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勇敢的心电影评论

【 liuxue86.com - 评论 】

  《勇敢的心》又名《情世未了缘》,它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敢的心电影评论,欢迎大家阅读。

  勇敢的心电影评论【一】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真实的历史,里面的人物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英雄,应该说这是一 部不容易表现好的影片,可梅尔·吉卜森从整体故事、情节的构思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煞费苦心,以情动人,使得这一部可能拍成历史教科书式的影片感人至深,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是整体故事结构的形成,既不离苏格兰反抗英格兰压迫的大背景,也不刻意去正面表现这些矛盾,影片的开始,华莱士的父亲及亲人牺牲一段完全从侧面切入,以少年华莱士的视角去体会那段痛苦,而后华莱士回到故乡,也将他和梅伦的爱情故事作为前台,英格兰对苏格兰人的欺侮作为背景,就在华莱士和梅伦似乎就要那样恬然而又麻木的度过他们的一生的时候,矛盾激化了,一个英雄诞生了。

  记得初次看过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思绪着实混乱了一段时间,英雄的作为是否真是这样而起的,让人感到迷惑,我试图在历史书籍中找寻答案,但后来我知道那是徒劳的,正如影片后来所表现的,华莱士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不管符不符合历史真实,老百姓都会乐于告诉你,那是真的。我们象在听老人们讲述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会感动我们。

  在华莱士成为苏格兰民间抗英领袖之后,故事也没有变得单调乏味,影片的战争场面拍的紧张刺激,气势不凡,带有明显好莱坞当代电影特色,既有斗智,又有斗勇,华莱士的英雄形象日益丰满。就在此时,另一个女人出现了,看够了港台莫名其妙的历史爱情片之后,这样的故事却没有使我们感到别扭,既然有英雄当然要有美人,当我们觉得她该出现的时候,她就出现了。影片的故事情节以两条爱情线路架构前后,中间的琐碎的战事与传奇似乎也就成为观众心中牵肠挂肚的历险,爱情赋予了华莱士丰富的感情色彩,以至于在这个600年前的英雄就义之时,今天的电影院里再次响起了唏嘘之声。

  说到华莱士服刑一场戏,真是妙不可言,首先音乐的烘托十分到位,人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其次几个画面的切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气氛显得十分紧张。而当奄奄一息的华莱士鼓足力气喊出了“自由”之后,影片中的他侧目含情看到了翩翩而至的妻子梅伦,似乎在了却缭绕许久的一段思念,与那种与敌人怒目而视的传统英雄形象相比,我们宁可相信华莱士最后真的想着的是他的妻子。

  科班出身的梅尔·吉卜森,他的外象和气质为华莱士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表演上,他那双碧蓝色传神的眼睛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这使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觉得那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英雄。如果说我们在《致命武器》系列中看到是极似真实生活中聪明、幽默、风度翩翩的梅尔·吉卜森的话,那么,在这部《勇敢的心》中,我们则看到了一个具有杰出表演才华的艺坛才子的形象。

  影片的成功已经被奥斯卡典礼上的那五樽金光闪闪的金像所证实,但不足之处也不是没有,比如华莱士的英雄的壮举,影片设计成为爱情而起和为民族而终,这之间的过度仍显唐突,与高潮战事中的极具感召力的华莱士相比,初期那种与世无争表现似乎难以担当这个人物的铺垫。

  前几年外面大雪纷飞,屋中冰冷之极,唯一让我心情澎湃的就是这个电影, 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的确魅力无穷,伴随着悠扬曲声,不知多少次沉醉于那动人的乐曲当中,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动人,仿佛回到了那英雄倍出的乱世......。 《勇敢的心》的音乐是由美国王牌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精心制作完成的,专辑中,霍纳一人担当制作、编曲、指挥等多种角色。他与伦敦交响乐团数位演奏家全力完成的一首首磅礴雄伟、荡气回肠的华美乐曲时刻令人浮想联翩。丝丝入扣的情节,通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尤其是作曲家在民族乐器上的娴熟运用,仅将非凡的单色带入听者的耳际,同时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情节妆点得极为传神;另外,从该专辑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霍纳在其音乐视野上寻求的开拓。整个音乐当中,每个句段之间,都有节奏落差的缓疾,颇具张力的表现方法的确令人折服。尽管詹姆斯.霍顿这部影片的音乐没有获奖,但总体来说这里的配乐要比他后来获奖的《泰坦尼克》要更加出色,结构上也要复杂一些,与情节配合十分紧密,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勇敢的心电影评论【二】

