爸爸是救火英雄的情况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和关注。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的行动,感谢我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感谢我生命中的爱和温暖,慷慨和善良,我拥有了这样一个我。成长的确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就像老师您说的一样。
我想我也会继续不断自我察觉,在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己中渐渐成长起来,同时通过自己也带给别人传递给别人更多的能量与爱。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2
然而,在全家坐车去参加宴会的路上,珍妮发现大卫已婚的事实,她立刻让他掉头回家,并向自己的父母解释清楚,结果他逃走了
珍妮找到大卫的住处,从他妻子口中得知,她不是唯一被骗的女孩,之后珍妮重回学校,假装一切没有发生过,刻苦读书,果然考上了牛津大学。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相信这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倘若生活不顺,那教育这件事要背最大的黑锅:如果没读那么多书,那我肯定赚的比现在多,我就不会有那么多妄想。
其实把人生寄托在教育身上的论调很不公平,它反映了人们渴望奇迹,一劳永逸的心理。
教育本身需要长期投入,短期不会得到收益,很多人把教育当做保障,因此面对一份更有诱惑的保障时,读书无用论占上风。
教育给人禁锢,又给人自由,需要在限制和享受之间找到平衡。
经历过风雨,人要保持好奇之心,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像第一次那样去拥抱生活。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3
让教育充满爱
闫晓燕宋村中学
让教育充满爱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读后感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充满爱的教育。”
“一个好老师首要的条件是什么?”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我做到了吗?我不禁问自己。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我会严厉斥责并制止;如果学生不完成作业,我会补上;对于学生的问题,我将谈谈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未来,家长和老师在课堂上的期望
这种单纯、粗犷、优越、一厢情愿的爱情,能不能达到学生的心?学生能够感受得到吗?学生愿意去感受吗?
我不断的反思自己。
假期阅读了《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这本书,书中介绍了陶行知、张伯苓、霍懋征等老一辈教育家是如何把爱心倾注到他们的教育当中,让我认识到不论哪种教育理论,爱心教育都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陶行知先生对打架的学生,没有端起老师的架子批评他,而是通过分糖果奖励这个学生,让学生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整个过程充满了真诚和尊重——教育者传播爱,受教育者感受爱;再如张伯苓先生在南开学校令人津津乐道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戒烟”的故事,正如张先生自己所说:
“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生动阐释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老一辈教育家在教育当中对爱的诠释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惑,让我感悟到爱心是教育的本质,而老师对学生的爱只有在真诚平等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得以体现,否则学生就会把老师的爱拒之千里之外。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懂得师生在人格上的绝对平等,懂得尊重每一位学生,才不会在学生面前表现的“高高在上”,而学生也不会觉得老师“高深莫测”,师生之间才不会产生距离感,才能实现和谐共处。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发现一位因平时上课极爱说闲话而经常被我批评教育的学生,又在向同桌说着什么,我当时没有多想,把他喝斥了一顿。可是课后,他的同桌跑过来告诉我,说那个同学刚才是为他念黑板上的板书,他的眼镜课间不小心打碎了,他们并不是有意说话的。
我顿时很后悔,为什么当时没问原因?我立刻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回到教室,承认学生错了,并复习了我的习惯性思维和粗俗朴素的做法。最后那位学生反而不好意思了,我却说:
“学生认错,大家习以为常;老师不是圣人,他们会犯错。老师犯错时必须承认自己的错误。错误面前人人平等嘛!”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
“教育就是用心灵赢得心灵。”从那以后,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一定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问候,老师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真诚地深深鞠躬;师生交谈,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训话,而是彼此的倾听,真诚地交流;学生送来的生日糖果,老师不仅仅是坦然的接受,还应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学生成绩不理想,不是简单批评了事,而是耐心的和学生一起分析查找原因……这样慢慢的就在师生之间建立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会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把他们教好呢?
