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司马昭之心成语造句和典故

字典 |

2013-02-13 03:34

|

推荐访问

成语

【 liuxue86.com - 成语大全 】

成语名称:司马昭之心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司马昭之心】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司马昭之心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司马昭之心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例句]   清·梁启超《新民论·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岂所谓~,路人皆见者耶?”

[成语故事]
  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了魏国实权。他死后,他儿子司马师又掌了权。司马师对反对他的大臣大开杀戒,废除了魏少帝曹芳,改立曹髦。对不服从的地方势力东征西讨。司马师死后,他弟弟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魏帝曹髦忍耐不住了。

  有一天,曹髦对三个近臣说:“司马昭的野心,过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再忍受了。今天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从怀里掏出一道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拼个死也不怕。”说完他进宫去了。这三个近臣当中,有两个人马上溜出去向司马昭报信。当二十岁的曹髦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的从宫里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人马保围。曹髦最后被杀。

百科解释如下:

司马昭之心

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帝曹髦曾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夺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昭杀死。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从此,在曹魏政权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了。  

基本信息

  【注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及用法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事例】:岂所谓~,路人皆见者耶? ★清·梁启超《新民论·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故事

  【故事】: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近义词】路人皆知

典故 详细释义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

  

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

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这也成了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寓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解读司马昭之心

  是祸心还是仁心?

平叛中的仁爱之心

  甘露二年七月,司马昭在充分准备后,率领青、徐、荆、豫及关中军队26万(号称50万),迅速推进到寿春并四面合围。当谋臣将领均主张急攻孤城、速战速决时,司马昭却说:“寿春城防坚固,兵力众多,急攻会带来巨大伤亡。若东吴从后边掩杀,我必将腹背受敌,这很危险。今三叛(诸葛诞、文钦、唐咨)聚集城内,已有了全歼的可能,想方设法留住他们,可坐取胜利。”在司马昭的安排下,魏军没有立即攻城,而是高垒深沟,依仗充足的人力物力,摆开了持久战架势,尽量将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围城是等待叛军的困急生变,军事重点则是打援,这是军事上的反客为主,主动权轻而易举地掌握于司马昭手中。诸葛诞被围之后日坐愁城,唯一的希望,是等待东吴援军。

  然而东吴援军还没有等到,寿春城却因缺粮发生了内乱。先是文钦欲杀主张突围的将领蒋班、焦彝,导致二人率部出降;适逢其时,东吴将领全端之侄全仪带着母亲到寿春避祸,司马昭采纳钟会之计,伪作书信,使其兄弟五人畏惧于东吴的惩罚而率众出降,寿春城为之震动;文钦与诸葛诞本就不和,及至穷蹙时又相互倾轧,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因意见不同,诸葛诞不顾大敌当前的严重形势,很不理智地杀了文钦,文钦之子文鸯、文虎为报父仇,立即率兵进攻诸葛诞,失败后出城投降了曹魏。

  司马昭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开始攻城。当四面架云梯鼓噪着登城时,城内竟没有回击者!原来,诸葛诞见军心已散,大势已去,只好率亲兵突围,结果为胡奋所斩;唐咨、王祚及万余吴军也放下武器自缚投降,寿春平叛战至此结束。因畏威怀德,全怿、全端等东吴将领,在战后也率部投降魏国。

  在如何处理东吴战俘时,司马昭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有人提出:“东吴降兵不会服从于魏国,更不会甘心为我们打仗,干脆全部坑杀了。”司马昭说:“不用那样,即便投降后再乘机逃回,正好让吴人看到我们的宽大为怀。”于是,将降兵统统带至三河就地安置。对追随诸葛诞叛变的各地将士、官员、文人等,只诛其首恶,其余一概赦免,不予追究。扬州平叛的善后处理,显示了司马昭在战争中的仁爱之心。

灭蜀中的仁智之心

  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役,我们可窥见司马昭算无遗计的智者之心,而在灭蜀之战中,其智者之心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成了战略转变。

  司马懿父子主政后,恢复了曹操、曹丕的守势战略,专注于东南战线。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48276.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语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887556.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