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风流 平台 一方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宁海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她不仅具有山水之美,陆海之奇,而且蕴涵着浓浓的文化古韵。儒、释、道曾在这片瑰丽的土地上竞放异彩。庙宇戏台、宗祠戏台、会馆戏台星罗棋布。时令节日,锣鼓阵阵,丝竹声声,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伦理纲常。高台教化,娱神娱人,那脉精神的幽香绵亘悠远。境内曾分布古戏台600多座,现存120座,其中10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培良、应可军著作《宁海古戏台》,将这10座国宝级的古戏台细细描述。它们是:崇兴庙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潘家岙潘氏宗祠古戏台、双枝庙古戏台、城隍庙古戏台、龙宫陈氏宗祠古戏台、马岙俞氏宗祠古戏台、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加爵科林氏宗祠古戏台。本书对古戏台的历史沿革、艺术建构、自然生态状况作了详细介绍。同时展示了与古戏台相关的民情习俗、诗词楹联。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宁海平调也进行了阐述。《宁海古戏台》装帧古朴典雅,文字生动而富有情趣,图片清晰明丽,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出版后,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的好评,入围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评选。??掩卷沉思,由衷感叹:古戏台中的学问还真不少。一方古戏台就是一村一族静态的历史。这些古戏台建于清康熙至民国年间,保存着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传递出民俗信息。先人们曾经在那庄严的庙宇宗祠,接受着儒教文化的熏陶,内心深处又为那才子佳人,“牡丹”、“西厢”缠绵。台上眉眼盈盈,台下人头攒动。一方平台,演尽了千古风流。戏曲,由初始的“娱神”转为“娱人”,人神同“观”,曾被斥为“有伤风化”然后又达成妥协,在庙宇、宗祠内出演以加强教化和管束,读古戏台,就是在翻阅一部戏曲文化的发展史。本书还收录了许多趣闻逸事。如成语“一厢情愿”、“两厢情愿”就是缘自古戏台。(古时戏台两侧厢楼男左女右,院坝不宽,正好相亲)当年柔石和吴芝瑛也曾在戏台相过亲。那个为村里演戏专门到城里“勘探”一番的“三叔公”,顶真得可爱。据说是儿女亲家,每年要相互邀请看戏的城隍老爷和白鹤大帝,则带着浓浓的人情味。戏目的选择也有不少讲究。寿诞、祭祀、出海、开台、扫台演什么戏,都有严格规定。戏台诗词、楹联清新而有情味,体现了宁海儒教之乡的文采风流。在崇山峻岭和偏远渔村,居然保存这么多规格非凡、结构完整的古戏台,足见宁海史上文化的灿烂和人们对文化的珍爱。??本书提供了古戏台诸多剪影及各戏台的横剖图、直剖图、藻井仰视图。看那精镂细刻的图案、翩然有生气的翼角、色泽亮丽、和谐的彩绘,惊服于宁海匠人精湛的技术和巧妙的构思。戏台包含主台、后台、看楼和藻井等元素。戏台藻井不仅形状美观,而且有扩音与拢音的作用,纵列多个藻井的建筑形式,又为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戏台中还有“戏”。一些祠堂在建戏台之时,聘请两伙工匠,将活计纵向劈开,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分房施工,展开竞争,当地人称这种做法为“劈作做”。10座戏台中,有6座采用了“劈作做”法。彩绘、雕板均表现出不同的工艺水平,有的即便是一块匾额,也是中间分界,两边工艺各有不同。读古戏台,读出智慧,读出心机,也读出精神。??在戏曲舞台日趋华丽、时尚,文化消费形式日趋丰富的今天,古戏台似乎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只是在山乡的节日,人们还可回味起曾经的快乐和慰籍。斑驳的彩绘、风化的木雕和沉积的瓦片在芳草斜阳中更显得沧桑和落寞。如清华教授陈志华所言,徐培良和应可军先生编著此书,其实是在为这些古戏台及其他文化遗产呼吁生存权。祖先留下的东西,是一种符号、一种记忆、是一部研究、解读历史的立体书籍。研究,是为了创新。解读,是为了走得更远。“作为历史上形成的群体,接着拓展这个名单是完全可能的。”但愿有更多古戏台加入国家文保名单。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