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知足不辱是什么意思?知足不辱成语造句和典故

字典 |

2013-02-16 11:44

|

推荐访问

成语

【 liuxue86.com - 成语大全 】

成语名称:知足不辱 zhī zú bù rǔ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知足不辱】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知足不辱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知足不辱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成语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近义]   知止不辱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不要有贪心

[例句]   常言:“~。”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百科解释如下:

【词目】 知足不辱

  【拼音】 zhī zú bù rǔ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今人错解】知道满足才不会蒙受耻辱。最大的特点是知难而退。

  这种错解,纠其根源是对《道德经》的错误理解,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没有必要刻意地去纠正它,但必须了解它的真正意思,让人们不在拿着这句话作为逃避现实的理由。孔子在《大学》章句中说:“知止而后有定”,这里的“知止”意思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止”就是“止境”,“足”就是“充足”,都是对学识进步的里程中的境界描述。再看“知足不辱”实际上就是“知足而后不辱”,与“知止而后有定”在句型上是一致的,谁能说“知足”不是“知识充足”呢?再看排比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把“知足不辱”解为“知道满足才不会蒙受耻辱”,那么“知止不殆”如何解?解为“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吗?那么“知止而后有定”又当何解?可见今人之误,误之远矣。

  在《道德经》中,老子所讲之“道”都是教人不要“自满”,杯子里的水满了就装不进去水了,“满招损谦受益”吗,为什么在这句里反教人“知道满足”呢,你“知道满足”了,你的敌人“知道满足”了吗?清末的软弱是招致联军入侵的原因。可见后人之误,害人害已,阿Q极了。也是后人不理解《道德经》而批判《道德经》的原由。

  【正解】知道充足的不蒙羞的道理才不至于受辱。(不懂礼仪,乱行礼有不受辱的吗?)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名誉与身体相比较能说哪个更重要吗?身体与难得之货相比较能说哪个更多吗?得与失相比较能说哪个有毛病吗?过份的爱惜名誉或身体都会付很大的代价;过多的藏货必然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知道这些道理才不至于受辱,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才可以长久。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子的“知止”就是孙子的“知己知彼”,老子之“不殆”就是孙子之“百战不殆”啊。(来自新浪非常道人)。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5052.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58727.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语大全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931029.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