”学生也会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爱就会在师生的心灵之间真诚的互动、温暖的流淌。
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霍懋征老师和学生私底下曾有过这样的约定,提问时,如果会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每位老师非得这样做,但像霍老师这样用心去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以成长的空间,这种观念和意识,每位老师都要有。
可见,如果你不了解学生,我们怎么能真正尊重和关心学生,又怎么能真正爱他们呢?在假期里,当我在家拜访我班的一个同学时,我发现他正在和他的同学在网上聊天。经过了解,原来同学们成立了**小组,方便与同学们联系。他们通常每天花一两个小时上网看新闻、查资料。
看着学生飞快的打字速度、亲昵的网络语言,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学生和以前不一样了,也为自己的后知后觉感到惭愧——闲暇上网已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这只是学生世界的冰山一角,在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还以老观念看待学生,无疑会在学生和老师之间竖立一道无形的高墙,有了这道高墙,即使老师表现的对学生再真诚,恐怕也很难让学生在心底里产生响应——不让学生这样,禁止学生那样,高举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帜,这就是爱吗?--监禁和压抑不是爱的教育。沟通与引导、沟通与理解是表达爱的有效方式。
师生之间要实现平等尊重还要求老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胸襟,高度的包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用他十几年的人生阅历首先去理解我们,有时老师用十二分的爱心可能只赢得学生六分的理解,因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是叛逆和迷茫的时期,也最易发生“老师向左,学生向右”的状况。对于青春期学生的这种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师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尽量的包容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不能一味苦恼“学生怎么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学生的天地取决于老师的胸襟,老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天地就有多大……
阅读《杰出人物》这本书,我受益良多。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去学习,认真去体会——学习如何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体会爱心教育的真谛,把爱心教育进行到底,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了爱!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4
由于校方的安排,有意无意的找到了《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这本书,粗略地翻阅一遍,却感受到其中有着很多值得我学***方。便认真的品读起来,果真是受益匪浅。对魅力的理解,就是对人的吸引力。
每件物体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人、我们老师。但对于如何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还需要一些努力来提高。
在网上翻阅一下,了解了我们教师的教育魅力包括了“形象魅力,情感魅力,学识魅力,才干魅力和品格魅力。在这五种教师教育魅力中,形象魅力是表面的,情感魅力能使学生受感化,学识魅力能使学生真正信服,才干魅力则有利于凝聚学生,品格魅力既影响学生的品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师教育魅力的形成是一个由内而外的长期过程,师教师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对于如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品读《教育魅力》后我觉得应该有着几点吧。
1、身正为范
虽说都是学高为师,才到身正为范,我个人倒觉得在现社会,很多东西都变得很浮躁,很少能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直视自己,做了很多的表面功夫的东西。都在随波直流,即便是才高八斗,却没能有一身正气,我觉得这种才能也不过是耍耍些小聪明罢了。所以个人觉得还不如是“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2、做一个不断学***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在不断学***程中,反思,是一件很重要的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然后而知困”,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教学反思不应该只是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而是应该正视起来。
写了几年教案,没有及时的教学反思。提高的可能只是写教案的速度。但如果在写完教案之后,能够及时的做教学反思,提高的就不仅是速度了,对于整个教学设计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3、提升自己的语言亲和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五月寒”、“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别说是对我们的学生,即便是对待每个人,语言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一个人的语言如果具有亲和力,绝对是很受欢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要使语言具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平时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
学生学***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4、有一颗宽容的心
最近的报道中,孩子们一些不良***些泛滥,说服教育和体验活动都进行了,但并没有看到明显改善,到底是哪块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我不敢下定义。但有一点是我们都不能容忍孩子犯错。哪怕是一些孩子们天性会犯的错误。
不知道我们为何要这样抹杀孩子的天性。是应试?是成才?
