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论语的观后感1000字精选

字典 |

2023-01-02 15:06

|

推荐访问

论语的观后感

【 liuxue86.com - 观后感 】

  有空时看看经典电视剧是很惬意的一件事,不同的观众,对影视作品总会有不同的看法。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我们应该怎样去写作品观后感呢?如何正确看待作品和观后感之间的关系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论语的观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论语的观后感【篇1】

  我读了《论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必须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就撒谎骗人,而自己在后面吃更大的亏。

  《论语》是一本古代名人孔子说的话,由他的弟子们编写而成,里面有许许多多名言警句,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说:要诚实、有礼貌等。

  我读了以后,印象最深的是几句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原来在语文书上学过,现在联系《论语》中的其他内容,我对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两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说出来的话,绝对不能反悔。

  就拿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小队活动,我打电话给9位队员,他们都一口咬定:我来!,结果,只来了8个人,是洪伟没来,第二次,他又没来,后来的几次活动,我们都没有告诉他,因为他不够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而林杭每次都来,现在我们总是第一个通知她。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没有,而是很多,读了《论语》,我告诉自己:要做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样诚实守信的人,不欺骗别人。

论语的观后感【篇2】

  读《论语》使人知仁义。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爱别人,一个人爱别人,才叫爱心。成就别人才是无私。“仁”也就是爱自己,世上没有只爱别人不爱自己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哪里能爱别人呢?

  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要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的仁义。真的仁义出自真心,所以就会真正的快乐。人生真正的成功必然要伴随快乐,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名利,各项成就,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么这些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由此,我们要学孔子的快乐主义和包含的快乐人生观。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财富,多少知识,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那么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学习并实践做人的道理,学习孔子的人生观?

  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视觉学习了《论语》,这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人在一生中遇到的困境与不如意的事很多,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答案。

  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

  如去年的地震中的青海玉树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她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她们)用怎么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抢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论语》中告诉我们的第二个人生态度就是尽自己的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做事去弥补遇到的遗憾。

  灾害已发生、悲剧已上演、迅速地正确面对这些困苦,思考如何去减少损失、重新站起来。此时,支持我们站起来的是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在现实中,我们看到重建后的汶川,人们一片忙碌: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重组新的家庭、修补破损的房屋、生育新的生命。通过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汶川的人们渐渐地弥合心里的伤口,去逐渐减轻心灵的苦痛,通过劳动,汶川重新获得了新生。《论语。宪问》中谈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如果你心怀很敞亮,内心很仁厚,你就有一种坦然的勇敢,去直面你的悲痛与遗憾。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悲痛是难免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此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约束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手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曾子所说的“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而这一切都通过“每天反省”这一习惯来支撑和维系,使个人的修养日渐完善。

  当个人的修养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的思想和人生就会发生迥于常人的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在生活中总结体验,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知音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实现的。

  思想修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个人,也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对人谦恭友爱的人,很少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再大而化之,国家的治理与安定也和为人的基本修养有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在合适的时间调动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除去统领者的特殊身份,其中有不少要素(严谨、守信、节俭、仁爱)都是与个人修养密切相关的。由此可见,治理国家也是从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点开始的,的确是值得重视的大事。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的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

论语的观后感【篇3】

  文中提到了交友的原则,于丹教授就列出了《论语》中从来不主张你去结交那些富豪、有权势的人。她教育我们要去多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去抑制心底的不快,这就是一个朋友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在那个时代,物质文化生活都是极度匮乏的,但是陶渊明所倡导的田园山水诗派依然拥有着自己的快乐,这样看来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真的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真正的快乐正如于丹教授说的那样,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

  当然了,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也是同等的重要的,“过犹不及”的重要性被强调了出来。这出自于一个典故,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里就提到了三个原则,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还有另外一个极端,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拿捏好了这三个原则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像我们常说的一样,对待友谊要我们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我们会羡慕伯牙与钟子期那样知心,高山流水,碎绝琴缘的友情,也会羡慕李白与杜甫那样的忘年好友,以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事业上有所帮助,志同道合的朋友。

  读罢于丹教授的朋友之道令我对朋友的含义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使我体会很多,使我明白了要认真面对生活,持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他人真诚,心胸宽阔,做一个善待朋友,善待生活的人。

论语的观后感【篇4】

  近日第二次读了《论语》,较之第一次而言,有了更为多的体会与感悟。

  大凡国人,不说对孔子耳熟能详,起码也对其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其精髓的思想可谓超乎寻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民族魂。在我国历史上,孔子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伦理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实践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学识自2000年前就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孔子也因此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儒学的思想正日益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每读一次孔子,自己都能收获很多的东西,比如:

  当读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时,我懂得了要先行后言,莫言过其行,说与做是做人的两个重要方面,无论何时何地,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先做后说永远是我们应该信奉的说话行事规则。

