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和而不同是什么意思?和而不同成语造句和典故

字典 |

2012-09-03 16:37

|

推荐访问

成语

【 liuxue86.com - 成语大全 】

成语名称:和而不同 hé ér bù tó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和而不同】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和而不同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和而不同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正音]  和;不能读作“hè”;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和;不能写作“合”或“河”。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我们提倡在同志和朋友之间;~;相帮共勉;一起进步。

百科解释如下: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成语,读音: hé ér bù tóng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同名图书  

目录
  • • 概要

  • • “和而不同”的境界所在

  • • 补充

  • • 图书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概要[回目录]

  发音 hé ér bù tóng

  释义 和:和睦; 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语法 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和而不同”的境界所在[回目录]

  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比如烹调,必须使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比如音乐,必须将宫、商、角、徾、羽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反之,如果好咸者一味放盐,好酸者拼命倒醋,爱宫者排斥商、角,喜商者不用羽、徾,其后果便不难设想,也不堪设想了。因此,早于孔子的晏婴就曾说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左传·昭公二十年》)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将“和”与“同”的差别引入到人际关系的思考之中,于是便有了《论语·子路》中的那句话。

  在我理解,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或许,这种“同而不和”的小人之交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在有些人看来,孤立的个体是很容易吃亏和受到伤害的,如果不加入某个帮派、不挤进某个圈子,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殊不知,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却是以牺牲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的。当一个人连真实的思想都不敢表达,连自己的见解都无权具备的话,这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更有甚者,这种“同而不和”的行为方式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而且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到了学术领域。其结果,便是把学术之争变成了门户之见。我们知道,学术之争的本意是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而去伪存真,促进学术的发展;而门户之见则是无原则地坚持和捍卫自己学派的观点,将学术之争演变为利益之争:显而易见,后者已由人格的异化扩展到了学术的异化,而异化的根源,就在一个“利”字。正像古人所指出的那样。“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朋党论》) “君子论是非,小人计利害”(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与小人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因此,真正的君子或许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至少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这,也便是“和而不同”的境界所在。

补充[回目录]

  “和而不同”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它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较早出于《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1]。这里讲的是金木水火土相合生成万物,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满足人们口味,协调六种音律来悦耳,端正七窍来服务于心智。意思是说,多种因素相互配合、协调来组成新的事物或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反,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的音乐,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的景象, 只有一种味道称不上美味。也就是说,只有允许不同的事物存在,才能形成五彩缤纷、繁荣向上的局面;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乃至死亡的境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夫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既坚持原则又不排斥不同意见,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也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基本规律。中国古代的许多学者都对“和而不同”的学术文化发展规律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作过不少精辟的论述。从哲学意义上理解,“和而不同”富有深刻的含义。“和”即统一,和谐,它是抽象的,内在的;“不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现实中,“和而不同”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强求一致,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以达共存共荣。

  [1]左丘明:《国语》,商务出版社,2005年,第253页。

  [2]王炜译注:《《论语》通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80页。

图书[回目录]

  

书 名: 和而不同

  作 者:钱林森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ISBN: 9787305055614

  开本: 16开

  定价: 42.00元

内容简介

  对谈往往比专著更能观察到思想的表情。29次会心交流,长达十年充满激情、迸发出思想火花的鲜活的跨文化对话,是极富特性、思想敏锐的东方采集者钱林森教授,与当今法国(和欧洲)文化界知识精英、文学批评家、思想家和汉学家,顶级的华裔艺术家、翻译家倾心交谈、共同展示“他者”跃动、鲜活的文化精魂的非凡实录,对话双方既十分激赏法国文化的伟大因素,又高度肯定东方文明的卓绝价值,以清明理性和炽烈情愫彰显:未来不该是冲突和对抗而理应为交流和对话的新世纪的感人情怀,是本书最富魅力的品质。

  “知人”“自知”,汇集古今,多元融通。走进中法文化使者对话的世界,聆听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新格局深邃的思考和卓见,汲取他们在推进东西文化交融发展征途中新的经验和发现,相信对圈里和圈外的读者都将有新鲜的启迪和补益。

作者简介

  钱林森,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际双语论丛《跨文化对话》执行主编,曾出版《中国文学在法国》、《法国作家与中国》、《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等专著,及当代中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天生是个女人》、《文化:中西对话中的差异与共存》、《20世纪法国作家与中国》等法文著述,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文学在国外》、《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法国文化史》、《走近中国》、《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热点》等多种跨文化丛书。

图书目录

  序 乐黛云

  寻求理性的理解——读钱林森先生《中法文化对话集》袁筱一

  中西方哲学命运的历史遇合——程抱一:《天一言》及其他

  中西方文化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谢和耐:关于《中国和基督教》

  让“他者”的感觉升华,构筑中西对话的桥梁——程艾兰:我怎样写《中国思想史》

  寻找新的思维起点——弗朗索瓦·于连:我研究中国的路径和方法

  加深与中国的对话——朱莉娅·克里斯特瓦:我与中国

  从索非亚到巴黎:我的跨文化探索的旅程——滋维坦·托多罗夫:谈谈我的学术历程

  阿兰·佩雷菲特:中西比较文化的现代开拓者——戴鹤白:我所知道的阿兰·佩雷菲特

  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皮埃尔-让·雷米:我的“中国小说”《火烧圆明园》

  中国——瑞典:交流、互动三百年——罗多弼:瑞典与中国

  文化转型与欧洲汉学——马悦然:我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结缘

  跟钱林森教授漫谈文化身份研究——张裕禾:文化身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文化汇通、精神提升和艺术创造——弗朗索瓦·程:我怎样跻身法兰西主流文化

  艺术、哲学、宗教及其他——熊秉明:我的雕刻生涯

  “我的绘画是中法文化交换的结晶”——赵无极访谈记

  从吴道子到塞尚——朱德群:我的艺术人生

  从北京到巴黎:我的跨国创作历程——山飒专访

  多领域、多学科展开的法国当代汉学研究——戴思博:我的道教和中医交叉研究

  中国古诗悲秋主题的诗学探讨——郁白: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雷威安:我怎样翻译《金瓶梅》、《西游记》、《聊斋志异》

  翻译: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李治华:我怎样译介曹雪芹、巴金和老舍

  我与中国当代文学——杜特莱:我怎样译介阿城、高行健、莫言

  《诗8L歌》与中国现代诗歌介绍——德吉、穆沙访谈记

  我之圣一琼·佩斯研究——访谈米海漪·萨谷特教授

  我怎样发现谢阁兰——访谈亨利·布依耶教授

  沿着谢阁兰的路径通向中国——杰拉尔·马瑟:我如何与中国“结缘”

  我怎样为孩子们写小说?——瑟奇·布鲁梭罗访谈

  法国文化史研究新态势——让一皮埃尔·里乌先生答钱林森教授问

  比较文学方法论及新世纪发展前景——谢弗莱尔教授访谈

  借东方佳酿,浇西人块垒——弗朗索瓦·程:关于中法文学关系研究

  跋 钱林森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71477.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语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74599.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