不得而知。
我认为我们应该宽容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有安全感和信心。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成长空间,会让孩子的个性张扬、创造力和健康成长。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然而,同样的剧本,不同的演员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感情。我们经常评论演员的表演。事实上,这是他的个人品质和魅力。
而我们老师,同样需要素养、魅力。
好了,实在写不出的文章,是年纪大了?是文采不够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我不知道,但至少,我们读的书太少了。我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太少了。我们喜欢每天花几个小时玩手机,用微信聊天,刷朋友圈。却不能用半个小时来读书。不,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5
一、教育让让人看到希望
翟小宁校长指出“教育是为了生命的自由舒展和心灵的光明善好”。教育的使命是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翟校长指出:
当一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当他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他生活的环境时,他的幸福仍然存在。但当他长大了,当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和环境时,会有很多困惑、无助和自卑。但教育改变了这些孩子,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好感。
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上周我校南北校区政教处组织了“传播国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邀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退役战士为南北校区近千名师生举行升国旗仪式,庄严肃穆的氛围,震撼人心的场景,让全体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忘记了天气的严寒,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让所有人看到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也让全体师生看到一种希望。
二、教育如何培养爱心、激发善意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激发他们的善良。翟隽指出,有两种途径:一是从人文经典文化中寻找教育资源。
东方的孔子是仁爱,释迦牟尼是慈爱,西方倡导博爱,这种崇尚“爱”的价值观对人类的发展影响深远。教育应该是在人的成长中播下一种爱心和善良。不管是中国共产党的孩子,如果他们能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善良,他们可能会对世界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二是爱心要通过体验来培养。
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中体验到这样一种爱的价值,魏书生老师也论述过类似的教育观点,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作为教育者,培养孩子们的慈悲与怜悯之心,学会接纳善意,学会表达善意,使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三、管理就是一种解放
管理大师德鲁克关于管理的论述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激发善意,以善意激发善意,但翟校长指出,管理就是解放,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不需要管理,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放,尤其在学校管理中,尊重老师,善待老师,激发老师们的善意,通过管理解放老师,是管理这应该思考和追求的。
通读全篇文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翟校长的教育思想,作为教育者,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育面向新时代的今天,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引领教师共同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6
恩里科的母亲很棒,我的母亲也很棒。回忆起对母亲的误解和冷漠,我深感遗憾和不安。时常在自己不高兴时对妈妈说一些不礼貌的话,以种种借口推脱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使妈妈伤心至极。
有了妹妹后,妈妈自然就忙了起来,对我的关注与爱也不再是全心全意的了,因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转移已到了妹妹身上。这就是困扰在我心头的一个结,我知道这个结其实就是我自己打的,只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结自然也就打开了。所以,我再一次用心去感受妈妈对我的爱。
当我生病的时候,我妈妈整晚陪着我睡;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妈妈不管多忙,总是挤出时间来教我;当我做错事的时候,妈妈并没有责骂我,而是耐心的教育我,为了使我第二天有干净衣服穿,妈妈总是每天哄妹妹睡好后再开始为我洗衣服,一直到十一二点钟才睡觉。
是啊!是谁把我们抚养长大?是谁供我们读书?
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是父母。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神圣、最高尚、最无私的爱。
