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高考 语文 思考 高中高一 5250字
字 数: 52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86.com)提示:我们现在很忙,很缺人手,您想加入我们吗?我们热烈欢迎,如果可以,请联系我们! qq:1055667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一5250字的作文,题目为:《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一亮相,就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议论,关注和议论的程度与2004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纵观这两年的试卷,我认为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对全国高考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意义深远,目前来说至少有两大贡献。一、打破固化结构模式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取消前6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时之间引发师生们的众多议论,赞许的有,觉得不适应的有,不满的有,骂娘的有。不赞许的理由主要有四。
一是认为结构改变给考生带来了心理负担,考生一拿到结构与以往不一样的试卷确实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这种压力在考前是可以化解的。我们的老师为何只认准一种试卷结构、一种模式、一种考法呢?为何如此的喜欢非此即彼呢?我认为没有哪一种结构、模式和考法是唯一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结构、模式和考法都不应该固化,固化的考试模式带来的是教学的僵化、应试教育的强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盲目崇拜过于“痴情”,能进行富于变化的常态教学,考生不就能以变应变了吗?
二是认为结构改变,把选择题(所谓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影响了评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影响试卷的公平性。主观题的作答与评卷都是富有个性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实不如机改的选择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试卷的公平性不能直接和评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画等号。试卷的公平性首先体现在试题上,试想一下试题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不能测试出真正的语文能力或素养,还有哪来的公平性?我们所谓的客观题(特别是前6题)命题的主流立意还是知识,命题时为了追求一定的难度,往往绕弯弯故意为难考生,甚至不时出现偏题怪题,考生考前付出与考后收获往往不能成正比,这还有哪来的公平性?再者随着网上评卷制度的实施(福建省2003年开始实施)和评卷队伍的建设,评卷误差在技术支持下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渐减小。
三是认为结构改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有人认为取消前6题,把语言积累的考查放到阅读和写作中去,会削弱教学中对语言教学的重视,认为应该保留甚至加强字词、语汇等语言积累的单独考查。我并不反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但怎样积累应该讲究。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最有效的积累应该是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应该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动态的进行,如果把词语手册或词典等背下来,把选择题的答案乃至选项背下来,可以称得上积累丰富,但只记住了一些教条不会运用又有何意义?请看2003年《来自高考阅卷组的报告》的第六节“来自福建的报告”:“调查表明,目前高中学生的成语拥有量微乎其微,作文中成语迭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语段)少得可怜。”这种结果难道是取消前6题带来的?我认为语言知识的考查不应是静态的,应该是动态的,考查的不应是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应是知识的应用与能力。如果我是学生,我才不喜欢去背成千上万的词条,我才不喜欢去辨析词语的用法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才不喜欢被前6题搞得天昏地暗、晕头转向;如果有人喜欢我会觉得悲哀,悲哀学生的无奈或无知。至于语言知识如何用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我认为值得探索改进,比如可以借鉴解放前高校招生自主命题的做法,如以“订误”的形式来考查。
四是认为结构改变之前应先安民告示,要有个《考试说明》,师生好有个准备。我认为没有是可以的,而且可能更好。已经有了教育部的《考试大纲》了,而且2005年的《考试大纲》特地取消结构、题量与赋分的规定,取消的目的在于给各省市更多的命题自主权,同时也为了淡化高考的应试色彩,以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如果再弄个《考试说明》把一切都限定了,一来限定了命题的空间,二来限定了教学的空间,然而高考之后发现有何不妥再来年年修订,这对高考改革和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这不是自讨苦吃、自己套牢吗?为了语文教学的常态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师生要准备的是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而不是结构与模式,否则不就又回到了“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的怪圈。事实上2005年制定《考试说明》的省市只有三分之一,制定之后师生更忙,研究完了《考试大纲》,又得研究《考试说明》,复习时二者又都要关注,现在看来制定的积极意义有多大真的值得反思。
其实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取消前6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非偶然,课程改革呼唤减少封闭性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评价》的“命题建议”中明确提出“试卷结构不做硬性安排,给各单独命题的省市以更多的自主权”,既然有了权,干么不合理利用呢?干么不好好把握住机会呢?再者,变化之后加强了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这又何错之有?难道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吗?难道违背了国家确立分省命题制度的初衷吗?
