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李广难封 lǐ guǎng nán fē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李广难封】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李广难封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李广难封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见“李广未封”。
百科解释如下:
李广难封
成语,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出处和释义[回目录]
拼音
lǐ guǎng nán fēng释 义
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出 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人物简介[回目录]
李广
李广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另十六国和明朝有同名人物。典 故[回目录]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李广难封是真的不走运吗?历史评价一个人常带有感情色彩(现代评价一个人多带有政治色彩),对李广同情多于理性分析。
李广身材高大
李广身材高大
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他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以力战为名。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皇上爱其才,恐亡之,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老子曰:“揣而锐之,不可长葆。”意思是兵器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断。李广本人自以为天下无敌,从心底里蔑视匈奴人,因此每次打仗拼了命的打,匈奴算什么,多亏匈奴人不懂汉家孙子兵法,如果匈奴人略懂兵法一二,李广很有可能被匈奴人施计捉走或杀死。虽然李广每次都是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李广除了力战外,不懂战略部署,从战术上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非常轻敌。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被捉。此点说明李广一介勇夫,除了单对单、等对等、多打少外,只要敌人兵一多,李广便无可奈何,要么兵败,要么被捉。
李广设计逃走,李广兵败,当斩,赎为庶人。李广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霸陵亭尉趁着一股酒劲,呵斥广:“今将军不得夜行,何况你是前将军!”李广气而无可奈何。虽然霸陵亭尉酒喝多了,但他也算的上是秉公办事。等李广又一次被皇上用为右北平太守时,李广心想:“上次被那个霸陵亭尉拒之城外,竟然蔑视我飞将军,这次我非杀了他而后快。”于是李广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军中,后而斩之。这一点说明李广心胸太狭窄,心中容不得对自己有意见的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李广心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霸陵亭尉,可见李广气量狭小,不足以成大事。如果李广不杀霸陵亭尉的话,霸陵亭尉必然会内疚自责,感激李广的不杀之恩,他也必然在杀敌时力战以报答李广,但李广却凭一时之气杀了他。没有恢宏气度的人又怎么会去统领千军万马呢?
同样是同时代的御史大夫韩安国,他坐牢的时,狱吏田甲辱安国。韩安国说:“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田甲此人很幽默:“你复燃,我当洒尿灭之。”后韩安国被拜为梁内史。田甲知后,逃走。韩安国更幽默说:“不逃走就不杀,如果逃走,就灭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韩安国认罪。韩安国笑着说:“你给我洒泡尿看看。”韩安国不仅放走了田甲,而且还善待了他。这就是韩安国一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但李广却做不到。
李广数不能封侯,于是向搞星相占卜的东方朔抱怨道:“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却没有封侯,难道我命中注定不封侯?”东方朔说:“你想想,你有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情?”李广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人。”东方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及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杀俘虏在古代本身就是不道义的事情,何况又杀了800人,因此李广必会遭到报应。果然从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李广家就衰败下去。
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的顽疾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一是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跟敌人小打小闹行,大规模作战就不能胜任了;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而且李广急于封侯,想最后一博取得战绩,因此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卫青还是很理智的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但就是让李广从侧路进攻,李广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感到一阵悲凉:“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
说到跟匈奴的大战斗李广没有胜过,但在“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事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当时李广为什么要接受将军印呢,还是一点原因李广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我的奖赏,我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结果李广此局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老子曰:“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但李广却不明白其中道理,他太天真。
不可否认,李广很忠诚很爱国,但毕竟李广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运筹帷幄的大战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识)的不足,虽然在小规模战斗上,他表现出来的勇猛以及处变不惊的大将气度,但这些只能使李广扬名,而大战斗中李广总是屡战屡败,没有大的战绩可言,因此李广至死难封。命哉!
李广难封的原因[回目录]
李广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敌人叫他飞将军。唐人王昌龄曾写诗赞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由一个李广酒后把石头当老虎射穿的传说,而演化出的成语。
但是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博得封侯。王勃引李广的典故就是基于这个史实。既有怀才不遇的意思,又有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其实李广难封,自身的原因恐怕多些。
首先就是他的运气太差。李广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实际上打的大规模胜仗不多。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靠个人的勇武获得了一些超出常人的战绩。汉武帝元光六年,四路大军出塞。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帅一路,每军一万人。本来这次出塞,四个人都有机会靠优异的成绩获得主帅的位置。但是运气和个人素质让四个人遇到了不同的情况。公孙贺在塞外旅游一圈,无功而返。公孙敖遇到匈奴一部主力,损兵七千。李广最倒霉,遇上了更大的匈奴单于主力,不仅兵败而且被俘。后来靠个人的机智和勇武才逃脱。卫青的运气和战略眼光都很好,长途奔袭,端了基本不设防的匈奴圣地龙城。前面提到王昌龄的诗,实际上有很大的错误。龙城与李广无关,他从来没到过那里。龙城飞将的说法,可能仅仅是为了合辙压韵而已。另外李广对匈奴的战绩,小仗胜大仗败,远远够不上“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水平。
李广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战役,卫青已经是主帅了。 为了提拔自己的亲信立功,卫青拒绝了李广担任前锋的要求,而令其侧路袭击。但是李广的坏运气再次发生作用,他居然迷路了。这时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大型战役了。不仅没立成功封成侯,还要面对军法处那些笔杆子的羞辱。绝望加羞耻,致使他引刀自刭,一代悲情名将就此陨落。这是李广难封的运气原因。
其次,还有个人性格原因。综观李广战绩,勇不必说,其智谋就表现得不够出色,极少以少胜多,或以计克敌的战例。此外,他的另一个性格特征也很重要。元光六年出塞,兵败被俘脱难归国。按照当时的军法,李广是死罪。靠族人出钱赎罪才免于一死,贬为庶人老百姓。之后有次外出回城晚了,叫门说我乃前将军李广。守门小官有点势力眼,加上喝得有点高,就说:“现任将军也不能违反夜间戒严令,何况你是前任将军?”李广干气没辙。后来李广重新带兵后,就把这个守门官调到自己军中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这些事情,反映出李广的性格缺陷,心胸狭窄、暴戾、缺少独当一面的战略才能。面对“李广难封”的典故,既要明白王勃用典的初衷,也要能从真实的李广身上学到教训。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882764.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