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投笔从戎成语造句和典故

字典 |

2012-09-15 09:52

|

推荐访问

成语

【 liuxue86.com - 成语大全 】

成语名称:投笔从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投笔从戎】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投笔从戎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投笔从戎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成语出处]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正音]  戎;不能读作“jiè”。

[辨形]  戎;不能写作“戊”。

[近义]   弃文就武

[反义]   解甲归田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英译]  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

[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百科解释如下:

成语读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目录
  • • 故事原文

  • • 故事译文

  • • 出处

  • • 用法

  • • 示例

  • • 近、反义词

  • • 灯谜

  • • 典故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故事原文[回目录]

  版本一: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故:“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版本二: 班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缀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故事译文[回目录]

  版本一: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搬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 曾经给官府里当雇工写字,养活家里的人。时间很长,工作很劳累。有一次他停止工作,扔掉笔叹了一口气说:“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大的志向,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立功,以博取封侯的地位,怎么能长久和笔砚打交道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无知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皇上听到了此事,便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版本二:

  班超因为家庭贫穷,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最终立了功封了侯。

  〔释义〕 投:扔掉。投笔从戎指的是 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戎,不能读作“jiè”。〔辨形〕戎,不能写作“戊”。

  〔语出〕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词语注释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相关链接

  班超:汉朝名将,封定远侯。

  傅介子,张骞:汉朝人,曾出使西域,立过很多功劳。

  《后汉书》:范晔所作,是继《史记》、《汉书》、《三国志》后又一纪传体史学巨著。叙东汉一代史事,文字周密而又有文采。共一百二十卷。

出处[回目录]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翻译: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后来在西域立功,被封为定远侯。

用法[回目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回目录]

  1、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雪此国耻。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7章

  2、他像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3、季交恕写了一道上黎元洪“自愿投笔从戎,请求破格录用”的半万言书。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三章。

  4、投笔从戎为自由,帝王军阀是君雠。

  ——董必武《哭潘怡如》

近、反义词[回目录]

近义词

  弃文就武、弃笔从戎

反义词

  解甲归田

灯谜[回目录]

  秀才当兵:投笔从戎

典故[回目录]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原文】:《后汉书·班超传》: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班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27890.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79249.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语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593044.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