综观2005年的16份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和题量相对于去年发生变化的有福建卷(取消第一大题,第四、五大题各增1题,作文和第三大题各增10分和2分)和湖南卷(取消第六大题,第四、五大题各增3、9分,文言文移至第Ⅱ卷);结构未变题量减少的有全国卷(第一、二、三大题依次减少2、1、1题)、上海卷(现代文阅读减少2题)、江苏卷(第一大题减2题,第四、五、六大题依次增3、2、1分)和广东卷(第一、二大题各减1题,第五大题增1题3分,第四、六大题依次增2、1分);结构总题量未变大题量赋分变化的有天津卷(第一大题减2题,第二大题双文本增2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3题)和辽宁卷(第四大题增1题断句,第六大题减1题);结构未变题量增加的有重庆卷(第一大题减1题,第五、六大题各增1题)和浙江卷(第四大题增1题文学常识2分,第六大题减2分);结构和题量没有变化的有北京卷、湖北卷、江西卷和山东卷。从上述的统计可以看出福建卷的变化最大,也最具有导向意义。湖南卷变化也很大,但它取消的是第六大题语用题,这不符合教育部加强考查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命题精神,2004年的福建省质量普查卷曾经做过类似的改革,事后证明不合理,高考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发展,语知语用的考查要简约只能取消第一大题。全国卷、江苏卷、广东卷、天津卷和重庆卷变化较小,第一大题的题量都有所减少,但力度偏小。上海卷总题量减少2题,意义在于试卷的简约。辽宁卷和浙江卷的微调都以牺牲第六大题为代价,与湖南卷的变化一样不可取,浙江卷的文学常识单独命题特别令人遗憾,张伟明早在《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中就提出:“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同属知识性内容,为了不减少试卷中对能力测试的分量,在高考试卷中两项内容将只选考一项。”江西和山东首次自行命题,没有变化可以理解;北京卷和湖北卷没有变化可能是认为没必要或是有其他原因,但如果长此以往一成不变,恐怕自行命题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了。
孔庆东在《中国语文高考的导向》中曾说过:“这类题(客观题)考多了,考成主流了,势必会助长学生投机取巧、趋炎附势等等实用主义的道德取向,抽空语文教学的人文血脉。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说,也无助于学生“纯语文”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福建卷从打破固有结构模式、摆脱僵化教学局面的角度来看,改革力度最大,导向最明确,引导教学重视应用,重视阅读与写作,把语基题训练所大量占用的读书时间要回来,有利于高考改革,有利于课程改革,意义深远,贡献最大。
二、开拓作文命题空间
2004年的福建卷推出了一种作文新题型,打破了高考作文命题与教学的程式化,给作文命题与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活力。2005年福建卷的作文题在坚持开放与思维命题思路的前提下,又有了新的贡献。
首先打破了作文60分的限定。作文分值增加的意义一来在于加强语文实际能力的考查,改变高考语文试卷赋分比例的不合理现状,因为正如潘新和所说的“写作能力的兼容性最大、素质性最强,最能体现实际语文水平,在测评中应占最大权重”;二来在于提高命题的信度和有效度,使高考更具有区分度,因为分值提高作文拉开的距离就相应变大,使语文综合素养高的考生脱颖而来;三来在于纠正现实中对作文教学的不重视,强化语文的应用功能和表现功能。
2005年福建卷作文分值的增加,孙绍振认为这是福建省语文教学改革持之以恒16年来的重大突破,确实如此而且来之不易。早在1998年5月南京大学鲍明炜教授就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文章呼吁提高作文分值,提出分两步走的改革方案,第一步提高到90分,第二步再提高到105分。在这之前当时的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也打算提高作文的比重,曾经两次请科研单位研究作文评分问题,但可惜的是没获得满意的成果,1998年只好先在上海市进行试点,199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权重率先进行了重大改革,从此上海卷的作文赋分一直是70分。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卷作文分值一直无法突破,原因在于全国地域差别大,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具备上海那样的考试条件。福建省自行命题和网上评卷制度的实施为作文分值的提高提供了必要条件,福建省命题人员的改革精神使作文分值的提高成为现实,这对其他省的高考语文改革必将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动。
其次又创造了新的命题样式。2005年的命题坚持把话题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命题思路,但2005年的命题又与2004年的不同。2004年要求从十个人物中选取一个作为话题作文,2005年可以说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命题的外在形式是材料作文,而内在品质还是话题作文的核心精神——开放,选择权不再是十个,考生的联想想像能力有多大选择权就有多大。2005年的命题丰富了作文题型,同时引发人们重新审视话题作文,重新思考作文命题与教学的趋势。
再者,2004年蕴含的教学导向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而2005年更侧重于鼓励学生多思考,2005年的作文材料丰富的内涵给了考生以无尽的联想和想像空间,但试题在开放的同时突出了思辨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
