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北门锁钥是什么意思?北门锁钥成语造句和典故

字典 |

2012-09-25 12:09

|

推荐访问

成语

【 liuxue86.com - 成语大全 】

成语名称:北门锁钥 běi mén suǒ yuè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北门锁钥】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北门锁钥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北门锁钥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

[成语出处]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第五卷:“寇莱公守北门,虏使经由,问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答曰:‘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近义]   北门之管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军事要地

[例句]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基本信息

  • • 释 义

  • • 典 故

  • • 八达岭关城门额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词 目 北门锁钥

  发 音 běi mén suǒ yuè

  近义词 北门之管

  语 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军事要地

释 义[回目录]

  ①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部的边防要地和重镇。

  ②比喻负责守卫某一要地的重任。《宋史·寇准传》:“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出 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典 故[回目录]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

  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北门锁钥”即来自于典故中“掌其北门之管”,指军事要地。

  示 例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八达岭关城门额[回目录]

  八达岭关城东门外有一座庙,名望京寺,内有石岩凿成的大悲佛像;西门外立有牌坊,横额书“驱胡万里”。弘治十八年(1505年)经略边务大理寺少卿吴一贯修建关城时,庙及牌坊皆拆毁。关城设东、西关门,西城墙下部用10余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砌大城砖。墙宽20余米、厚17米、高7.8米;顶部为长方形城台,长19.8米、宽14.15米,面积280.17平方米,四面筑宇墙垛口。城台两侧30~40米处,各建敌楼1座,以墙连通,与关城构成犄角之势。西城墙两侧连接有南、北两道城墙,两墙均建于山脊之上,东低西高,成U字形,在东门相遇。城墙厚3.3米、周长2070米、高7.6米。东西门相距63.9米,城内面积约5000平方米。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东门,门额书“居庸外镇”;万历十年立西门,门额书“北门锁钥”,均保存完好。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4462.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语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615003.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