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清规戒律是什么意思?清规戒律成语造句和典故

字典 |

2012-09-13 00:53

|

推荐访问

成语

【 liuxue86.com - 成语大全 】

成语名称:清规戒律 qīng guī jiè lǜ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清规戒律】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清规戒律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清规戒律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成语出处]  《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正音]  规;不能读作“ɡuǐ”。

[辨形]  戒;不能写作“戎”。

[近义]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反义]   推陈出新 打破常规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金科玉律”都可以指“规章、制度”等等。但~指束缚人的条条框框;对小范围的限制是应该否定的;“金科玉律”指不可改变的条规;一般指对大范围限制;字面上是肯定的;语气比~强。

[例句]   自从新来的领导上任后;废除了原先许多不合理的~;大家都解放思想;积极工作;生产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发 音

  • • 释 义

  • • 辨 析

  • • 词 源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发 音[回目录]

  qīng guī jiè lǜ

释 义[回目录]

  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出 处 :《释门正统》:“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释门正统》

《释门正统》

示 例 :1.老先生~很多,学生们都很怕他。2.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毛泽东

  近义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反义词:推陈出新、打破常规

  用法:联合式;做宾语。 含贬义

辨 析[回目录]

  辨析 金科玉律 清规戒律

  金科玉律多指不可变更的条规,字面上是肯定的;清规戒律多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是应该否定的。

词 源[回目录]

  “清规戒律”是维持寺院清净和约束佛教徒行为的规章制度。

戒律

  先谈“戒律”。“戒”,梵语sila,佛教用以称一切“防非止恶”之事。“律”,梵语vinaya,意为“调伏”。作为“三学”(戒、定、慧)之一的戒学,是为一切佛教徒制定的各种规约。而作为“三藏”(经、律、论)之一的律藏,则是戒学具体化、程式化以后的产物。“律”比“戒”更细琐和严格,是专为僧尼制定的。“戒”和“律”有区别,更有密切的联系,往往合称为“戒律”。

  经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见《增一阿含经》卷一等)佛门称为“七佛通戒偈”,是制定一切戒律的总纲。“戒”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四种,即在家的五戒、八戒和出家的十戒、具足戒。五戒是在家信徒日常遵循的行为准则,内容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五戒实际上是所有戒律的基础。八戒则是在家信徒仿照出家人而临时奉行的准则。如八戒中的“不食非时食”(即过午不食)便是僧戒。又如八戒中的“不淫欲”也比五戒中的“不邪淫”严格。八戒与十戒比较近似。十戒是初出家的沙弥的戒律。至于具足戒,则是出家人的正式戒律,具有男女之别。比丘的具足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的具足戒多至三百八十四条(俗谓五百条)。大乘除沿用上述戒律外,别说十重戒、四十八轻戒和三聚净戒。僧尼犯有“十重戒”,即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山门。至于犯有“四十八轻戒”的,只要发露、忏悔,尚可得到谅解。“三聚净戒”重在修一切善,利益众生,所以又名“菩萨戒”。“菩萨戒”的弘传始于后秦鸠摩罗什,而盛行于南朝梁、陈间。“菩萨戒”通行于僧俗,如梁武帝、陈文帝等均称“菩萨戒弟子”。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一谓:“三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五灯会元》卷四载,唐宣宗问荐福寺弘辩禅师:“云何名戒?”弘辩答道:“防非止恶谓之戒。”可谓言简意赅。不过,止恶与扬善是相辅相成的。止恶,谓之“止持戒”;扬善,谓之“作持戒”。大约在魏、晋时期,中国便有设坛传戒的仪式。据说如仪受戒的人,心中便能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称为“戒体”;接受的具体戒条以及持行程度,称为“戒相”。出家人一举一动都符合戒律,叫做“威仪”,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比如说,比丘使用锡杖有“二十五种威仪”。

  释迦牟尼逝世后,以迦叶为首的五百比丘在王舍城附近的七叶窟举行了第一次“结集”。优婆离依据佛陀的“以戒为师”的遗嘱,诵出律藏。过了一百年左右,耶舍等七百比丘又在毗舍离城举行第二次“结集”,讨论戒律,审定律藏。曹魏嘉平二年,昙摩迦罗来到洛阳,在白马寺中译出《僧祗戒心》,此为律本传入中国之始。东晋以后,《十诵旅》、《四分律》、《五分律》和《摩诃僧祗旅》等主要律本陆续传入,汉译律藏初具规模。其中,《四分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唐代道宣深入研究了《四分律》,在终南山创设戒坛,以戒学为“制教”,定、慧两学为“化教”,成为中国律宗的创始人。

清规

  “清规”是唐代百丈山(在今江西奉新)怀海禅师所创,亦称“百丈清规”。当时,禅寺建制不健全,僧众怠惰,戒律松弛。为此,怀海参照大小乘戒律,制定了《禅门规式》(见《景德传灯录》卷六)。《禅门规式》对禅寺组织、法事活动和僧众起居等都有详尽规定。其中有关僧众参加集体劳动的“普请法”,开创了“农禅”的风气。怀海本人便率先实施“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禅门规式》在宋初便失传了,其主要内容仅存于宋·杨亿的《古清规序》中。宋代以后,各禅寺多仿照怀海制定了各自的“清规”,如宋·宗寿的《日用小清规》、元·明本的《幻住庵清规》等。宋代通行宗寿的《禅苑清规》。在元代,世祖敕令百丈山清辉重行编纂《敕修百丈清规》八卷,盛行后世。不过,“清规”才百丈怀海创制,到帝皇“敕修”,内容日趋繁琐,远非本来面目了。后用“清规”指佛门的戒律规矩。如《水浒传》第四回:“既然出家,如何先破了酒戒,又乱了清规?”亦用“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14884.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436011.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语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88804.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