福建省自行命题2004年的贡献在于作文,2005年的贡献除了作文,还有结构,其实,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正确导向,在于对素质教育的有利推进,在于对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有利推进。
附:
20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考点、赋分一览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全国Ⅰ
(21题) 字形、词语、语病、语意
(12) 社会科学阅读(3 3 3=9) 虚词、理解、分析(9)
(合30) 翻译、古诗、默写
(10 8 5=23) 散文阅读(4 6 4 8=22) 压缩、扩展、请柬(4 6 5=15) 话题作文(20 20 20=60)
全国Ⅱ
(21题) 字音、词语、成语、语意
(12) 自然科学阅读(3 3 3=9) 实词、理解、分析(9)
(合30) 翻译、古诗、默写
(10 8 5=23) 散文阅读(6 6 4 6=22) 连贯、得体、推荐书(3 6 6) 话题作文(20 20 20=60)
全国Ⅲ
(21题) 字形、词语、成语、语病
(12) 社会科学阅读(3 3 3=9) 虚词、理解、分析(9)
(合30) 翻译、古诗、默写(10 8 5=23) 散文阅读(4 6 4 8=22) 连贯、得体、扩展(3 6 6=15) 话题作文(20 20 20=60)
北京卷
(25题)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语病
(15) 实词、虚词、句式、理解、分析(15)(合30) 断句、古诗、默写
(5 7 6=18) 社会科学阅读(3 3 4 2=12) 散文阅读(4 4 4 6=18) 连贯、仿写、续写(3 4 5=12) 话题作文(20 20 20=60)
上海卷
(27题) 社会科学阅读(2 6 3 3 4=18) 散文阅读(1 2 4 3 3 3 6=22) 默写
(4) 古诗
(2 2 4=8) 古文一
(4 2 5 2 2=15) 古文二
(2 4 2 2 3=13)
(合80) 材料作文(70)
天津卷
(25题) 字音、字形、词语、语病
(12) 社会科学(3 3 3)
自然科学(3 3 3)
(18)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42) 翻译、古诗、默写(8 6 4=18) 散文阅读(3 8 3 4=18) 词语、漫画、推荐书(2 4 6=12) 命题作文
(45 15=60)
重庆卷
(26题) 字音、字形、词语、标点、文学常识
(15) 自然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39) 翻译、古诗、默写(6 6 4=16) 散文阅读(2 4 4 4 6=20) 修改、扩展、扩展、连贯简明(4 2 4 5=15) 命题作文
(20 20 20=60)
湖北卷
(25题) 字音、字形、词语、词语、语病、标点
(18) 社会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42) 翻译、古诗、默写(8 6 4=18) 散文阅读(4 4 6 4=18) 连贯、漫画、广告(3 4 5=12) 材料作文(20 20 20=60)
湖南卷
(22题)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语病、连贯
(18) 自然科学阅读(3 3 3 3=12)(合30) 文言阅读(3 3 3 3=12)
翻译、古诗、默写(9 6 6=21) 散文阅读(4 4 4 15=27) 话题作文(20 20 20=60)
江西卷
(25题)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语病
(18) 自然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42) 翻译、古诗、默写(8 6 4=18) 散文阅读(4 6 4 4=18) 变换、压缩、贺卡(2 4 6=12) 话题作文(20 20 20=60)
辽宁卷
(25题) 字音、字形、词语、熟语、连贯、修辞
(18) 社会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42) 断句、翻译、古诗、默写(4 6 8 4=22) 散文阅读(4 4 4 6=18) 修改、压缩(4 4=8) 命题作文(25 25 10=60)
福建卷
(21题) 自然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24) 翻译、古诗、默写(8 6 6=20) 散文阅读(2 3 3 6 6=20) 修改、压缩、对联、介绍词(4 3 4 5=16) 材料作文(25 30 15=70)
山东卷
(25题)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语病
(18) 自然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42) 翻译、古诗、默写(8 6 4=18) 散文阅读(6 4 4 4=18) 变换、广告词、仿写(2 4 6=12) 话题作文(50 10=60)
浙江卷
(26题) 字音、字形、词语、词语、语病、修辞
(18) 自然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42) 翻译、古诗、默写、文学常识(8 6 4 2=20) 散文阅读(2 6 6 4=18) 广告词、连贯、修改(2 2 6=10) 话题作文(20 20 20=60)
江苏卷
(24题) 字音、字形、成语、语病
(12) 自然科学阅读(3 3 3 3=12)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36) 翻译、古诗、默写(9 8 4=21) 散文阅读(6 5 5 4=20) 压缩、变换、仿写(4 4 5=13) 话题作文(20 20 20=60)
广东卷
(24题) 字音、字形、词语、语病、连贯
(15) 自然科学阅读(3 3 3=9) 文言阅读(3 3 3 3=12)
(合36) 翻译、古诗、默写、(8 8 4=20) 散文阅读(3 4 4 6 4=21) 压缩、变换、仿写(3 4 6=13) 话题作文(20 20 20=60)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