  当读到“道听途说,不足为取”时,我懂得了,一个传闻,入乎耳,出乎口,不经过考证和内心的思考就说出来,委实轻率,不负责任,但现实中,偏偏又很多人,喜欢传播这种小道消息,飞短流长,看着闹得满城风雨,心里竟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其实,无论是从道德还是现实做人来讲,这种心理咨询行为,我们都应该摈弃。

  当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挺有感触的,对父母孝顺,是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要求之一,甚至常常拿是否孝顺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值得交往。“孝”是一个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呢?近些年来,受西方所谓的“自主独立”意识的影响,年轻人不愿依赖父母的同时,也把孝的意识抛到了脑后,也许真到我们切切实实想为父母做点什么的那一天,可能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了。

  当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意识到了,做人得将心比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别硬塞给别人;自己想要站住脚,也得先让别人站住了才行;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得成全别人有所成就的梦想。

  当读到“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时,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教育弟子们,要多看人家的好处,进步的地方,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成就,也绝少拥有孔子那样的胸怀,但我们应该尽量的从中汲取点什么。

  ………

  孔子的'思想,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文化的智慧神殿里,流淌在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中,虽历尽沧桑,但却像北斗恒星一样永远光辉灿烂,成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如今在全球化来临的时代,为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魅力,我们正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向世界各民族传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于传播的过程中,也挺契合新时代的要求。

  当你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行为处事时,当你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彷徨时,当你比任何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仓皇失措时,读读孔子,翻翻《论语》,真的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论语的观后感【篇5】

  《论语》乃修身阳性,人生之道,必读之本。

  学,是孔子教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论他是职位高低贵贱,只要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如今成为一种摆设。不懂得你问了吗?假如你觉得像别人请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你这样的学习立场永远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动,不卑不亢的立场去请教,达到学习的态目的。

  学会了学习,学到了知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知识去支配你!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权变,让学习的知识,聪明,品德融为一体!

  还要善于反省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要以一个准确的立场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还有最重要的思惟,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说过,你有一种思惟,我有一种思惟彼此交换就有两种思惟。新东方总裁于洪敏的成就得益于他的众多朋友的支持,而知些朋友的支持就来自于洪敏在大学时期的乐于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时候他的朋友就从世界各处纷至沓来,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惟博大精深,我粗浅的阅读可能都不能体会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论语》告诉我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聪明,有诚信的人,一个守恒的,内心忠诚的人,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间!

论语的观后感【篇6】

  品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就好像是品尝一盏午后的清茶,清新淡雅而不乏回味。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诠释着一个个已经远去的传世经典,听她用智慧将儒家思想娓娓道来,为我们架起了一座跨越2500年的桥梁,去感悟一代宗师的伟大思想。

  在阅读了《论语心得》中的朋友之道后我感慨良多,正如文中提到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一样,不禁让我思考身边谁是其中的益者,又有谁是其中的损者呢。孔老夫子口中的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即为益者三友;而脾气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还有那些心怀鬼胎的朋友则是所谓的损者三友。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像是我们的镜子一样,照射出我们的自身。

  但是又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而避开坏朋友呢,于丹教授就提到了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智”。何谓仁,真正爱他人就是仁。何谓智,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可见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要有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在现实社会里,人越来越虚伪,几乎每个人都带着面纱,做着并不真诚的自己。“朋友”这个词变的越来于抽象。朋友的含义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概念。朋友,无论相识的时间长短,无论见面的次数多少,只要以诚像待的,便是朋友。有的人,用的着朋友的时候是尽量恭维,等达到目的,就嗤之以鼻,甚至在别的朋友面前嘲笑讽刺,其实,这不是朋友。这只是你有困难时想利用的工具。朋友,并不是每天都要联系,也不是有什么事都要向你报告,朋友,越久越真,越平淡越纯,越真诚越久。真正的朋友,在你出丑的时候,他不会嘲笑你,在你有难的时候,他不会冷眼看你的哈哈笑,在你优秀的时候,他不会嫉妒你,在你把秘密告诉他时。他不会破坏你。在你难过时候,他会有真诚的话劝解你,在你为工作烦恼的时候,他可以陪你解闷。真正的朋友,只比爱人差一步,只比父母低一级,真正的朋友,可以陪你度过一生,直到永久...朋友是自己对生活的选择,朋友对自己的人生很重要。当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充分了解对方,看清楚对方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从陌生人到好朋友是有一个时间的过渡的,友情应该是长时间建立起来的,时间是友情的牢固剂,有的时候是一时兴起将某人定格为生命中的知己,这往往是不够理智的、不成熟的想法。朋友要经过春、夏、秋、冬才彰显它的价值,时间的过渡也是自己对朋友的更好认识,要让时间帮我们看清楚是否是真正的朋友。过于盲目只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伤害自己。找到正确的朋友后应以诚相待,对朋友的真诚也是对自己的真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诚心诚意的交流,你的友谊之图必定美丽如画,这才是朋友的价值所在,朋友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所在。