  《勇敢的心》又名《情世未了缘》,它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影片在为人们展开一幅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历史画卷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创造电影奇迹的英雄。

  在电影史上,《勇敢的心》,已成为经典;正如在苏格兰,威廉.华莱士已成为千百年间的民族英雄;就像在苏格兰,风笛已成为民族音乐之魂。

  青山环绕的乡村、温柔恬静的邻家女孩、勇敢刚毅的民族英雄、气势磅礴的古战场、时而忧伤时而欢快的苏格兰风笛„„ 看完《勇敢的心》,闭上眼睛,我的脑海中迅速形成一幅唯美、平静、安详的苏格兰乡村图,但画面很快被打散,支离破碎,缘于英格兰暴君的丑恶嘴脸,正如影片所放的,唯美、平静、安详仅是短暂的,在英格兰军队铁骑践踏下,苏格兰人民长期受控于英格兰暴政而无自由可言liuxue86.com,但比起苏格兰英雄英俊刚毅的脸孔,英格兰暴君的丑恶嘴脸当然不会常驻于我脑海之中,因此,当影片最后威廉.华莱士高呼“自由”时,爱德华的军队、政权也就随着这一声喊叫而烟消云散了。而华莱士的高呼却永远存在人们的心中,荡气回肠,千百年来激励着各族人民为追求自由而奋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许是对华莱士最好的诠释。

  特别喜欢影片中的背景音乐,那种以苏格兰风笛为主调的忧伤,贯穿于整部影片中。音乐是沟通心灵的最好桥梁。当两个人由于时代的不同、语言的差异而无法交流时,用音乐吧!因为在音乐面前没民族之分,也没历史之隔离。当你完全置身于苏格兰风笛忧伤之中,全心投入到影片中去,主人公华勒,亲人离去、国破家亡的悲痛,爱人被杀的心痛,被朋友出卖的绝望,战争失败、自由逝去的失望,对敌人酷刑的恐惧,惨遭迫害的令人心碎;邻家女孩茉朗,华勒青梅竹马、秘密结婚的爱人,温柔恬静,与世无争,却惨遭杀害;王妃伊莎贝拉,苏菲.玛索的精致面孔,冷艳面孔下不乏热情,渴望爱情却终不可得;苏格兰贵族的懦弱、甘做犹大的卑鄙与丑恶;苏格兰王子罗伯特布鲁斯的无奈与悔恨;英格兰帝王爱德华一世的残暴与最终的恐惧。所有这一切都融在苏格兰风笛的忧伤之中,酿成一杯苦酒,为英雄的逝去,为爱情的死亡,为政权的灭亡,干杯!

  《勇敢的心》一直被视为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史诗片,在影片中,人们常常为苏格兰那丝手帕延的山脉、凄婉的风笛和苏格兰人民在贫困痛苦中发出的凄厉呼号所感动,也为华莱士一往无前的精神所鼓舞。威廉•华莱士的精神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苏格兰人民争取到了最后的自由。他最喜欢的一首诗也流传至今——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勇敢的心》整部影片都萦绕在压迫与自由中间,自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影片深刻的主题。但是在讨论自由之前,让我们先看几件事。历史上的爱德华一世是一位铁腕君主,他为英格兰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他更杰出的贡献是完善了英格兰的法律,并且发展了议会制度,提高了君主。在英格兰人的史书中,他们对威廉•华莱士曾经下令屠杀战俘以及城中很多无辜百姓。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这仍然让人迷惑,威廉•华莱士时代的自由似乎距离现代社会很远。

  相对于一个奴隶,自由的含义仅仅限于不受他人的限制,自己有权决定自己的所作所为。

  就这个意义来讲,威廉•华莱士追求的是一种自我控制的权利,这种权利在现在看来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但很可惜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在这个过程中便失去了生命。罗伯特继承了华莱士的遗志领导人民,赢得了苏格兰的独立,但在壁垒森严的中世纪,他又是否真正让人民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西方世界,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可以说是自由的胜利。自由经济取代了庄园经济,个人自由为契约式的国家理论所维护,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自由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基本哲学所导政的。这种自由是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的来源归根结底是来自政府的维护。然而在西方社会,这种权利直到美国《独立宣言》才第一次正式地得到承认。所以我们不能跨越时代来奢望在《勇敢的心》中体会到真正自由的含义。

  电影评论推荐阅读:

  《何以笙箫默》影评:戏里不将就,戏外太将就

  阿甘正传影评

  霸王别姬影评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评论作文 | 新闻评论 | 时事评论 | 文学评论 | 电影评论

  想了解更多评论网的资讯,请访问: 评论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277378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