它一生一世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它是上苍赐予我们最丰厚的礼物。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事,哪怕是帮他们盛一碗饭,洗一次脚,他们都会感到非常欣慰的。因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孩子终于长大了。
我们应该学会思考爱,一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早就记不得从哪本书上记来的一句话,现在与你共勉:“如果父母的爱能理解我们,我们的爱也能够理解父母,那么这两种爱便可以融汇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也是最美好的,最恒久的财富。”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7
和爸爸通电话,爸爸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可是上了十几年学,尤其是我这种厌学的孩子,最烦的就是学习了。开始爸爸只是在结尾要挂电话的时候说上一句,后来打一次电话就能说好多遍,我就觉得给爸爸打电话我总是在重复着知道了知道了,很多时候,我只是很难过,抑或烦恼生活,抑或学习学到瓶颈了,给爸爸打电话是希望可以有家的感觉,展示脱离学生这个身份,和爸爸当好朋友。但我一说不想读书,父亲总是紧张地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考研究生,然后怎么考。
我不得不说我只道,然后挂了电话,爸爸总是不认识我。
那天晚上,看了成长教育后,学习的不安突然消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原来一切都是没有捷径的的,幸福也是一样。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幸福,而他们认为的最可靠的办法便是通过学习出人头地。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叛逆的珍妮,她对生活充满期待,却为学习而烦恼。我们一直在内心和他战斗。当我们有一天累了,我们将是下一个珍妮。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电影,也可以说是一部鼓舞人心的电影。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仍在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告诉了我很多。
父母的做法有时候会让你生气,但是要相信他们一直都是爱你的;社会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单纯,不要随便一利益或者其他东西轻易的被蒙蔽;男人是最大的谎言家;成功没有cut way,知识才是武装自己的最好武器。
我认为当我不想在将来学习的时候,想想珍妮是个不错的选择。
学号***
姓名:王玉婷
2010年4月1日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8
成长教育观后感两篇
成长教育观后感篇一:电影《成长教育》观后感
在条条大路通向罗马的情况下,有谁愿意会放弃——观《成长教育》有感 一步登天的捷径而甘愿身穿布满荆棘的泥泞阡陌呢?女神学霸本规划好的人生,因绅士大叔抛出的微笑而停滞了,故事融进雨幕中,青春交响曲拉开序幕---
爱恋越轰烈越刻骨吗?婚礼越隆重表示爱的越真挚吗?大卫,这个成熟,优雅,风趣,多金的中年大叔,以其风度翩翩撩拨着少女的心弦,珍妮深深的被充满艺术氛围的既浪漫又高雅的生活所吸引,她甘愿放弃牛津的求学之路,转而愿意步入婚姻。可这是童话呀,终得一句“我亏欠你,亏欠他们的不只这些”而破灭。但故事还在继续,幡然醒悟的她,挑灯夜读,终于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门,她释然了,微笑着寻找着生活的真正意义。
电影的几个情节让我深陷思考。一:女孩为什么喜欢大叔?仅是他们的经济基础吗?不,我也是大叔控,我认为大叔在光阴逝去时历练出了迷人的魅力。他们成熟的气质青涩的男孩是不能够比拟的,散发出来的是时间才能够酝酿出来的气质。你不需要像妈妈一样去爱抚他,而是他来安慰你,爱护你。女生往往比同龄的男生要早熟个几岁,从精神层面来讲,大叔更懂的与你交流,他们带给你的,除了经济还有依靠。女主大概就是被这种安全感所攻陷,片中多次提到《简爱》,可是不是每一个女人都是简爱,不是每一个简爱都能遇见罗彻斯特,不是每一个罗彻斯特都给你幸福。因为这个世界,理想主义往往输给了现实主义。
引起我震撼的第二点:何谓成长?就是让你在奢华之后,甘愿回归平淡;就是让你在深渊之底,仍旧扬帆起航。等落幕时,女主说自己苍老而不明智,我为之一振,她自始至终都没有丢掉她的理智,挺过了这一番“成长教育”。除了睡觉不会犯错,任何错误都是成长,在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姑娘多去看看书吧,我们从“人间”到“天堂”,是要路过尘世的,且没有捷径可言。
我们真正的需要什么?童话还是生活?是的,我们对前者抱有极大的留恋,对后者了解的太少。美好往往都是转瞬即逝的,若没有一双坚定的脚踏在地上,眼前的浮华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成长教育观后感篇二:《成长教育》观后感
在看《成长教育》过程中,身边一直有不少同学在议论着电影中的主人公,有人说,“这女孩子真傻呀!”也有人说:“那男的好无耻,到处欺骗少女!”空气里弥漫着惋惜和义愤填膺的分子,似乎每一个人都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
故事里的女主珍妮,原本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乖乖女,在学校里她更是一名好学生,前途一片光明。珍妮是天真的,她热爱音乐,热爱艺术,向往巴黎,渴望浪漫,但她的生活却是平淡无奇,她每天都得面对枯燥无味的拉丁文学习,因此当外表风流倜傥、优雅而又有风度的成熟大叔大卫时,被他所深深吸引。大卫和朋友不断带珍妮出入高档酒吧,艺术品拍卖会和高级餐厅,甚至说服珍妮的父母带她去梦寐以求的巴黎。在红灯就绿中,珍妮的天真将她一步步送入这个看上去鲜花盛开的“爱的陷阱”。
