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不愤不启是什么意思?不愤不启成语造句和典故

字典 |

2012-09-26 06:29

|

推荐访问

成语

【 liuxue86.com - 成语大全 】

成语名称: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不愤不启】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不愤不启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不愤不启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基本信息

  • • 扩展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词 目 不愤不启

  发 音 bù fèn bù qǐ

  释 义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

  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 处 《论语。述而》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事例 这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含义。 ★许国庆《仍是“不宁静”》

扩展[回目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指的是启发式教学:即把握启发的时机,解开关键点。也就是后来的“举一反三”的意思。

  “启发”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指出了启发的时机,即非得学生“愤”和“悱”的时候才对他进行“启”和“发”。那么何为“愤”,何为“悱”呢?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看来,只有当学生对问题心里急于弄清而又无从着手,嘴里想说而又无从谈起的时候,教师才能对他进行启发,解开关键点。这时你指出屋子里有一个墙角,学生就可推知屋子里还有三个墙角吧。

  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从指导思想上分不外乎两类:即注入式和启发式。

  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凭主观意愿“填鸭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智能发展。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就多次提出“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并在实践中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在当代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更要求把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贯彻到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去。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869490.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语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616385.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