论语的观后感【篇7】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论述,下面我就学习从四个方面来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学,而且谦虚地说自己都没有做到学而不厌。他还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是与朋友相互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肯定了学生孔圉不耻下问的精神,其实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第一、二、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孔子的时代,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才谈得上掌握巩固。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固然为了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更深的目的。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温故知新闪烁着辩论思想的火花。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为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做学问自然以学为中心,然而不能忽略习温故问思等。他指出温故与知新,学与思的相互依存关系,非常可贵。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要学而不厌。越是大学问家越能感受到知识汪洋无际,孔子就是这样的大家。

  总结一下,其实学习《论语》的过程,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毛病习气作斗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比如懒惰、贪吃贪睡等,老师说,君子见得思义,不占别人便宜,即使是随手可得,也决不沾染。在学习后常常感到非常的惭愧,当后不再造,作一个安分守己、精进好学的人。

论语的观后感【篇8】

  2500多年前,曾有位先哲,他一生命运多舛,但是他的思想却很可贵。他有芸芸数千位弟子,其中又有72贤人。没错,他就是孔子。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历经波折。然而,在2500年后的我再打开儒家文化的典籍——《论语》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碰撞呢?

  我记得上个星期有位老朋友问我借一本很难买到的书,而我——一个对书籍和电子产品珍爱有加的人,是不会随意出借这两样东西的。更何况那是我5·1节一个人空着肚子挤着公交绕了一大圈才买回来的。我将书双手抱在怀里,站在房里来回踱着步子,时不时亲吻一下它,时而又仰头看着墙壁。经过一番思想较量,我决定将书出借,因为孔子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这位朋友比较粗心,所以我在借给他时,反复叮咛他要好好保管,这才放心的把书交到他手里。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在传递一种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又何来“施于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变得慷慨,热情,大方;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懂得彼此信任;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站得巍峨,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经典的言论,受益终生的句子。它交我的是人生的哲学,而且它以它独有的魅力渲染中华民族,更感染着世界。然而,我要进一言的是:“《论语》毕竟是孔老夫子的一言,也会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仍然是这个例子,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真的不能借给别人吗?如果自己的东西恰恰是别人所需要的呢?自然界的生物链恰恰就是最好的反例:动物的废弃物不是植物最好的肥料吗?

  我觉得言行就是我读完《论语》最大感受的体现,而人的感受可能也就那么微妙,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只能依靠行为艺术来传递思想。至于《论语》我就觉得它是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依照它来“三省吾身”,但也不被幻想蒙蔽,时而也要坚持自我。这就是我的《论语》!

论语的观后感【篇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八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5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品味,直到两千年后的现在,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86.com/z/4514459.html
延伸阅读
致青春观后感篇1乐嘉的性格色彩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是个性。因为性格生就带来,个性后天造就。只能说,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时代、家庭、经历都会影响命运的走向,这
2023-01-02
前半生观后感【篇1】留在脑海中的片段:民国军阀时代的战乱;百姓生活的困苦;从军生活到北漂;那个时代宽松的言论环境。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从书中大抵可以窥见: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
2023-01-02
观影是一种享受。观影一是陶冶情操,二是可以激发内心的想法和感悟,多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共情能力。撰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内涵的了解,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观后感写的如
2023-01-02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1美好的未来未来,是美好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科技在不断进步,梦想已经成为现实。科技实现了过去许多疯狂的想法,让我们去大胆想象。2089年的未来,汽车不复存在,
2023-01-02
猩球崛起观后感篇1在观看了《猩球崛起》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的主人公名叫凯撒,是一只猩猩。它的妈妈明眸被人类抓去做实验,人类给明眸注射了一种特殊药物ALZ—112,这种药可
2023-01-02
电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各类艺术的结合体,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不妨自己动笔撰写一份全面优秀的观后感。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逻辑清晰。那么作品
2022-12-10
出国留学网专题“八佰的观后感”推荐内容。一部好的电影和书籍一样,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是持久深刻的,随着观看的继续,能体会到更多以前没体会到的心情,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
2022-12-22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愉悦我们的精神。每次观看心里都有不一样的感动,观后感,顾名思义是用眼睛看完某些事物后,根据内心的具体感受和看法写下来的文章。写观后感有助
2022-12-12
当我们看完一部好电影之后,心中会有很多感悟和心得。观看那些触动我们思维的情节,产生了颇多感触,为了及时保存这些好的想法,回去后一定要写一篇观后感。什么样的作品观后感算是优秀的?不知
2022-12-14
出国留学网相关栏目推荐:“宇宙观后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电视节目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之中,此时不妨将心得转化为文字,写一篇观后感加以记录。如果我们想要领悟作品的真谛,不妨写一篇
2022-12-19