珍妮是倔强的。当梦醒了,一切美好幻化成泡沫时,她也曾抱有一丝幻想,直到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被欺骗了,成长的阵痛让她彻底清醒。为了所谓的“美好爱情”,为了她所向往的生活,珍妮放弃学习,也抛弃了自己想考入牛津大学的梦想,可是,现在的她一无所有。在疼痛中,她终于明白,“我想要的没人能给我”。正如她当初倔强而又义无反顾放弃一切一样,她依旧倔强的'找回自己。这也是我最欣赏珍妮的地方,她错过,错在天真,错在不切实际,错在没有看清大卫的真实面目。可是,她也是倔强而勇敢的,在成长的路上,她跌倒了,然后勇敢的爬起来,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疼痛以后,她越发的坚定自己的梦想。当牛津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时,她在父母面前表现的那么平静,然后一个人转身躲起来哭了!我想,那是久别快乐的内心终于照进了温热的阳光,那泪水里融化了一个少女多少的痛楚与豁然开朗。
影片中的男主大卫可以说是给青春期的珍妮上了一课,而珍妮的父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始作俑者。他对珍妮的教育极具功利性,他让珍妮学音乐,不是为了站上舞台表演,也不是因为热爱,只是为了在报考牛津的面试中有一个可以提到的由头。正式因为他的这种教育,压抑了珍妮的渴望与个性发展,使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而又枯燥,而在大卫出现时,父亲再一次只看到大卫可以带给他们的不费吹灰之力的优越感,而没有尽到一个父亲为女儿成长保驾护航的职责。这一切都助长了珍妮在后来不顾老师的提醒和反对,也要冲破束缚的决心。
家长的教育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往往占主导地位,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爱护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太过功利,不注重引导方法,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太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其实我们不必对电影中的珍妮唏嘘不已,我们不是电影中的主角,只是电影里的人物折射出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弱点,我们总是寄希望于有一个人能给我们所有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样我就不需要付出汗水,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可以享受梦寐以求的一切。世上没有免费的晚餐,成长也没有捷径可走,你所选择的路上有你无法预料的坎坷与荆棘,不要想着逃避,那样你也避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勇敢的去经历,去面对,哪怕会摔得很疼,你也可以以最骄傲的姿态站起来,继续下一段旅程。
成长教育观后感 篇9
《成长教育》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珍妮)从老师喜欢的优等学生,到离开学校的叛逆女,再回到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故事。说真的,这个剧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主人公最后就会和那个年长男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了。但是没想到最后竟然又回到学校继续刻苦学习去了,并且如愿以偿考上了牛津大学!
跳出剧情,我想说说我看完以后的感受。好多人说珍妮的痛苦根源是由于她的叛逆!丢下脚踏实地的学习之路,去追求她自己眼中的幸福人生。这我并不反对,不过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灵性的角度。我认为使珍妮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的原因是——对当下的抗拒!珍妮从刚开始的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到滑落到及格线边缘;从学校的好好学生,到离经叛道的退学生;从前途光明的聪明女孩,到陷入爱情、学业双双离去的困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对当前的学习、生活、教育制度的不满!正是因为这种不满,使单纯的她产生逃避当下生活的冲动,正是因为这种冲动,使她堕入了看似美丽的深渊。如果她不抗拒现状,而是接受它,就不会上演出退学的闹剧,更不会到爱情、前途两空的地步。
这里我必须声明的是,我并不是主张消极接受现实的悲观主义者,更不是阻挠追求美好人生的终结者。我想说的是,在接受并感恩现状的同时,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追求美而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是互相有促进作用的。记得吸引力法则吗?同频共振,同质相吸。珍妮以前对境况的厌恶,就真的吸引来了更槽糕的窘境,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悔恶之中!而反过来,如果珍妮感赏当下的生活,同时积极去勾勒人生美好未来的蓝图,追求幸福,那么她也一定会经验到美好人生的幸福感!因为感赏会吸引感赏!很简单的道理,不是吗?所以说,我并不认为,珍妮不应该去跟男主人公去浪漫。因为那时候她是随心 所选,是她的灵魂所指引的。当初比尔盖茨不也是因为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而退学了吗?只要珍妮感恩当下的美好,并且努力追求未来的幸福,她就不会堕入影片中的困境。在这个基础上说,我认为珍妮完全不必要去为这条坎坷弯路而后悔。因为没有黑,我们如何了解白?没有恐龙,我们如何欣赏美女?没有这段经历,珍妮怎么会体会到自己努力读书的拼搏人生呢?以后,珍妮如果怀着这样接受、感恩的情怀步入下一阶段的人生之旅的话,相信她的人生会从此与众不同,幸福相伴!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其实在自己身上也有着珍妮叛逆的影子。曾几何时,我也是特别排斥学校的教育体制,觉得学不到东西。抱怨专业,抱怨学校,抱怨环境……但是,现在随着自己内心的柔软,心量的包容,我能够用比以前更加感赏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生活。从过去的“学习反动分子”变成了可以用心读书的“叛逆”学生。或许我的未来不在于这些专业课的成绩,但是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应该臣服于当下的事实,同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